144.第144章 不作死就不会死
“曹爷,制台大人有令,您就别让小的为难了。”
扬州安江门内侧驰道口,一名绿营千总挡在一个身材白色棉甲的年轻军官前面,一脸为难地说道。
“制台?你眼瞎吗?”
新上任的正白旗佐领,同样新任的江宁将军曹寅弟弟曹宣一脸高傲地指着自己身上棉甲,那意思很明白,两江总督什么时候有权指挥八旗了,更何况还是上三旗的。虽然曹寅这个江宁将军只是因为扬州城里的旗人实在没有比他身份更高了,而且康麻子也没准备让他领兵作战,只是管理从江宁和京口逃难而来的那几万老弱妇孺,说白了就是一个难民营主管。但那也是这扬州城里八旗的真正老大,张鹏翮一个汉人总督管管绿营就好了,哪有资格管他们啊!
千总犹豫一下。
曹宣带着后面几十名年龄最大不过十三四岁的小屁孩儿,拿着最新的短管线膛枪,一脸嚣张很不客气地推开他冲了过去。
明军热气球上侦察员看到的就是他们。
冲上安江门的曹佐领,直接把一个近一米长的黄铜望远镜架在了城墙上,大致寻找一下那行刑台的方向,迅速低头趴在目镜上很快对准了行刑台,虽然距离很远,但借助这具高价从荷兰商人手中购买的望远镜,他仍旧能够大致看清受刑者模样,在北京出生的他当然不会不认识满身鲜血淋漓,正在那里生不如死的几位爷。
“这帮畜生!”
对咱大清满腔忠义的曹佐领忍不住悲愤地骂了一句,同时握紧了拳头。
在他的望远镜视野中,三名刽子手正熟练地忙碌着,不断将一个个小肉片扔到旁边的盆子里,而周围那些观众帮忙数数的声音即便在这里也隐约可闻,甚至就在凌迟的同时,一口铡刀也被摆在行刑台上,其他那些囚犯一个个不断被拖上台然后铡为两段。
他实在看不下去了,发愤欲狂地冲到一边,抽出刀来恶狠狠地砍着城墙上的方砖,就好像那是杨丰一样。
其他那些新一代的八旗好男儿们,则一个个轮流趴在望远镜让观看残暴的明军,是如何杀死他们那些亲人的,然后也同样一个个发愤欲狂地和曹佐领一样跑到一旁砍砖头,毕竟这时候他们也没有其他能做的了。
砍砍砖头也好,省得憋出内伤来!
然而就在第五个八旗好男儿趴在上面看的时候,意外终于发生了……
“舅舅!”
蓦然间这个十三岁少年发出一声撕心裂肺地尖叫,还没等曹宣反应过来,就看见他发疯一样扔下望远镜,一头扑到旁边的大炮上,毫不犹豫地摸出一盒火柴瞬间抽出一把在炮身上擦着……
“别点!”
曹宣冒着冷汗扑过去。
这时候开炮那真是老寿星上吊了。
但他还是晚了一步,那少年尖叫着直接把火柴杵到了引信上。
几乎就在曹宣扑到大炮上的一刻,这门大炮炮口猛然间喷出炽烈的火焰,炮身就像一台攻城锤般狠狠撞在他胸口,撞碎了他胸口几乎所有骨头,撞得他一下子倒飞出去,还没等落地就已经失去了知觉,而就在同时一枚实心的铸铁炮弹呼啸着从行刑台上掠过,一下子砸在古运河的河水中。
“玛的,开火!”
差点被炮弹打中的一艘明军内河战舰上,舰长愤怒地咆哮着,在他前方甲板上,两门七斤半线膛炮骤然喷出火焰,紧接着河面剩余十几艘内河战舰上所有火炮同时发出怒吼,开花弹的爆炸瞬间淹没了安江门城楼。
“不知死活的东西!”
杨王爷阴沉着脸喝道。
很显然清军这么不给面子,已经惹怒了吴王殿下,而且因为清军开炮,聚集在行刑台四周的老百姓有崩溃迹象,这么多人聚在一起一旦跑乱了,光自相践踏就有可能造成大量死伤,他必须采取行动稳定人心,紧接着杨王爷一催座下犀牛,直冲向扬州城下。
“快,立刻回京口报信!”
他身后胡广立刻对传令兵说道,紧接着拔出马刀对剩余部下吼道:“龙骑兵,进攻!”
就在同时,押送囚车的步兵营长也拔出军刀吼道:“进攻!”
而内河战舰上那些水兵也自动切换到作战状态,迅速清理炮膛重新装弹,紧接着三十多门大炮第二轮炮弹也打了出去。
这时候杨丰已经到了护城河边,他没有丝毫犹豫地催动犀牛冲进了河里,肩高超过两米,昂起头接近三米的犀牛轻而易举地趟水渡过护城河,就在踏上河岸的同时杨丰也解下了他那两把钢挝,就像在北京城一样,倒持钢挝冲到城墙根,将三棱锥的中指直接扎进城墙的砖隙,两手钢挝交替着转眼间上了城墙。
这时候扬州城内清军才刚刚冲上城墙。
“本王在此,何人敢与孤为敌?”
披着猩红色披风的杨丰手持双挝,傲然站在扬州城头,对着从驰道冲上来的大批绿营士兵喝道。
后者举着火枪一个个面面相觑,但却没有一个人敢扣动扳机,而且都脸色苍白浑身哆嗦,看上去就像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尊恐怖的魔神,这种诡异的情景持续了一分钟,一名军官终于承受不了这巨大的压力,匆忙扔下手中武器跪倒在城墙上,紧接着他身后所有清军全扔掉武器跪下了,一个个叩首在地喊道:“小人叩见吴王千岁!”
“都起来吧,打开城门,本王既往不咎!”
杨丰一脸威严地说道。
紧接着这些清军便没有丝毫犹豫地跑下去,然后打开城门放下了吊桥。
他们没有谁敢和杨丰作战,如果冲上来的是普通明军士兵,那么或许这些绿营会抵抗一下,但来的是杨丰,哪怕只有他一个人,这些绿营也没有任何抵抗的勇气,这里不是那些远离战场的内陆城市,从三年前开始杨王爷在这扬州城里就已经成为了神话,可以说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曾经听过无数关于他的传奇,现在他就站在自己面前。
谁敢抵抗?
没有人敢抵抗!
就在他从城墙上走下去的时候,城墙下的老百姓和清军都已经全部跪倒在地上,就在同时龙骑兵营也冲进了城里,紧接着就是那一个营的步兵。
“前面带路,去总督衙门!”
杨丰上了他的犀牛,拎着他的青龙偃月刀对最早投降他的军官说道。
而此时两江总督张鹏翮根本还不知道他已经进城,此时距离第一声炮响还不到一刻钟呢,尽管他的总督衙门就在直通安江门的大街上,相距也不过两三里,但这消息还是没有那么快传到他的耳中,实际上这时候张总督正在调兵准备迎战明军呢!
“快,去通知韩总兵,立刻带兵过来增援!”
张鹏翮拿着宝剑,急匆匆冲出总督衙门,对自己身旁的亲兵说道,但后者却一动没动,只是在那里傻愣愣地看着南边。
“混蛋,你没听见吗?”
张鹏翮怒喝道。
“老爷,不用去了!”
亲兵面无表情地指着前方说道。
张鹏翮愕然抬起头。
在他前方街道尽头,一头银光闪闪的怪兽正在缓慢向前,怪兽的背上端坐着一个手持青龙偃月刀的人,而在这个人的身后,是一排排骑着高头大马的骑兵,在骑兵两侧是端着上刺刀步枪的明军步兵。
“也罢,老夫也算解脱了!”
看到这一幕后张鹏翮苦笑着扔下宝剑说道。
他的确算解脱了,这些日子他可以说殚精竭虑,连头发都快全白了,能想到的手段都想了,竭尽全力支撑着已经摇摇欲坠的两淮大门,给朝廷守着这座可以说孤零零的堡垒,在这风雨飘摇中尽着他作为一个忠臣的最后职责,但可惜最后还是以这样一种令人无语地方式陷落了。
“大清完了!”
看着无数扬州百姓从两旁小巷冲出,然后欢呼着跪拜在两旁的场面,这个原本历史上被雍正称为一代完人的总督阁下,很感慨地在衙门口台阶上坐了下来,随手摘下管帽扔在了一边。很显然他已经彻底明白了大清气数已尽,作为四川当年战后出生的第一代人,他也并不准备为康麻子殉节,事实上这时候两江剩余各地汉官,基本上也都认清了形势,只不过因为杨丰的土地政策,所以还都在挣扎而已,毕竟这年头做官的通常家里土地都不少。
好在这一点上张总督是出了名的异类,他穷得原本历史上死后连出殡费都是康麻子给掏的,所以也没什么可失去的东西值得顾虑。
很快在扬州百姓的跪拜中,杨王爷缓缓到了总督衙门前。
张鹏翮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叹了口气,跪倒在了他的犀牛前。
“罪民张鹏翮恭迎吴王千岁!”
他高声喊道。
“起来吧,虽然你做了鞑子的伪官抗拒王师,但本王念你治理黄河有大功于天下百姓,故此恕你无罪!”
杨王爷看着这个到现在为止,第一个向他投降的清朝封疆大吏,很满意地说道。
扬州安江门内侧驰道口,一名绿营千总挡在一个身材白色棉甲的年轻军官前面,一脸为难地说道。
“制台?你眼瞎吗?”
新上任的正白旗佐领,同样新任的江宁将军曹寅弟弟曹宣一脸高傲地指着自己身上棉甲,那意思很明白,两江总督什么时候有权指挥八旗了,更何况还是上三旗的。虽然曹寅这个江宁将军只是因为扬州城里的旗人实在没有比他身份更高了,而且康麻子也没准备让他领兵作战,只是管理从江宁和京口逃难而来的那几万老弱妇孺,说白了就是一个难民营主管。但那也是这扬州城里八旗的真正老大,张鹏翮一个汉人总督管管绿营就好了,哪有资格管他们啊!
千总犹豫一下。
曹宣带着后面几十名年龄最大不过十三四岁的小屁孩儿,拿着最新的短管线膛枪,一脸嚣张很不客气地推开他冲了过去。
明军热气球上侦察员看到的就是他们。
冲上安江门的曹佐领,直接把一个近一米长的黄铜望远镜架在了城墙上,大致寻找一下那行刑台的方向,迅速低头趴在目镜上很快对准了行刑台,虽然距离很远,但借助这具高价从荷兰商人手中购买的望远镜,他仍旧能够大致看清受刑者模样,在北京出生的他当然不会不认识满身鲜血淋漓,正在那里生不如死的几位爷。
“这帮畜生!”
对咱大清满腔忠义的曹佐领忍不住悲愤地骂了一句,同时握紧了拳头。
在他的望远镜视野中,三名刽子手正熟练地忙碌着,不断将一个个小肉片扔到旁边的盆子里,而周围那些观众帮忙数数的声音即便在这里也隐约可闻,甚至就在凌迟的同时,一口铡刀也被摆在行刑台上,其他那些囚犯一个个不断被拖上台然后铡为两段。
他实在看不下去了,发愤欲狂地冲到一边,抽出刀来恶狠狠地砍着城墙上的方砖,就好像那是杨丰一样。
其他那些新一代的八旗好男儿们,则一个个轮流趴在望远镜让观看残暴的明军,是如何杀死他们那些亲人的,然后也同样一个个发愤欲狂地和曹佐领一样跑到一旁砍砖头,毕竟这时候他们也没有其他能做的了。
砍砍砖头也好,省得憋出内伤来!
然而就在第五个八旗好男儿趴在上面看的时候,意外终于发生了……
“舅舅!”
蓦然间这个十三岁少年发出一声撕心裂肺地尖叫,还没等曹宣反应过来,就看见他发疯一样扔下望远镜,一头扑到旁边的大炮上,毫不犹豫地摸出一盒火柴瞬间抽出一把在炮身上擦着……
“别点!”
曹宣冒着冷汗扑过去。
这时候开炮那真是老寿星上吊了。
但他还是晚了一步,那少年尖叫着直接把火柴杵到了引信上。
几乎就在曹宣扑到大炮上的一刻,这门大炮炮口猛然间喷出炽烈的火焰,炮身就像一台攻城锤般狠狠撞在他胸口,撞碎了他胸口几乎所有骨头,撞得他一下子倒飞出去,还没等落地就已经失去了知觉,而就在同时一枚实心的铸铁炮弹呼啸着从行刑台上掠过,一下子砸在古运河的河水中。
“玛的,开火!”
差点被炮弹打中的一艘明军内河战舰上,舰长愤怒地咆哮着,在他前方甲板上,两门七斤半线膛炮骤然喷出火焰,紧接着河面剩余十几艘内河战舰上所有火炮同时发出怒吼,开花弹的爆炸瞬间淹没了安江门城楼。
“不知死活的东西!”
杨王爷阴沉着脸喝道。
很显然清军这么不给面子,已经惹怒了吴王殿下,而且因为清军开炮,聚集在行刑台四周的老百姓有崩溃迹象,这么多人聚在一起一旦跑乱了,光自相践踏就有可能造成大量死伤,他必须采取行动稳定人心,紧接着杨王爷一催座下犀牛,直冲向扬州城下。
“快,立刻回京口报信!”
他身后胡广立刻对传令兵说道,紧接着拔出马刀对剩余部下吼道:“龙骑兵,进攻!”
就在同时,押送囚车的步兵营长也拔出军刀吼道:“进攻!”
而内河战舰上那些水兵也自动切换到作战状态,迅速清理炮膛重新装弹,紧接着三十多门大炮第二轮炮弹也打了出去。
这时候杨丰已经到了护城河边,他没有丝毫犹豫地催动犀牛冲进了河里,肩高超过两米,昂起头接近三米的犀牛轻而易举地趟水渡过护城河,就在踏上河岸的同时杨丰也解下了他那两把钢挝,就像在北京城一样,倒持钢挝冲到城墙根,将三棱锥的中指直接扎进城墙的砖隙,两手钢挝交替着转眼间上了城墙。
这时候扬州城内清军才刚刚冲上城墙。
“本王在此,何人敢与孤为敌?”
披着猩红色披风的杨丰手持双挝,傲然站在扬州城头,对着从驰道冲上来的大批绿营士兵喝道。
后者举着火枪一个个面面相觑,但却没有一个人敢扣动扳机,而且都脸色苍白浑身哆嗦,看上去就像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尊恐怖的魔神,这种诡异的情景持续了一分钟,一名军官终于承受不了这巨大的压力,匆忙扔下手中武器跪倒在城墙上,紧接着他身后所有清军全扔掉武器跪下了,一个个叩首在地喊道:“小人叩见吴王千岁!”
“都起来吧,打开城门,本王既往不咎!”
杨丰一脸威严地说道。
紧接着这些清军便没有丝毫犹豫地跑下去,然后打开城门放下了吊桥。
他们没有谁敢和杨丰作战,如果冲上来的是普通明军士兵,那么或许这些绿营会抵抗一下,但来的是杨丰,哪怕只有他一个人,这些绿营也没有任何抵抗的勇气,这里不是那些远离战场的内陆城市,从三年前开始杨王爷在这扬州城里就已经成为了神话,可以说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曾经听过无数关于他的传奇,现在他就站在自己面前。
谁敢抵抗?
没有人敢抵抗!
就在他从城墙上走下去的时候,城墙下的老百姓和清军都已经全部跪倒在地上,就在同时龙骑兵营也冲进了城里,紧接着就是那一个营的步兵。
“前面带路,去总督衙门!”
杨丰上了他的犀牛,拎着他的青龙偃月刀对最早投降他的军官说道。
而此时两江总督张鹏翮根本还不知道他已经进城,此时距离第一声炮响还不到一刻钟呢,尽管他的总督衙门就在直通安江门的大街上,相距也不过两三里,但这消息还是没有那么快传到他的耳中,实际上这时候张总督正在调兵准备迎战明军呢!
“快,去通知韩总兵,立刻带兵过来增援!”
张鹏翮拿着宝剑,急匆匆冲出总督衙门,对自己身旁的亲兵说道,但后者却一动没动,只是在那里傻愣愣地看着南边。
“混蛋,你没听见吗?”
张鹏翮怒喝道。
“老爷,不用去了!”
亲兵面无表情地指着前方说道。
张鹏翮愕然抬起头。
在他前方街道尽头,一头银光闪闪的怪兽正在缓慢向前,怪兽的背上端坐着一个手持青龙偃月刀的人,而在这个人的身后,是一排排骑着高头大马的骑兵,在骑兵两侧是端着上刺刀步枪的明军步兵。
“也罢,老夫也算解脱了!”
看到这一幕后张鹏翮苦笑着扔下宝剑说道。
他的确算解脱了,这些日子他可以说殚精竭虑,连头发都快全白了,能想到的手段都想了,竭尽全力支撑着已经摇摇欲坠的两淮大门,给朝廷守着这座可以说孤零零的堡垒,在这风雨飘摇中尽着他作为一个忠臣的最后职责,但可惜最后还是以这样一种令人无语地方式陷落了。
“大清完了!”
看着无数扬州百姓从两旁小巷冲出,然后欢呼着跪拜在两旁的场面,这个原本历史上被雍正称为一代完人的总督阁下,很感慨地在衙门口台阶上坐了下来,随手摘下管帽扔在了一边。很显然他已经彻底明白了大清气数已尽,作为四川当年战后出生的第一代人,他也并不准备为康麻子殉节,事实上这时候两江剩余各地汉官,基本上也都认清了形势,只不过因为杨丰的土地政策,所以还都在挣扎而已,毕竟这年头做官的通常家里土地都不少。
好在这一点上张总督是出了名的异类,他穷得原本历史上死后连出殡费都是康麻子给掏的,所以也没什么可失去的东西值得顾虑。
很快在扬州百姓的跪拜中,杨王爷缓缓到了总督衙门前。
张鹏翮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叹了口气,跪倒在了他的犀牛前。
“罪民张鹏翮恭迎吴王千岁!”
他高声喊道。
“起来吧,虽然你做了鞑子的伪官抗拒王师,但本王念你治理黄河有大功于天下百姓,故此恕你无罪!”
杨王爷看着这个到现在为止,第一个向他投降的清朝封疆大吏,很满意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