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一朝京华看琼花(二)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内北苑在皇城西北,是围着整个北湖海修建而成。太上皇和皇太后移宫这里后,传下旨意,将此北湖海称为太液池,北苑称为万寿山。
  在北苑西北角,有太清天、玉清天、上清天、崇道观、瑶池、白玉京、昆仑宫。东北角是仁德宫、敬心殿,往南沿着湖岸下来是静心斋、画舫斋、濠濮间、得性轩、春雨林塘、观妙胜境、椒淑阁,到了北苑正南边,却是琼岛。
  岛上正中是神霄塔,以大理石而成,通体白色,又被称为白塔。岛上阁楼建筑不多,却各个精美,高低错落有致,依山势分布,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各处又精心布置,山路弯转,古树参天,含香吐秀,林木成荫,景色幽静,别具一格。只是现在冬月,除了湖水还清,其余变得凋零。
  围着白塔,有悦心殿、庆霄楼、琳光殿、问古楼、灵珠殿。北面山麓沿岸一排临水游廊,像一条彩带将整个琼岛拦腰束起,回廊、山峰和白塔倒映水中,景色如画。东南面有石桥和岸边相连。在正南面以紫宵宫为主体,有真武殿、玉皇殿、普安殿及配殿廊庑、钟鼓楼等,黄瓦红墙,色彩绚丽。
  在庆霄楼前,刘玄戴着一顶漆黑网巾,脑后一对白玉环,穿一领青罗道袍,脚着一双皂靴,上下齐整,站在桌子前,一拍醒木,嘴里吐道:“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好!”坐在对面楼的人大声叫好,有男有女,男的都是皇子皇孙,跟太上皇坐在前面,女的是公主后妃们。
  “刘四郎,《渔夫误饮蝘蜒毒》《人形锯草诉血冤》,两个奇案被你说得如同亲临其境。想不到你文采皆佳,嘴皮也利索。”华发银须的太上皇笑着说道。
  “他可是杨老西的得意弟子,嘴皮子能不利索吗?”帷帐后面传来女声,自是皇太后在说话,只是语气有些酸。可不是,皇太后跟杨慎一、刘玄这师生俩相克,以前的破事不说,前不久,刘玄在浙东把皇太后娘家侄女婿丁居胜搞得灰头灰脑的,前途已经算是完蛋了,皇太后没当场发作算是有仪态的了。
  刘玄站在那里,带着微微笑,神情丝毫未变,好像皇太后说得是不相干的人一般。
  太上皇笑了笑,站起身来,对着后面的帷帐说道:“梓童,今儿天色尚好,又难得聚齐这么多人,你好热闹,就让孙女和嫔妃们陪着你玩会,不必太拘束。”
  “至于你们,”太上皇指了指左右的皇子皇孙说道,“你们在这里,她们不得自在,你们先各自回去吧。”
  “遵旨!”皇子皇孙们给太上皇磕了个头,都一一离去了,临走前,忠顺王、忠廉王、广安王、广平王、吴国公都不由自主地看了一眼刘玄,只是各自的神情不同。
  “刘四郎,陪我走走。”太上皇走下庆霄楼,对刘玄道。
  “遵旨!”
  戴权在前面开路,太上皇慢慢走着,刘玄在后面小心跟着,不一会就到了北麓的临水游廊里。
  “刘四郎,你可知当年烟溪先生与朕的恩怨?”
  “回太上皇,臣略知一二。”
  “略知一二?想必烟溪先生也没跟你细说吧。你恩师被发配至辽阳看管,大家都说是为的当年上谏劝阻朕废后另立。”
  “臣听说过此事。”刘玄的回答简单明了。
  “那你可知,当年朕点杨卿为状元,是要留给储君用的吗?”
  “臣不敢揣测圣意。”
  “刘四郎,你可知朕最器重谁?”太上皇笑了笑,又问道。
  “臣闻是文忠公王相爷。”
  这位文忠公,名叫王士杰,河南洛阳人士,确实是太上皇秉政时最器重的臣子,足足做了十六年阁老,五年首辅,据说还是杜云霖的恩师,杨慎一会试的座师。
  “那刘四郎知道王卿如何亡故的?”
  “回太上皇,臣不知!”
  “王卿生前甚爱幼子王学林,为求前途,将其送至南都国子监,交好友张鹤年管教传授。”
  刘玄静静地听着,张鹤年他听说过,是与师祖昆林公齐名的江南大儒,被称为合龄公。
  “那年张卿奉旨去南岳祈福求寿,一去大半年。有奸人接近王学林,曲意逢迎,刻意交好。待得时日,又将那王学林引至秦淮河边,徘徊花舫青楼之间。那王学林年少轻狂,又意志不坚,就此下了水,不仅欠下数千风流赌债,还被人设了仙人跳,落了个勾引人妇,奸宿良家的罪名。更有甚者,有人将此丑事编成章回,特意点明王相之子的名头,四处传说。消息传到京师,王卿最好面子,当即气得吐血,没多久就生生气死了。”
  说到这里,太上皇回过头来问道:“王卿功绩,刘四郎可知?”
  “回太上皇,臣在成均馆看过文档,文宣公首以闽海、江西、湖广南北四省为点,清丈田地,清得额田三万七千顷;又在两广、湖北、关中试行规一赋役、限制苛扰,计亩征银、官收官解;而后广开海商口岸、分档关税、厘清舶务,完善海巡缉私;最后行三合考成法,官吏所办事宜,皆登记在簿,分存六部都察院和中书诸厅,专呈内阁,三处合一,逐月考核,年终察计,互相监督、稽核实效、奖优惩劣,还有其余种种,皆是利国利民的良法善政,可惜皆半途而废。”
  “是啊,半途而废,人亡政息,甚是可惜!”太上皇坐在廊椅上,看着浩淼却又寒风刺骨的太液池,悠悠叹息道。
  刘玄能够感受到太上皇语气中那掩不住的深切痛惜,不由想起王文忠公亡故后,他主持的良法善政在波澜不惊中名存实亡,最后纸糊内阁上台,“政通人和,四海晏然”。刘玄心头一动,又想起恩师杨慎一在今上即位时,酒醉之余说得那些高深莫测的话,若有所思。
  当年诸王夺嫡,忠义亲王呼声最高,却突然坏了事,被下旨圈禁,没两年就忧愤而死,原因到现在还是个迷。而后忠顺王与勋爵世家走得近,又收拢了一票文人士子为其摇旗呐喊,大张声势,谁知太上皇却选中了今上。刘玄现在还记得自己父亲私下里对这一位的评价,隐忍严明、勤勉干练、刚毅敏厉。
  如此想来,太上皇是有的放矢,包含深意。加上后面的一系列的举动,刘玄大致能猜出他老人家的心态。这老头,倒是个明白人,就是心软了些,好念旧情,而且跟今上一样,有些好脸面。
  陪着太上皇在游廊里游历了一圈,才过去半个时辰,吴宝象匆匆过来,躬身行礼道:“奴才叩见太上皇。”
  “哦,吴宫使来了,可是皇儿有事叫你过来?”
  “回太上皇,皇爷下了朝,闻得太上皇、皇太后在琼岛设宴,遍聚诸王爷、公主和诸位娘子,是为盛事,便起驾过来向太上皇和皇太后请安。”
  “难得他一番孝心。戴大伴,我们走吧。对了,刘四郎,朕让两个小黄门带着你到处看看,这岛上风景甚佳,要是写出好诗词来了,定要呈给我。哈哈!”
  “遵旨。”
  太上皇挥挥手,在吴宝象、戴权的引领下,自去了,只留下刘玄和两个小黄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