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无奈妥协
白时也明白,严惩李延庆恐怕不现实了,只有像孙傅说得那样,改封李延庆,把他留在京城。!
白时毕竟在官场浸淫了数十年,一转念,他便顿悟了官家让自己表态的意思,何栗曾经提过,让李延庆接高深的位子,主管枢密院,赵桓显然是不想把这个位子给李延庆,所以才让自己出头。
想通这一点,白时心一阵舒服,自己硬怼李延庆并没有错,官家可记在心呢!
“陛下,既然和金人的协议有明确规定,李延庆不能涉军,微臣建议封他礼部尚书,以彻底堵死金人之口。”
白时用金人为借口,轻描淡写地将李延庆打入了冷宫,荆湖两路宣抚使至少还有点事情做,而礼部尚书完全是一个闲职了。
赵桓点点头,又问道其他几名相国,“各位爱卿的意见呢?”
李邦彦已经察觉到白时对他刚才保持沉默的不满,他连忙亡羊补牢,躬身道:“白相国说得对,太原谈判在即,我们不能金人抓到一点把柄,微臣同意白相国的方案。”
紧接着吴敏也表示了赞成,何栗和孙傅交换一个眼色,这哪里是白时的意见,分明是官家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他们也不想让官家再下不来台,何栗表示不反对,孙傅也躬身道:“微臣没有意见!”
“好吧!既然知政堂通过,那这么定了,取消李延庆校检御史大夫、领荆湖两路宣抚使,改封为礼部尚书,何相国、孙相国,眼下的乱局朕交给你们二人处理了。”
说完,他转身便走了,官员们也纷纷跟着撤退,宣德楼只剩下何栗、孙傅以及十几名他们的下属官员,两人面面相觑,居然把这个乱摊子交给他们,为什么不让白时去处理啊?
孙傅苦笑一声道:“既然官家看得起咱们,咱们勉为其难吧!李延庆那边我去说,太学生这边你来劝服,如何?”
这个方案还算合理,几次和李延庆打交道是孙傅去,而何栗经常去太学开讲时局,在太学生颇有威望,他去劝说太学生较合适。两人便各自带人下楼去了。
此时,御街聚集的百姓已近三十万人,将数里长的御街挤得水泄不通,孙傅根本无法从御街通过,他只得绕道从朱雀门东面的保康门出了内城,再从朱雀门进来,这样便找到了李延庆。
“李都统!”孙傅拼命向李延庆的马车挥手。
虽然李延庆已经不再是都统,但他昨天才任命的宣抚使也取消了,新职务礼部尚书还没有正式落实,当然,李延庆还是太子少保,叫李少保也可以,只是这个称呼估计还没有人叫,想来想去,还是叫李都统更顺口一点。
李延庆被困在马车内进退不得,百姓们也没有刚开始的激动,但是不放他走,李延庆也无可奈何,只能坐在马车里耐心等候朝廷来解决此事,这件事闹得实在太大,已经不是功高震主那么简单了,已经有点‘君臣错位’的意味,也只有赵桓这个新皇帝拿自己无可奈何,要是赵佶,他绝对不会放过自己。
这时,张虎骑在马,一眼看见了孙傅,他连忙对李延庆道:“启禀都统,孙相公在外面!”
解决问题的人终于来了,李延庆连忙打开车门,不料他一开车门,四周百姓顿时欢呼起来,纷纷大喊,“李都统不准走!”
人群激动,声音震耳欲聋,李延庆无奈,只得向孙傅指指城头,让他城去说,孙傅会意,连忙转身了城。
“给我擂鼓!”
孙傅一声令下,士兵们敲响了城头大鼓,‘咚!咚!咚!咚!’
鼓声震动了城门内外,城下百姓渐渐安静下来,孙傅高声喊道:“各位父老乡亲,我是相国孙傅,受天子委托给大家一个交代!”
鼓声也停止了,城下数万百姓一片寂静,每个人竖起了耳朵聆听孙傅的交代。
“天子已撤销了李都统的外调,任命他为礼部尚书,留在京城.......”
第一句话出来,城下便响起了一片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当最后一句话说出来时,惊天动地的欢呼声已经响彻了整个御街,天子终于妥协,他们胜利了。
很多民众早已经筋疲力尽,当胜利的消息传出后,便开始有不少人陆陆续续撤退了,最先撤退的便是围住李延庆马车的数万百姓,他们得到的消息最准确,人有三急,围了将近半天,也不急也得急了,与此同时,北面宣德楼的数千太学生得到何栗的担保,也开始撤退了。
随着人流松动,孙傅终于挤到李延庆马车前,天气尚寒,他却满头大汗,苦笑着对李延庆道:“李少保,你这一处戏也唱得太大了。”
“孙相公误解了,这可不是我的本意!”
李延庆摇摇头,“从昨晚开始,军衙那边围了数千人,我从曹府出发还是被发现了,民心思危,何事不为?”
“李少保说得也对,如果是王黼、蔡京之流出城,欢送他们的,恐怕只有臭蛋和石块。”
李延庆笑了笑又问道:“刚才孙相公说改封我什么官职?人声沸腾,我没有听清楚。”
“改封礼部尚书。”
“不用说,封礼部尚书一定是白相国建议的吧!”
一般封官都是官、职、事三者统一,李延庆的官阶是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这是改任东京防御使时封的,一直没有变,但他的官职却是正二品太子少保,又加了一个校检御史大夫的头衔,这两个都是虚职,用来代表地位,没有实际意义,而有实权的差谴官却是荆湖两路宣抚使,实际是钦差大臣,巡视荆湖两路,加了御史大夫头衔,有了弹劾权。
现在却改封他为礼部尚书,和太子少保一样,也是一个养老官,实际是剥夺他的一切实权,在家养老。
孙傅有点尴尬,只得勉强道:“非常时期只能委屈李少保,等金兵北撤后,官家一定会重新重用,李少保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吧!”
李延庆点点头,“我住在曹府,有什么事情,孙相公可以来曹府找我,先告辞了!”
李延庆随即命令马车调头,百余亲兵护卫马车向曹府方向驶去,孙傅目送他走远,这才长长松了口气,这件事总算解决了。
........
京城爆发了数十万人聚集的大事,在随后的几天内,整个京城都在谈论这件事,这其实也是京城百姓在久困于战争后的一次集体发泄,但它引发的后果却十分深远,对朝廷而言绝不是好事,乃至以后百年间,时常会爆发数十万民众集体求诉的聚会,追根溯源,都是种因于今天这次集会。
李延庆返回曹府,将大门一关,外面的什么事情都和他无关了。
曹府体量巨大,占地足有五百亩,曹府搬了足足一年才将府搬空,只剩下数百间无法运走的院落房舍,由一名远房曹氏族人和几家没有南下的家仆看管,
李延庆的百余名亲兵也住在曹府,使曹府多少有点人气,李延庆则住在从前老丈人一家的院子里,他当然是住在妻子曹蕴从前的绣楼,这也是他们夫妻回娘家住的地方。
一楼是曹蕴的书房,大部分书架都空空荡荡,只有一只架子摆放着李延庆随身携带的百余册图书,夜幕降临,两根点亮了房间,光线十分柔和,李延庆坐在宽大的书桌后,手指关节轻轻敲打桌子,静静聆听着一旁莫俊的分析。
“都统这次以退为进的策略非常理智、也非常高明,但在细节处理我觉得都统还有失分之处。”
“你是指我离开京城?”李延庆淡淡笑道。
莫俊微微点头,“荆襄路途遥远,一来一去至少一个月,金兵南下只在数日,都统再想返回怎么来得及,而且那时朝信息不通,人脉尽失,算及时赶回也无从着手,所以我坚守自己的意见,都统可以辞职,但绝不能离开京城。”
“算你说得有理,可今天......是不是有点过犹不及?”
白时毕竟在官场浸淫了数十年,一转念,他便顿悟了官家让自己表态的意思,何栗曾经提过,让李延庆接高深的位子,主管枢密院,赵桓显然是不想把这个位子给李延庆,所以才让自己出头。
想通这一点,白时心一阵舒服,自己硬怼李延庆并没有错,官家可记在心呢!
“陛下,既然和金人的协议有明确规定,李延庆不能涉军,微臣建议封他礼部尚书,以彻底堵死金人之口。”
白时用金人为借口,轻描淡写地将李延庆打入了冷宫,荆湖两路宣抚使至少还有点事情做,而礼部尚书完全是一个闲职了。
赵桓点点头,又问道其他几名相国,“各位爱卿的意见呢?”
李邦彦已经察觉到白时对他刚才保持沉默的不满,他连忙亡羊补牢,躬身道:“白相国说得对,太原谈判在即,我们不能金人抓到一点把柄,微臣同意白相国的方案。”
紧接着吴敏也表示了赞成,何栗和孙傅交换一个眼色,这哪里是白时的意见,分明是官家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他们也不想让官家再下不来台,何栗表示不反对,孙傅也躬身道:“微臣没有意见!”
“好吧!既然知政堂通过,那这么定了,取消李延庆校检御史大夫、领荆湖两路宣抚使,改封为礼部尚书,何相国、孙相国,眼下的乱局朕交给你们二人处理了。”
说完,他转身便走了,官员们也纷纷跟着撤退,宣德楼只剩下何栗、孙傅以及十几名他们的下属官员,两人面面相觑,居然把这个乱摊子交给他们,为什么不让白时去处理啊?
孙傅苦笑一声道:“既然官家看得起咱们,咱们勉为其难吧!李延庆那边我去说,太学生这边你来劝服,如何?”
这个方案还算合理,几次和李延庆打交道是孙傅去,而何栗经常去太学开讲时局,在太学生颇有威望,他去劝说太学生较合适。两人便各自带人下楼去了。
此时,御街聚集的百姓已近三十万人,将数里长的御街挤得水泄不通,孙傅根本无法从御街通过,他只得绕道从朱雀门东面的保康门出了内城,再从朱雀门进来,这样便找到了李延庆。
“李都统!”孙傅拼命向李延庆的马车挥手。
虽然李延庆已经不再是都统,但他昨天才任命的宣抚使也取消了,新职务礼部尚书还没有正式落实,当然,李延庆还是太子少保,叫李少保也可以,只是这个称呼估计还没有人叫,想来想去,还是叫李都统更顺口一点。
李延庆被困在马车内进退不得,百姓们也没有刚开始的激动,但是不放他走,李延庆也无可奈何,只能坐在马车里耐心等候朝廷来解决此事,这件事闹得实在太大,已经不是功高震主那么简单了,已经有点‘君臣错位’的意味,也只有赵桓这个新皇帝拿自己无可奈何,要是赵佶,他绝对不会放过自己。
这时,张虎骑在马,一眼看见了孙傅,他连忙对李延庆道:“启禀都统,孙相公在外面!”
解决问题的人终于来了,李延庆连忙打开车门,不料他一开车门,四周百姓顿时欢呼起来,纷纷大喊,“李都统不准走!”
人群激动,声音震耳欲聋,李延庆无奈,只得向孙傅指指城头,让他城去说,孙傅会意,连忙转身了城。
“给我擂鼓!”
孙傅一声令下,士兵们敲响了城头大鼓,‘咚!咚!咚!咚!’
鼓声震动了城门内外,城下百姓渐渐安静下来,孙傅高声喊道:“各位父老乡亲,我是相国孙傅,受天子委托给大家一个交代!”
鼓声也停止了,城下数万百姓一片寂静,每个人竖起了耳朵聆听孙傅的交代。
“天子已撤销了李都统的外调,任命他为礼部尚书,留在京城.......”
第一句话出来,城下便响起了一片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当最后一句话说出来时,惊天动地的欢呼声已经响彻了整个御街,天子终于妥协,他们胜利了。
很多民众早已经筋疲力尽,当胜利的消息传出后,便开始有不少人陆陆续续撤退了,最先撤退的便是围住李延庆马车的数万百姓,他们得到的消息最准确,人有三急,围了将近半天,也不急也得急了,与此同时,北面宣德楼的数千太学生得到何栗的担保,也开始撤退了。
随着人流松动,孙傅终于挤到李延庆马车前,天气尚寒,他却满头大汗,苦笑着对李延庆道:“李少保,你这一处戏也唱得太大了。”
“孙相公误解了,这可不是我的本意!”
李延庆摇摇头,“从昨晚开始,军衙那边围了数千人,我从曹府出发还是被发现了,民心思危,何事不为?”
“李少保说得也对,如果是王黼、蔡京之流出城,欢送他们的,恐怕只有臭蛋和石块。”
李延庆笑了笑又问道:“刚才孙相公说改封我什么官职?人声沸腾,我没有听清楚。”
“改封礼部尚书。”
“不用说,封礼部尚书一定是白相国建议的吧!”
一般封官都是官、职、事三者统一,李延庆的官阶是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这是改任东京防御使时封的,一直没有变,但他的官职却是正二品太子少保,又加了一个校检御史大夫的头衔,这两个都是虚职,用来代表地位,没有实际意义,而有实权的差谴官却是荆湖两路宣抚使,实际是钦差大臣,巡视荆湖两路,加了御史大夫头衔,有了弹劾权。
现在却改封他为礼部尚书,和太子少保一样,也是一个养老官,实际是剥夺他的一切实权,在家养老。
孙傅有点尴尬,只得勉强道:“非常时期只能委屈李少保,等金兵北撤后,官家一定会重新重用,李少保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吧!”
李延庆点点头,“我住在曹府,有什么事情,孙相公可以来曹府找我,先告辞了!”
李延庆随即命令马车调头,百余亲兵护卫马车向曹府方向驶去,孙傅目送他走远,这才长长松了口气,这件事总算解决了。
........
京城爆发了数十万人聚集的大事,在随后的几天内,整个京城都在谈论这件事,这其实也是京城百姓在久困于战争后的一次集体发泄,但它引发的后果却十分深远,对朝廷而言绝不是好事,乃至以后百年间,时常会爆发数十万民众集体求诉的聚会,追根溯源,都是种因于今天这次集会。
李延庆返回曹府,将大门一关,外面的什么事情都和他无关了。
曹府体量巨大,占地足有五百亩,曹府搬了足足一年才将府搬空,只剩下数百间无法运走的院落房舍,由一名远房曹氏族人和几家没有南下的家仆看管,
李延庆的百余名亲兵也住在曹府,使曹府多少有点人气,李延庆则住在从前老丈人一家的院子里,他当然是住在妻子曹蕴从前的绣楼,这也是他们夫妻回娘家住的地方。
一楼是曹蕴的书房,大部分书架都空空荡荡,只有一只架子摆放着李延庆随身携带的百余册图书,夜幕降临,两根点亮了房间,光线十分柔和,李延庆坐在宽大的书桌后,手指关节轻轻敲打桌子,静静聆听着一旁莫俊的分析。
“都统这次以退为进的策略非常理智、也非常高明,但在细节处理我觉得都统还有失分之处。”
“你是指我离开京城?”李延庆淡淡笑道。
莫俊微微点头,“荆襄路途遥远,一来一去至少一个月,金兵南下只在数日,都统再想返回怎么来得及,而且那时朝信息不通,人脉尽失,算及时赶回也无从着手,所以我坚守自己的意见,都统可以辞职,但绝不能离开京城。”
“算你说得有理,可今天......是不是有点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