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利益的交换
杜启也不兜圈子,开口道:“王县令,事情和第一茶坊的事情有关。这第一茶坊的掌柜蔡必达,欠了一批茶农的工钱,拒不结算。”
“偏偏,这些茶农又找到我的头上,希望荀秋帮助。我虽说,愿意帮助他们,但我就是一个七品宣义郎,是一个散官,没有职权在身。所以,这事情还得王县令出面,毕竟您是长安县的县令,是万千百姓的父母官。”
杜启正色道:“由王县令出面,事情再合适不过。”
王闵之闻言,却皱起了眉头。
这事儿不好办啊!
第一茶坊的事情,王闵之也是略有耳闻的。蔡必达搭上太子的这一条线,如果王闵之要替茶农讨还一个公道,那么,势必会得罪太子。
诚然,王闵之是秦王一脉的人,问题是,因为这样的一件小事,他要帮助杜启,而得罪太子李建成,明显有些不划算。
所以王闵之很是犹豫。
杜启在来的路上,其实已经猜测到王闵之会犹豫。
虽说,对方和他一样,都是秦王一脉的人,都隶属于秦王一系。问题是,对方却并不一定,真要帮助他,因为这不是王闵之的义务,也不是秦王的命令。
杜启淡淡道:“王县令,可是有什么为难的地方?”
王闵之道:“杜大家,我不瞒你,换做是其余的商人,要追责问债,这一事情,本官自是责无旁贷。问题是,这涉及到东宫啊!杜大家,你也清楚,蔡必达是东宫的人。我如今要处置蔡必达,等于会得罪东宫。”
杜启道:“王县令,可这件事,却也是有利于秦王的事情。”
王闵之皱起了眉头。
他是秦王一脉的人,如果是有利于秦王的,他自是愿意去做。问题是,这件事情做了,却没有秦王的首肯,说不定到时候,他得不到秦王的庇护,便无法挡住东宫的报复。
这一事情,是王闵之在意的。
杜启继续道:“王县令,你可知道大唐日报。”
“知道!”
王闵之点头回答。
杜启的大唐日报,如今是新华文轩发布的,每日都会刊印,然后在长安城内进行售卖。如今的长安城内,街头巷尾,许多人都养成了读报的习惯。
因为读报能了解事情。
即便不识字的人,也喜欢听识字的人读一读报纸上的内容。
报纸的出现,也就替代了原本单独刊印的小说。小说在报纸上,又能促进报纸的影响力和销量。而朝中每日的政务,送到新华文轩,再刊印卖出后,也能增加报纸的影响力。
两者相辅相成下,更使得大唐日报的影响力日渐增加。
王闵之道:“杜大家提及报纸做什么?”
杜启淡淡道:“不论王县令是否处理这事情,我都会在明日的大唐日报上,刊印蔡必达的事情。如果王县令不管,那么我会单独刊印这一事情,让整个长安的人,都知道蔡必达欠钱不结账的事情。”
王闵之的面色,登时就变了。
他是长安县令。
是长安万千百姓的父母官。
这长安县境内,发生了什么不平的事情,百姓日子没有过好,那是他的责任。尤其皇帝是每日都要看大唐日报的。
一旦皇帝看到这一则消息,他会被皇帝认为无能。
王闵之道:“如果我处理了,又会怎么刊印这一消息呢?”
杜启嘴角噙着笑容,正色道:“如果王县令处置这一事情,我便不参与。自始至终,都是王县令得知了百姓的困难后,亲自处理这一事情,为民做主,是长安县万千百姓的青天大老爷。陛下看到报纸后,自会赞赏王县令,万千百姓,也会敬仰王县令。”
王闵之听完后,眼中流露出了一抹期待。王闵之看向杜启,心中感慨,不愧是小小年纪,就能写出三国演义这样经典书籍的人。
这手段简直是高明,王闵之完全无法拒绝。
王闵之如今是长安县令,年纪却不大,还有着往上的心思。所以他一咬牙,便道:“杜大家,你提及的事情,我允了。”
顿了顿,王闵之身子前倾,正色道:“这个蔡必达,我是知道的。他曾经,是天下第一茶的一名掌柜,后来受到东宫的蛊惑,背叛了天下第一茶,串联一批人离开。杜公子,这样的人,自是该处置的。不过他欠了钱的事情,可大可小,你认为应该怎么处置。”
这事情,虽说杜启隐藏在幕后。
杜启的意见却至关重要。
毕竟他的功劳,得靠杜启的大唐日报,所以他投桃报李,看杜启是什么意思,然后他按照杜启的意思处置了便是。
杜启没有犹豫,只是说道:“王县令,正所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一句话,让蔡必达归还所有的钱财,其余的,我没有什么要求。”
王闵之想了想,道:“可是蔡必达如今拖欠钱财,分明是没有钱结账。尤其本官也得了消息,说蔡必达的第一茶坊,已经人心尽失,一个个都走了。”
杜启说道:“即便蔡必达没钱了,但蔡必达好歹,在城内还有一处宅子的。这一宅子,便是抵债的。”
“我明白了!”
王闵之嘴角噙着笑容,道:“本官知道该怎么处置了。”
杜启道:“我等王县令的好消息。”
“没问题!”
王闵之应下,显得很是自信。
对付一个小小的蔡必达,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不过想到杜启的能耐,王闵之身子前倾,笑吟吟道:“杜大家,说起来这处置了蔡必达,等于得罪太子。我一个人势单力薄,如今秦王也不在长安,恐怕挡不住太子。到时候,真有什么事情,还希望杜公子,能够替我化解一二。”
杜启嘴角噙着笑容,说道:“力所能及之事,定不会推辞。”
顿了顿,杜启道:“王县令且放心,如今的李建成,还在闭门思过。短时间内,他是不可能离开太子府的。而且,皇帝陛下,不会容许他随手对付你的。”
王闵之点了点头,起身和杜启往外走。
出了县衙,王闵之已经召集了县衙的一班衙役,和杜启径直往天下第一茶去。等抵达茶铺,王闵之带上王开泰,以及其余的所有茶农,才径直往第一茶坊去。
杜启却是没去了。
接下来的事情,便交给王闵之,他不需要搀和。
“偏偏,这些茶农又找到我的头上,希望荀秋帮助。我虽说,愿意帮助他们,但我就是一个七品宣义郎,是一个散官,没有职权在身。所以,这事情还得王县令出面,毕竟您是长安县的县令,是万千百姓的父母官。”
杜启正色道:“由王县令出面,事情再合适不过。”
王闵之闻言,却皱起了眉头。
这事儿不好办啊!
第一茶坊的事情,王闵之也是略有耳闻的。蔡必达搭上太子的这一条线,如果王闵之要替茶农讨还一个公道,那么,势必会得罪太子。
诚然,王闵之是秦王一脉的人,问题是,因为这样的一件小事,他要帮助杜启,而得罪太子李建成,明显有些不划算。
所以王闵之很是犹豫。
杜启在来的路上,其实已经猜测到王闵之会犹豫。
虽说,对方和他一样,都是秦王一脉的人,都隶属于秦王一系。问题是,对方却并不一定,真要帮助他,因为这不是王闵之的义务,也不是秦王的命令。
杜启淡淡道:“王县令,可是有什么为难的地方?”
王闵之道:“杜大家,我不瞒你,换做是其余的商人,要追责问债,这一事情,本官自是责无旁贷。问题是,这涉及到东宫啊!杜大家,你也清楚,蔡必达是东宫的人。我如今要处置蔡必达,等于会得罪东宫。”
杜启道:“王县令,可这件事,却也是有利于秦王的事情。”
王闵之皱起了眉头。
他是秦王一脉的人,如果是有利于秦王的,他自是愿意去做。问题是,这件事情做了,却没有秦王的首肯,说不定到时候,他得不到秦王的庇护,便无法挡住东宫的报复。
这一事情,是王闵之在意的。
杜启继续道:“王县令,你可知道大唐日报。”
“知道!”
王闵之点头回答。
杜启的大唐日报,如今是新华文轩发布的,每日都会刊印,然后在长安城内进行售卖。如今的长安城内,街头巷尾,许多人都养成了读报的习惯。
因为读报能了解事情。
即便不识字的人,也喜欢听识字的人读一读报纸上的内容。
报纸的出现,也就替代了原本单独刊印的小说。小说在报纸上,又能促进报纸的影响力和销量。而朝中每日的政务,送到新华文轩,再刊印卖出后,也能增加报纸的影响力。
两者相辅相成下,更使得大唐日报的影响力日渐增加。
王闵之道:“杜大家提及报纸做什么?”
杜启淡淡道:“不论王县令是否处理这事情,我都会在明日的大唐日报上,刊印蔡必达的事情。如果王县令不管,那么我会单独刊印这一事情,让整个长安的人,都知道蔡必达欠钱不结账的事情。”
王闵之的面色,登时就变了。
他是长安县令。
是长安万千百姓的父母官。
这长安县境内,发生了什么不平的事情,百姓日子没有过好,那是他的责任。尤其皇帝是每日都要看大唐日报的。
一旦皇帝看到这一则消息,他会被皇帝认为无能。
王闵之道:“如果我处理了,又会怎么刊印这一消息呢?”
杜启嘴角噙着笑容,正色道:“如果王县令处置这一事情,我便不参与。自始至终,都是王县令得知了百姓的困难后,亲自处理这一事情,为民做主,是长安县万千百姓的青天大老爷。陛下看到报纸后,自会赞赏王县令,万千百姓,也会敬仰王县令。”
王闵之听完后,眼中流露出了一抹期待。王闵之看向杜启,心中感慨,不愧是小小年纪,就能写出三国演义这样经典书籍的人。
这手段简直是高明,王闵之完全无法拒绝。
王闵之如今是长安县令,年纪却不大,还有着往上的心思。所以他一咬牙,便道:“杜大家,你提及的事情,我允了。”
顿了顿,王闵之身子前倾,正色道:“这个蔡必达,我是知道的。他曾经,是天下第一茶的一名掌柜,后来受到东宫的蛊惑,背叛了天下第一茶,串联一批人离开。杜公子,这样的人,自是该处置的。不过他欠了钱的事情,可大可小,你认为应该怎么处置。”
这事情,虽说杜启隐藏在幕后。
杜启的意见却至关重要。
毕竟他的功劳,得靠杜启的大唐日报,所以他投桃报李,看杜启是什么意思,然后他按照杜启的意思处置了便是。
杜启没有犹豫,只是说道:“王县令,正所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一句话,让蔡必达归还所有的钱财,其余的,我没有什么要求。”
王闵之想了想,道:“可是蔡必达如今拖欠钱财,分明是没有钱结账。尤其本官也得了消息,说蔡必达的第一茶坊,已经人心尽失,一个个都走了。”
杜启说道:“即便蔡必达没钱了,但蔡必达好歹,在城内还有一处宅子的。这一宅子,便是抵债的。”
“我明白了!”
王闵之嘴角噙着笑容,道:“本官知道该怎么处置了。”
杜启道:“我等王县令的好消息。”
“没问题!”
王闵之应下,显得很是自信。
对付一个小小的蔡必达,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不过想到杜启的能耐,王闵之身子前倾,笑吟吟道:“杜大家,说起来这处置了蔡必达,等于得罪太子。我一个人势单力薄,如今秦王也不在长安,恐怕挡不住太子。到时候,真有什么事情,还希望杜公子,能够替我化解一二。”
杜启嘴角噙着笑容,说道:“力所能及之事,定不会推辞。”
顿了顿,杜启道:“王县令且放心,如今的李建成,还在闭门思过。短时间内,他是不可能离开太子府的。而且,皇帝陛下,不会容许他随手对付你的。”
王闵之点了点头,起身和杜启往外走。
出了县衙,王闵之已经召集了县衙的一班衙役,和杜启径直往天下第一茶去。等抵达茶铺,王闵之带上王开泰,以及其余的所有茶农,才径直往第一茶坊去。
杜启却是没去了。
接下来的事情,便交给王闵之,他不需要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