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赐婚(1)
要知道,在他的印象里,那些女人除了相夫教子,孝敬公婆之外,然后就是想方设法的为自己捞钱了,甚至有的还会放高利以牟取重利,无论是为了家族迫不得已,还是为了留给儿女更多的银钱,却极少有能想到平民百姓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她们不嫌弃那些穷人就不错了。
甚至,就连皇后,顶多也就是在发生什么灾祸的时候,带头缩减一下后宫里的用度罢了,但他很清楚,皇后做这些的目的,只是做给他看罢了,而不是真正为了黎民百姓着想。
虽然民间也有各种慈善组织,但是苏婉一名小女子却会有这种念头,实在是让他感到不可思议。
苏婉微微颔首道:“陛下,我明白这会很难,但是,事在人为不是吗?”
而且,她总会有办法让人掏钱的,甚至是主动掏钱也不是不可能。
一口气吃不成一个胖子,她会循序渐进,一点点地做大,将来帮助更多的人。就算最后失败,甚至散尽家财也没关系,至少,她努力过了,奋斗过了,就不会后悔。
显德帝眼神有些复杂地看着她,说道:“你这么做,说不定不但不会给你带来好名声,还有可能被人抹黑,泼脏水,甚至引来很大的麻烦,难道你不怕吗?”
毕竟,这种事跟钱财有关,很容易在上面大做文章,到时候,若是有人利用民心,煽动民愤,说不定她还会被千夫所指,被众人辱骂,吃力不讨好,恐怕好事也变成坏事了。
苏婉微微要摇头,看着他笑道:“我不怕,而且我也不是为了什么名声,我只是想要做点事而已。而且,不是还有陛下为我撑腰吗?因为我知道,无论什么时候,陛下一定会护着我的。”
看着苏婉那双明亮的、充斥着自信和信赖的眼睛,显德帝心里竟是前所未有的悸动,这种悸动来得如此强烈,如此迅猛,竟然他一时有些控制不住自己,他心跳加速,感觉所有的声音,在这一瞬间都离他远去了,只剩下了他咚咚咚的心跳声。
他的手不知何时摸上了她的脸,然后起身、弯腰,在苏婉惊诧的神色中,吻上了她的眼睛。
“陛下?”苏婉惊讶地喊道。
显德帝就这样将苏婉抱进怀里,随后就低低地笑了起来,好了好一会儿,他才说道:“你说的对,无论什么时候,朕都会护着你的,有朕在,就没有人会把你怎么样。”
“陛下?”苏婉又喊了一声,声音里带着一丝感动,忍不住鼻头微酸。
显德帝深吸一口气,缓缓放开了她,看着她的眼睛,说道:“你想要做什么就去做吧,不必担忧,也不要害怕,朕永远都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苏婉点了点头,直视着他说道:“谢陛下,我知道了,我也一定会做好的。”
“朕相信你,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跟朕提,朕会尽可能的帮你的。”显德帝伸手摩挲着她的脸颊说道。
他有种预感,若是苏婉真能将这件事做起来,造成的影响力怕是会超出想象,无论是他还是她,说不定都能得到巨大的好处,何况,这还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他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不过,他更相信,苏婉绝不是冲着什么名利去的,她只是想做就做了。她相信他,他又何尝不相信她呢?
苏婉听到显德帝的这番话,如果一开始,她还有点忐忑、犹豫的话,那现在,就真的是一点顾忌也没有了——
既然连陛下都敢这么任性地支持她了,她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她一定不会辜负他对自己的这番信任的。
慈善,当然苏婉的首创,她敢提出来,也是因为,历史上早就有各种慈善机构了。
除了官方的,民间的也有不少,不说太远的,就说唐宋的慈善家,史上也有记载。
比如,北宋时期的大峰和尚,就是自己募捐筹集资金,以修桥为民造福为主,除此之外,还施棺、殡殓、救人、赠药、赈灾、恤困等,毕生不倦。
还有,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在建宁府崇安县开耀乡创设“社仓”,备荒救灾,地方政府拨给一定的平价粮,由乡间人士负责经营管理。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则在苏州创设“义庄”,置良田十余顷,将每年所得租米,自远祖而下,诸房宗族,计其口数,供给衣食及婚嫁丧葬之用。
而到了大乾朝,民间也已经有了慈善机构,只是,却没什么大的发展,大都是以“会馆”的形式存在,地缘性、行业性很强,目的就是帮助同乡,同业者,比如捐资助学、助丧、施医、济贫等等。
苏婉就知道,在京城就有个同乡会馆,专门帮助同乡的,进京赶考的举子的。
只是一直以来,这些做慈善的大都是男人,甚至是非常有影响力的男人,而苏婉却只是名女子,甚至在很多人眼中,她的名声也算不上好,苏婉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如果她真得开始抛头露面做慈善,那些人会说出多么难听的话来,其中,绝对不乏那些只知道约束女人,让女人三从四德,相夫教子的腐儒酸儒们。
就算她有楚国夫人的名头,他们也不一定看在眼里,要知道这些人,不少都是只要名声不要命的,为了赢得身后名,甚至连皇帝都敢骂,何况是她?
尽管如此,苏婉也还是不想退缩。
她好不容易才有件想要做的事情,所以,无论遇到多少阻碍和刁难,她都要进行下去,她就任性这一次了,否则,也枉费也穿了这么一遭。
只是,想要做慈善,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要想真正实施,还需要好好谋划一番,细细斟酌考虑,列出个章程来。绝对不能马马虎虎地开始,潦潦草草的结束,这不是儿戏,只凭一时冲动,一时热血,是绝对不行的。
而想要做慈善,最重要的就是要筹集款项,这是一个问题。
见识过现代的各种慈善机构筹集资金的办法,苏婉也不是那么毫无头绪,只是到底能不能实施,还是要结合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而定。
甚至,就连皇后,顶多也就是在发生什么灾祸的时候,带头缩减一下后宫里的用度罢了,但他很清楚,皇后做这些的目的,只是做给他看罢了,而不是真正为了黎民百姓着想。
虽然民间也有各种慈善组织,但是苏婉一名小女子却会有这种念头,实在是让他感到不可思议。
苏婉微微颔首道:“陛下,我明白这会很难,但是,事在人为不是吗?”
而且,她总会有办法让人掏钱的,甚至是主动掏钱也不是不可能。
一口气吃不成一个胖子,她会循序渐进,一点点地做大,将来帮助更多的人。就算最后失败,甚至散尽家财也没关系,至少,她努力过了,奋斗过了,就不会后悔。
显德帝眼神有些复杂地看着她,说道:“你这么做,说不定不但不会给你带来好名声,还有可能被人抹黑,泼脏水,甚至引来很大的麻烦,难道你不怕吗?”
毕竟,这种事跟钱财有关,很容易在上面大做文章,到时候,若是有人利用民心,煽动民愤,说不定她还会被千夫所指,被众人辱骂,吃力不讨好,恐怕好事也变成坏事了。
苏婉微微要摇头,看着他笑道:“我不怕,而且我也不是为了什么名声,我只是想要做点事而已。而且,不是还有陛下为我撑腰吗?因为我知道,无论什么时候,陛下一定会护着我的。”
看着苏婉那双明亮的、充斥着自信和信赖的眼睛,显德帝心里竟是前所未有的悸动,这种悸动来得如此强烈,如此迅猛,竟然他一时有些控制不住自己,他心跳加速,感觉所有的声音,在这一瞬间都离他远去了,只剩下了他咚咚咚的心跳声。
他的手不知何时摸上了她的脸,然后起身、弯腰,在苏婉惊诧的神色中,吻上了她的眼睛。
“陛下?”苏婉惊讶地喊道。
显德帝就这样将苏婉抱进怀里,随后就低低地笑了起来,好了好一会儿,他才说道:“你说的对,无论什么时候,朕都会护着你的,有朕在,就没有人会把你怎么样。”
“陛下?”苏婉又喊了一声,声音里带着一丝感动,忍不住鼻头微酸。
显德帝深吸一口气,缓缓放开了她,看着她的眼睛,说道:“你想要做什么就去做吧,不必担忧,也不要害怕,朕永远都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苏婉点了点头,直视着他说道:“谢陛下,我知道了,我也一定会做好的。”
“朕相信你,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跟朕提,朕会尽可能的帮你的。”显德帝伸手摩挲着她的脸颊说道。
他有种预感,若是苏婉真能将这件事做起来,造成的影响力怕是会超出想象,无论是他还是她,说不定都能得到巨大的好处,何况,这还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他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不过,他更相信,苏婉绝不是冲着什么名利去的,她只是想做就做了。她相信他,他又何尝不相信她呢?
苏婉听到显德帝的这番话,如果一开始,她还有点忐忑、犹豫的话,那现在,就真的是一点顾忌也没有了——
既然连陛下都敢这么任性地支持她了,她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她一定不会辜负他对自己的这番信任的。
慈善,当然苏婉的首创,她敢提出来,也是因为,历史上早就有各种慈善机构了。
除了官方的,民间的也有不少,不说太远的,就说唐宋的慈善家,史上也有记载。
比如,北宋时期的大峰和尚,就是自己募捐筹集资金,以修桥为民造福为主,除此之外,还施棺、殡殓、救人、赠药、赈灾、恤困等,毕生不倦。
还有,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在建宁府崇安县开耀乡创设“社仓”,备荒救灾,地方政府拨给一定的平价粮,由乡间人士负责经营管理。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则在苏州创设“义庄”,置良田十余顷,将每年所得租米,自远祖而下,诸房宗族,计其口数,供给衣食及婚嫁丧葬之用。
而到了大乾朝,民间也已经有了慈善机构,只是,却没什么大的发展,大都是以“会馆”的形式存在,地缘性、行业性很强,目的就是帮助同乡,同业者,比如捐资助学、助丧、施医、济贫等等。
苏婉就知道,在京城就有个同乡会馆,专门帮助同乡的,进京赶考的举子的。
只是一直以来,这些做慈善的大都是男人,甚至是非常有影响力的男人,而苏婉却只是名女子,甚至在很多人眼中,她的名声也算不上好,苏婉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如果她真得开始抛头露面做慈善,那些人会说出多么难听的话来,其中,绝对不乏那些只知道约束女人,让女人三从四德,相夫教子的腐儒酸儒们。
就算她有楚国夫人的名头,他们也不一定看在眼里,要知道这些人,不少都是只要名声不要命的,为了赢得身后名,甚至连皇帝都敢骂,何况是她?
尽管如此,苏婉也还是不想退缩。
她好不容易才有件想要做的事情,所以,无论遇到多少阻碍和刁难,她都要进行下去,她就任性这一次了,否则,也枉费也穿了这么一遭。
只是,想要做慈善,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要想真正实施,还需要好好谋划一番,细细斟酌考虑,列出个章程来。绝对不能马马虎虎地开始,潦潦草草的结束,这不是儿戏,只凭一时冲动,一时热血,是绝对不行的。
而想要做慈善,最重要的就是要筹集款项,这是一个问题。
见识过现代的各种慈善机构筹集资金的办法,苏婉也不是那么毫无头绪,只是到底能不能实施,还是要结合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