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败家玩意儿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北京,摄政王府邸。
  多尔衮独自坐在办公房内,外面做着几个帮忙处理政务的小吏。
  此时,多尔衮身前桌案上,摆满了奏疏,还有各种卷宗,多尔衮手中执笔,批阅着前线送来的各种奏疏。
  西魏袭取蒲津关后,多尔衮调济尔哈朗和豪格回师,但两人却拒绝了他的命令。
  这让多尔衮十分的恼火,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西魏拿下蒲津关后,并没有向河东腹地进军,兵马应该被济尔哈朗和豪格牵制在了关中。
  虽然如此,多尔衮为了稳妥起见,还是派了郡王瓦克达,率领两红旗,汉军正白旗,又调徐州等地绿营兵,共计四万余人,多路增援河东。
  此时兵力重新调动后,满清的五十五万大军,十五万较弱之兵,布防于两淮和山东,防御南方的明朝。十万人马驻防河南,防御潼关和南阳两个方向的魏军,另外还有两万在关外,三万余人在北京,山西兵马增加到十万人,满清手中的机动兵力,就只剩下济尔哈朗和豪格掌控的十五万大军。
  现在多尔滚的处境,变得十分不妙,有来自外部西魏的压力,内部也不太平,除了有姜襄一众汉族军阀,拥兵自重之外,还有来自济尔哈朗和豪格带来的挑战。
  本来,多尔衮是准备让济尔哈朗和豪格回兵时,趁机进入大同,把姜襄这颗雷拆掉,并逐步解除满清境内汉族军阀的兵权,加强清廷的统治。
  大清刚击败漠北蒙古,同时又攻入雍凉,士气得到提振,八旗重新找回了尊严,清军要以入援河东,收复蒲津关的名义借道大同,姜襄必然不敢有什么动作,正是解决这个隐患的大好时机,但济尔哈朗和豪格居然抗命,便打乱了他的计划。
  多尔衮烦躁的将奏疏丢在桌案上,大清国必须要他一个人说了算才行,等豪格回京,必须将他解决。
  “摄政王!”外堂一人呼喊一声,把多尔衮的注意力拉了回来,他抬头定眼一看,却是阿济格和洪承畴过来。
  多尔衮见两人行色匆匆,不禁微微皱眉,“山西有情况传来?”
  两人先行了一礼,洪承畴道:“摄政王,不是山西,是庄亲王和肃亲王已经退回河套,攻入长城的八万人马,可能出了问题!”
  “什么!”多尔衮拍案而起,“到底怎么回事?”
  洪承畴道:“具体情况并不清楚,军报上只说,庄王和肃王与鳌拜约定,让鳌拜突入陕北,包抄陕北的李过、高一功,从内外两个方向夹击魏军的长城防线,但是庄王和肃王按着约定出兵时,只见关城上挂满了人头,大军在关外驻扎了多日,依然没有等到约定的信号,庄王和肃王便退回了河套。”
  阿济格道:“朝廷让他们退军,他们贪图功绩,不听号令,葬送朝廷兵马,真是该死!”
  多尔衮面沉如水,身子一软,坐回王座上,整个人陷入了沉思。
  损失八万人,这就等于吞下的漠北蒙古,全部报销,并且还倒赔好几万,而且赔的多半还是大清八旗、东蒙古的藩兵,还有老牌的包衣。
  好家伙,一口气干没八万,比多铎还败家,大清的机动兵力,都快让两个自以为是的蠢材报销完了。
  一时间,多尔衮心情无比复杂,即为损失八万人马而愤怒,同时也为济尔哈朗和豪格的失败,而感到一丝窃喜。
  不过总体而言,还是愤怒压倒了心中的窃喜,毕竟机动兵力的损失,预示着大清国再难组织兵力主动攻击,战略上可能从进攻转入防守,无力继续执行阻击西魏西扩的计划,成为清魏间局势的转折点。
  “济尔哈朗和豪格,该一死谢罪!”多尔衮满脸阴鸷,牙齿咬碎,一个字一个字的从嘴里说出来。
  阿济格点头赞同,“本王也认为应该如此,必须要消爵治罪!”
  洪承畴心头一惊,忙道:“摄政王,英王,现在可不是商议处罚的时候,而是应该考虑该怎么应对。现在关中的具体情况,庄王和肃王并不知道,我们也不清楚。臣以为首先应该弄清楚,关内的八万人马到底是什么状况。八万大军应该没那么容易被歼灭,若是他们被困在关中,当设法营救,若是他们真被魏军歼灭,我们应该考虑,尽快夺回蒲津关,以免魏军出兵河东!”
  多尔衮一阵沉默,半响开口道:“洪学士说的有理,你立刻去令,让济尔哈朗和豪格,弄清关中情况,若人马还在,设法营救,若已经覆灭,让他们立刻退军,将兵马留在归化城,两人迅速回京复命,本王会让英王接管大军!”
  洪承畴闻语,心中生出一股不好的预感,他正要说话,多尔衮却一挥手,冷冷道,“你退下吧,本王有要事和英王商谈。”
  洪承畴见多尔衮眼中闪烁着杀气,想说什么,但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
  满人一向是忌惮汉人参与他们内部的事情,洪承畴见多尔衮赶他退下,便只能行礼,躬身后退几步,才转身离去。
  北京,清廷内阁里,洪承畴忧心忡忡坐在公房内,一旁的侯方域送进来几份公文,放在他的桌案上,随口道:“中堂今日好像有什么心事。”
  洪承畴抬头见是他,“本官预感到一些事情,可是却无力阻止···”
  侯方域恭敬的站在一旁,“卑职斗胆问一句,是什么事情能让大人也感到无力?”
  洪承畴对侯方域还是比较看重,他出身名门,颇有才学,名声也够臭,是他很看重的后辈。
  “虽然没什么人提,但是摄政王与肃亲王、庄亲王不和,却是朝野都知道的事情。”洪承畴开口道:“前线传回消息,庄王和肃王可能遭受大败,摄政王要招两人回京,本官担心,摄政王会在这个时候,对两王不利。”
  侯方域眉头一挑,正色道,“若是前线不利,我大清更应该团结一致,庄王和肃王都是我大清重臣,中堂怎么不劝说下摄政王?”
  “这些事情,摄政王不会让本官参与,甚至不会让我们知道。”洪承畴沉声道:“你要知道,满人是不会让汉人,看见他们内部倾轧的。”
  “那这事怎么办,中堂大人站摄政王一边?”侯方域担心的问道:“如果庄王和肃王倒了,大清内部的平衡就会打破,到时候摄政王一派独大,皇上就~~~~~~”
  洪承畴摆手打断了侯方域,“本官谁也不站,而是站在大清一边。”遂即摇了摇头,“这件事也只是本官的猜测,你不要乱传。”
  侯方域当即一躬身,很识趣的不提了,而是取出一份宗卷道:“中堂,这是工部送来的账册,铸炮坊请求朝廷在拨银二十万,购买精铁和铜锭。”
  “造出东西没,又要二十万?”洪承畴眉头紧皱,有些不快。
  侯方域躬身道:“回中堂,自生铳和铜炮都造了出来。中堂要来的那几个西夷,起了很大的作用,只是工艺还不太成熟,缺少熟练的工匠和原料,限制了生产。这次工部要二十万两,就是用于购买原料。”
  洪承畴点了点头,但是拨银的事情,他做不了住,得去找满人的尚书,于是叹气道:“这件事情,我知道了!”
  傍晚,侯方域离开衙门,回到了府中,穿上一身常服,便出门前往北京城内的烟花柳巷。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