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8章 前奏
蓝昌河躬身站立,禀报道:“陛下,臣要禀报的事情,是臣了解清楚了长安的粮商情况。发现长安的大多数粮商,准备哄抬粮价,要提高粮食种子的价格,甚至翻番出售。”
“这一行为,是绝不准许的。一旦发生,臣肯定要严厉处置。故而臣的打算,是立下规矩,但凡哄抬物价商人,严惩不贷。而商人驱逐利益,铤而走险,极可能不顾臣的命令。届时,臣极可能会大开杀戒。”
蓝昌河说道:“故而这一事情,臣入宫来禀报,恳请陛下准许。”
杜启听到后脸上露出笑容。
蓝昌河是有备而来。
并非来求助。
蓝昌河所言,说已经查清楚了粮商的情况,显然已经是摸底清楚,把诸多的情况都做到心中有数,所以才能这么说。
杜启略作思考,道:“商人哄抬物价,尤其哄抬粮价,的确该严厉处置。你要怎么处置,朕不过问。只是你处置了这些商人,粮种够吗?如今春耕在即,继续拖延时间,春耕就要结束了。等到春耕结束,补种可就没有及时播种的好。”
蓝昌河正色道:“请陛下放心,臣已经安排妥当,确保了粮种的足够。”
杜启道:“你哪里来的粮种?”
蓝昌河直接道:“回禀陛下,臣所备用的粮种,是从商人韩允的手中购买。一旦粮种不足,臣暂时以市价向韩允购买,待赋税征收上来,再予以偿还,亦或是到时候直接偿还粮种。总之,先借再还。官府没有存粮,只能向商人购买,先满足百姓耕种,再考虑其他。”
杜启道:“可以!”
蓝昌河敢去做,杜启认为不是坏事,只要妥善处置,没有什么不好。这样敢于去作为,总比什么都不做更好。
蓝昌河一听到杜启的话,也是松了口气。有杜启的兜底,加上韩允确保粮种充足,那么接下来,蓝昌河就可以大胆的去做,不至于担心局势恶化后,闹到了杜启这里不可收拾。
蓝昌河说道:“陛下,臣告退。”
杜启道:“放手去做。”
“臣谨记陛下教诲。”
蓝昌河回答一声后,转身就离去。对蓝昌河而言,刚才杜启的一番嘱托话语,那更是给了蓝昌河底气,连杜启都已经嘱托他放手去做,意味着即便是事情闹大,捅破了天,也有杜启给他兜着,这就不仅仅是韩允准备了粮食兜底的事情,而是有了稳定的保障。
蓝昌河回到刺史府,便召集了京州长史来议事。
京州长史名叫张景正。
是长安人。
此前张景正是京兆尹府的佐吏,负责管理抓捕缉盗之类的事情,看上去颇有权势,实际上是最苦最累的苦差事。长安这样的地方,天子脚下,随便抓一个人出来,都可能是皇亲国戚,都可能是王公贵族,都是张景正得罪不起的人。
他这一差事,便是尽干脏活累活,事情不轻松。李世民带着文武百官撤离,京兆尹府的官吏也跟着撤离,唯独张景正这个干脏活累活的人留下了,美其名曰需要人镇守长安。
这是欺负老实人。
蓝昌河成了京州刺史,他把张景正提拔起来,让张景正担任京州长史。虽说张景正的能力,不是特别出众,担任长史还是绰绰有余的。
最关键的是,张景正此前一直干脏活累活,四处抓人之类的,对长安以及京州境内的各县区域无比熟悉,对地方上的情况很是清楚,所以他担任长史,那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张景正进入后,躬身行礼道:“刺史。”
蓝昌河摆手让张景正落座,便道:“张长史,把你请来,是关于粮种的事情。”
张景正一听,连忙道:“莫非刺史已经有了应对的策略,如今府衙内没有足够的钱财,至于粮食粮种,以及耕种的器具,甚至于耕牛之类的就更别说了。您打算,怎么办呢?”
蓝昌河道:“此事本官已有解决的策略,你不必担心。眼下就一件事,你以本官的名义,颁布一道法令,诏告所有的粮商,让他们贩卖粮种时,必须考虑百姓的困难,不得哄抬物价,更不得无故涨价。违令者,必定重罚。”
张景正一听,愣了愣。
这算什么办法?
张景正思虑一番,他想到蓝昌河对自己的提拔之恩,便道:“蓝刺史,这一办法根本没有多大的用处啊!原因其实很简单,第一,价格没有明确出来,如何才算哄抬物价,如何才算是涨价呢?第二,对商人的约束很弱。”
顿了顿,张景正继续道:“尤其这次陛下入长安,长安境内的商人,许多人都出了一把力,如今的商人颇为桀骜,很不好对付。一旦处理他们,这些人就搬出自己曾帮助了陛下,这会让您无可奈何。这些人很狡诈的,您颁布这样的法令,用处几乎是没有。”
蓝昌河笑道:“本官自然知道这一命令没有什么用处,你不必管这些,只需要按照本官的命令执行就是。总之这次,我们会取胜的。这些哄抬物价的人,全都该死,都会得到处罚。甚至于,他们既有的罪行也会披露,一个都逃不掉。”
虽说蓝昌河笑着说话,可话语中,却已经多了铁血之意。
蓝昌河是上过战场的人。
不是普通人。
这样的人具备了杀伐果断的气质,一旦是蓝昌河决定了做的事情,他就不会再改变主意,而且执行起来,极有执行力度,半点不会手软。
张景正听到蓝昌河的话,便清楚蓝昌河有详细的计划,但因为担心泄漏,所以蓝昌河根本不说通盘的计划,只说当下需要做的事情。
张景正内心,也希望普通百姓能完成春耕,然后好好过日子。
这是他的愿景。
张景正不再寻根究底,直接道:“请刺史放心,卑职立刻就去安排。一个半时辰之内,长安城内但凡经营粮种的商人,都会知道这一消息的。”
蓝昌河道:“去吧!”
张景正当即就去安排,而蓝昌河也是起身离开,却是再度往韩允家去,他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得到韩允的帮助。
随着张景正的行动,虽说张景正说的是一个半时辰,实际上消息在城内传开,只用了一个时辰不到。诸多的商人,都知道了消息。
这些一个个得了官府命令的商人,不敢擅自做主,所有云集到墨封的府上。毕竟韩允不搀和,其余的人就以墨封为首,都希望听听墨封的意见。
“这一行为,是绝不准许的。一旦发生,臣肯定要严厉处置。故而臣的打算,是立下规矩,但凡哄抬物价商人,严惩不贷。而商人驱逐利益,铤而走险,极可能不顾臣的命令。届时,臣极可能会大开杀戒。”
蓝昌河说道:“故而这一事情,臣入宫来禀报,恳请陛下准许。”
杜启听到后脸上露出笑容。
蓝昌河是有备而来。
并非来求助。
蓝昌河所言,说已经查清楚了粮商的情况,显然已经是摸底清楚,把诸多的情况都做到心中有数,所以才能这么说。
杜启略作思考,道:“商人哄抬物价,尤其哄抬粮价,的确该严厉处置。你要怎么处置,朕不过问。只是你处置了这些商人,粮种够吗?如今春耕在即,继续拖延时间,春耕就要结束了。等到春耕结束,补种可就没有及时播种的好。”
蓝昌河正色道:“请陛下放心,臣已经安排妥当,确保了粮种的足够。”
杜启道:“你哪里来的粮种?”
蓝昌河直接道:“回禀陛下,臣所备用的粮种,是从商人韩允的手中购买。一旦粮种不足,臣暂时以市价向韩允购买,待赋税征收上来,再予以偿还,亦或是到时候直接偿还粮种。总之,先借再还。官府没有存粮,只能向商人购买,先满足百姓耕种,再考虑其他。”
杜启道:“可以!”
蓝昌河敢去做,杜启认为不是坏事,只要妥善处置,没有什么不好。这样敢于去作为,总比什么都不做更好。
蓝昌河一听到杜启的话,也是松了口气。有杜启的兜底,加上韩允确保粮种充足,那么接下来,蓝昌河就可以大胆的去做,不至于担心局势恶化后,闹到了杜启这里不可收拾。
蓝昌河说道:“陛下,臣告退。”
杜启道:“放手去做。”
“臣谨记陛下教诲。”
蓝昌河回答一声后,转身就离去。对蓝昌河而言,刚才杜启的一番嘱托话语,那更是给了蓝昌河底气,连杜启都已经嘱托他放手去做,意味着即便是事情闹大,捅破了天,也有杜启给他兜着,这就不仅仅是韩允准备了粮食兜底的事情,而是有了稳定的保障。
蓝昌河回到刺史府,便召集了京州长史来议事。
京州长史名叫张景正。
是长安人。
此前张景正是京兆尹府的佐吏,负责管理抓捕缉盗之类的事情,看上去颇有权势,实际上是最苦最累的苦差事。长安这样的地方,天子脚下,随便抓一个人出来,都可能是皇亲国戚,都可能是王公贵族,都是张景正得罪不起的人。
他这一差事,便是尽干脏活累活,事情不轻松。李世民带着文武百官撤离,京兆尹府的官吏也跟着撤离,唯独张景正这个干脏活累活的人留下了,美其名曰需要人镇守长安。
这是欺负老实人。
蓝昌河成了京州刺史,他把张景正提拔起来,让张景正担任京州长史。虽说张景正的能力,不是特别出众,担任长史还是绰绰有余的。
最关键的是,张景正此前一直干脏活累活,四处抓人之类的,对长安以及京州境内的各县区域无比熟悉,对地方上的情况很是清楚,所以他担任长史,那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张景正进入后,躬身行礼道:“刺史。”
蓝昌河摆手让张景正落座,便道:“张长史,把你请来,是关于粮种的事情。”
张景正一听,连忙道:“莫非刺史已经有了应对的策略,如今府衙内没有足够的钱财,至于粮食粮种,以及耕种的器具,甚至于耕牛之类的就更别说了。您打算,怎么办呢?”
蓝昌河道:“此事本官已有解决的策略,你不必担心。眼下就一件事,你以本官的名义,颁布一道法令,诏告所有的粮商,让他们贩卖粮种时,必须考虑百姓的困难,不得哄抬物价,更不得无故涨价。违令者,必定重罚。”
张景正一听,愣了愣。
这算什么办法?
张景正思虑一番,他想到蓝昌河对自己的提拔之恩,便道:“蓝刺史,这一办法根本没有多大的用处啊!原因其实很简单,第一,价格没有明确出来,如何才算哄抬物价,如何才算是涨价呢?第二,对商人的约束很弱。”
顿了顿,张景正继续道:“尤其这次陛下入长安,长安境内的商人,许多人都出了一把力,如今的商人颇为桀骜,很不好对付。一旦处理他们,这些人就搬出自己曾帮助了陛下,这会让您无可奈何。这些人很狡诈的,您颁布这样的法令,用处几乎是没有。”
蓝昌河笑道:“本官自然知道这一命令没有什么用处,你不必管这些,只需要按照本官的命令执行就是。总之这次,我们会取胜的。这些哄抬物价的人,全都该死,都会得到处罚。甚至于,他们既有的罪行也会披露,一个都逃不掉。”
虽说蓝昌河笑着说话,可话语中,却已经多了铁血之意。
蓝昌河是上过战场的人。
不是普通人。
这样的人具备了杀伐果断的气质,一旦是蓝昌河决定了做的事情,他就不会再改变主意,而且执行起来,极有执行力度,半点不会手软。
张景正听到蓝昌河的话,便清楚蓝昌河有详细的计划,但因为担心泄漏,所以蓝昌河根本不说通盘的计划,只说当下需要做的事情。
张景正内心,也希望普通百姓能完成春耕,然后好好过日子。
这是他的愿景。
张景正不再寻根究底,直接道:“请刺史放心,卑职立刻就去安排。一个半时辰之内,长安城内但凡经营粮种的商人,都会知道这一消息的。”
蓝昌河道:“去吧!”
张景正当即就去安排,而蓝昌河也是起身离开,却是再度往韩允家去,他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得到韩允的帮助。
随着张景正的行动,虽说张景正说的是一个半时辰,实际上消息在城内传开,只用了一个时辰不到。诸多的商人,都知道了消息。
这些一个个得了官府命令的商人,不敢擅自做主,所有云集到墨封的府上。毕竟韩允不搀和,其余的人就以墨封为首,都希望听听墨封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