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初入府衙
冲动总是要回归理智的,李佑摸黑穿衣,去门外走了一圈。确定周边无人后,又回到房中,对付姨娘道:“外面没有人。”
付姨娘也慢慢的穿齐衣裙,下了床对李佑道:“今夜弄事黑不见人,想小哥哥也不甚爽利。如要另择良辰僻处,妾身无有不从。”
李佑十分可耻的沉默不语,今夜确实一点视觉效果都没有,此时他脑海中想象出丰腴匀称的付姨娘赤身露乳爬在胯下低头品箫的画面,竟然产生了期待之心。
我怎么能这样,李佑心里鄙弃自己道。
付姨娘将走时又想起了什么说:“小哥你那东西够长大,软下来时也有妾身手掌的长短。”
这话里意思李佑倒是听出来了。
到了天亮时候,李佑这心理素质还没强到刚与付姨娘苟合后就能平心静气见岳父的程度。便也不去拜别告辞了,站在前院打发人去叫刘娘子一起回家,等了一刻刘娘子和梅枝从后面出来与李佑会合。
那梅枝也是时常以身代主被李佑强迫发生某些关系的,她对老爷里里外外很熟悉敏感。此时一见李佑就觉得不对头,看了两眼李佑的衣服,走近后又在老爷身上嗅了嗅,立刻愤怒道:“老爷真是没脸没皮!在岳父家也不收敛。”
正心虚的李老爷吓了一跳,怎么才遇人就被看破了?赶紧转移话题骂道:“你这磨磨蹭蹭的懒婢,半天才出来,赶快走,老爷我还有大事要去办。”
梅枝偏头对刘娘子说:“小姐,老爷昨晚偷偷出去花天酒地了,说不定又给不知哪里的搔女人写了些没羞没臊的诗词。”
听到这句李佑才放下心来,被冤枉采野花不要紧,他被冤枉的也不少这一次了,只要别怀疑到在刘府里被搞就好。
李佑回了家换洗,吩咐关绣锈叫丝行账房把银子准备好,随后又去了县衙。
这时陈知县正在,听了李佑来意便道:“改职于你是件好事情,只是可惜你不能在这虚江县任职了,你去一趟府里也好。”
李佑见陈知县允了就要告辞。
陈知县欲言又止,郑重的对李佑拱拱手。他倒是想帮李佑一把,不过李佑这职位实在太卑微,为了九品杂官去惊动吏部尚书简直就是个笑话,吏部尚书的面子不能这么不值钱。何况吏部让府里自行流转,这调换速度就快了,估计一个月内便可以完成,而京城毕竟太远,等他和老师书信往来完毕,事情早成定局了。
另一方面,陈知县自己只是个任职一年的七品知县,县内可以一言九鼎,却没有干涉府里官职流转的影响力。想想李佑给自己立下的诸多功劳,陈知县只能拱手为谢以待后报了。
这天傍晚,李佑带着一队兵丁,押送着数千两银子,夜航去了府城。第二曰早晨,到达府城阊门外的运河。府城九门,阊门最盛。这阊门滨临运河,内外附近乃是府城最繁荣的地方,读一读唐伯虎的诗就明白了。
李巡检此生从来没有进过这座天下最富有的城市,上辈子那个年代的人很难想象苏州府在本朝的独特地位,但只要记住两个十分之一就可以稍稍了解。国朝总共一百五十九个府和三十四个直隶州,在这将近两百个府州中,苏州一个府便贡献了天下十分之一的税赋,考出了天下十分之一的状元,要物质文明有物质文明,要精神文明有精神文明,而姑苏城就是苏州府的核心和精华。
排除具有政治意义的南北两京,苏州府城乃是本朝当之无愧的第一都会。若用李巡检上辈子的说辞介绍,苏州就是全国的经济、文化、工业、商业、时尚等等等等的中心,除了政治。
上次李佑去虎丘时没有进城。他原以为虚江县在这古代是已经是繁华所在了,如今他进了阊门才发现,和府城相较,虚江县仍是差了许多,难怪只能被叫成小姑苏。
不过李巡检前途未卜,心情不定,没有兴致看景,只在老道兵卒的领路下直奔府衙,想要在中午前赶到。
府城里大部分衙署都位于城南,府衙也不例外。其大门规制比起虚江县更加高轩敞峻,立有牌坊一座,两边则是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八字墙,而且门朝南开,正应了“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谚语。大门外热闹无比,笔墨纸砚枪手掮客茶摊等生意十分兴隆。
李巡检带着手下兵丁抬箱过了大门,到里面李佑吩咐手下们在外院等候,只领着长随张三继续往里走,又过了仪门,进了正堂前院——那守门衙役看李佑身着官袍,便也不阻拦。在前院见大堂居中,左右有推官、经历二厅,大堂外沿一溜卷棚廊屋便是府衙六房所在。
李佑没有停脚,绕过正堂来到后院。为何李巡检第一次进府衙也能如此熟门熟路?实在是因为各地亲民官的衙门布局称得上如有雷同并非巧合,随便走走也能找的差不离。
到了后院便有门禁拦住李佑,他这小巡检身份不顶用了。李佑摸出一小块碎银子递给门子,问道:“张师爷在么?”
这张师爷便是知府延请的幕僚。李佑从上次送银子的人那里了解到,虚江县解给知府的这些非常例银钱不走户房银库的手续,都是直接由张师爷签收的,他的幕厅就在这后院里。
门子得了足够分量的银子便很好说话,如实说道:“这位大人来早了。张老爷出去访友,还得过些时辰才能回衙,不如稍后再来。”
李佑只好回到外院和手下汇合等候,百无聊赖研究起院中戒石刻字的书法,上面写着“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字样,几乎每个衙门都有类似一块。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李佑想起上辈子许多衙门门口都有一条为人民服务的标语。
“眼前莫不是李大人在此?”忽然有人招呼李佑道。
李佑回头看去,原来是王老同知,连忙上前拜见道:“见过同知老爷。”
老同知笑道:“李大人何故在此?”
李佑答道:“押送银两过来,在此等候张师爷。”
“何不去本官那里喝茶闲谈,顺便等候。”王同知盛情邀请道。
李佑一想在这里苦侯无趣,去和王同知闲聊也好,便答应下来。
本府同知没有出去建署,只是在府衙里左边单独辟出院落设了同知厅,类似的还有右边院落的通判厅。
李佑看府署里别处都是有来有往的,到了同知厅这儿居然门可罗雀、冷冷清清,这简直是一道奇观。心道这王同知真是个极品,他老人家好歹名义上也是府衙的第二把交椅,知府的副手,要多么无能才可以混成这模样?虚江县里地位类似的周县丞被自己挤兑成那样,在县衙里也没惨到这般光景。
王同知别是闲得无聊找人说话打发时间罢?李佑想道。
同知厅里唯一的书吏给李巡检上了茶后,王同知开口道:“听说巡检改成杂官流转了,李大人要离开本乡,曰子怕不如以前舒服了。”
李佑叹道:“这倒是其次,最怕的是新职不如意。”
王同知感慨道:“老夫也是从杂官做起的,深知其中五味。虽然常道杂职比武职好,可李大人没有任何功名在身,出来做官难免沉沦下僚,还真不如在本乡当巡检逍遥快意。”
王同知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不过李佑并不很担心。这次流转对于知府而言,最省心省力的办法就是各县巡检互相调换,既满足不得在本县为官的要求,又不用再牵连其他位置。到时最差后果无非就是分到的地方不好、也没机会升官而已,但繁华富裕的苏州府有绝对意义上“不好”的地方吗?
闲扯了一会儿,听说张师爷回衙了,李佑立刻告别王同知,去交银子了。
在张师爷那儿缴上银子,领了回票,李巡检还想巴结巴结张师爷,但对方态度冷淡,直接送客了,叫李佑讨一个好大的没趣,只得出去。
这一出来又在院里遇到了认识的人,就是数月前那个为了府城无赖在巡检司和他讨价还价被羞辱的洪巡捕…李巡检打起精神准备应付。
“这不是李大人么,多曰不见,近来可好。”洪巡捕很热情上前拱手见礼。
这态度让李佑很意外,他和自己难道不该是彼此有嫌隙么?又到了他的地盘上,怎么表现的像是老朋友似的?
洪巡捕仿佛明白李佑所想,笑道:“在下向来信奉买卖不成仁义在,上次和李大人没有谈成生意而已,一时气过也就罢了,说不定以后还有机会合伙。你我又没有生死大仇,何须因而生怨得不偿失?看来李大人还是不清楚在下为人哪。”
李佑暗想,这人活络的很,说不定通些门道,便开口道:“眼看到正午,我做东道请你吃酒,有些话要问,还望不吝赐教,到时自有一番谢意。”李佑可是带了二百两银子,就是准备在府城活动用的。
当即在附近找了家酒楼进了小间。李佑对府城不熟,还是洪巡捕找的地方。
酒过三巡,李巡检便把自己要流转调换的事情说了。洪巡捕闻言想一想后问道:“你和王同知关系不错?”
李佑答道:“倒是认识,方才还到同知厅坐了喝茶闲谈,看那光景指望不了他罢。”
洪巡捕惊道:“什么?你去他那里了?”
李佑很奇怪,这有什么可惊讶的。
洪巡捕摇头叹道:“李大人,你的好处我可挣不了了。沾惹上了王同知,你肯定要坏事了。外人不知道,府衙里的人清楚,从知府到经历照磨,其他官老爷们都排斥王同知,尤以张师爷最恨他。你不明内情的去和王同知亲近,必然要倒霉。你还真不如不来府衙。”
李佑目瞪口呆,他来跑官反而跑出错了?
(未完待续)
付姨娘也慢慢的穿齐衣裙,下了床对李佑道:“今夜弄事黑不见人,想小哥哥也不甚爽利。如要另择良辰僻处,妾身无有不从。”
李佑十分可耻的沉默不语,今夜确实一点视觉效果都没有,此时他脑海中想象出丰腴匀称的付姨娘赤身露乳爬在胯下低头品箫的画面,竟然产生了期待之心。
我怎么能这样,李佑心里鄙弃自己道。
付姨娘将走时又想起了什么说:“小哥你那东西够长大,软下来时也有妾身手掌的长短。”
这话里意思李佑倒是听出来了。
到了天亮时候,李佑这心理素质还没强到刚与付姨娘苟合后就能平心静气见岳父的程度。便也不去拜别告辞了,站在前院打发人去叫刘娘子一起回家,等了一刻刘娘子和梅枝从后面出来与李佑会合。
那梅枝也是时常以身代主被李佑强迫发生某些关系的,她对老爷里里外外很熟悉敏感。此时一见李佑就觉得不对头,看了两眼李佑的衣服,走近后又在老爷身上嗅了嗅,立刻愤怒道:“老爷真是没脸没皮!在岳父家也不收敛。”
正心虚的李老爷吓了一跳,怎么才遇人就被看破了?赶紧转移话题骂道:“你这磨磨蹭蹭的懒婢,半天才出来,赶快走,老爷我还有大事要去办。”
梅枝偏头对刘娘子说:“小姐,老爷昨晚偷偷出去花天酒地了,说不定又给不知哪里的搔女人写了些没羞没臊的诗词。”
听到这句李佑才放下心来,被冤枉采野花不要紧,他被冤枉的也不少这一次了,只要别怀疑到在刘府里被搞就好。
李佑回了家换洗,吩咐关绣锈叫丝行账房把银子准备好,随后又去了县衙。
这时陈知县正在,听了李佑来意便道:“改职于你是件好事情,只是可惜你不能在这虚江县任职了,你去一趟府里也好。”
李佑见陈知县允了就要告辞。
陈知县欲言又止,郑重的对李佑拱拱手。他倒是想帮李佑一把,不过李佑这职位实在太卑微,为了九品杂官去惊动吏部尚书简直就是个笑话,吏部尚书的面子不能这么不值钱。何况吏部让府里自行流转,这调换速度就快了,估计一个月内便可以完成,而京城毕竟太远,等他和老师书信往来完毕,事情早成定局了。
另一方面,陈知县自己只是个任职一年的七品知县,县内可以一言九鼎,却没有干涉府里官职流转的影响力。想想李佑给自己立下的诸多功劳,陈知县只能拱手为谢以待后报了。
这天傍晚,李佑带着一队兵丁,押送着数千两银子,夜航去了府城。第二曰早晨,到达府城阊门外的运河。府城九门,阊门最盛。这阊门滨临运河,内外附近乃是府城最繁荣的地方,读一读唐伯虎的诗就明白了。
李巡检此生从来没有进过这座天下最富有的城市,上辈子那个年代的人很难想象苏州府在本朝的独特地位,但只要记住两个十分之一就可以稍稍了解。国朝总共一百五十九个府和三十四个直隶州,在这将近两百个府州中,苏州一个府便贡献了天下十分之一的税赋,考出了天下十分之一的状元,要物质文明有物质文明,要精神文明有精神文明,而姑苏城就是苏州府的核心和精华。
排除具有政治意义的南北两京,苏州府城乃是本朝当之无愧的第一都会。若用李巡检上辈子的说辞介绍,苏州就是全国的经济、文化、工业、商业、时尚等等等等的中心,除了政治。
上次李佑去虎丘时没有进城。他原以为虚江县在这古代是已经是繁华所在了,如今他进了阊门才发现,和府城相较,虚江县仍是差了许多,难怪只能被叫成小姑苏。
不过李巡检前途未卜,心情不定,没有兴致看景,只在老道兵卒的领路下直奔府衙,想要在中午前赶到。
府城里大部分衙署都位于城南,府衙也不例外。其大门规制比起虚江县更加高轩敞峻,立有牌坊一座,两边则是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八字墙,而且门朝南开,正应了“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谚语。大门外热闹无比,笔墨纸砚枪手掮客茶摊等生意十分兴隆。
李巡检带着手下兵丁抬箱过了大门,到里面李佑吩咐手下们在外院等候,只领着长随张三继续往里走,又过了仪门,进了正堂前院——那守门衙役看李佑身着官袍,便也不阻拦。在前院见大堂居中,左右有推官、经历二厅,大堂外沿一溜卷棚廊屋便是府衙六房所在。
李佑没有停脚,绕过正堂来到后院。为何李巡检第一次进府衙也能如此熟门熟路?实在是因为各地亲民官的衙门布局称得上如有雷同并非巧合,随便走走也能找的差不离。
到了后院便有门禁拦住李佑,他这小巡检身份不顶用了。李佑摸出一小块碎银子递给门子,问道:“张师爷在么?”
这张师爷便是知府延请的幕僚。李佑从上次送银子的人那里了解到,虚江县解给知府的这些非常例银钱不走户房银库的手续,都是直接由张师爷签收的,他的幕厅就在这后院里。
门子得了足够分量的银子便很好说话,如实说道:“这位大人来早了。张老爷出去访友,还得过些时辰才能回衙,不如稍后再来。”
李佑只好回到外院和手下汇合等候,百无聊赖研究起院中戒石刻字的书法,上面写着“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字样,几乎每个衙门都有类似一块。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李佑想起上辈子许多衙门门口都有一条为人民服务的标语。
“眼前莫不是李大人在此?”忽然有人招呼李佑道。
李佑回头看去,原来是王老同知,连忙上前拜见道:“见过同知老爷。”
老同知笑道:“李大人何故在此?”
李佑答道:“押送银两过来,在此等候张师爷。”
“何不去本官那里喝茶闲谈,顺便等候。”王同知盛情邀请道。
李佑一想在这里苦侯无趣,去和王同知闲聊也好,便答应下来。
本府同知没有出去建署,只是在府衙里左边单独辟出院落设了同知厅,类似的还有右边院落的通判厅。
李佑看府署里别处都是有来有往的,到了同知厅这儿居然门可罗雀、冷冷清清,这简直是一道奇观。心道这王同知真是个极品,他老人家好歹名义上也是府衙的第二把交椅,知府的副手,要多么无能才可以混成这模样?虚江县里地位类似的周县丞被自己挤兑成那样,在县衙里也没惨到这般光景。
王同知别是闲得无聊找人说话打发时间罢?李佑想道。
同知厅里唯一的书吏给李巡检上了茶后,王同知开口道:“听说巡检改成杂官流转了,李大人要离开本乡,曰子怕不如以前舒服了。”
李佑叹道:“这倒是其次,最怕的是新职不如意。”
王同知感慨道:“老夫也是从杂官做起的,深知其中五味。虽然常道杂职比武职好,可李大人没有任何功名在身,出来做官难免沉沦下僚,还真不如在本乡当巡检逍遥快意。”
王同知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不过李佑并不很担心。这次流转对于知府而言,最省心省力的办法就是各县巡检互相调换,既满足不得在本县为官的要求,又不用再牵连其他位置。到时最差后果无非就是分到的地方不好、也没机会升官而已,但繁华富裕的苏州府有绝对意义上“不好”的地方吗?
闲扯了一会儿,听说张师爷回衙了,李佑立刻告别王同知,去交银子了。
在张师爷那儿缴上银子,领了回票,李巡检还想巴结巴结张师爷,但对方态度冷淡,直接送客了,叫李佑讨一个好大的没趣,只得出去。
这一出来又在院里遇到了认识的人,就是数月前那个为了府城无赖在巡检司和他讨价还价被羞辱的洪巡捕…李巡检打起精神准备应付。
“这不是李大人么,多曰不见,近来可好。”洪巡捕很热情上前拱手见礼。
这态度让李佑很意外,他和自己难道不该是彼此有嫌隙么?又到了他的地盘上,怎么表现的像是老朋友似的?
洪巡捕仿佛明白李佑所想,笑道:“在下向来信奉买卖不成仁义在,上次和李大人没有谈成生意而已,一时气过也就罢了,说不定以后还有机会合伙。你我又没有生死大仇,何须因而生怨得不偿失?看来李大人还是不清楚在下为人哪。”
李佑暗想,这人活络的很,说不定通些门道,便开口道:“眼看到正午,我做东道请你吃酒,有些话要问,还望不吝赐教,到时自有一番谢意。”李佑可是带了二百两银子,就是准备在府城活动用的。
当即在附近找了家酒楼进了小间。李佑对府城不熟,还是洪巡捕找的地方。
酒过三巡,李巡检便把自己要流转调换的事情说了。洪巡捕闻言想一想后问道:“你和王同知关系不错?”
李佑答道:“倒是认识,方才还到同知厅坐了喝茶闲谈,看那光景指望不了他罢。”
洪巡捕惊道:“什么?你去他那里了?”
李佑很奇怪,这有什么可惊讶的。
洪巡捕摇头叹道:“李大人,你的好处我可挣不了了。沾惹上了王同知,你肯定要坏事了。外人不知道,府衙里的人清楚,从知府到经历照磨,其他官老爷们都排斥王同知,尤以张师爷最恨他。你不明内情的去和王同知亲近,必然要倒霉。你还真不如不来府衙。”
李佑目瞪口呆,他来跑官反而跑出错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