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零七章 圣旨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一魁这一番话,落在每一个人耳里,可谓振聋发聩,掷地有声。
  乍听起来有几分大道理,官样文章,但仔细一听却是能够打动人的。
  人在官场中,说违心之言,说违心之话,那是常有。但能打动这些老官僚,可见言语出于诚也。
  文不为心声,其为伪也。
  杨一魁继续道:“当初马玉至河南时,为非作歹,无恶不作,官场上是万马齐喑,无官敢于出头。汉时尚有一董宣,然今日我大明官员无一强项乎?”
  “时付知府不畏强暴,救百姓于水火,林同知不惜以命相抵,为天下诛此一贼,此大仁大勇大德大功也。”
  “然有些人坐而论道,无人能及,临断无能,难谋一事,待尘埃落定,却大言不惭,这样的人,可以言何为大功,何为大德吗?”
  杨一魁这一番话说完,一阵掌声响起。
  付知远,林延潮上前都是道:“抚台谬赞矣。”
  杨一魁则是抚须大笑。
  至于方才'大言不惭'的马知州,满脸羞愧,无颜再留在此地,当下说了几句自己有事的话,然后悻悻离开。
  马知州离去,其余官员都是争相来拜见付知远。
  虽说圣旨还没有下,但官场上升迁都是要提前道贺,若是在圣旨下达后道贺,那就是逊了一筹。
  所以杨一魁他们抢一步前来也有这层意思。
  昔日河南藩,臬官员们向付知远行的拜见二品大员的礼仪。
  但付知远没有造次,依旧是以知府旧礼答之,然后排位升座,推让了一阵,付知远方才坐了左首第一张椅子。
  若拿梁山好汉的规矩来排,那就是河南官员中的第三把交椅。
  过了一个时辰,这时候宣旨的中使终于到了。
  这名中使乃是高淮,马玉来至河南办差时残民害民,但高淮却是反其道而行之。
  住中官下榻的驿站里,闭门谢客,无事不外出。高淮如此不扰官不扰民,廉洁自守的太监,众官员百姓们对他都是评价很高。
  高淮来了后,当下拜香案宣旨。
  付知远的河南右布政使是天子特简,故而另有一番隆重。
  高淮当下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几个字打头。
  然后圣旨里赞,付知远公忠体国……擎天捧日……奉大节不夺其志等等赞誉之词,毫不吝啬。
  众人心道,此旨一出,天下官员当以付知远为榜样了。嘉靖朝有一个海瑞,而今万历朝有一个付知远。
  读旨之后,实授付知远承宣河南布政司右布政使,官从二品,另天子闻付知远廉洁家贫,赐钱千贯。
  宣旨之后,众官员向付知远道贺。
  好生热闹!
  林延潮立于台下,远远地看着付知远,不知为何此刻心底的嫉妒之意少了许多,心底有些淡然。
  我就是不能见贤思齐,但这就是我啊。
  付知远坚守的是他的道理,我也有自己的道理,杨一魁说的对,你不能选择了事功九鄙夷那些洁身自好的士大夫官员。
  正如那些士大夫官员不能鄙夷事功一样,二者殊途同归都是为了百姓福祉。
  只要都是为百姓办事,就让你先着一鞭,又有何妨?
  这时候汤师爷走至林延潮一旁向他拱手道:“见过司马。”
  林延潮对汤师爷淡淡地道:“恭喜汤师爷,方伯高升,你此后也是藩司枢密了。”
  汤师爷捏须笑着道:“司马,汤某年事已高,这些年的幕金也足够汤某后半辈子衣食无忧。今日之后汤某就会辞幕,回家养老。”
  林延潮闻言不由道:“那真是可惜了,汤师爷不在,以后不是少了请教的机会。”
  汤师爷笑了笑道:“司马之雄才,管仲复生,也不能及也,汤某焉敢谈请教二字。汤某转幕多年,侍奉过不少大吏,见过的官员如过河之鲫,不知多少,但平心而论没有一人可及林司马的。”
  林延潮哈哈笑着道:“汤师爷也给林某戴高帽子?”
  汤师爷笑着道:“是不是高帽子,何必汤某来戴。司马任官以来,不出一年归德虽谈不上大治,但今年以来不闻百姓因河役催征,而冻饿死一人,老百姓比汤某更有说服力。”
  “至于区区几百顷淤田,瑕不掩瑜,何况汤某看出司马于淤田之用,另有妙用,此事恐怕与宫中有关吧?”
  林延潮一愕,汤师爷此人着实厉害,竟被他看出端倪。
  林延潮正要出口解释,就听汤师爷笑着道:“汤某也是随便瞎猜,林司马不必当真,何况此事汤某也不会与东翁言明,你知我知而已。”
  “汤某此番来,是想告诉司马。司马非百里之才,而是可以经纬一国,他日若为宰执,能继张江陵后,成就一番古今无人可及之大事,此事并非汤某独见,而是东翁肺腑之言。”
  “你家老爷?”林延潮讶然,付知远对自己评价如何高?
  汤师爷笑着道:“林司马不信?东翁于今年司马考评之中,皆是赞美之词,且没有一字提及淤田之事,汤某提及这点,不知司马可否放心了?”
  “那当初为何又提淤田之事?”
  汤师爷道:“那是东翁的爱才之意了,叹司马不惜自身名节,遇事宁用小智,不守大义,堂堂正道不走,非要走小路。此看似逐近,实急功近利。”
  “在东翁眼底,以淤田之事告诫,实是盼司马能走正道,成为一名真真正正的好官,如此实乃朝廷之幸。”
  林延潮闻言不由沉默。
  汤师爷道:“汤某辞幕在即,故而绝不会替东翁讨好司马。只是这一番话,东翁无能如何也不会与司马言明,汤某这才来斗胆告之。”
  林延潮看向正在接受官员道贺的付知远,点了点头道:“林某心底有数,多谢汤师爷这一番金玉良言了。”
  汤师爷察言观色知林延潮已是想通,当下大喜,然后向林延潮行礼,然后又道:“这一次圣旨虽未提及司马任命,但也就是在月内之间了。以汤某多年观察,朝堂上看似平静,但近日会有一场大风波,司马若是要回京,并非上选。”
  林延潮一愕,他知道汤师爷在京中交游广泛,这几句话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但这大风波是什么?又从何而起了?林延潮不由皱眉。
  次日。
  林延潮早起后,正要读书,就听陈济川在门外道:“老爷,高淮公公在门外求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