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救市之作(2/5)
《耿浩回到故乡》,对外公布成本:6400万。
其中,吕潇然个人片酬:500万+20%的利润分成,黄博和葛尤签的也是保底片酬+个人票房分成;
丛珊、王洛旦、张晓菲的片酬加一块没到一千万…
赚钱什么的自不必说,关键这份演员合约‘被泄露’到了围脖上,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
倒不是说嫌给的少,而是保底片酬+分成的模式让不少人讨论起来。
还是跟背景有关系——吕潇然的电影一直都是保底片酬+票房分成。
但以前,没有这么多高片酬现象…
吕潇然不怎么太关注这些——一般来说,高片酬现象集中在电视剧领域。
视频网站和电视台的购片模式:他们很多时候根本不重视影视项目的剧本、制作和定位,只关注明星阵容,如果有某当红明星参与的剧目,就提高购剧价格,这样一来,片酬自然被提高…
但是橙子做的剧,基本上都是以内容吸引明星加盟,要么是纯新人结构…
你想想,《北平无战事》,七大视帝阵容,严肃正剧,说投就投了!
而且最高片酬也不过1500万…
说白了,大家看不惯很多德不配位的人拿着高片酬!
每个行业都应该有高薪酬的人,前提是专业技能配得上。
如果有那份能力自然可以拿,但有的演技不行歌技掉线的就不理解了…
“好莱坞都是这样的,你有票房号召力,那就签分成合约!”
“真没想到,吕潇然的基本片酬居然是500万…太少了吧!”
……
院线很愿意看到《耿浩回到故乡》大卖,第二天给了56%的排片,第三天又将排片提高到了58%…
按照场次来算,一天排了15万场!
第二天,拿下2.4亿票房;第三天,票房2.2亿,首周末加上提前点映的2.5亿,拿下9.2亿票房成绩…
没能超过《美人鱼》…
但是,口碑很好,第一个工作日,单日票房跌幅仅20%,1.76亿…
在《耿浩回到故乡》的刺激下,五月的大盘总算重新回到了应该有的位置——连续四天,大盘全都在两亿以上!
什么叫救市之作——就是所有电影,不管好坏,观众就是不愿意买帐,观众对电影产生厌恶了!
然后你的电影上映了,立刻引发了市场追捧!
《耿浩回到故乡》上映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大盘都在6000万上下,也就《美队3》、《不二情书》上映那阵子,大盘破了两亿…
整个四月,比起去年同期,大盘少了十亿,五月,前二十天,少了八亿…
一年前,《复联2》、《哆啦a梦》、《侏罗纪世界》三部电影直接将内地影视炒到了40亿…
今年,只有一部《美队3》,分量显然不够!
即便加上后来逆袭而上的《百鸟朝凤》,也远远没有起到拉动大盘的作用——《百鸟朝凤》的总票房刚刚过亿,对一部文艺片来说,称得上票房奇迹,但对整个市场来说,没什么意义…
市场需要的是那种拉动大盘的作品!
《耿浩回到故乡》上映后,首日大盘2.8亿,次日3.2亿,第三天,2.8亿…
大盘火热,带动了观众的观影热情,《不二情书》居然连续三天票房报收超过400万…
要知道这电影已经上映22天了,而且被很多人抨击为平庸的续作…
这就叫救市之作!
……
宣传还在继续…
宜将剩勇追穷寇嘛!
毕竟后面的大敌来势汹汹——六月一号,《x战警-天启》上映,六月七号,《魔兽》开画…
避无可避!
武汉大学礼堂,照例谈论了一番电影方面的东西,到了提问环节:
“导演,你怎么看高片酬现象?”
“…首先高片酬很正常,因为全世界都是这样,好的演员,有号召力的演员能拿高片酬…超高片酬才是不正常的!”
“什么叫超高片酬?”
“就是超出制作费用的比例…一般来讲,电影制作费用比例,如果是商业片,不怎么指望演员,那就是2:8或者1:9,像《耿浩回到故乡》这种,就是4:6,因为喜剧、剧情类电影真的很依赖演员发挥,而且没什么特效投入,《宿醉》系列的演员酬劳占到了制作经费的40%…”
“我们拍戏算片酬,先要算整个制作费里所占的比例。不能超过40%,那怎么办?前头制作的费用不能拿,不然拿什么拍戏?让能带来票房的演员拿后面的,也就是票房分红,票房越高,演员赚的越多!”
“那…为什么不推行呢?”
“很难啊,你看,我们的电影周边开发比较难,票房收入占比接近78%,在好莱坞一部成功的电影就靠周边和影碟赚钱,一部电影能把制作发行费用赚回来就非常成功了…我们不行,我们每年能回本的电影不到100部,其它的都是亏损的,演员要是签了分成,那制作方和演员都有可能一毛钱赚不到!”
“我觉得现在的碎片化阅读时代,导致很多人只看片面,以偏概全,再加上很多自媒体既不了解行业情况,也不愿意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数据,唾手可得的,随便搜索都可以找到的数据,每一天都公开的数据都不愿意引用,只愿意情绪化的传达某些道听途说,使整个行业目前形象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其实我们还是有一大批认真拍戏的演员!”
“最简单的例子,大部分演员,他们来拍我的戏,根本不要片酬。”
“他们就是想演好戏!”
……
老吕自己就是小鲜肉成长起来的,也是第一个给国内演员高片酬的制片人——《夜店》给了徐争30万的片酬…
而且,他也没觉得高片酬是个普遍现象…
所以,帮着辩解了几句。
现在这么说,很快就要被打脸了…
几天后,于冬打电话抱怨说《红海行动》选角,八个演员,除了定下的男主角张译二话不说答应了,其它七个,要么开价贼高,要么干脆不愿意参加半年集训…
半年集训…
还踏马去非洲?
老子走个穴,参加个综艺节目,一个月赚好几百万,去非洲?
去你大爷!
其中,吕潇然个人片酬:500万+20%的利润分成,黄博和葛尤签的也是保底片酬+个人票房分成;
丛珊、王洛旦、张晓菲的片酬加一块没到一千万…
赚钱什么的自不必说,关键这份演员合约‘被泄露’到了围脖上,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
倒不是说嫌给的少,而是保底片酬+分成的模式让不少人讨论起来。
还是跟背景有关系——吕潇然的电影一直都是保底片酬+票房分成。
但以前,没有这么多高片酬现象…
吕潇然不怎么太关注这些——一般来说,高片酬现象集中在电视剧领域。
视频网站和电视台的购片模式:他们很多时候根本不重视影视项目的剧本、制作和定位,只关注明星阵容,如果有某当红明星参与的剧目,就提高购剧价格,这样一来,片酬自然被提高…
但是橙子做的剧,基本上都是以内容吸引明星加盟,要么是纯新人结构…
你想想,《北平无战事》,七大视帝阵容,严肃正剧,说投就投了!
而且最高片酬也不过1500万…
说白了,大家看不惯很多德不配位的人拿着高片酬!
每个行业都应该有高薪酬的人,前提是专业技能配得上。
如果有那份能力自然可以拿,但有的演技不行歌技掉线的就不理解了…
“好莱坞都是这样的,你有票房号召力,那就签分成合约!”
“真没想到,吕潇然的基本片酬居然是500万…太少了吧!”
……
院线很愿意看到《耿浩回到故乡》大卖,第二天给了56%的排片,第三天又将排片提高到了58%…
按照场次来算,一天排了15万场!
第二天,拿下2.4亿票房;第三天,票房2.2亿,首周末加上提前点映的2.5亿,拿下9.2亿票房成绩…
没能超过《美人鱼》…
但是,口碑很好,第一个工作日,单日票房跌幅仅20%,1.76亿…
在《耿浩回到故乡》的刺激下,五月的大盘总算重新回到了应该有的位置——连续四天,大盘全都在两亿以上!
什么叫救市之作——就是所有电影,不管好坏,观众就是不愿意买帐,观众对电影产生厌恶了!
然后你的电影上映了,立刻引发了市场追捧!
《耿浩回到故乡》上映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大盘都在6000万上下,也就《美队3》、《不二情书》上映那阵子,大盘破了两亿…
整个四月,比起去年同期,大盘少了十亿,五月,前二十天,少了八亿…
一年前,《复联2》、《哆啦a梦》、《侏罗纪世界》三部电影直接将内地影视炒到了40亿…
今年,只有一部《美队3》,分量显然不够!
即便加上后来逆袭而上的《百鸟朝凤》,也远远没有起到拉动大盘的作用——《百鸟朝凤》的总票房刚刚过亿,对一部文艺片来说,称得上票房奇迹,但对整个市场来说,没什么意义…
市场需要的是那种拉动大盘的作品!
《耿浩回到故乡》上映后,首日大盘2.8亿,次日3.2亿,第三天,2.8亿…
大盘火热,带动了观众的观影热情,《不二情书》居然连续三天票房报收超过400万…
要知道这电影已经上映22天了,而且被很多人抨击为平庸的续作…
这就叫救市之作!
……
宣传还在继续…
宜将剩勇追穷寇嘛!
毕竟后面的大敌来势汹汹——六月一号,《x战警-天启》上映,六月七号,《魔兽》开画…
避无可避!
武汉大学礼堂,照例谈论了一番电影方面的东西,到了提问环节:
“导演,你怎么看高片酬现象?”
“…首先高片酬很正常,因为全世界都是这样,好的演员,有号召力的演员能拿高片酬…超高片酬才是不正常的!”
“什么叫超高片酬?”
“就是超出制作费用的比例…一般来讲,电影制作费用比例,如果是商业片,不怎么指望演员,那就是2:8或者1:9,像《耿浩回到故乡》这种,就是4:6,因为喜剧、剧情类电影真的很依赖演员发挥,而且没什么特效投入,《宿醉》系列的演员酬劳占到了制作经费的40%…”
“我们拍戏算片酬,先要算整个制作费里所占的比例。不能超过40%,那怎么办?前头制作的费用不能拿,不然拿什么拍戏?让能带来票房的演员拿后面的,也就是票房分红,票房越高,演员赚的越多!”
“那…为什么不推行呢?”
“很难啊,你看,我们的电影周边开发比较难,票房收入占比接近78%,在好莱坞一部成功的电影就靠周边和影碟赚钱,一部电影能把制作发行费用赚回来就非常成功了…我们不行,我们每年能回本的电影不到100部,其它的都是亏损的,演员要是签了分成,那制作方和演员都有可能一毛钱赚不到!”
“我觉得现在的碎片化阅读时代,导致很多人只看片面,以偏概全,再加上很多自媒体既不了解行业情况,也不愿意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数据,唾手可得的,随便搜索都可以找到的数据,每一天都公开的数据都不愿意引用,只愿意情绪化的传达某些道听途说,使整个行业目前形象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其实我们还是有一大批认真拍戏的演员!”
“最简单的例子,大部分演员,他们来拍我的戏,根本不要片酬。”
“他们就是想演好戏!”
……
老吕自己就是小鲜肉成长起来的,也是第一个给国内演员高片酬的制片人——《夜店》给了徐争30万的片酬…
而且,他也没觉得高片酬是个普遍现象…
所以,帮着辩解了几句。
现在这么说,很快就要被打脸了…
几天后,于冬打电话抱怨说《红海行动》选角,八个演员,除了定下的男主角张译二话不说答应了,其它七个,要么开价贼高,要么干脆不愿意参加半年集训…
半年集训…
还踏马去非洲?
老子走个穴,参加个综艺节目,一个月赚好几百万,去非洲?
去你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