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京城遇旧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二百六十六章 京城遇旧
  这个探头的男子竟是李延庆参加发解试时认识的朋友周春,临漳县人。
  “原来是周大哥,真是巧啊!”
  “哈哈!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贤弟,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
  两人前亲热地打招呼,已经走到店外的郑荣泰顿时泄了气,看样子,这家店是非吃不可了,可是招牌这么油腻!
  “贤弟是来吃饭吧!我们这里正好有位子。”
  李延庆指了指店外的郑荣泰,“外面还有一个呢!”
  周春看见了郑荣泰,脸露出会心的笑意,原来是郑胖子,“没问题,一起来吧!旁边有空位,加一张椅子行了。”
  “郑贤弟,请过来坐!”周春热情地向郑荣泰招手。
  郑荣泰只得无精打采地走了进去。
  在一张小桌前挤了五个人,周春和另外两个朋友在一起吃饭,其一个李延庆也认识,也是临漳县的士子洪大志,而另一人则是岳麓书院的士子,也是相州安阳人,叫做吴蕴,巧的是他认识郑荣泰,他和郑荣泰住在一条街。
  彼此都认识,关系融洽了很多,李延庆笑着问洪大志,“洪大哥是去年举的吧!”
  去年九月,各州又举行了一次发解试,发解试也是三年一次,在省试的前一年秋天举行,李延庆那年是恩科,属于加考,去年的发解试才是正常考试。
  洪大志笑着点点头,“因为你们那一年名额太少,相州官府几次和礼部协商,最后礼部终于松口,名额增加到三十人,我考第二十九名,终于抓到了尾巴,可以进京赶考了。”
  “那第一名解元是谁?”李延庆笑问道。
  “你认识的,杨度,你那一年的第二名。”
  “考了还可以重复考?”李延庆惊讶道。
  “当然可以,只要愿意可以报名再考,不过没几个人愿意重考,如果这次考不,以前考的也跟着作废了,估计杨度一心想拿第一。”
  “他不是想一心拿第一,他也是没有办法。”
  一旁的郑荣泰插口道:“舍等生他两次都没有考过,他只有拿到解元,才可以直升舍等生,否则只能离开太学了,这是唯一的机会。”
  “看样子,他把机会抓住了。”
  王大志又低声道:“李老弟,真的很不幸,去年发解试,汤阴县居然只有一个人考,临漳县考了十二个。”
  李延庆一点不怪,有李大光那样的人当学正,县学生徒整天舞枪弄棍,汤阴县士子考得过才怪。
  李延庆喝了口酒,长长叹了口气,“这是蒋大刀的政绩,他当知县这么多年,把汤阴县害惨了。”
  这时,伙计端来了几盘酥骨肉,酥骨肉是将肉骨头腌制三天后再用小火慢慢烤,烤的焦黄酥脆,喷香异常,是相州一道名菜,只是各家的腌制配料不同,所以味道都有所不同。
  这家店做得非常地道,连郑荣泰也不嫌弃档次太低了,他一口气啃了三根,大声叫好。
  周春端起酒杯问道:“听说今年的主考官是太宰余深,贤弟一直在京城,对他了解吗?”
  旁边的王大志和吴蕴也凑前,想听听李延庆的高见,主考官的性格和政治理念对科举成绩极为重要,如主考官是主战派,而考生策论满篇都是绥靖妥协,这样的考生采再好也是落榜。
  李延庆笑道:“我去年初倒是听过一次他的报告,我个人理解,此人条理性很强,非常注重条理,考策论的时候把自己的观点列出来,要分成一二三四五,这一点要切记了。”
  众人听得很认真,连郑荣泰也一眨不眨地睁着小眼睛,全神贯注听李延庆的讲述,他忍不住问道:“他对书法有要求吗?”
  “书法应该和所有主考官一样吧!写成正楷和行楷都可以。”
  李延庆看了一眼郑荣泰,“你不会真要参加科举吧?”
  郑荣泰表情十分尴尬,勉强笑道:“我当然不想,只是我那个老爹和阿姊非要逼我参加,不过我也想试一试,体会一下科举的气氛也好。”
  旁边洪大志和吴蕴不解道:“郑贤弟也是举人,还是太学内舍生,怎么不能参加科举?”
  周春知道一点点端倪,他不吭声,李延庆当然很清楚郑胖子参加科举意味着什么,他也不说破,打个哈哈笑道:“当初他自己跟我说不参加科举的,现在又变卦了,所以我觉得有点怪。”
  郑荣泰刚想解释,却被李延庆在桌子下面踢了一脚,他只得嘿嘿一笑,不说话了。
  “主考官还有什么特殊的爱好之类?”周春又继续问道。
  “爱好喝茶吧!”
  众人都笑了起来,周春正要解释,李延庆却摆摆手笑道:“和你开个玩笑,余深较关注柴米油盐之类的小事,对边疆大事不太关注,太学很多士子都说,今年可能不能考宋辽、宋夏之类的大事,而是会关注民生。”
  “可余深只是主考官,他并不管出题。”洪大志不服气道。
  李延庆笑道:“其实这种议论有一定道理,主考官的任命其实代表一种风向,如届科举由相国蔡卞为主考,有人从他履历推断科举会重点考财税,结果五道策论题都是和税赋漕运有关,或许这只是巧合,不过即使相信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各位认为呢?”
  众人默默点头,大家都觉得有必要再去看看一些关于民生方面的书籍。
  这时,李延庆想起一事,问周春道:“你们住在哪里?”
  “在宜男桥客栈,在瓦肆大门对面,房费不算贵,一天三十钱,包早饭,每天都有热水供应,民房方便。”
  旁边一直不吭声的吴蕴笑道:“岳麓书院给所有参加科举的士子每人补贴三贯钱,虽然吃饭要花钱,但住宿费有了,再加平时节俭的一点钱,基本不用增加家负担。”
  众人又聊了片刻,时间便差不多了,大家抢着付帐,还是李延庆掏钱结了帐,众人这才分手。
  走了一段路,郑荣泰才嘿嘿一笑,“老李在京城这么有名,弓马大赛的第一,宝妍斋的少东主,我发现他们居然都不知道,还以为你和他们一样清贫。”
  李延庆瞪了他一眼,“这种事情我都不放在心,你激动什么?”
  郑荣泰嘟囔一句,“我只是觉得他们孤陋寡闻而已。”
  “他们是读书人,弓马大赛他们会关心吗?汴京又有几个人知道宝妍斋的东主姓李?你说这些都是废话。”
  李延庆又忽然将郑荣泰拉到一个角度,低声问他道:“你是不是又想在科举作弊?”
  郑荣泰满脸尴尬,半晌才吱吱呜呜道:“我真不想参加科举,但家里硬逼我参加,还说是太子的意思,这一次我什么都不管了,只管答题,能否考与我无关。”
  李延庆顿时明白了,郑家应该是走考官路线,挟带、抄袭、替考这些低端的作弊方式都不用了,直接在考官那边搞定,以郑家在京城的权势,在省试作弊反而在解试作弊更容易一点。
  李延庆没有再继续追问下去,自从有了科举,作弊便如影伴随,尤其到了北宋末期,官场黑暗**,科举作弊极其严重,郑家的作弊不过是冰山一角,自己着实没有必要惊讶,可算如此,也让李延庆觉得像吞了只苍蝇般的难受。
  “走吧!我要回去了。”
  李延庆本想再找个地方喝两杯,可这一刻他一点兴致都没有了,郑荣泰着实令他觉得索然无趣。
  他也不管郑荣泰能否跟自己,转身便向太学方向走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