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转眼夏天成了故事,秋天成了风景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人民的名义》首播结束,好评如潮,掀起的话题和讨论数不胜数。
  里面但凡有点镜头的演员都火了,然后,王涛自闭了。
  当初,他受邀试镜的角色是侯亮平!
  可谓第一男主角,可他居然没去。
  此时的王子安难得给自己放了个假,坐着房车,跟栗可欣、新垣结衣、刘仙女等一群人自驾游去了,一路向西。
  一行两房车,宽敞舒适。
  车上,女眷们莺歌燕舞,王子安则在姑娘们看着外面景色太漂亮,喊着快看的时候转头去看外,就只顾着看网上网友们对《人民的名义》的点评,总结。
  除了说尺度大外,对演技这块讨论的最多。
  说各路人马在剧中场场过招,给观众的是拳拳到肉的痛快。
  所谓“飚戏”,不是捶胸顿足,撕心裂肺,而是你一记重拳过来,我立马接住,反手给你一掌。
  好演员就是能互相能接住对方的各种招数,彼此刺激肾上腺素,一路博弈,过着招就把关给通了。
  这出反腐大戏从一个被检举的处长查起,牵出一连串贪污腐败的高层官员,整个故事结构紧凑,环环相扣,埋下的线又是各种高级,引出多个枝枝叶叶剪不断理还乱的官场商场复杂关系,形成一整个盘根错节网状结构的故事布局。
  第一集就嗅到了紧张刺激的味道,从一件紧急事件展开全盘,一个政治领域里的年轻干部表现出过人的决断手腕。
  随后,一众城府极深的老人儿们起伏浮沉,家国情怀,千秋大业,都在一个大漩涡里周旋始终。
  逻辑清晰,伏笔无数,很有看头。
  剧中的人物不再是主旋律下的非黑即白,而是都给了很立体的设定,血肉充沛。
  从法律上判贪腐,肯定是毫无犹疑一刀定,但从官场上看人性,却也写尽了人心变幻难测,万般无奈,世事艰难。
  清闲下来,王子安不由得想起拍摄幕前幕后。
  由于该剧是政治剧,经常会出现大段台词,演员们都十分敬业。几个学校如上戏、中戏和北电出来的在PK,看谁先拿下大段台词。
  这部剧从检察官的视角展开,但检察官都是在办公室办案、法庭上公诉,没办法动起来,所以高检很开明,让制片方结合一部分公安戏,让检察官动起来,该追车就追车,该盯梢就盯梢,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得以将剧情不断做细、做生动。
  王子安和许多主演及部分剧组工作人员在领导的陪同下,到最高检相关部门,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体验检察生活,为该剧开机做准备。
  拍摄期间,王子安几乎每天只休息三个小时。
  同时,他还一直在关注政策发展,了解反腐斗争的状态,以求在人性、人心的把握上就更加准确。
  此外,这部戏的投资基本都来源于民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反腐意识让王子安很震撼。
  萤火城不是没钱投资,但要扩大影响力,只能募集。
  因为萤火城不能单吃,这部剧初期融资十分艰难,谈了几十家,都签约却不打款,主要原因是怕自己的投资打水漂。
  等演职员都到齐、剧本成熟,资金还差两千万,制片方觉得不能再拖,于是强行开机。
  最后,等到了五家民营公司,托起了该剧的资金盘子,而且这些公司还全是第一次做电视剧。
  也曾有些不大不小的投资方也参与投资,有些投资方要求多,其中有些目的不明确的,出发点不一样。
  王子安把一些不同心的资金都推掉。
  拍摄时,剧中的政治层面很难把握,因为“政治剧独特的风格一定要坚守”,所以凡是涉及到政治层面的表演,王子安都会要求演员严格按照剧本表现出来。
  比如,剧中省公安厅厅长跟政法高官怎么汇报工作,市公安局长跟省公安厅长是个什么关系,警衔是怎样变化,都要真实性。
  很多演员在一天拍摄了十几场到二十几场戏之后,晚上还会回去坚持做功课、背台词,因为这部剧有大量的台词,而拍摄要保质保量,演职人员都非常疲惫。在拍摄期间,一些对自身要求很高的演员一说错词会骂自己一句,甚至抽自己一下,很较劲。
  很多主演为了保持精神和身体状态,坚持每天健身、过午不食。
  剧组中年龄最长的演员年过七旬,但全程拍摄时一个助理都不带,也从不麻烦别人。
  他表示能有这样的好戏出演感觉别无所求。现场工作人员特别感触,帮他背书包和倒茶水。
  他到拍摄现场,连剧本都不带,因为早就准备好。
  这部戏最终选择南湖卫视,而不在央视播出的原因是央视有价格和集数瓶颈,而南湖卫视在拍摄期间,曾来过现场三次,态度非常诚恳。
  后期制作的工作人员都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小姑娘,他们很喜欢这部戏,会争着抢着剪片子,没排上的也到机房去看。
  剧中一场老革命陈岩石去世的戏,有个小姑娘大哭一场。
  该剧涉及官职颇多,其中有一位高官的扮演者是真正的检察官,有着26年的工作经验。
  最后,这部戏成本约200万元/集,总投资额逾1亿元,最后以2.2亿元的价格出售给南湖卫视,相当于400万元/集。
  两辆房车,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
  这时,听到姑娘们一阵惊呼,惊叹外面的景色,王子安看过去。
  转眼夏天成了故事,秋天成了风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