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六·远行
徐二夫人还是惶惶然不可终日,直到徐二老爷拿了信亲自去找季晨了,儿子们也已经下学回来了,才总算是收敛了些心思,没有再表露出来让孩子们察觉到大人的不安。
孩子们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今天似乎看起来没什么精神,叽叽喳喳的说着族学里头发生的事。
四少爷尤其活跃,拉着二夫人说:“娘,今天六弟病了,先生便不讲课,只让我们自己看书,我有不懂的去问先生,先生也不理会我,我不要跟六弟他们一同读书了。”
二夫人顿时黯然。
他们自己在家中毫无地位,所以孩子们向来都低人一头。
大房的庶子都要比他们二房的嫡子要尊贵些。
分明是族学,但是其实却好似只是大房一家的学堂而已。
四少爷和七少爷两人都跟着垂头丧气,又说起了因为二哥的婚事,族学本来就已经许多天没有上课了的事。
父亲教导他们要好好读书,以后能够报效朝廷,替父母挣得荣耀,可是家里这样看轻他们的学业,他们以后哪里能够好好的读书?
再说,就算是要走武道,也没有他们的路走。
家里是大房掌权,根本没有人会理会他们二房的人。
察觉到了孩子们的满腹委屈,徐二夫人的心里更是觉得怒气滔天,太过分了,实在是太过分了!
什么一家人?!
她收起了这些怨恨,面上故意露出生气的表情,斥责孩子们想的太多,又让他们好好的再休息休息,不要再想这些,等到之后让徐二老爷去给他们找别的先生,或是去河东书院求学。
河东书院?!
四少爷和七少爷对视一眼,两人都忍不住被河东书院这四个字勾的眼睛发亮。
河东书院可是京城中唯一能够和国子监相比较的书院了。
连范大儒都在河东书院当司业呢!
可是河东书院可不是那么好进的。
他们两个都忍不住觉得这件事有些奢望,很快就又失望的低下头了。
要是大房的孩子要进河东书院,那或许是简单,可是要是换做他们两个,哪里有那么简单?
父亲的官职不高,本身又不被家里重视,也就是最近这一年多才逐渐开始在外头替家里办些事,那也是有限的,谁会给父亲面子?
举荐书就是个问题。
他们觉得这是母亲在刻意找借口安慰自己,但是徐二夫人却当真把这件事当成了一件重要的事去办,等到徐二老爷送信回来,等不及二老爷说在季晨那边做了什么,就先和二老爷说起了学堂的事,径直和二老爷说:“我记得朱姑娘和范家的关系极好,若是朱姑娘愿意帮忙的话,那小四和小七的前途就有望了。”
徐二老爷自然是把孩子们的事放在心里的,再说他本来就觉得家里的族学并不重视孩子们,应当学不到什么东西。
他点了点头,很自然的答应下来,就跟徐二夫人说道:“既然说起这件事,那我便更加只能做个不孝子了。”
徐二夫人听出不对来,转头看着他。
不孝子?
从前二老爷可没说过这样的话。
她下意识知道徐二老爷应当已经和季晨达成了什么共识了,吓了一跳先觉得害怕,但是紧跟着又因为这些天来的经历而鼓足了勇气,很快接受了这个事实。
徐家的野心越来越大,眼看着都敢刺杀信王了,和信王之间的争斗一触即发。
他们不能跟着徐家去送死,反倒是朱元,从一开始朱元对他们二房的人就很关照。
跟着朱元也未必就会过的比在家里差。
毕竟范家王家陈家,这些人哪个不是和朱元过从甚密?
他们家反而处处都被朱元关照。
她压低了声音,问二老爷是和季晨说了什么,但是两人才说了几句话,外头就传来了敲门声,丫头提着灯笼说是老太太那边来人请二老爷过去。
徐二夫人立即吓了一跳,下意识的抓住了徐二老爷的胳膊:“老爷,会不会是你今天出去.....”
徐二老爷安抚的拍了拍她的手背,摇头笃定的道:“不会的,娘今天进宫去了,恐怕是跟这个有关,不会有什么事的,你别担心。”
他说着,示意二夫人去把自己的大氅拿了出来,很快便走入了风雪里。
二夫人待在窗户前一直看着二老爷出了院子的门,才心神不宁的重新坐了下来,开始给二老爷绣新衣裳上的花纹。
老太太的院子里灯火通明,院门外一溜烟儿挂的红色纱灯散发出昏黄的光,才进院子,二老爷就看见了大老爷夫妇身边的得力的官家的仆妇。
他垂下眼睛,进了门老老实实先给徐老太太请安,而后才跟世子和徐大夫人行礼。
这一眼扫过去,他就知道相比起早上来现在徐老太太和世子夫妇的心情都好了太多,只不过是进宫了一趟而已......
他心里这么想着,面上却丝毫不露,恭恭敬敬的待在一边等徐老太太的吩咐。
徐老太太手里捧着一只手炉,抬眼看了徐二老爷一眼,咳嗽说道:“让你来,是有一件事要你去办,你往老家去一趟吧。”
徐家的老家在金陵,是要去金陵?徐二老爷心里猛地跳了一下,面上却露出惊讶的神情。
徐老太太让他坐,不动声色的道:“老家那边的族学里出了些事,闹的很是不堪,老家那些人拿着我们家里给的银子却中饱私囊,克扣族里那些远房子弟的用度,欺负孤儿寡母,你这趟去,带着徐青,正好要是有帮忙的地方便好好帮忙。”
徐青?!
徐二老爷当然知道徐青是什么人,他用余光扫了徐兆海夫妻一眼,却也没看出他们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可徐青是徐兆海的心腹,而且刚从外地九死一生的回来......
现在徐老太太让他带着徐青去金陵,说是只是因为族里克扣学堂用度的事,可是在徐二老爷看来,却肯定只是幌子。
这样的事早已有之,去年还有个徐家远房的孩子远来京城差点儿撞死在门口,可这一年多了家里也没什么表示。
孩子们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今天似乎看起来没什么精神,叽叽喳喳的说着族学里头发生的事。
四少爷尤其活跃,拉着二夫人说:“娘,今天六弟病了,先生便不讲课,只让我们自己看书,我有不懂的去问先生,先生也不理会我,我不要跟六弟他们一同读书了。”
二夫人顿时黯然。
他们自己在家中毫无地位,所以孩子们向来都低人一头。
大房的庶子都要比他们二房的嫡子要尊贵些。
分明是族学,但是其实却好似只是大房一家的学堂而已。
四少爷和七少爷两人都跟着垂头丧气,又说起了因为二哥的婚事,族学本来就已经许多天没有上课了的事。
父亲教导他们要好好读书,以后能够报效朝廷,替父母挣得荣耀,可是家里这样看轻他们的学业,他们以后哪里能够好好的读书?
再说,就算是要走武道,也没有他们的路走。
家里是大房掌权,根本没有人会理会他们二房的人。
察觉到了孩子们的满腹委屈,徐二夫人的心里更是觉得怒气滔天,太过分了,实在是太过分了!
什么一家人?!
她收起了这些怨恨,面上故意露出生气的表情,斥责孩子们想的太多,又让他们好好的再休息休息,不要再想这些,等到之后让徐二老爷去给他们找别的先生,或是去河东书院求学。
河东书院?!
四少爷和七少爷对视一眼,两人都忍不住被河东书院这四个字勾的眼睛发亮。
河东书院可是京城中唯一能够和国子监相比较的书院了。
连范大儒都在河东书院当司业呢!
可是河东书院可不是那么好进的。
他们两个都忍不住觉得这件事有些奢望,很快就又失望的低下头了。
要是大房的孩子要进河东书院,那或许是简单,可是要是换做他们两个,哪里有那么简单?
父亲的官职不高,本身又不被家里重视,也就是最近这一年多才逐渐开始在外头替家里办些事,那也是有限的,谁会给父亲面子?
举荐书就是个问题。
他们觉得这是母亲在刻意找借口安慰自己,但是徐二夫人却当真把这件事当成了一件重要的事去办,等到徐二老爷送信回来,等不及二老爷说在季晨那边做了什么,就先和二老爷说起了学堂的事,径直和二老爷说:“我记得朱姑娘和范家的关系极好,若是朱姑娘愿意帮忙的话,那小四和小七的前途就有望了。”
徐二老爷自然是把孩子们的事放在心里的,再说他本来就觉得家里的族学并不重视孩子们,应当学不到什么东西。
他点了点头,很自然的答应下来,就跟徐二夫人说道:“既然说起这件事,那我便更加只能做个不孝子了。”
徐二夫人听出不对来,转头看着他。
不孝子?
从前二老爷可没说过这样的话。
她下意识知道徐二老爷应当已经和季晨达成了什么共识了,吓了一跳先觉得害怕,但是紧跟着又因为这些天来的经历而鼓足了勇气,很快接受了这个事实。
徐家的野心越来越大,眼看着都敢刺杀信王了,和信王之间的争斗一触即发。
他们不能跟着徐家去送死,反倒是朱元,从一开始朱元对他们二房的人就很关照。
跟着朱元也未必就会过的比在家里差。
毕竟范家王家陈家,这些人哪个不是和朱元过从甚密?
他们家反而处处都被朱元关照。
她压低了声音,问二老爷是和季晨说了什么,但是两人才说了几句话,外头就传来了敲门声,丫头提着灯笼说是老太太那边来人请二老爷过去。
徐二夫人立即吓了一跳,下意识的抓住了徐二老爷的胳膊:“老爷,会不会是你今天出去.....”
徐二老爷安抚的拍了拍她的手背,摇头笃定的道:“不会的,娘今天进宫去了,恐怕是跟这个有关,不会有什么事的,你别担心。”
他说着,示意二夫人去把自己的大氅拿了出来,很快便走入了风雪里。
二夫人待在窗户前一直看着二老爷出了院子的门,才心神不宁的重新坐了下来,开始给二老爷绣新衣裳上的花纹。
老太太的院子里灯火通明,院门外一溜烟儿挂的红色纱灯散发出昏黄的光,才进院子,二老爷就看见了大老爷夫妇身边的得力的官家的仆妇。
他垂下眼睛,进了门老老实实先给徐老太太请安,而后才跟世子和徐大夫人行礼。
这一眼扫过去,他就知道相比起早上来现在徐老太太和世子夫妇的心情都好了太多,只不过是进宫了一趟而已......
他心里这么想着,面上却丝毫不露,恭恭敬敬的待在一边等徐老太太的吩咐。
徐老太太手里捧着一只手炉,抬眼看了徐二老爷一眼,咳嗽说道:“让你来,是有一件事要你去办,你往老家去一趟吧。”
徐家的老家在金陵,是要去金陵?徐二老爷心里猛地跳了一下,面上却露出惊讶的神情。
徐老太太让他坐,不动声色的道:“老家那边的族学里出了些事,闹的很是不堪,老家那些人拿着我们家里给的银子却中饱私囊,克扣族里那些远房子弟的用度,欺负孤儿寡母,你这趟去,带着徐青,正好要是有帮忙的地方便好好帮忙。”
徐青?!
徐二老爷当然知道徐青是什么人,他用余光扫了徐兆海夫妻一眼,却也没看出他们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可徐青是徐兆海的心腹,而且刚从外地九死一生的回来......
现在徐老太太让他带着徐青去金陵,说是只是因为族里克扣学堂用度的事,可是在徐二老爷看来,却肯定只是幌子。
这样的事早已有之,去年还有个徐家远房的孩子远来京城差点儿撞死在门口,可这一年多了家里也没什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