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2章 好诗、好意,好书【350票加更】
“你都不担心么?”
林海文捏笔的手一顿,放在了笔山了,“稍等啊,我手机响了一下。”
他掏了手机出来,按了按,又放回口袋里,站在他后头的石啸,一脸傻呆。
林海文看着屈恒和证一道了个歉,才侧身朝着张赟温和地笑笑,“张主席,这是将了我一军啊,这短短时间里,要写一首好诗,可不是轻松的事情。”
张赟见他搭腔了,当然不会轻易让他推脱掉。
“对旁人来说或许是难的,对林先生,那可不能说难啊。”张赟特意去看白龙寺住持证一法师,“法师或许不知道,我们林先生中秋之前,上了央视的一台诗词节目,当场作了两首半,都是上佳之作。更得了一个诗词圣手的名号。更别说,之前《明月几时有》《月下独酌》等一系列经典名作了。林先生的诗才、捷才,那可是有名的。就看林先生,今天有没有这份心了。呵呵呵。”
为了逼林海文当场出丑,张赟也是顾不得捧他一把了。
“原来张主席是这么看的啊,”林海文挑挑眉毛,看向其他几人,“从张主席的文章里头,我倒是没看出来张主席这么看重我的诗词。瞧着,是爱之深责之切喽?嗯?”
“自然是这样的,林先生诗才,谁能否定。”张赟指了指笔墨,“不如也让我们开开眼界。”
“好!”
林海文转身捏起这支上好的南笔,饱蘸浓墨,“就冲张主席这份喜爱和看重,也得让你开这个眼界”
“题白龙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书法如流云赶月,诗意是长风一贯,在场几人,都像是被一阵鸟鸣叶响给包围了。
“张主席,这一首,不知道能不能让你开眼界了?”
屈恒也好,陈副主席也好,还有证一法师,这会儿顾不上张赟和林海文的恩恩怨怨了,都上前两步,对着这副作品,惊诧难掩。
“海文你的字,邱林,你来看看。”屈恒招呼一下那位书法家协会的常务理事。
邱林理事走过来一看,眼睛顿时被闪到了,又细细地看了几遍,“这,这是林,林先生的作品?”
“糊涂了,不就是刚刚写的么?”
“我是太惊讶了,这幅字,要不是我亲眼所见,我绝对不相信出自一个未满二十岁的少年人之手的。这笔行楷,已经有大家风范了,华国书协里头,行楷上能够与之一比的,没有几个了。这个,这个是怎么练出来的?”这后面一句,当然是问林海文的了。
“嗯……”
“得,你别说练着练着就练出来了,”陈副主席是亲自出席了《讴歌》发布会的,跟林海文关系不错,好像也比较懂他,这会儿笑着拦着他,不让他回答。然后又去看邱林,“邱老弟,这一位就不要以常理来论了。那句话怎么讲来着,天才的世界,我们不懂。”
屈恒陪着笑了两句,但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这首诗。
“书法我不精通,但是这首诗。格调朴素雅致,不是凡品啊。想来我们也跟海文一样,清晨入古寺,也瞧见了初日照高林,曲径走来,品过禅房花草,听了鸟鸣,赏过功德池,也置身后院的清静幽明,也听了钟鸣三声。却对这份雅趣,一无所得,一无所获啊,真是愧杀我等。佳作,佳作,难得佳作。”
证一法师站在他身边,也是赞同地点点头,“屈先生说的是没错的。不过在我这个出家人眼里,这首诗的禅意,更叫我都叹为观止了。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这是多少禅修追求的境界啊。”
林海文淡笑着站在一边,王维本身就是禅道大家,而且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名,他的诗词,赏看起来是非常让人舒服的,也是很容易看出好来的。更何况,这首诗,已经是他最顶尖的几首作品之一了。
张赟都傻了。
真傻了!
真写出来了?还是个人么?
他不是个蠢货啊,也不是个笨蛋,这首诗他是看得出来好的,而且就算是没那么好,屈恒这么说了,陈副主席也这么说了,证一法师都说到境界上去了。哪还能有不好么?
“好诗、好意,好书,三好佳作啊。恭喜法师了,白龙寺又得一名作。”
“哈哈,”证一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转过来看张赟,“还得谢谢张赟先生,不然白龙寺就要和这首词错过了。”
张赟也只好干笑两声,忍住脸上一片灼热。
“请林先生用个印吧。”证一一边把印泥推了推,一边招手让一个小沙弥进来,说了两句,小和尚又跑了出去。
楚薇薇看着林海文掏出那个清凉山人的印,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一种骄傲的情绪涌了上来——这可是我送他的印呢。不过马上又偷偷瞪了林海文后背一眼,当初他还说自己书法不好,没想到,写的居然这么好,可恶。
等林海文用了印,证一把这张纸收走。小沙弥进来,端了几本经书。
“今天得了林先生赠送佳作,本寺也有一点心意。《佛说阿弥陀经》《法华经》《般若经》各一本,都是本寺僧人在藏经堂手写,一句一念,融汇我等信愿之念。”
白龙寺的手抄经!
连屈恒都有点羡慕了,白龙寺的墨是特制的,里头有传承了上千年的抄经秘方,能够数百年不变色。曾经有白龙寺的抄经出土,纸片都腐朽了,经文居然还有零碎存在的,一个字,一个字,墨迹如新——从此名声大噪。
“多谢法师。”
捧着这三本经书,林海文有点恍惚。它们都是印度传过来的,在原世界也是存在的。两个世界,在这神秘的佛堂,似乎是连通了一样。他摇头笑笑,把经书交给了楚薇薇。
“方才张赟先生说,人心多藏污纳垢,不清扫就脏的不能看。我倒有两句佛偈,想要请张先生评评,也算是感谢法师赠送经书之意。”
说完之后,林海文再起笔。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张先生,你的心,需要时时勤拂拭么?”(未完待续。)
林海文捏笔的手一顿,放在了笔山了,“稍等啊,我手机响了一下。”
他掏了手机出来,按了按,又放回口袋里,站在他后头的石啸,一脸傻呆。
林海文看着屈恒和证一道了个歉,才侧身朝着张赟温和地笑笑,“张主席,这是将了我一军啊,这短短时间里,要写一首好诗,可不是轻松的事情。”
张赟见他搭腔了,当然不会轻易让他推脱掉。
“对旁人来说或许是难的,对林先生,那可不能说难啊。”张赟特意去看白龙寺住持证一法师,“法师或许不知道,我们林先生中秋之前,上了央视的一台诗词节目,当场作了两首半,都是上佳之作。更得了一个诗词圣手的名号。更别说,之前《明月几时有》《月下独酌》等一系列经典名作了。林先生的诗才、捷才,那可是有名的。就看林先生,今天有没有这份心了。呵呵呵。”
为了逼林海文当场出丑,张赟也是顾不得捧他一把了。
“原来张主席是这么看的啊,”林海文挑挑眉毛,看向其他几人,“从张主席的文章里头,我倒是没看出来张主席这么看重我的诗词。瞧着,是爱之深责之切喽?嗯?”
“自然是这样的,林先生诗才,谁能否定。”张赟指了指笔墨,“不如也让我们开开眼界。”
“好!”
林海文转身捏起这支上好的南笔,饱蘸浓墨,“就冲张主席这份喜爱和看重,也得让你开这个眼界”
“题白龙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书法如流云赶月,诗意是长风一贯,在场几人,都像是被一阵鸟鸣叶响给包围了。
“张主席,这一首,不知道能不能让你开眼界了?”
屈恒也好,陈副主席也好,还有证一法师,这会儿顾不上张赟和林海文的恩恩怨怨了,都上前两步,对着这副作品,惊诧难掩。
“海文你的字,邱林,你来看看。”屈恒招呼一下那位书法家协会的常务理事。
邱林理事走过来一看,眼睛顿时被闪到了,又细细地看了几遍,“这,这是林,林先生的作品?”
“糊涂了,不就是刚刚写的么?”
“我是太惊讶了,这幅字,要不是我亲眼所见,我绝对不相信出自一个未满二十岁的少年人之手的。这笔行楷,已经有大家风范了,华国书协里头,行楷上能够与之一比的,没有几个了。这个,这个是怎么练出来的?”这后面一句,当然是问林海文的了。
“嗯……”
“得,你别说练着练着就练出来了,”陈副主席是亲自出席了《讴歌》发布会的,跟林海文关系不错,好像也比较懂他,这会儿笑着拦着他,不让他回答。然后又去看邱林,“邱老弟,这一位就不要以常理来论了。那句话怎么讲来着,天才的世界,我们不懂。”
屈恒陪着笑了两句,但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这首诗。
“书法我不精通,但是这首诗。格调朴素雅致,不是凡品啊。想来我们也跟海文一样,清晨入古寺,也瞧见了初日照高林,曲径走来,品过禅房花草,听了鸟鸣,赏过功德池,也置身后院的清静幽明,也听了钟鸣三声。却对这份雅趣,一无所得,一无所获啊,真是愧杀我等。佳作,佳作,难得佳作。”
证一法师站在他身边,也是赞同地点点头,“屈先生说的是没错的。不过在我这个出家人眼里,这首诗的禅意,更叫我都叹为观止了。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这是多少禅修追求的境界啊。”
林海文淡笑着站在一边,王维本身就是禅道大家,而且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名,他的诗词,赏看起来是非常让人舒服的,也是很容易看出好来的。更何况,这首诗,已经是他最顶尖的几首作品之一了。
张赟都傻了。
真傻了!
真写出来了?还是个人么?
他不是个蠢货啊,也不是个笨蛋,这首诗他是看得出来好的,而且就算是没那么好,屈恒这么说了,陈副主席也这么说了,证一法师都说到境界上去了。哪还能有不好么?
“好诗、好意,好书,三好佳作啊。恭喜法师了,白龙寺又得一名作。”
“哈哈,”证一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转过来看张赟,“还得谢谢张赟先生,不然白龙寺就要和这首词错过了。”
张赟也只好干笑两声,忍住脸上一片灼热。
“请林先生用个印吧。”证一一边把印泥推了推,一边招手让一个小沙弥进来,说了两句,小和尚又跑了出去。
楚薇薇看着林海文掏出那个清凉山人的印,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一种骄傲的情绪涌了上来——这可是我送他的印呢。不过马上又偷偷瞪了林海文后背一眼,当初他还说自己书法不好,没想到,写的居然这么好,可恶。
等林海文用了印,证一把这张纸收走。小沙弥进来,端了几本经书。
“今天得了林先生赠送佳作,本寺也有一点心意。《佛说阿弥陀经》《法华经》《般若经》各一本,都是本寺僧人在藏经堂手写,一句一念,融汇我等信愿之念。”
白龙寺的手抄经!
连屈恒都有点羡慕了,白龙寺的墨是特制的,里头有传承了上千年的抄经秘方,能够数百年不变色。曾经有白龙寺的抄经出土,纸片都腐朽了,经文居然还有零碎存在的,一个字,一个字,墨迹如新——从此名声大噪。
“多谢法师。”
捧着这三本经书,林海文有点恍惚。它们都是印度传过来的,在原世界也是存在的。两个世界,在这神秘的佛堂,似乎是连通了一样。他摇头笑笑,把经书交给了楚薇薇。
“方才张赟先生说,人心多藏污纳垢,不清扫就脏的不能看。我倒有两句佛偈,想要请张先生评评,也算是感谢法师赠送经书之意。”
说完之后,林海文再起笔。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张先生,你的心,需要时时勤拂拭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