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苇泽关一小震
苇泽关的一切管理,其实都是在模仿夏国,不过,马三宝认为,自己还只是学到了形,却没有学到神。
因为,从军事上,他们无法做到像夏国一样强大。
从政治上,他们无法做到像夏国一样开明。
从律法上,他们无法做到像夏国一样详尽。
从民生上,他们无法做到像夏国一样优渥。
从商业上,至今为止他们还没有一种原创产品,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做夏国产品的分销下线,或者是一些夏国不愿意做的低端产品。
而教育方面,更是整体缺失,因为,他们这里根本没有几个读书人能教夏国那些教材里面的内容。
然而,仅仅是模仿到一些形,也足以让其成为整个河东地界最热闹的地方了。
李渊这辈子恐怕没有见过可以同时提供三千到五千人吃住的酒楼客栈。
因为,哪怕是长安城最大的于氏大酒店,也只能同时提供两千人以内的饮宴或居住,而这样大型的酒楼客栈,在苇泽关内外,居然有十几间之多。
其中有两间,就是于氏大酒店的分号,有三间,则是平阳公主名下的产业,还有几间,是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以及颉利,突利,夷男名下的产业。
至于河东其它一些较大的世家,也有一些铺面开设在这里,有经营酒楼客栈,甚至青楼妓馆的,也有经营一些其它行业的。
这里毕竟不是夏国,马三宝也没有挑拣的权力,任何家族,都可以在这里置业,只有能给他带来客源税收。
而这里为什么这么多会有这么多大型的酒楼客栈呢?
因为这里有足够多的人流,而且是大股人流。
当马三宝照着夏国的宽松政策,站到了为大家提供服务的角度,开始对苇泽关进行管理了之后,很快,这里成为了夏秋季节,关内关外客商和百姓交割货物的最佳位置。
就连夏国运往向西边草原的几大越冬场的货物,也都是走这里过关,每个月差不多都会有几次千人以上的团队在这里歇脚,补给生活必须品。
当然,也不止是夏国的运输队伍,河东道,河北道向关外的商队,突厥三汗治下想去关内易货部落首领和一些百姓,还有西域诸国的商队,也都愿意走这里过,甚至是直接在这里交易。
因为,他们发现,从草原上把货走到这里,交割给这里收货的商人,自己就不需要往关内去,这样能避免各个关卡税吏的盘剥,哪怕是多让一些利给这里的商贾,他们也是划算的。
而在这里,他们也能购买到很多他们需要的货,虽然品种没有夏国产出的那么丰富,价格没有夏国的价格那么便宜。
但是,他们可以少走一千多里的路程,来回就是两三千里,还能省去不少过税,这些节省下来的费用,足够补充他们在苇泽关进货时,加给当地商贾的差价。
毕竟,因为夏国的商品的丰富齐全,他们能卖到中原地区的东西已经很少,多数是一些稀有矿产资源类的重货,甚至直接是他们经过初步冶炼,成色参差不齐的金银铜。
还有如龟兹,于阗,高昌等不远不近的国家的商人,如果去每次都去到洺京易货,那么,他们一年只能走两趟货。
可是,如果在苇泽关就进行交割,他们一趟可以节省来回两三千里的路程,两趟就是五六千里,这能让他们多走一趟,而增加的这一趟,能让他们每年多盈利三成以上。
毕竟,马匹和骆驼走草原,那是一边赶路,一边吃草,几乎没有多大的喂养成本。
而走关内,每次住客栈得租马棚给草料钱,走颠簸的山石路的时候,马蹄和货物还容易受损,这些都是成本。
很快,李渊就看到了马三宝口中所说的,将关城都遮挡住的那些分好几层,高达十多丈,并且拥有各种不同风格的酒楼客栈了。
而通过马三宝这一路上的解释,他也知道,为什么要将苇泽关的军营放在关外驻扎了。
以往的时候,朝廷没有大量的养马,抵御突厥,必须得依靠城墙。
然而,现在却不一样了,突厥人早已是大唐和夏国最亲密的贸易伙伴,就算防备他们,也不需要依托城墙,处在被动挨打的位置了。
苇泽关只有五千守军,却养着两万多匹马,其中,还有一千多匹夏国的良种突厥马,这能够让所有的士兵都配备四到五匹马,有超强的机动力和远程作战能力。
而且,这些士兵的装备,全都是采购夏国去年替换下来的精良装备,百炼钢级别的战刀,骑枪,人马俱都有的钢制,甚至合金制铠甲,如果在草原上野战,他们能完虐突厥骑兵,比原先被动挨打的局面要好的多,甚至,具备对一些马贼流寇的震慑作用。
早在两年前的几次梳理中,他就已经将附近千里范围的马贼,流寇,甚至是野兽窝清理了几一遍,使得这边的走货环境变的十分安全。
以往的时候,一些突厥部落,或者一些走商的队伍受到袭击,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现在,却不一样,只要是动了刀兵,死了人,夏国的陆军部队,将会不依不挠的追捕凶手,肯定会将罪魁祸首揪出来处决掉。
没有人敢招惹夏国的军队,那是一帮每天吃完饭,就想找敌人练手的狠家伙,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种地,搞生产,唯一要负责的,就是管控区域内的安全问题,这就让大唐和突厥边境,几乎没有了响马山贼活动的踪迹。
其实,即便苇泽关的守军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也起不到什么实际作用,他们平时干的,更多的像是像夏国的消防部队干的事情,做一些扫雪铺路,灭火救灾等等的事情。
最近的这一年多,一些山谷里有猛兽出没,袭击了人,出动几队人手去围猎捕杀一下,就已经是他们最大的军事行动了。
而李渊怎么也想不到,在以前最动荡不安的边关,现在居然都可以夜不闭户了。
是的,他已经知道,苇泽关的关门,晚上都没有关闭,而且整个关城内外,数百米长的街道所有的店铺,晚上都是不关的,城墙两侧都有白漆涂写的大字告知过往的游客。
“苇泽关的这些变化,你怎么不在给朕的奏章中讲明?”在马车上下来了之后,仰头看着关内宽阔的街道两侧的酒楼的李渊喃喃的道。
“讲明了,可能就没有今天的苇泽关了。陛下,长安城到现在,可都还有宵禁制度呢!”马三宝低头弯腰道。
闻言,李渊身子一震,顿时知道了马三宝隐瞒不报的原因。
一个边关守将,有两万多匹马,五千俱装铁甲的骑兵,朝廷会允许吗?
肯定不会,包括苇泽关现在所有不同于朝廷的制度,朝廷都不会允许,这也是为什么这两三年夏国的变化那么大,朝廷治下的变化却那么缓慢的原因。
长安城里的银楼,其实每天都可以亮灯的,然而,由于朝廷的宵禁和对于两市的管理制度,他们一直等到上元节,才有了一次亮灯的机会。
那怕是起像银楼这样的高楼,也是于秋通过一些手段,逼迫朝廷答应的个例,别家,谈都不谈可以逾制。
不知道从几何时,统治者开始给治下设立这些规矩了,然而,这些规矩是不对的,夏国已经给了一个答案出来。
更加密集,更加开放的居住环境,能促进商业,增加生产办公效率,降低犯罪率。
但是,李唐目前还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的勇气,因为他么还有好多方面跟不上。
“朕还不饿,就先不用饭了,早前听三娘说,她在这边有许多产业,是交给你在打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产业,你才养活了五千军士和他们的数万家属,朕想看看这些产业。”在飞艇上一直有东西可以吃的李渊在街道上走了片刻之后,再度登上马车道。
“陛下请跟臣来。”马三宝点了点头之后,打马在前带起了路。
“陛下请看,前面那些水车翻转的地方,便是咱们苇泽关的鱼塘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根据地势,围拢蓄水,开发出了十几处长宽达到三百丈以上大鱼塘,每处鱼塘,每年能养出百万尾以上的肥鱼,不仅能够让我们苇泽关的所有居民想吃鱼的时候都能吃的到,还能保证平均每天不下千人的过关客,在我们这里歇脚的时候,能吃上各种活鱼。”马三宝扬起马鞭,向前方一大块一大块长宽都望不到边的水库鱼塘道。
闻言,在马车的窗口里看到了这些鱼塘的李渊点了点头,内心里虽然十分震惊,但是表情却十分淡定。
刚才在飞艇上的时候,他其实就看到了这些大鱼塘,他还以为是下雨天汇聚起来的水成了湖呢!原来,是人工引水修建的鱼塘。
不多时,马车又来到了一片山林地带,马三宝又扬鞭指了指那些有不少房舍的小山道,“这边的每一座山,都是我们苇泽关的一处家禽养殖场,目前,每个月,可以产出十多万只鸡,还有鹅,鹌鹑,鸽子,麻雀等家禽,很难统计,此外,还能出至少五千筐禽蛋,每框蛋至少三十斤。”
闻言,李渊再度震惊,并且回想起了自己各处皇庄的养殖规模,似乎,还不到苇泽关的三成。
不等他从震惊从平复下来,马三宝又扬鞭指了指远处的桃河道,“桃河旁边,是鸭舍,那边有十多处养鸭棚,每处鸭棚至少养了十万只成鸭,每天出蛋两千筐以上,现在,就连夏国制造羽绒衣和羽绒被,羽绒枕等等高端衣物和床上用品的绒毛,都会采购我们的。”
马车的轮子依旧轱辘轱辘的响个不停,但是李渊的耳朵中,却只有马三宝的声音。
“再往下游去,就是猪舍了,由于从夏国引进的种猪不够多,过路的胡人又更喜欢食用牛羊肉,我们苇泽关现在才养了两万多头猪,供本地居民食用。”
李渊很想让马三宝解释解释,‘才’字为什么要这么用,什么叫“才养了两万多头猪?”
那可是两万多头猪,一头猪,就有两三百斤,抵好几头羊呢!你苇泽关总共才几万居民,居然要养了两万多头猪自己吃,这是要顿顿吃肉的节奏么?
而当李渊听到了马三宝报出来的牛羊数字,他才知道,为什么马三宝会用‘才’字来形容两万多头猪了,因为,人家养的羊,直接在百万头以上,而且,牛都有二十多万头。
当然,这些牛羊并非全都是苇泽关的人养的,大部份,都是突厥人拿来找他易货时,他赚到的,招募了很多突厥人来帮他们饲养。
而且,李渊猜的没错,苇泽关的百姓的餐桌上,确实顿顿都有肉,只要他们想吃。
当然,此时的马三宝已经不觉得顿顿有肉吃是什么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因为,夏国的百姓在一年多以前,就差不多已经实现了。
而现在,夏国的百姓们不仅能吃肉,吃海鲜,这些菜肴里面,还都会加昂贵的调味香料,而且还餐餐都有水果蔬菜,就算是冬日里下大雪的天气,他们也能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各种零食,这一点,苇泽关的百姓就还做不到。
“难怪,难怪三娘在短短两三年,就攒下数百万贯的家业,如此看来,她对哲威和令武两个孩子,也算不薄了。
只是,不知道于秋知道她将这些东西全都给了哲威和令武,心中会不会对三娘不喜。”李渊有些感叹道。
其实,马三宝说了半天,还并没有说苇泽关最赚钱的产业,那就是易货场,可是,听李渊这么说,他有句话觉得不吐不快。
“陛下,臣能说一句话实话吗?”
李渊点了点头道,“你说。”
马三宝斟酌了一下用词道,“陛下,夏王只怕根本就不在乎,不是,是瞧不上这些东西。”
“瞧,瞧不上么?”李渊有些发愣道。
还别说,参观过银楼,见识过了夏国财力的冰山一角的李渊觉得,马三宝说的这句话,很有可能是真的。
因为,从军事上,他们无法做到像夏国一样强大。
从政治上,他们无法做到像夏国一样开明。
从律法上,他们无法做到像夏国一样详尽。
从民生上,他们无法做到像夏国一样优渥。
从商业上,至今为止他们还没有一种原创产品,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做夏国产品的分销下线,或者是一些夏国不愿意做的低端产品。
而教育方面,更是整体缺失,因为,他们这里根本没有几个读书人能教夏国那些教材里面的内容。
然而,仅仅是模仿到一些形,也足以让其成为整个河东地界最热闹的地方了。
李渊这辈子恐怕没有见过可以同时提供三千到五千人吃住的酒楼客栈。
因为,哪怕是长安城最大的于氏大酒店,也只能同时提供两千人以内的饮宴或居住,而这样大型的酒楼客栈,在苇泽关内外,居然有十几间之多。
其中有两间,就是于氏大酒店的分号,有三间,则是平阳公主名下的产业,还有几间,是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以及颉利,突利,夷男名下的产业。
至于河东其它一些较大的世家,也有一些铺面开设在这里,有经营酒楼客栈,甚至青楼妓馆的,也有经营一些其它行业的。
这里毕竟不是夏国,马三宝也没有挑拣的权力,任何家族,都可以在这里置业,只有能给他带来客源税收。
而这里为什么这么多会有这么多大型的酒楼客栈呢?
因为这里有足够多的人流,而且是大股人流。
当马三宝照着夏国的宽松政策,站到了为大家提供服务的角度,开始对苇泽关进行管理了之后,很快,这里成为了夏秋季节,关内关外客商和百姓交割货物的最佳位置。
就连夏国运往向西边草原的几大越冬场的货物,也都是走这里过关,每个月差不多都会有几次千人以上的团队在这里歇脚,补给生活必须品。
当然,也不止是夏国的运输队伍,河东道,河北道向关外的商队,突厥三汗治下想去关内易货部落首领和一些百姓,还有西域诸国的商队,也都愿意走这里过,甚至是直接在这里交易。
因为,他们发现,从草原上把货走到这里,交割给这里收货的商人,自己就不需要往关内去,这样能避免各个关卡税吏的盘剥,哪怕是多让一些利给这里的商贾,他们也是划算的。
而在这里,他们也能购买到很多他们需要的货,虽然品种没有夏国产出的那么丰富,价格没有夏国的价格那么便宜。
但是,他们可以少走一千多里的路程,来回就是两三千里,还能省去不少过税,这些节省下来的费用,足够补充他们在苇泽关进货时,加给当地商贾的差价。
毕竟,因为夏国的商品的丰富齐全,他们能卖到中原地区的东西已经很少,多数是一些稀有矿产资源类的重货,甚至直接是他们经过初步冶炼,成色参差不齐的金银铜。
还有如龟兹,于阗,高昌等不远不近的国家的商人,如果去每次都去到洺京易货,那么,他们一年只能走两趟货。
可是,如果在苇泽关就进行交割,他们一趟可以节省来回两三千里的路程,两趟就是五六千里,这能让他们多走一趟,而增加的这一趟,能让他们每年多盈利三成以上。
毕竟,马匹和骆驼走草原,那是一边赶路,一边吃草,几乎没有多大的喂养成本。
而走关内,每次住客栈得租马棚给草料钱,走颠簸的山石路的时候,马蹄和货物还容易受损,这些都是成本。
很快,李渊就看到了马三宝口中所说的,将关城都遮挡住的那些分好几层,高达十多丈,并且拥有各种不同风格的酒楼客栈了。
而通过马三宝这一路上的解释,他也知道,为什么要将苇泽关的军营放在关外驻扎了。
以往的时候,朝廷没有大量的养马,抵御突厥,必须得依靠城墙。
然而,现在却不一样了,突厥人早已是大唐和夏国最亲密的贸易伙伴,就算防备他们,也不需要依托城墙,处在被动挨打的位置了。
苇泽关只有五千守军,却养着两万多匹马,其中,还有一千多匹夏国的良种突厥马,这能够让所有的士兵都配备四到五匹马,有超强的机动力和远程作战能力。
而且,这些士兵的装备,全都是采购夏国去年替换下来的精良装备,百炼钢级别的战刀,骑枪,人马俱都有的钢制,甚至合金制铠甲,如果在草原上野战,他们能完虐突厥骑兵,比原先被动挨打的局面要好的多,甚至,具备对一些马贼流寇的震慑作用。
早在两年前的几次梳理中,他就已经将附近千里范围的马贼,流寇,甚至是野兽窝清理了几一遍,使得这边的走货环境变的十分安全。
以往的时候,一些突厥部落,或者一些走商的队伍受到袭击,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现在,却不一样,只要是动了刀兵,死了人,夏国的陆军部队,将会不依不挠的追捕凶手,肯定会将罪魁祸首揪出来处决掉。
没有人敢招惹夏国的军队,那是一帮每天吃完饭,就想找敌人练手的狠家伙,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种地,搞生产,唯一要负责的,就是管控区域内的安全问题,这就让大唐和突厥边境,几乎没有了响马山贼活动的踪迹。
其实,即便苇泽关的守军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也起不到什么实际作用,他们平时干的,更多的像是像夏国的消防部队干的事情,做一些扫雪铺路,灭火救灾等等的事情。
最近的这一年多,一些山谷里有猛兽出没,袭击了人,出动几队人手去围猎捕杀一下,就已经是他们最大的军事行动了。
而李渊怎么也想不到,在以前最动荡不安的边关,现在居然都可以夜不闭户了。
是的,他已经知道,苇泽关的关门,晚上都没有关闭,而且整个关城内外,数百米长的街道所有的店铺,晚上都是不关的,城墙两侧都有白漆涂写的大字告知过往的游客。
“苇泽关的这些变化,你怎么不在给朕的奏章中讲明?”在马车上下来了之后,仰头看着关内宽阔的街道两侧的酒楼的李渊喃喃的道。
“讲明了,可能就没有今天的苇泽关了。陛下,长安城到现在,可都还有宵禁制度呢!”马三宝低头弯腰道。
闻言,李渊身子一震,顿时知道了马三宝隐瞒不报的原因。
一个边关守将,有两万多匹马,五千俱装铁甲的骑兵,朝廷会允许吗?
肯定不会,包括苇泽关现在所有不同于朝廷的制度,朝廷都不会允许,这也是为什么这两三年夏国的变化那么大,朝廷治下的变化却那么缓慢的原因。
长安城里的银楼,其实每天都可以亮灯的,然而,由于朝廷的宵禁和对于两市的管理制度,他们一直等到上元节,才有了一次亮灯的机会。
那怕是起像银楼这样的高楼,也是于秋通过一些手段,逼迫朝廷答应的个例,别家,谈都不谈可以逾制。
不知道从几何时,统治者开始给治下设立这些规矩了,然而,这些规矩是不对的,夏国已经给了一个答案出来。
更加密集,更加开放的居住环境,能促进商业,增加生产办公效率,降低犯罪率。
但是,李唐目前还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的勇气,因为他么还有好多方面跟不上。
“朕还不饿,就先不用饭了,早前听三娘说,她在这边有许多产业,是交给你在打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产业,你才养活了五千军士和他们的数万家属,朕想看看这些产业。”在飞艇上一直有东西可以吃的李渊在街道上走了片刻之后,再度登上马车道。
“陛下请跟臣来。”马三宝点了点头之后,打马在前带起了路。
“陛下请看,前面那些水车翻转的地方,便是咱们苇泽关的鱼塘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根据地势,围拢蓄水,开发出了十几处长宽达到三百丈以上大鱼塘,每处鱼塘,每年能养出百万尾以上的肥鱼,不仅能够让我们苇泽关的所有居民想吃鱼的时候都能吃的到,还能保证平均每天不下千人的过关客,在我们这里歇脚的时候,能吃上各种活鱼。”马三宝扬起马鞭,向前方一大块一大块长宽都望不到边的水库鱼塘道。
闻言,在马车的窗口里看到了这些鱼塘的李渊点了点头,内心里虽然十分震惊,但是表情却十分淡定。
刚才在飞艇上的时候,他其实就看到了这些大鱼塘,他还以为是下雨天汇聚起来的水成了湖呢!原来,是人工引水修建的鱼塘。
不多时,马车又来到了一片山林地带,马三宝又扬鞭指了指那些有不少房舍的小山道,“这边的每一座山,都是我们苇泽关的一处家禽养殖场,目前,每个月,可以产出十多万只鸡,还有鹅,鹌鹑,鸽子,麻雀等家禽,很难统计,此外,还能出至少五千筐禽蛋,每框蛋至少三十斤。”
闻言,李渊再度震惊,并且回想起了自己各处皇庄的养殖规模,似乎,还不到苇泽关的三成。
不等他从震惊从平复下来,马三宝又扬鞭指了指远处的桃河道,“桃河旁边,是鸭舍,那边有十多处养鸭棚,每处鸭棚至少养了十万只成鸭,每天出蛋两千筐以上,现在,就连夏国制造羽绒衣和羽绒被,羽绒枕等等高端衣物和床上用品的绒毛,都会采购我们的。”
马车的轮子依旧轱辘轱辘的响个不停,但是李渊的耳朵中,却只有马三宝的声音。
“再往下游去,就是猪舍了,由于从夏国引进的种猪不够多,过路的胡人又更喜欢食用牛羊肉,我们苇泽关现在才养了两万多头猪,供本地居民食用。”
李渊很想让马三宝解释解释,‘才’字为什么要这么用,什么叫“才养了两万多头猪?”
那可是两万多头猪,一头猪,就有两三百斤,抵好几头羊呢!你苇泽关总共才几万居民,居然要养了两万多头猪自己吃,这是要顿顿吃肉的节奏么?
而当李渊听到了马三宝报出来的牛羊数字,他才知道,为什么马三宝会用‘才’字来形容两万多头猪了,因为,人家养的羊,直接在百万头以上,而且,牛都有二十多万头。
当然,这些牛羊并非全都是苇泽关的人养的,大部份,都是突厥人拿来找他易货时,他赚到的,招募了很多突厥人来帮他们饲养。
而且,李渊猜的没错,苇泽关的百姓的餐桌上,确实顿顿都有肉,只要他们想吃。
当然,此时的马三宝已经不觉得顿顿有肉吃是什么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因为,夏国的百姓在一年多以前,就差不多已经实现了。
而现在,夏国的百姓们不仅能吃肉,吃海鲜,这些菜肴里面,还都会加昂贵的调味香料,而且还餐餐都有水果蔬菜,就算是冬日里下大雪的天气,他们也能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各种零食,这一点,苇泽关的百姓就还做不到。
“难怪,难怪三娘在短短两三年,就攒下数百万贯的家业,如此看来,她对哲威和令武两个孩子,也算不薄了。
只是,不知道于秋知道她将这些东西全都给了哲威和令武,心中会不会对三娘不喜。”李渊有些感叹道。
其实,马三宝说了半天,还并没有说苇泽关最赚钱的产业,那就是易货场,可是,听李渊这么说,他有句话觉得不吐不快。
“陛下,臣能说一句话实话吗?”
李渊点了点头道,“你说。”
马三宝斟酌了一下用词道,“陛下,夏王只怕根本就不在乎,不是,是瞧不上这些东西。”
“瞧,瞧不上么?”李渊有些发愣道。
还别说,参观过银楼,见识过了夏国财力的冰山一角的李渊觉得,马三宝说的这句话,很有可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