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洺州规划
房谋杜断,那可不是说着玩玩而已的,都没有到一盏茶的功夫,房玄龄就想好了一整套的办法,李建成不是给他和杜如晦封了官职,要调他们去地方任命么,他们回到长安之后,直接奏请去说降邓士政,林士弘,邓文进,徐圆朗和岭南的冯盎等人。
而想要这样的造反军阀势力投降,首先朝廷就得善待这些造反势力的领头者,如果像刘黑闼这样曾经叛乱占领北方十几州的重犯,朝廷都可以不杀,那么,他们投降就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了。
比如,一心想要在循州做土皇帝的林士弘,在李孝恭和李靖的双重压力下,其实已经有投降的意思了,就是怕自己的下场不好。
岭南的冯盎,根本就不参与中原的争霸,一早就有降唐的心思,只是没有具体谈条件。
至于新叛的邓文进,不过是因为蒙受了冤屈,咽不下一口气,怒而杀了上官造反,都有说降的可能。
李世民对于房玄龄的计划十分认可,而如果是由他自己的属下去说降这些人,等将来他真的发动政变上位之后,这些人复叛的可能也会很小,说不定还会成为自己坚定的拥护者,总比他们两个去到一个州县做闲散官,蹉跎岁月来的强。
在李世民将给长孙无忌的信件发送出去的时候,于秋也正式以洺州都督的身份,接管了洺州的军政大权,除了李士诚这个李渊派过来的长史之外,于秋对于洺州治下八县的长官,甚至主簿功曹一类的官员,全部都来了个大换血。
反正之前李世民拿下了洺州之后,只是对这里实行了军官,并没有让朝廷派官。
于是,一大拨原先在洺州别府或者卢氏门下做管事,掌柜,十分有经营头脑的人被于秋任命为了各县的长官。
今后,这些所谓的县令,主薄,功曹,都将以发展商业,振兴本土经济,兴修水利设施,做好农耕等为主要工作目标,治安刑法方面,则全部由驻兵校尉管理,同时还兼职管理县城守备。
至于财税,由于整个河北都处于免税期,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于秋根本没有安排人管这一块。
他在洺州都督府坐堂办公的第一天,就是让八县的新任县令给老百姓上户籍,分田地。
洺州现在光是州城永年县,都有将近四十五万人口,算上周边几个县,总数则差不多达到了五十万,这些人口于秋根本没有打算让他们回到原籍。
而且,也不会给他们很多的田地,因为洺州原本的土地,是不够于秋按照李唐朝廷那样的数量,分给所有人的。
原本农户种植的永业田,口分田,在于秋大笔一挥之后,全部取消,以户数为单位重新分配,下田全面退耕,中田看情况退耕,只保留地势平整,水利灌溉方便,不需要休耕的上田。
按照于秋初步统计的数据,洺州的中田大概有五百多万亩,上田有三百多万亩,以洺州五十万差不多十二三万户的百姓来计算,给所有人均分的话,每户能分六七十亩地,然而,最后于秋只给原本土百姓制定了每户四十亩责任田的标准。
因为,按照于秋的估计,即便是今后给他们配上牛马牲畜,他们可能也种不过来这么多地,因为这个时期四十亩田地已经比后世三十亩田的面积还大了,以后世我国半机械化的种植,都很少有农村的百姓能种植三十亩田的,更加别说,在粮食价格未来几年会大跌的情况下,于秋会让治下百姓种植一些技术难度较高的经济作物。
当然,要是有人说自己家里人口多,感觉种四十亩田不够吃的话,没问题,让你成年了的子女分家出来单独立户,你的子女又可以分到四十亩责任田,不过,今后将会承担相应户数的税赋。
在都督府保证所有农户种四十亩田足够全家吃用的情况下,百姓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反弹。
至于那些外地逃难过来的饥民,愿意继续务农种地的,于秋也会将他们的户籍编到各个以农耕为主的村子,同样也给每户划四十亩田地。
有愿意继续留在洺州城,以及今后各个县城开设的工坊务工的,则会分城内的房屋,或者城池周边十里以内的土地一亩给他们,这些土地可以自由用于建屋,种菜地,养殖牛羊家禽之用。
令人比较意外的是,大部分从各州逃难过来的百姓,都不愿再种地了,他们更情愿在各个工坊务工,原因是过往的教训告诉他们,种地没前途,甚至是死路一条。
而在工坊做事,至少现在顿顿可以吃饱,还有工钱拿。
对于他们的明智选择,于秋表示了鼓励和赞同,并且响应了大家的要求,并没有将选择在城内务工的百姓划归为匠户,而是在大唐原有的户籍册子上,将所有种田和不种田的百姓分别标注了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字样。
今后,它们的区别就是纳税的方式的不同而已。
在三天的户籍录入工作完成之后,最终有五万户左右将近二十万人口,被分散在八个县的乡村,成为洺州农村居民,他们将全部获得土质较好,水利灌溉方便的上田四十亩,这样,于秋就分出去了两百万亩左右的上田。
在有六万户左右,大约二十五万人口,被分散在以州城为主的八座城池以及各个乌堡改建的工坊,成为洺州的城镇居民,他们拥有城池周边六万多亩土地,其中有一些是原本的上田。
还有一万多军户,大约五六万人口,则独立于居民之外,他们所种的是整片的军屯田,吃的是大锅饭,所住的是集体分配房屋。
没有分配完毕的一百万亩左右的上田,就是由他们主要负责打理,平均每户的耕种面积达到了将近一百亩,但是,军屯田地不仅仅是由军户家属耕种,都督府会组织集体劳役一起帮忙耕种。
经过一轮裁剪之后,洺州只保留了一万五千正规军的编制,这还包括三千鬼面骑士,最终于秋给周边七县每城的驻兵校尉分了一千人,洺州驻兵五千人,而且,半数以上配了战马,三千鬼面骑士则为机动力量,可以在外机动作战,也可以回洺州休养。
之所以给各个户口不过几千户的县城都驻守一千正规军,一是因为于秋要对各县实行严格的防疫,防灾控制。
二是因为于秋接下来将会对洺州所有地区进行一轮大改造,需要足够多的士兵,做组织管理工作。
秋收之后,洺州可是要进入长达四五个月的霜冻冰雪期,这么长的时间,如果全部让百姓们闲着吃饭,那可不是于秋的风格。
洺州大部分区域都是平原,修路倒不急于一时,修建房屋,帮助百姓抵御寒冬,是第一要务。
可以抗住三尺厚的积雪的砖瓦结构房,是于秋给治下百姓居住的民房制定的硬性标准。
现在洺州境内数十万亩田地即将收割,各地又在源源不断的运送粮食过来,短期基本就没有粮食方面的忧虑了。
积极备货,做好了与西域胡商的易货工作之后,再修建好各家的房屋,准备越冬,就是下半年的主要工作,从八月底,到腊月以前的这两三个月时间内,必须要全面完成所有农村居民的房屋改造工程,部分完成城镇居民的房屋改造工程,先让大家可以安心的住下来,务必不让寒冬冻死洺州的百姓。
这个任务看似艰难,其实于秋在之前的几个月里,已经将任务完成了一小半,而且,已经锻炼出来了一个能够快速修建这种砖瓦房屋的团队,于秋的私人领地内,早就已经修建好了数十个几百户规模的村庄。
并且,在洺州城往洺津渡的六十里左右的道路两侧,也全部都做了村庄修建规划,现在,已经都快完成了一半,在有更多人手投入的情况下,这种一层的砖瓦结构民居,修建起来会更快,毕竟,它的主体除了几面墙和一个房顶之外,就是两座火炕和一个灶台,屋内的家具,百姓们可以去家具厂采购,或则借贷,实在不行,就先堆在炕,以后再慢慢购置家当。
在砖瓦,樑木,窗户,门框门扇都有工坊批量制造的情况下,十多人,两三天就可以砌起一座百来平的砖瓦房屋,晾晒个两三天,去去泥腥子味,基本就可以居住了,至于刷墙装修,美观之类的,可以稍后有空了,自己动手做。
临近中秋,当于秋的规划基本都做妥当的时候,褚飞那边传来了消息,他带领了数十个大驼队,甚至七个国家的使节团,往洺州这边赶来了,最多五天就能到。
这倒是让于秋很惊喜,与商人做贸易,自然是没有与国家做贸易的量大,最关键的是,代表国家与于秋做生意的这些人,更加能满足于秋所需要的一些稀奇古怪的非本土物种的需求,有利于他完成高级物品奖励任务,得到更好的奖品。
而想要这样的造反军阀势力投降,首先朝廷就得善待这些造反势力的领头者,如果像刘黑闼这样曾经叛乱占领北方十几州的重犯,朝廷都可以不杀,那么,他们投降就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了。
比如,一心想要在循州做土皇帝的林士弘,在李孝恭和李靖的双重压力下,其实已经有投降的意思了,就是怕自己的下场不好。
岭南的冯盎,根本就不参与中原的争霸,一早就有降唐的心思,只是没有具体谈条件。
至于新叛的邓文进,不过是因为蒙受了冤屈,咽不下一口气,怒而杀了上官造反,都有说降的可能。
李世民对于房玄龄的计划十分认可,而如果是由他自己的属下去说降这些人,等将来他真的发动政变上位之后,这些人复叛的可能也会很小,说不定还会成为自己坚定的拥护者,总比他们两个去到一个州县做闲散官,蹉跎岁月来的强。
在李世民将给长孙无忌的信件发送出去的时候,于秋也正式以洺州都督的身份,接管了洺州的军政大权,除了李士诚这个李渊派过来的长史之外,于秋对于洺州治下八县的长官,甚至主簿功曹一类的官员,全部都来了个大换血。
反正之前李世民拿下了洺州之后,只是对这里实行了军官,并没有让朝廷派官。
于是,一大拨原先在洺州别府或者卢氏门下做管事,掌柜,十分有经营头脑的人被于秋任命为了各县的长官。
今后,这些所谓的县令,主薄,功曹,都将以发展商业,振兴本土经济,兴修水利设施,做好农耕等为主要工作目标,治安刑法方面,则全部由驻兵校尉管理,同时还兼职管理县城守备。
至于财税,由于整个河北都处于免税期,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于秋根本没有安排人管这一块。
他在洺州都督府坐堂办公的第一天,就是让八县的新任县令给老百姓上户籍,分田地。
洺州现在光是州城永年县,都有将近四十五万人口,算上周边几个县,总数则差不多达到了五十万,这些人口于秋根本没有打算让他们回到原籍。
而且,也不会给他们很多的田地,因为洺州原本的土地,是不够于秋按照李唐朝廷那样的数量,分给所有人的。
原本农户种植的永业田,口分田,在于秋大笔一挥之后,全部取消,以户数为单位重新分配,下田全面退耕,中田看情况退耕,只保留地势平整,水利灌溉方便,不需要休耕的上田。
按照于秋初步统计的数据,洺州的中田大概有五百多万亩,上田有三百多万亩,以洺州五十万差不多十二三万户的百姓来计算,给所有人均分的话,每户能分六七十亩地,然而,最后于秋只给原本土百姓制定了每户四十亩责任田的标准。
因为,按照于秋的估计,即便是今后给他们配上牛马牲畜,他们可能也种不过来这么多地,因为这个时期四十亩田地已经比后世三十亩田的面积还大了,以后世我国半机械化的种植,都很少有农村的百姓能种植三十亩田的,更加别说,在粮食价格未来几年会大跌的情况下,于秋会让治下百姓种植一些技术难度较高的经济作物。
当然,要是有人说自己家里人口多,感觉种四十亩田不够吃的话,没问题,让你成年了的子女分家出来单独立户,你的子女又可以分到四十亩责任田,不过,今后将会承担相应户数的税赋。
在都督府保证所有农户种四十亩田足够全家吃用的情况下,百姓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反弹。
至于那些外地逃难过来的饥民,愿意继续务农种地的,于秋也会将他们的户籍编到各个以农耕为主的村子,同样也给每户划四十亩田地。
有愿意继续留在洺州城,以及今后各个县城开设的工坊务工的,则会分城内的房屋,或者城池周边十里以内的土地一亩给他们,这些土地可以自由用于建屋,种菜地,养殖牛羊家禽之用。
令人比较意外的是,大部分从各州逃难过来的百姓,都不愿再种地了,他们更情愿在各个工坊务工,原因是过往的教训告诉他们,种地没前途,甚至是死路一条。
而在工坊做事,至少现在顿顿可以吃饱,还有工钱拿。
对于他们的明智选择,于秋表示了鼓励和赞同,并且响应了大家的要求,并没有将选择在城内务工的百姓划归为匠户,而是在大唐原有的户籍册子上,将所有种田和不种田的百姓分别标注了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字样。
今后,它们的区别就是纳税的方式的不同而已。
在三天的户籍录入工作完成之后,最终有五万户左右将近二十万人口,被分散在八个县的乡村,成为洺州农村居民,他们将全部获得土质较好,水利灌溉方便的上田四十亩,这样,于秋就分出去了两百万亩左右的上田。
在有六万户左右,大约二十五万人口,被分散在以州城为主的八座城池以及各个乌堡改建的工坊,成为洺州的城镇居民,他们拥有城池周边六万多亩土地,其中有一些是原本的上田。
还有一万多军户,大约五六万人口,则独立于居民之外,他们所种的是整片的军屯田,吃的是大锅饭,所住的是集体分配房屋。
没有分配完毕的一百万亩左右的上田,就是由他们主要负责打理,平均每户的耕种面积达到了将近一百亩,但是,军屯田地不仅仅是由军户家属耕种,都督府会组织集体劳役一起帮忙耕种。
经过一轮裁剪之后,洺州只保留了一万五千正规军的编制,这还包括三千鬼面骑士,最终于秋给周边七县每城的驻兵校尉分了一千人,洺州驻兵五千人,而且,半数以上配了战马,三千鬼面骑士则为机动力量,可以在外机动作战,也可以回洺州休养。
之所以给各个户口不过几千户的县城都驻守一千正规军,一是因为于秋要对各县实行严格的防疫,防灾控制。
二是因为于秋接下来将会对洺州所有地区进行一轮大改造,需要足够多的士兵,做组织管理工作。
秋收之后,洺州可是要进入长达四五个月的霜冻冰雪期,这么长的时间,如果全部让百姓们闲着吃饭,那可不是于秋的风格。
洺州大部分区域都是平原,修路倒不急于一时,修建房屋,帮助百姓抵御寒冬,是第一要务。
可以抗住三尺厚的积雪的砖瓦结构房,是于秋给治下百姓居住的民房制定的硬性标准。
现在洺州境内数十万亩田地即将收割,各地又在源源不断的运送粮食过来,短期基本就没有粮食方面的忧虑了。
积极备货,做好了与西域胡商的易货工作之后,再修建好各家的房屋,准备越冬,就是下半年的主要工作,从八月底,到腊月以前的这两三个月时间内,必须要全面完成所有农村居民的房屋改造工程,部分完成城镇居民的房屋改造工程,先让大家可以安心的住下来,务必不让寒冬冻死洺州的百姓。
这个任务看似艰难,其实于秋在之前的几个月里,已经将任务完成了一小半,而且,已经锻炼出来了一个能够快速修建这种砖瓦房屋的团队,于秋的私人领地内,早就已经修建好了数十个几百户规模的村庄。
并且,在洺州城往洺津渡的六十里左右的道路两侧,也全部都做了村庄修建规划,现在,已经都快完成了一半,在有更多人手投入的情况下,这种一层的砖瓦结构民居,修建起来会更快,毕竟,它的主体除了几面墙和一个房顶之外,就是两座火炕和一个灶台,屋内的家具,百姓们可以去家具厂采购,或则借贷,实在不行,就先堆在炕,以后再慢慢购置家当。
在砖瓦,樑木,窗户,门框门扇都有工坊批量制造的情况下,十多人,两三天就可以砌起一座百来平的砖瓦房屋,晾晒个两三天,去去泥腥子味,基本就可以居住了,至于刷墙装修,美观之类的,可以稍后有空了,自己动手做。
临近中秋,当于秋的规划基本都做妥当的时候,褚飞那边传来了消息,他带领了数十个大驼队,甚至七个国家的使节团,往洺州这边赶来了,最多五天就能到。
这倒是让于秋很惊喜,与商人做贸易,自然是没有与国家做贸易的量大,最关键的是,代表国家与于秋做生意的这些人,更加能满足于秋所需要的一些稀奇古怪的非本土物种的需求,有利于他完成高级物品奖励任务,得到更好的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