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363 不起眼的砚台
第361章 363 不起眼的砚台
“精彩,太精彩了!”
王启龙忍不住大声赞叹起来,袁天南则暗道惭愧,这些东西都是那个牛逼的搜索系统找来的,他对书法可以说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接着,王启龙拿出两幅字让袁天南帮忙鉴定,这些书法都是清末民初的作品,作者都不是很有名,价值也不高。
王启龙很满意地把画收起来,转过身来时,只见袁天南拿着自己平时用来练书法的砚台看,就笑问:“怎么,我这个砚台你感兴趣?”
袁天南问道:“这个砚台您是从哪里得来的?”
王启龙仔细想了想,就说道:“哦,有七八年时间了,我记得是在三明市当市长的时候,有一天去乡下暗访,住在一个农户家里,那天晚上休息的时候,看到房间的残破桌子的一条腿上垫着一个砚台,我感到好奇就抽出来看,因为放置时间太久,上面铺满了灰尘,感到好奇就问户主,他说这个东西在家里很久了,但是因为家里没有人会写毛笔字,于是觉得没啥用,又因为那张桌子的一条腿被老鼠咬掉了一小截,找东西垫的时候没找到高度合适的,最后将这个砚台拿来垫刚好合适,这一垫就垫了好几年。”
袁天南问:“然后呢?”
王启龙说道:“因为我比较喜欢书法,也一直想买一个好点的砚台,这下正好了,于是我给农户二十块钱就买了回来。怎么,难道这个砚台还有些来历?”
袁天南叹道:“这个砚台要比您的三幅书法珍贵得多啊!”
王启龙大惊,走过来问道:“此话怎讲?”
袁天南将砚台轻轻放到书桌上,说道:“这个砚台大有来头,虽然制作的材料不属于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这四大名砚,但是松花江石砚在清朝还是非常受追捧的。”
王启龙惊喜不已,连忙问:“我没研究过砚台,只是知道你刚才说的四大名砚,松花江石砚,是不是产自东北的松花江?”
袁天南点点头说道:“没错,此砚正是松花江石制成,叔叔您看,砚台色泽碧绿光润,砚面有较规则的黄、白色石脉,呈横向纹理,此乃松花江石之特征。”
王启龙边听边点头,迫不及待地问道:“嗯嗯,还有呢?”
袁天南指点着砚台说道:“砚台长方形,砚面平阔,上方这里浮雕海水云龙纹。砚池嵌饰的这颗东西叫螺钿,因为螺钿能够散发出五色光彩,营造出寿山福海的意境,成为该砚的画龙点睛之笔。背面这用阴文的手法刻出楷书‘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下面这里有两个篆书的印款,这两个字是‘康熙’、这两个是‘御铭’,此砚叫松花江石海水龙纹长方砚。”
王启龙闻言真是又惊又喜,拿起砚台问道:“你的意思是不是说,这个砚台还是康熙皇帝用过的?”
袁天南很肯定地说道:“是的,松花江为清朝发祥的地方,故松花石砚为清皇室所珍视。这个松花江石海水龙纹长方砚是康熙皇帝最喜欢的。”
王启龙“啪”地打了一掌自己的额头,说道:“哎呀,我真是太笨了,竟然把这么珍贵的东西拿来研墨,要不是你看出它的来历,我估计会把它给糟蹋了啊。”
袁天南大笑:“哈哈哈,叔叔您说错了,能够用康熙最喜欢的砚台研墨写字,不正是对名砚最好的诠释么,这也是您的福气。再说了,名砚就要经常研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如果长期闲置反而不美,因此,它不会因为您用过而贬值的。”
“哈哈哈”,王启龙大笑着说道:“听你这么一说我就放心了。”
正在这时候,王启龙的夫人廖红梅走进来笑道:“饭菜好了,先吃饭吧。”
王启龙马上说:“太好了,走小袁,今晚我们好好喝几杯。”
走到客厅,袁天南看到一个年轻人正坐在沙发上抽烟,而他一看到王启龙和袁天南下来,赶紧站起来笑道:“爸”
他正是王启龙的宝贝儿子王舜。
王启龙皱着眉头问道:“你几天不着家到底干什么去了,慌慌张张的是不是又干了什么坏事?”
王舜苦笑道:“爸您怎么老想我是去干坏事啊,我是做好事好不好。咦,这位是……?”
“我叫袁天南”,袁天南伸出手笑问:“你叫王舜吧?”
王舜一怔,握握袁天南的手问道:“你认识我?”
握着王舜的手时,袁天南感到他的手传来一阵冰凉,再看看他的脸色,居然有些苍白,缺少了一些年轻人应有的血色。
袁天南笑道:“认识啊,刚才你爸告诉我你的名字,而在书房里又有你的照片。”
王舜哦了一声,旋即突然瞪大眼睛看看袁天南,然后问父亲:“爸,他到底是谁啊,您还带他去您视为最重要的书房,连我都不能进去的地方为啥让这小子去啊?”
王启龙斥道:“你给我闭嘴,你能和他比吗,就你这样三十岁还一事无成的人,一百个都比不上人家小袁!”
廖红梅劝道:“你们两父子在客人面前就别吵了,还是吃饭去吧,免得小袁尴尬。”
王启龙说:“小袁我们吃饭去”,然后对王舜说道:“你这几天的行踪要是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别想吃饭!”
王舜惊呼:“爸,您太霸道了吧,我是您的儿子啊,连饭都不给吃,这个世界太残忍了!”
他看到父亲不理自己,只能跑到母亲身边装可怜:“妈,爸说不给我吃饭,您不会也这么残忍吧?”
廖红梅责备道:“好啦,谁让你这么不听话,这几天去哪里、干什么都不肯和我们说,也难怪你爸生气。”
王舜只好说道:“好,我保证等会如实交代这几天的行踪,这总可以了吧?”
袁天南忽然笑道:“王公子来这坐,其实就算你不说,我也知道你干什么去了。”
“精彩,太精彩了!”
王启龙忍不住大声赞叹起来,袁天南则暗道惭愧,这些东西都是那个牛逼的搜索系统找来的,他对书法可以说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接着,王启龙拿出两幅字让袁天南帮忙鉴定,这些书法都是清末民初的作品,作者都不是很有名,价值也不高。
王启龙很满意地把画收起来,转过身来时,只见袁天南拿着自己平时用来练书法的砚台看,就笑问:“怎么,我这个砚台你感兴趣?”
袁天南问道:“这个砚台您是从哪里得来的?”
王启龙仔细想了想,就说道:“哦,有七八年时间了,我记得是在三明市当市长的时候,有一天去乡下暗访,住在一个农户家里,那天晚上休息的时候,看到房间的残破桌子的一条腿上垫着一个砚台,我感到好奇就抽出来看,因为放置时间太久,上面铺满了灰尘,感到好奇就问户主,他说这个东西在家里很久了,但是因为家里没有人会写毛笔字,于是觉得没啥用,又因为那张桌子的一条腿被老鼠咬掉了一小截,找东西垫的时候没找到高度合适的,最后将这个砚台拿来垫刚好合适,这一垫就垫了好几年。”
袁天南问:“然后呢?”
王启龙说道:“因为我比较喜欢书法,也一直想买一个好点的砚台,这下正好了,于是我给农户二十块钱就买了回来。怎么,难道这个砚台还有些来历?”
袁天南叹道:“这个砚台要比您的三幅书法珍贵得多啊!”
王启龙大惊,走过来问道:“此话怎讲?”
袁天南将砚台轻轻放到书桌上,说道:“这个砚台大有来头,虽然制作的材料不属于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这四大名砚,但是松花江石砚在清朝还是非常受追捧的。”
王启龙惊喜不已,连忙问:“我没研究过砚台,只是知道你刚才说的四大名砚,松花江石砚,是不是产自东北的松花江?”
袁天南点点头说道:“没错,此砚正是松花江石制成,叔叔您看,砚台色泽碧绿光润,砚面有较规则的黄、白色石脉,呈横向纹理,此乃松花江石之特征。”
王启龙边听边点头,迫不及待地问道:“嗯嗯,还有呢?”
袁天南指点着砚台说道:“砚台长方形,砚面平阔,上方这里浮雕海水云龙纹。砚池嵌饰的这颗东西叫螺钿,因为螺钿能够散发出五色光彩,营造出寿山福海的意境,成为该砚的画龙点睛之笔。背面这用阴文的手法刻出楷书‘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下面这里有两个篆书的印款,这两个字是‘康熙’、这两个是‘御铭’,此砚叫松花江石海水龙纹长方砚。”
王启龙闻言真是又惊又喜,拿起砚台问道:“你的意思是不是说,这个砚台还是康熙皇帝用过的?”
袁天南很肯定地说道:“是的,松花江为清朝发祥的地方,故松花石砚为清皇室所珍视。这个松花江石海水龙纹长方砚是康熙皇帝最喜欢的。”
王启龙“啪”地打了一掌自己的额头,说道:“哎呀,我真是太笨了,竟然把这么珍贵的东西拿来研墨,要不是你看出它的来历,我估计会把它给糟蹋了啊。”
袁天南大笑:“哈哈哈,叔叔您说错了,能够用康熙最喜欢的砚台研墨写字,不正是对名砚最好的诠释么,这也是您的福气。再说了,名砚就要经常研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如果长期闲置反而不美,因此,它不会因为您用过而贬值的。”
“哈哈哈”,王启龙大笑着说道:“听你这么一说我就放心了。”
正在这时候,王启龙的夫人廖红梅走进来笑道:“饭菜好了,先吃饭吧。”
王启龙马上说:“太好了,走小袁,今晚我们好好喝几杯。”
走到客厅,袁天南看到一个年轻人正坐在沙发上抽烟,而他一看到王启龙和袁天南下来,赶紧站起来笑道:“爸”
他正是王启龙的宝贝儿子王舜。
王启龙皱着眉头问道:“你几天不着家到底干什么去了,慌慌张张的是不是又干了什么坏事?”
王舜苦笑道:“爸您怎么老想我是去干坏事啊,我是做好事好不好。咦,这位是……?”
“我叫袁天南”,袁天南伸出手笑问:“你叫王舜吧?”
王舜一怔,握握袁天南的手问道:“你认识我?”
握着王舜的手时,袁天南感到他的手传来一阵冰凉,再看看他的脸色,居然有些苍白,缺少了一些年轻人应有的血色。
袁天南笑道:“认识啊,刚才你爸告诉我你的名字,而在书房里又有你的照片。”
王舜哦了一声,旋即突然瞪大眼睛看看袁天南,然后问父亲:“爸,他到底是谁啊,您还带他去您视为最重要的书房,连我都不能进去的地方为啥让这小子去啊?”
王启龙斥道:“你给我闭嘴,你能和他比吗,就你这样三十岁还一事无成的人,一百个都比不上人家小袁!”
廖红梅劝道:“你们两父子在客人面前就别吵了,还是吃饭去吧,免得小袁尴尬。”
王启龙说:“小袁我们吃饭去”,然后对王舜说道:“你这几天的行踪要是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别想吃饭!”
王舜惊呼:“爸,您太霸道了吧,我是您的儿子啊,连饭都不给吃,这个世界太残忍了!”
他看到父亲不理自己,只能跑到母亲身边装可怜:“妈,爸说不给我吃饭,您不会也这么残忍吧?”
廖红梅责备道:“好啦,谁让你这么不听话,这几天去哪里、干什么都不肯和我们说,也难怪你爸生气。”
王舜只好说道:“好,我保证等会如实交代这几天的行踪,这总可以了吧?”
袁天南忽然笑道:“王公子来这坐,其实就算你不说,我也知道你干什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