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十一章 套路深(加更9)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出口给苏联汽车,那只是小意思,德国人更是大手笔,直接把生产线卖给苏联人。
这样,苏联就可以自己生产汽车了,想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而且,德国的生产线,会让苏维埃的整个工业都受益的,毕竟现在苏维埃自己生产的汽车,实在是太粗制滥造了,而德国人的10吨级的卡车,简直就是这个时代的巅峰之作。
希瑞克的这个表态,顿时就令斯大林相当的高兴:“好,那我们就引进贵方的生产线,建立一座新的汽车工厂,生产卡车,嗯,就叫做拉达汽车好了。”
拉达,在苏联没有解体之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但是这个品牌的来历却很少有人知道,当年二战胜利之后,苏联人将德国的汽车制造厂搬回了苏维埃,这个汽车厂生产出来的就是拉达汽车。
现在,斯大林居然起了个这样的名字,让希瑞克是一阵的无语,看来历史是惊人的相似啊!
希瑞克不动声色,继续说道:“生产设备的运输,是相当费时费力的,我看,我们就选择在靠近一点的地方,比如在白俄罗斯,或者是乌克兰,建立这个制造厂如何?要不就在华沙附近?”
建造一座全新的工厂,生产设备全部从德国运输过来,肯定是要耗费时间的,路途越短越容易,所以,希瑞克提出了这个要求。
但是,斯大林立刻就感觉到自己的眼皮子在跳,不妥,当然不妥了!
一旦和德国开战,那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都在德国空军的打击范围之内,自己可不能犯这个糊涂,而且一旦大雷雨计划发动,那恼羞成怒的德国人,肯定会先把这些厂子给炸掉的。
不能离德国人太近了!于是,斯大林接过了话茬说道:“我们主要生产铁矿的位置,就在乌拉尔山,各种钢铁企业,也在乌拉尔山,我看,我们把厂子建设在乌拉尔山附近,比如下塔吉尔,这样不是更好?”
那里是在苏维埃的腹地位置,德国人的远程轰炸机,也不可能飞过重重的拦截,跑道乌拉尔山这边来轰炸来,这是相当安全的。
交流的气氛是友好的,但是,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在进行着综合的考虑和盘算,希瑞克当然知道斯大林的意思,在历史上的二战,苏联人主要的工业,几乎都是向乌拉尔山搬迁的,下塔吉尔也一跃成为重要的坦克生产基地。
现在,苏联人要在这里选址,自己当然也不能提出反对,而且,这不是更符合自己的设想吗?
“好吧,那就在下塔吉尔,幸亏我们在几年前,就修建好了铁路,否则,这个厂子的生产设备,就得运输上一年半载才行。”希瑞克说道。
当初,诳了苏联人的铁矿石,同时还修建了从乌拉尔山一直到德国的铁路线,规格是和西欧一样的,不用换列车就能直接开通。
这条铁路线的修建,对德国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也要让苏联人知道这条铁路是相当不错的,比如现在。
斯大林频频点头:“是啊,这条铁路,也是我们两国友谊的象征了。那这个工程,就算是初步达成意向了,那资金方面的问题…”
反正苏联没钱,苏联是不会给德国人太多的资金的。
“还和以前一样,我们还可以继续以物易物,用乌拉尔山的铁矿石和乌克兰的粮食,来进行交换啊,我们可以按照价值,算清楚这个比例,剩下的可以慢慢运输。”希瑞克说道。
送给苏联人一条汽车生产线,给他们援建汽车厂,对德国有什么好处?这不是帮助敌人壮大力量吗?
所以,必须要让对方知道,己方是有所求的,这个有所求,就是苏联人的粮食和铁矿石。
乌克兰,是苏维埃的粮仓,只要不是灾荒年份,就有足够的粮食来出口,而乌拉尔山的铁矿石,更是取之不尽。
德国有足够的工业,但是德国没有足够的矿产资源,整个欧洲的矿产资源都不够,而德国现在的工业,又需要大量的矿石,这种情况下,从苏联进口所需的铁矿石,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个理由,不会让对方引起怀疑。
同时,希瑞克能答应对方的要求,当然也是有足够的套路的。
这个汽车厂,不可能三两天就建成,盖厂房,安装机器,怎么着也得一年半载。但是,铁矿石却是源源不断地运回来的啊。
去的时候拉设备,回来拉矿石,就是这样。
等到厂子差不多好了,仗也就打起来了,到时候,苏联人即使想要让厂子开工,也没有那么容易的,这些设备都是西欧的,和苏联现有的工业体系不配套,苏联人至少也得用三五个月,才能解决掉各种问题,让工厂开工生产。
到时候,己方的部队,恐怕已经打过莫斯科了。
所以,给苏联人援建的这个汽车厂,要比直接卖卡车更坑,因为苏联人一辆都得不到!
在这方面,显然苏联人的经验还是不足的,上过当,吃过亏,还是要接着来,也怪不得希瑞克啊!
汽车厂的事,就这么谈成了,双方继续在经贸里面谈了一段时间之后,话题终于转移到了印度上。
“贵方在印度上的态度问题,真的让我们很吃惊。”斯大林说道:“现在,爱德华八世已经带领英国,投降了德国,那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也就算是属于德国的势力范围了,可是现在,贵方居然做出承诺,想要将印度让给我们一部分,这种友谊,真是让我们感动啊。”
德国人为何要好心地把印度踢出来给苏维埃?这和波兰不同,波兰和苏德都有仇,又是独立国家,两国共同瓜分了波兰,都有好处。
但是印度,本来就是英国殖民地,乔治六世跳腾不了多久,最后还不是德国人的?他们为何要分给苏维埃一部分?
这绝对不是友谊能说得清楚的,德国人给苏联下的绊子还不够多吗?这也是苏联迟迟没有动手的原因,哪怕是伦敦方面都同意了也不行。
“因为我讨厌他们,尤其是那种二等公民的姿态。”希瑞克说道:“他们的眼里,只有英国,没有德国,一个过分效忠英国的印度殖民地,让人很反胃。”
这样,苏联就可以自己生产汽车了,想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而且,德国的生产线,会让苏维埃的整个工业都受益的,毕竟现在苏维埃自己生产的汽车,实在是太粗制滥造了,而德国人的10吨级的卡车,简直就是这个时代的巅峰之作。
希瑞克的这个表态,顿时就令斯大林相当的高兴:“好,那我们就引进贵方的生产线,建立一座新的汽车工厂,生产卡车,嗯,就叫做拉达汽车好了。”
拉达,在苏联没有解体之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但是这个品牌的来历却很少有人知道,当年二战胜利之后,苏联人将德国的汽车制造厂搬回了苏维埃,这个汽车厂生产出来的就是拉达汽车。
现在,斯大林居然起了个这样的名字,让希瑞克是一阵的无语,看来历史是惊人的相似啊!
希瑞克不动声色,继续说道:“生产设备的运输,是相当费时费力的,我看,我们就选择在靠近一点的地方,比如在白俄罗斯,或者是乌克兰,建立这个制造厂如何?要不就在华沙附近?”
建造一座全新的工厂,生产设备全部从德国运输过来,肯定是要耗费时间的,路途越短越容易,所以,希瑞克提出了这个要求。
但是,斯大林立刻就感觉到自己的眼皮子在跳,不妥,当然不妥了!
一旦和德国开战,那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都在德国空军的打击范围之内,自己可不能犯这个糊涂,而且一旦大雷雨计划发动,那恼羞成怒的德国人,肯定会先把这些厂子给炸掉的。
不能离德国人太近了!于是,斯大林接过了话茬说道:“我们主要生产铁矿的位置,就在乌拉尔山,各种钢铁企业,也在乌拉尔山,我看,我们把厂子建设在乌拉尔山附近,比如下塔吉尔,这样不是更好?”
那里是在苏维埃的腹地位置,德国人的远程轰炸机,也不可能飞过重重的拦截,跑道乌拉尔山这边来轰炸来,这是相当安全的。
交流的气氛是友好的,但是,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在进行着综合的考虑和盘算,希瑞克当然知道斯大林的意思,在历史上的二战,苏联人主要的工业,几乎都是向乌拉尔山搬迁的,下塔吉尔也一跃成为重要的坦克生产基地。
现在,苏联人要在这里选址,自己当然也不能提出反对,而且,这不是更符合自己的设想吗?
“好吧,那就在下塔吉尔,幸亏我们在几年前,就修建好了铁路,否则,这个厂子的生产设备,就得运输上一年半载才行。”希瑞克说道。
当初,诳了苏联人的铁矿石,同时还修建了从乌拉尔山一直到德国的铁路线,规格是和西欧一样的,不用换列车就能直接开通。
这条铁路线的修建,对德国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也要让苏联人知道这条铁路是相当不错的,比如现在。
斯大林频频点头:“是啊,这条铁路,也是我们两国友谊的象征了。那这个工程,就算是初步达成意向了,那资金方面的问题…”
反正苏联没钱,苏联是不会给德国人太多的资金的。
“还和以前一样,我们还可以继续以物易物,用乌拉尔山的铁矿石和乌克兰的粮食,来进行交换啊,我们可以按照价值,算清楚这个比例,剩下的可以慢慢运输。”希瑞克说道。
送给苏联人一条汽车生产线,给他们援建汽车厂,对德国有什么好处?这不是帮助敌人壮大力量吗?
所以,必须要让对方知道,己方是有所求的,这个有所求,就是苏联人的粮食和铁矿石。
乌克兰,是苏维埃的粮仓,只要不是灾荒年份,就有足够的粮食来出口,而乌拉尔山的铁矿石,更是取之不尽。
德国有足够的工业,但是德国没有足够的矿产资源,整个欧洲的矿产资源都不够,而德国现在的工业,又需要大量的矿石,这种情况下,从苏联进口所需的铁矿石,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个理由,不会让对方引起怀疑。
同时,希瑞克能答应对方的要求,当然也是有足够的套路的。
这个汽车厂,不可能三两天就建成,盖厂房,安装机器,怎么着也得一年半载。但是,铁矿石却是源源不断地运回来的啊。
去的时候拉设备,回来拉矿石,就是这样。
等到厂子差不多好了,仗也就打起来了,到时候,苏联人即使想要让厂子开工,也没有那么容易的,这些设备都是西欧的,和苏联现有的工业体系不配套,苏联人至少也得用三五个月,才能解决掉各种问题,让工厂开工生产。
到时候,己方的部队,恐怕已经打过莫斯科了。
所以,给苏联人援建的这个汽车厂,要比直接卖卡车更坑,因为苏联人一辆都得不到!
在这方面,显然苏联人的经验还是不足的,上过当,吃过亏,还是要接着来,也怪不得希瑞克啊!
汽车厂的事,就这么谈成了,双方继续在经贸里面谈了一段时间之后,话题终于转移到了印度上。
“贵方在印度上的态度问题,真的让我们很吃惊。”斯大林说道:“现在,爱德华八世已经带领英国,投降了德国,那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也就算是属于德国的势力范围了,可是现在,贵方居然做出承诺,想要将印度让给我们一部分,这种友谊,真是让我们感动啊。”
德国人为何要好心地把印度踢出来给苏维埃?这和波兰不同,波兰和苏德都有仇,又是独立国家,两国共同瓜分了波兰,都有好处。
但是印度,本来就是英国殖民地,乔治六世跳腾不了多久,最后还不是德国人的?他们为何要分给苏维埃一部分?
这绝对不是友谊能说得清楚的,德国人给苏联下的绊子还不够多吗?这也是苏联迟迟没有动手的原因,哪怕是伦敦方面都同意了也不行。
“因为我讨厌他们,尤其是那种二等公民的姿态。”希瑞克说道:“他们的眼里,只有英国,没有德国,一个过分效忠英国的印度殖民地,让人很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