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十六 过去
如果不是自己亲手在做这样的事,李明礼自己也不敢相信所做的事情是发生在朗朗乾坤下的事实,不仅是事实,而且自己正亲手埋葬着受害者。
这一段历史就是血淋淋的事实,正如满文老档和诸多文献里记载的那样,女真对汉人的政策到天命九年天启五年之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很多原因。
比如努儿哈赤在进入抚顺关打开辽阳和沈阳之后确实没有主持大规模的屠杀,只是在沈阳和辽阳城中抢掠了相当的汉人官绅的财富,同时对投降的官绅和明军将领十分优待,比如李永芳就被纳入女真贵族体系之中,成为女真人的额附,这是一个很鲜明的政治态度,这导致后来广宁一役时孙得功等辽镇明军将领的继续投降……辽镇将领也有分化区别,有政治和经济上不得志的也就企盼能改换门庭获得更大的回报,况且女真横行辽东多年,外人不懂,辽镇本地的将领是深知其厉害,要不然也不会有李成梁迁出宽甸六堡民居,放弃宽甸防御之举了。
最少在那时,努儿哈赤是希望汉民能接受他这个新主子,替他效力,替女真八旗提供粮饷,使他的战兵能够脱离劳作,集聚更大更强的力量。
取国名为金的那一刻起,努儿哈赤和女真上层就是确定了目标,最低目标是征服蒙古和据有全辽,与大明隔着长城对峙,更高一层便是能攻到大明北方,与汉人隔河或隔江而治。
至于混元一宇,公平的说,哪怕是皇太极在此时恐怕也未曾这般想过。
努儿哈赤有着宏大的目标,早期行事就颇有章法,收容重用汉将和汉军,对汉人并不肆意妄杀,甚至有女真人抢劫和杀害汉人而受到严厉的处罚。
然而辽东汉人并没有如努儿哈赤想象的那样温驯如羊,从开原铁岭开始,汉人就确定了不会给这些留辫子的野人当奴隶的决心,大量的汉人拼命逃走,不能逃走的也是心向大明,一旦有机会就会反水,这一点努儿哈赤和女真贵族们都是心知肚明,一处处地方都是这样,只要有明军出现,汉人就几乎阖城而反,在平时,也是尽量给来下毒用间的东江细作提供帮助和方便,一旦有机会就会大举逃亡,甚至杀掉驻守人员之后再跑。
此类事情的发生还只是导、火、索,叫努儿哈赤痛下决心杀心的还是由于这几年持续不断的粮荒。
由于战乱使百姓流离失所,原本这几年天时就糟糕的很,如果没有战乱百姓也只是在温饱线上挣扎,辽民困苦由来已非一日,大量的财富是被各大将门给捞取去了,百姓抵抗变故的能力十分弱小,战乱一来,饥荒紧接而至,后金方面当然努力想恢复正常的生产,收取田赋支持国用,然而收效甚微,甚至可以说除了沦为包衣的汉人还可以当牲口来使唤之外,大量的汉民并没有产出,后金方面有时候还不得不把他们当包袱一样背起来,当掠夺光了各地汉民的财富,使整个辽东辽中辽南都只剩下一群赤贫的饥民和断壁残垣,而天时仍不见好,粮食缺口仍然极大,不得不持续依赖白银来进口时,百姓就成了纯粹的负担,而不是国力的象征了。
历史上天启五年开始无差别的屠杀,到了皇太极接任汗位的时候后金已经是岌岌可危摇摇欲坠,汉民几乎被杀光,不被杀也是全跑到东江和登莱那边去了,后金不得不禁海导致雪上加霜,完全没有对外贸易,宁锦防线有了红夷大炮后导致抢劫成本增加,境内只剩下二三十万汉人包衣,努儿哈赤起兵时辽东全境有六百多万汉人,在天启六年老奴死时,汉人只剩下二十分之一了。
数字是简单的,而数字之后,就是如眼前这样赤裸裸的血腥屠杀,是毁灭的一个个家庭,是最宝贵的人的生命的逝去,而且是被最痛苦的方式残杀,人们的肢体和头颅断开,鲜血淋漓,一具具衣衫破烂的身躯已经是枯瘦如柴,他们可能原本是幸福的殷实农户,也可能是过着悠闲富裕生活的举人或秀才,也可能是凭着双手图个混饱的军户,可能生活并不如意,但有父母妻儿和一个家,现在却是一切都在毁灭。
当李明礼将一个幼、童的尸身放入坑中时,他几乎快撑不下去。
在开原和铁岭时,三十万汉人被屠杀干净时,李明礼也见过更惨烈的情形,但当时的他只是一个孤儿和单身汉,到此时他已经有了妻子,还即将有孩子,这种场景已经叫他快承受不住了。
镶蓝旗的甲兵和余丁一直看汉人将所有一切打扫干净,他们才在拔什库的率领下,往下一步官庄赶过去。
在汗谕之下,想必又是一次血腥残忍的屠杀,而这样的屠杀在每一个后金统治的村落发生着,在城镇也发生着,他们杀掉了孩童,杀掉了妇人,杀掉了老人,杀光了男子,也杀光了汉民中的智识阶层,因为努儿哈赤相当的讨厌汉人中的读书人,等皇太极即位时赶紧抢救汉人中的读书人,整个后金统治的广阔区域,抢救出来的读书人只剩下不到三百人了。
看管的甲兵和余丁一走,李明礼立刻亡命般的往家里跑过去,他越过官道,踩着浅浅的积雪顺着村中的道路拼命跑着,他的肺几乎要撑不住了,呼吸几乎要跟不上奔跑的速度,在他身后好象也有人在奔跑着,应该也是往家跑的汉人旗丁。
终于看到熟悉的柴扉院门,看到小小的院子和一正两偏的低矮草房,灶房的烟囱还在冒烟,李明礼肺都要炸了,眼前一阵阵发黑,他不得不扶着院门,站在原处平缓气息。
半响过后,灶间里还是没有动静,李明礼心往下猛的一沉。
走近灶间,内里传来香气,煎好的鱼放在灶台上,已经快冷透了,大蒸笼里是熏猪头,一阵阵诱人的香气传出来,另外两道菜和扁食也快做好了,夯土制的灶台里还有余火在闪烁,但灶间里空空荡荡,连一个人影也没有看到。
李明礼没敢耽搁,直接走到偏厢,推门进去,屋中当然也是没有人,他走到柜子前,隐约似有移动的痕迹,心中稍稍放心,接着便是推开柜子,手伸在柜底摸到把手,往上用力一掀……
“大丫!”
李明礼终于在地窖里看出了熟悉的脸庞,大丫脸上满是担心和惊喜交杂的神色,丈母娘则是跌坐在地窖边上,满脸的惊吓和木然。
“李哥你回来了。”
“嗯。”
两个人都不是什么有墨水的人物,既不是公子哥,也不是饱读诗书的小姐,在此时此刻,只有简单的两声问候,声音中却是饱含着劫后余生者才能明白的深厚情义。
把大丫拉出地窖之后,李明礼终于忍不住把大丫抱着怀里,抱着大丫,泪水在脸颊上无声的流着。
这个时候,李明礼感觉无比庆幸,有一种恨不得大喊大叫的感觉。
他已经经历过世间极多的苦难,好在老天爷替他留住了最后的希望,如果大丫在家中遇难,李明礼也不知道自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出来。
“我听到动静就知道不对了……”大丫看着丈夫将母亲拉出来,一家人都有些惊魂未定的感觉,她絮絮叨叨的道:“连灶上的吃食也没敢管,立刻拉着粮进地窖,咱们进来没一会功夫就听到外间有人进来搜人,咱们连大气也没敢喘,后来人转了几圈没见着有人就走了,咱们也不敢出来,一直到你来打开盖板。”
“做的好,做的好。”李明礼一迭声道:“还好你们躲的及时,要不然很可能会出事。说是抓无谷之人,那帮余丁都杀红了眼,稍有不对就会动刀,谁知道会不会出意外。”
大丫连连点头,俏脸上满是庆幸和后怕的表情。
李明礼道:“地窖有用,不过还是不够隐秘,我要想办法做个更大更隐秘的,最好装些食物和清水在里头……”
两个妇人这一次都没有反对。
外间爆发出阵阵压抑的哭泣声,女真男丁都已经多半离开村庄,看热闹的女真人也多半回到了女真聚居区,汉民这边终于可以悄声一哭。
李明礼顺着声音走出去看,几乎整个村子的汉人旗丁都在外头,还有一些汉人已经沦为女真各户的包衣,他们连出来哭几声的权力也没有了。
“还剩下九户。”大丫神色惨白看着外头,连李明礼在内,汉人旗丁和原本的汉军只剩下九户了,原本六十多丁,一百余户的大型村落,经历屠杀之后,真可谓十不存一。
“我们要好好活下去。”李明礼拉着大丫的手,死也不敢松开。
“好好活下去……”大丫抽泣着道:“过年了,我们回去过年。”
远方的官庄可能还没有被屠杀,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小孩放了一小串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并不真切,似乎还传来孩童的欢呼声,在鞭炮声中,天启四年终于过去了。
这一段历史就是血淋淋的事实,正如满文老档和诸多文献里记载的那样,女真对汉人的政策到天命九年天启五年之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很多原因。
比如努儿哈赤在进入抚顺关打开辽阳和沈阳之后确实没有主持大规模的屠杀,只是在沈阳和辽阳城中抢掠了相当的汉人官绅的财富,同时对投降的官绅和明军将领十分优待,比如李永芳就被纳入女真贵族体系之中,成为女真人的额附,这是一个很鲜明的政治态度,这导致后来广宁一役时孙得功等辽镇明军将领的继续投降……辽镇将领也有分化区别,有政治和经济上不得志的也就企盼能改换门庭获得更大的回报,况且女真横行辽东多年,外人不懂,辽镇本地的将领是深知其厉害,要不然也不会有李成梁迁出宽甸六堡民居,放弃宽甸防御之举了。
最少在那时,努儿哈赤是希望汉民能接受他这个新主子,替他效力,替女真八旗提供粮饷,使他的战兵能够脱离劳作,集聚更大更强的力量。
取国名为金的那一刻起,努儿哈赤和女真上层就是确定了目标,最低目标是征服蒙古和据有全辽,与大明隔着长城对峙,更高一层便是能攻到大明北方,与汉人隔河或隔江而治。
至于混元一宇,公平的说,哪怕是皇太极在此时恐怕也未曾这般想过。
努儿哈赤有着宏大的目标,早期行事就颇有章法,收容重用汉将和汉军,对汉人并不肆意妄杀,甚至有女真人抢劫和杀害汉人而受到严厉的处罚。
然而辽东汉人并没有如努儿哈赤想象的那样温驯如羊,从开原铁岭开始,汉人就确定了不会给这些留辫子的野人当奴隶的决心,大量的汉人拼命逃走,不能逃走的也是心向大明,一旦有机会就会反水,这一点努儿哈赤和女真贵族们都是心知肚明,一处处地方都是这样,只要有明军出现,汉人就几乎阖城而反,在平时,也是尽量给来下毒用间的东江细作提供帮助和方便,一旦有机会就会大举逃亡,甚至杀掉驻守人员之后再跑。
此类事情的发生还只是导、火、索,叫努儿哈赤痛下决心杀心的还是由于这几年持续不断的粮荒。
由于战乱使百姓流离失所,原本这几年天时就糟糕的很,如果没有战乱百姓也只是在温饱线上挣扎,辽民困苦由来已非一日,大量的财富是被各大将门给捞取去了,百姓抵抗变故的能力十分弱小,战乱一来,饥荒紧接而至,后金方面当然努力想恢复正常的生产,收取田赋支持国用,然而收效甚微,甚至可以说除了沦为包衣的汉人还可以当牲口来使唤之外,大量的汉民并没有产出,后金方面有时候还不得不把他们当包袱一样背起来,当掠夺光了各地汉民的财富,使整个辽东辽中辽南都只剩下一群赤贫的饥民和断壁残垣,而天时仍不见好,粮食缺口仍然极大,不得不持续依赖白银来进口时,百姓就成了纯粹的负担,而不是国力的象征了。
历史上天启五年开始无差别的屠杀,到了皇太极接任汗位的时候后金已经是岌岌可危摇摇欲坠,汉民几乎被杀光,不被杀也是全跑到东江和登莱那边去了,后金不得不禁海导致雪上加霜,完全没有对外贸易,宁锦防线有了红夷大炮后导致抢劫成本增加,境内只剩下二三十万汉人包衣,努儿哈赤起兵时辽东全境有六百多万汉人,在天启六年老奴死时,汉人只剩下二十分之一了。
数字是简单的,而数字之后,就是如眼前这样赤裸裸的血腥屠杀,是毁灭的一个个家庭,是最宝贵的人的生命的逝去,而且是被最痛苦的方式残杀,人们的肢体和头颅断开,鲜血淋漓,一具具衣衫破烂的身躯已经是枯瘦如柴,他们可能原本是幸福的殷实农户,也可能是过着悠闲富裕生活的举人或秀才,也可能是凭着双手图个混饱的军户,可能生活并不如意,但有父母妻儿和一个家,现在却是一切都在毁灭。
当李明礼将一个幼、童的尸身放入坑中时,他几乎快撑不下去。
在开原和铁岭时,三十万汉人被屠杀干净时,李明礼也见过更惨烈的情形,但当时的他只是一个孤儿和单身汉,到此时他已经有了妻子,还即将有孩子,这种场景已经叫他快承受不住了。
镶蓝旗的甲兵和余丁一直看汉人将所有一切打扫干净,他们才在拔什库的率领下,往下一步官庄赶过去。
在汗谕之下,想必又是一次血腥残忍的屠杀,而这样的屠杀在每一个后金统治的村落发生着,在城镇也发生着,他们杀掉了孩童,杀掉了妇人,杀掉了老人,杀光了男子,也杀光了汉民中的智识阶层,因为努儿哈赤相当的讨厌汉人中的读书人,等皇太极即位时赶紧抢救汉人中的读书人,整个后金统治的广阔区域,抢救出来的读书人只剩下不到三百人了。
看管的甲兵和余丁一走,李明礼立刻亡命般的往家里跑过去,他越过官道,踩着浅浅的积雪顺着村中的道路拼命跑着,他的肺几乎要撑不住了,呼吸几乎要跟不上奔跑的速度,在他身后好象也有人在奔跑着,应该也是往家跑的汉人旗丁。
终于看到熟悉的柴扉院门,看到小小的院子和一正两偏的低矮草房,灶房的烟囱还在冒烟,李明礼肺都要炸了,眼前一阵阵发黑,他不得不扶着院门,站在原处平缓气息。
半响过后,灶间里还是没有动静,李明礼心往下猛的一沉。
走近灶间,内里传来香气,煎好的鱼放在灶台上,已经快冷透了,大蒸笼里是熏猪头,一阵阵诱人的香气传出来,另外两道菜和扁食也快做好了,夯土制的灶台里还有余火在闪烁,但灶间里空空荡荡,连一个人影也没有看到。
李明礼没敢耽搁,直接走到偏厢,推门进去,屋中当然也是没有人,他走到柜子前,隐约似有移动的痕迹,心中稍稍放心,接着便是推开柜子,手伸在柜底摸到把手,往上用力一掀……
“大丫!”
李明礼终于在地窖里看出了熟悉的脸庞,大丫脸上满是担心和惊喜交杂的神色,丈母娘则是跌坐在地窖边上,满脸的惊吓和木然。
“李哥你回来了。”
“嗯。”
两个人都不是什么有墨水的人物,既不是公子哥,也不是饱读诗书的小姐,在此时此刻,只有简单的两声问候,声音中却是饱含着劫后余生者才能明白的深厚情义。
把大丫拉出地窖之后,李明礼终于忍不住把大丫抱着怀里,抱着大丫,泪水在脸颊上无声的流着。
这个时候,李明礼感觉无比庆幸,有一种恨不得大喊大叫的感觉。
他已经经历过世间极多的苦难,好在老天爷替他留住了最后的希望,如果大丫在家中遇难,李明礼也不知道自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出来。
“我听到动静就知道不对了……”大丫看着丈夫将母亲拉出来,一家人都有些惊魂未定的感觉,她絮絮叨叨的道:“连灶上的吃食也没敢管,立刻拉着粮进地窖,咱们进来没一会功夫就听到外间有人进来搜人,咱们连大气也没敢喘,后来人转了几圈没见着有人就走了,咱们也不敢出来,一直到你来打开盖板。”
“做的好,做的好。”李明礼一迭声道:“还好你们躲的及时,要不然很可能会出事。说是抓无谷之人,那帮余丁都杀红了眼,稍有不对就会动刀,谁知道会不会出意外。”
大丫连连点头,俏脸上满是庆幸和后怕的表情。
李明礼道:“地窖有用,不过还是不够隐秘,我要想办法做个更大更隐秘的,最好装些食物和清水在里头……”
两个妇人这一次都没有反对。
外间爆发出阵阵压抑的哭泣声,女真男丁都已经多半离开村庄,看热闹的女真人也多半回到了女真聚居区,汉民这边终于可以悄声一哭。
李明礼顺着声音走出去看,几乎整个村子的汉人旗丁都在外头,还有一些汉人已经沦为女真各户的包衣,他们连出来哭几声的权力也没有了。
“还剩下九户。”大丫神色惨白看着外头,连李明礼在内,汉人旗丁和原本的汉军只剩下九户了,原本六十多丁,一百余户的大型村落,经历屠杀之后,真可谓十不存一。
“我们要好好活下去。”李明礼拉着大丫的手,死也不敢松开。
“好好活下去……”大丫抽泣着道:“过年了,我们回去过年。”
远方的官庄可能还没有被屠杀,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小孩放了一小串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并不真切,似乎还传来孩童的欢呼声,在鞭炮声中,天启四年终于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