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小家子气
暮色低垂,天色渐晚。
银雀儿哼唱着荒腔走板的小调儿,脚步轻快的从外面进来,手里还捧着一包零嘴儿边走边吃。
“你吃的甚么东西?怎味道如此之大?”
“臭豆腐干,这东西闻着是臭,吃起来能香死个人哩。”从荷叶里取出几块油炸臭豆腐干送到金雀儿面前:“姐姐你也尝尝,真的很好吃呢。”
很是厌恶的推开那臭气熏天的玩意儿,金雀儿皱着眉头:“拿开,拿开,我可不喜欢这东西。今天的功课又没有做完吧?”
“我根本就没有做。”银雀儿老老实实的回答道:“看到书本我就犯瞌睡,见到那些文字就脑袋疼……”
作为嫡亲的姐姐,金雀儿最是为妹妹操心不过了。总是希望她能够读书,还专门找来书本教她认字,甚至还帮妹妹制定了一整套的学习计划:每天认十个字儿,一年之内学完《三》《百》《千》……
可惜的是,银雀儿竟然无法理解姐姐的良苦用心,一点儿都不用功,总是偷偷摸摸的溜出去闲逛,所谓的功课完全就是对牛弹琴无有寸进。
“不读书不认字,难道你想一辈子都当个丫鬟吗?”
“做丫鬟有什么不好的?”因为嘴巴里含着豆腐干的缘故,银雀儿讲话的时候显得有些含糊:“天底下的人,绝大多数都不读书不认字,不照样活的好好的么?”
“不求上进!不思进取!”金雀儿用手指重重的戳着妹妹的额头,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道:“总有一天你会后悔……”
“我觉得这样挺好,为什么要后悔?”银雀嘟嘟囔囔的反驳着:“你总是逼着我读书,真不知读书有甚么好……”
“不读书就不知理,以后永远都的个服侍他人的丫鬟。”
“我乐得服侍老爷,乐得做丫鬟呢……”
“你……”
“哎呀呀,我的姐姐,我知道你的对我好,但我真心不是读书的那块料,你就不要再逼我认字了好不好?”
银雀儿虽然聪明伶俐,但是在读书这个事情上,真心不是那块料,而且严重缺乏学习文化知识的原动力,简直就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典型。
“你又闲逛了整整一个后晌,大好时光全都给荒废了……”
“我可没有闲逛,”银雀儿噘着嘴巴说的振振有词:“我是去看戏了。”
“一个姑娘家家的,挤在人群中看大戏,成个甚么样子……”
银雀儿一点都不在乎姐姐的指责,反而兴趣盎然的说道:“今儿个的戏唱的可好了,姐姐你整天在书房里忙活,不知道这出戏有多么精彩,我给你说道说道……”
“这出戏呀叫做《娼门义》,精彩极了,说的是……”
在姐姐看来,一个女孩子说出“娼门”这样的字眼,简直就是自甘堕落,大声对妹妹说道:“甚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不要给我说,免得污了我的耳朵。以后你也别看了,若是被老爷知道……”
话未说完,窗外已响起李吴山爽朗的大笑之声:“被我知道怎么了?不就是看了一出戏的么?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丑事。银雀儿喜欢看戏尽管去看好了……”
“老爷回来啦!”已经好几天没有见到李吴山的银雀儿欢天喜地的迎出门去,不停的嘘寒问暖,那副热切的神态就好像孤苦的孩子终于见到了父母。
象往常一样,银雀儿排开杯盏碗筷,坐到了李吴山对面,和自家老爷一起享用晚餐,而姐姐金雀儿依旧守着自己的身份,始终不肯和李吴山同桌而食。
“老爷这几天做什么去了?已整整三天没有归家了呢。”
每当李吴山回来,银雀儿就叽叽喳喳的问这问那。但金雀儿却没有这么浓重的好奇心,无论多大的事情,只要李吴山不说她就从不主动问起。
虽然已是事实上的“内务大总管”,但金雀儿却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只不过是李吴山的丫鬟而已,不该问的不问是作为一个丫鬟应有的本份。
“还不是廉金斗、罗长腿他们的那些个事情嘛。”李吴山用筷子头点着盘子说道:“韩师傅做的这道素丸子不错,味道很赞。固州的廉金斗,还有商城的罗长腿和大红狼归附过来,总是要忙几天的,好在终于忙完了……”
固州的廉金斗,商城的罗长腿和大红狼都是反贼,只不过现在已经“弃暗投明”,归顺到大旗军的旗下……对于这件大事,银雀儿也就知道这么多了。至于其他的细节……她一点都不关心。
固州军和商城闯军残部的归顺,确实是一件很大的事情。
其实早在一个月之前,私底下的谈判就已经开始了。把颍下和颍南两地划归为他们的驻地,允许他们保留一定的独立地位,这被就是早已商谈好的条件,现在只不过是到了执行阶段而已。
如此一来,固州的廉金斗和商城的罗长腿就成了效忠太子的军队,成为和大旗军平起平坐的“王师”,至少从名义上来看,确实是这个样子。
为了表现出“不计前嫌”“君臣和睦”的姿态,太子殿下亲自出面接受了廉金斗和罗长腿的归顺,并且以大明储君的身份正式册封固州那个还不到十岁的娃娃为“二等凌霄公”,册封廉金斗为“奉国抚民将军”。至于商城的罗长腿和大红狼,则分别得到了一个“镇国将军”和“辅国将军”的头衔。
这三个造反军头目纷纷做出幡然醒悟感激涕零的样子,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定会效忠大明太子,哪怕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当然,这仅仅只是演一出“诚信归顺”“君臣和睦”的戏给老百姓们看看而已,走个过场罢了。其实大家都很清楚,完全就是因为清廷大军压境,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在投靠过来的。
不管是真心归顺也好,是无奈之举也罢,总之,以前造大明王朝反的军队披上了“王师”的皮,打起了大明的旗号,摇身一变就成了效忠太子的队伍。
“老爷,”又给李吴山装了一碗稀饭,银雀儿不无担心的说道:“今儿个看戏的时候,我听那些老百姓们私下议论,他们都怕那些个贼军再次造反。我也觉得他们不是真心来投靠的,万一他们再反,可怎么是好呢?”
再反?
别逗了!
“固州的廉金斗驻颍下,商城的罗长腿和大红狼驻颍南,距离大旗军不过咫尺之遥,而且他们的粮饷供应全都是按量供给,还怎么反?”金雀儿说道:“只要咱们老爷把粮草供给拖延几日,他们自己就得先乱了。而且他们的家眷全都在颍州,我就不信他们敢反……”
虽说已经接纳了这两支造反的军队,但太子却找了个借口将商城军的家属留在颍州,并且以“伴读”的名义把那个不足十岁的“凌霄公”留在身边,其实就是把这些人当做人质了。
李吴山笑道:“哎呦,金雀儿竟然能看出这些门道,不简单呢。”
“全都是老爷调教的好,婢子也不过是胡乱猜测罢了。”
“照你这么说,只要有那些人质在手,廉金斗和罗长腿就不敢再反了吗?”
金雀儿抿嘴儿一笑:“太子这么做,只能显出小家子气,反而不利于真正收服那些人。那些人要真的想要降而复叛的话,完全可以不在乎那些人质的死活。所谓的固州之主,不过是个小娃娃罢了,还真的能阻住他们再次反叛?真是笑话。”
“只要有大旗军在,他们就不敢反,也不会反。因为有共同的敌人……”
大旗军能够震得住场子,这才是根本中的根本。
当初李吴山就不同意扣留人质的做法,这么干摆明了就是对刚刚投靠过来的两支军队有些不信任,暴露出了太子等人极其虚弱的本质,而且显得不够大度。
太子身边的那些文官,做事就是这样,时时事事透露出一股小家子气。
银雀儿不懂那么多大道理,也看不出现在的局势之微妙,她只认一个道理:“反正只要有老爷在,就百无禁忌。”
“对了,刚才我听你们说什么大戏……”
说起这个话题,银雀儿立刻打开了话匣子,顿时变得活跃起来:“那出戏真的很好呢,精彩极了,可惜老爷没有闲工夫去看戏……”
“我也听说了这出《娼门义》的名头,听说各地的戏班子都在排这出新戏呢,各地的乡亲们都在争抢着去看,连戏里的某些台词都成了尽人皆知的流行之言,想来也是有些门道的。不过是真的没有那个闲工夫去看,银雀儿你给我念叨念叨,这出戏到底演的是什么故事?为何会引起万人空巷的效果。”
春秋高义,国家大事,等等这些个东西,银雀儿全都是两眼一抹黑,但要是说起看戏听曲儿,精神头立刻就开了。
拉了拉凳子,坐的距离李吴山更近了些,连说带比划的说起了那出精彩的好戏:“老爷且慢慢吃,我给你细细的说说这出戏。这出《娼门义》演的就是当下之事,说的就是眼巴前儿的故事,全都是真人真事儿……”
“话说京城附近有座叫曲州的小城……老爷,咱们大旗庄距离京城不远呢,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真有曲州这个小城吗?”
京城附近哪有什么曲州,分明就是杜撰出来的地名。但这毕竟是戏曲,不能完全当真。
“好像没有这么个地方吧,你说你的……”
银雀儿继续绘声绘色的讲述着戏文里的故事:“曲州有个公子,姓华名文楚。这位华公子出身书香世家,做的一手好文章,真个是文采卓然满腹经纶,又生的齿白唇红一表人才,当真就是潘安再世宋玉重生……”
银雀儿哼唱着荒腔走板的小调儿,脚步轻快的从外面进来,手里还捧着一包零嘴儿边走边吃。
“你吃的甚么东西?怎味道如此之大?”
“臭豆腐干,这东西闻着是臭,吃起来能香死个人哩。”从荷叶里取出几块油炸臭豆腐干送到金雀儿面前:“姐姐你也尝尝,真的很好吃呢。”
很是厌恶的推开那臭气熏天的玩意儿,金雀儿皱着眉头:“拿开,拿开,我可不喜欢这东西。今天的功课又没有做完吧?”
“我根本就没有做。”银雀儿老老实实的回答道:“看到书本我就犯瞌睡,见到那些文字就脑袋疼……”
作为嫡亲的姐姐,金雀儿最是为妹妹操心不过了。总是希望她能够读书,还专门找来书本教她认字,甚至还帮妹妹制定了一整套的学习计划:每天认十个字儿,一年之内学完《三》《百》《千》……
可惜的是,银雀儿竟然无法理解姐姐的良苦用心,一点儿都不用功,总是偷偷摸摸的溜出去闲逛,所谓的功课完全就是对牛弹琴无有寸进。
“不读书不认字,难道你想一辈子都当个丫鬟吗?”
“做丫鬟有什么不好的?”因为嘴巴里含着豆腐干的缘故,银雀儿讲话的时候显得有些含糊:“天底下的人,绝大多数都不读书不认字,不照样活的好好的么?”
“不求上进!不思进取!”金雀儿用手指重重的戳着妹妹的额头,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道:“总有一天你会后悔……”
“我觉得这样挺好,为什么要后悔?”银雀嘟嘟囔囔的反驳着:“你总是逼着我读书,真不知读书有甚么好……”
“不读书就不知理,以后永远都的个服侍他人的丫鬟。”
“我乐得服侍老爷,乐得做丫鬟呢……”
“你……”
“哎呀呀,我的姐姐,我知道你的对我好,但我真心不是读书的那块料,你就不要再逼我认字了好不好?”
银雀儿虽然聪明伶俐,但是在读书这个事情上,真心不是那块料,而且严重缺乏学习文化知识的原动力,简直就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典型。
“你又闲逛了整整一个后晌,大好时光全都给荒废了……”
“我可没有闲逛,”银雀儿噘着嘴巴说的振振有词:“我是去看戏了。”
“一个姑娘家家的,挤在人群中看大戏,成个甚么样子……”
银雀儿一点都不在乎姐姐的指责,反而兴趣盎然的说道:“今儿个的戏唱的可好了,姐姐你整天在书房里忙活,不知道这出戏有多么精彩,我给你说道说道……”
“这出戏呀叫做《娼门义》,精彩极了,说的是……”
在姐姐看来,一个女孩子说出“娼门”这样的字眼,简直就是自甘堕落,大声对妹妹说道:“甚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不要给我说,免得污了我的耳朵。以后你也别看了,若是被老爷知道……”
话未说完,窗外已响起李吴山爽朗的大笑之声:“被我知道怎么了?不就是看了一出戏的么?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丑事。银雀儿喜欢看戏尽管去看好了……”
“老爷回来啦!”已经好几天没有见到李吴山的银雀儿欢天喜地的迎出门去,不停的嘘寒问暖,那副热切的神态就好像孤苦的孩子终于见到了父母。
象往常一样,银雀儿排开杯盏碗筷,坐到了李吴山对面,和自家老爷一起享用晚餐,而姐姐金雀儿依旧守着自己的身份,始终不肯和李吴山同桌而食。
“老爷这几天做什么去了?已整整三天没有归家了呢。”
每当李吴山回来,银雀儿就叽叽喳喳的问这问那。但金雀儿却没有这么浓重的好奇心,无论多大的事情,只要李吴山不说她就从不主动问起。
虽然已是事实上的“内务大总管”,但金雀儿却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只不过是李吴山的丫鬟而已,不该问的不问是作为一个丫鬟应有的本份。
“还不是廉金斗、罗长腿他们的那些个事情嘛。”李吴山用筷子头点着盘子说道:“韩师傅做的这道素丸子不错,味道很赞。固州的廉金斗,还有商城的罗长腿和大红狼归附过来,总是要忙几天的,好在终于忙完了……”
固州的廉金斗,商城的罗长腿和大红狼都是反贼,只不过现在已经“弃暗投明”,归顺到大旗军的旗下……对于这件大事,银雀儿也就知道这么多了。至于其他的细节……她一点都不关心。
固州军和商城闯军残部的归顺,确实是一件很大的事情。
其实早在一个月之前,私底下的谈判就已经开始了。把颍下和颍南两地划归为他们的驻地,允许他们保留一定的独立地位,这被就是早已商谈好的条件,现在只不过是到了执行阶段而已。
如此一来,固州的廉金斗和商城的罗长腿就成了效忠太子的军队,成为和大旗军平起平坐的“王师”,至少从名义上来看,确实是这个样子。
为了表现出“不计前嫌”“君臣和睦”的姿态,太子殿下亲自出面接受了廉金斗和罗长腿的归顺,并且以大明储君的身份正式册封固州那个还不到十岁的娃娃为“二等凌霄公”,册封廉金斗为“奉国抚民将军”。至于商城的罗长腿和大红狼,则分别得到了一个“镇国将军”和“辅国将军”的头衔。
这三个造反军头目纷纷做出幡然醒悟感激涕零的样子,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定会效忠大明太子,哪怕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当然,这仅仅只是演一出“诚信归顺”“君臣和睦”的戏给老百姓们看看而已,走个过场罢了。其实大家都很清楚,完全就是因为清廷大军压境,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在投靠过来的。
不管是真心归顺也好,是无奈之举也罢,总之,以前造大明王朝反的军队披上了“王师”的皮,打起了大明的旗号,摇身一变就成了效忠太子的队伍。
“老爷,”又给李吴山装了一碗稀饭,银雀儿不无担心的说道:“今儿个看戏的时候,我听那些老百姓们私下议论,他们都怕那些个贼军再次造反。我也觉得他们不是真心来投靠的,万一他们再反,可怎么是好呢?”
再反?
别逗了!
“固州的廉金斗驻颍下,商城的罗长腿和大红狼驻颍南,距离大旗军不过咫尺之遥,而且他们的粮饷供应全都是按量供给,还怎么反?”金雀儿说道:“只要咱们老爷把粮草供给拖延几日,他们自己就得先乱了。而且他们的家眷全都在颍州,我就不信他们敢反……”
虽说已经接纳了这两支造反的军队,但太子却找了个借口将商城军的家属留在颍州,并且以“伴读”的名义把那个不足十岁的“凌霄公”留在身边,其实就是把这些人当做人质了。
李吴山笑道:“哎呦,金雀儿竟然能看出这些门道,不简单呢。”
“全都是老爷调教的好,婢子也不过是胡乱猜测罢了。”
“照你这么说,只要有那些人质在手,廉金斗和罗长腿就不敢再反了吗?”
金雀儿抿嘴儿一笑:“太子这么做,只能显出小家子气,反而不利于真正收服那些人。那些人要真的想要降而复叛的话,完全可以不在乎那些人质的死活。所谓的固州之主,不过是个小娃娃罢了,还真的能阻住他们再次反叛?真是笑话。”
“只要有大旗军在,他们就不敢反,也不会反。因为有共同的敌人……”
大旗军能够震得住场子,这才是根本中的根本。
当初李吴山就不同意扣留人质的做法,这么干摆明了就是对刚刚投靠过来的两支军队有些不信任,暴露出了太子等人极其虚弱的本质,而且显得不够大度。
太子身边的那些文官,做事就是这样,时时事事透露出一股小家子气。
银雀儿不懂那么多大道理,也看不出现在的局势之微妙,她只认一个道理:“反正只要有老爷在,就百无禁忌。”
“对了,刚才我听你们说什么大戏……”
说起这个话题,银雀儿立刻打开了话匣子,顿时变得活跃起来:“那出戏真的很好呢,精彩极了,可惜老爷没有闲工夫去看戏……”
“我也听说了这出《娼门义》的名头,听说各地的戏班子都在排这出新戏呢,各地的乡亲们都在争抢着去看,连戏里的某些台词都成了尽人皆知的流行之言,想来也是有些门道的。不过是真的没有那个闲工夫去看,银雀儿你给我念叨念叨,这出戏到底演的是什么故事?为何会引起万人空巷的效果。”
春秋高义,国家大事,等等这些个东西,银雀儿全都是两眼一抹黑,但要是说起看戏听曲儿,精神头立刻就开了。
拉了拉凳子,坐的距离李吴山更近了些,连说带比划的说起了那出精彩的好戏:“老爷且慢慢吃,我给你细细的说说这出戏。这出《娼门义》演的就是当下之事,说的就是眼巴前儿的故事,全都是真人真事儿……”
“话说京城附近有座叫曲州的小城……老爷,咱们大旗庄距离京城不远呢,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真有曲州这个小城吗?”
京城附近哪有什么曲州,分明就是杜撰出来的地名。但这毕竟是戏曲,不能完全当真。
“好像没有这么个地方吧,你说你的……”
银雀儿继续绘声绘色的讲述着戏文里的故事:“曲州有个公子,姓华名文楚。这位华公子出身书香世家,做的一手好文章,真个是文采卓然满腹经纶,又生的齿白唇红一表人才,当真就是潘安再世宋玉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