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3章 观念难改
村小学不是什么大工程,也没有什么复杂的建筑,更不会追求多么漂亮。
江小白对工程唯一的要求就是要真材实料,要把房子造得坚固一点,要能抵抗得了地震,也能抵抗得了台风。
他带来的钱要比张明宇给他的预算要多,为的就是要把房子造好,而不是只是把新学校给造起来。
“砖头、水泥、沙子等等这些建筑材料,一定要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不要怕价格贵,质量一定要有保障。”
江小白再三强调他对于工程质量的要求,张明宇也一再向他保证。
十点钟还没到,就已经有家长来到了学校。十点钟到了之后,那些家长基本上就到齐了。
江小白在人群里看到了水娃带着他的母亲来到了这里,这孩子一直紧紧地抓着他妈妈的手,躲在人群之中,看上去有些紧张。
“好了,大家安静一下。”
张明宇先开了口,让大家安静下来,然后所有人都停止了说话,看着他。
“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主要是为了孩子们上学读书的事情。以前,你们觉得家里太穷,负担不起学杂费,现在好了,有好心人帮咱们大家解决了这个问题。今天把大家都召集到这里来,主要是想要问问大家还有什么顾虑的。孩子们上学是头等大事,没有比这个事更大的了。按照咱们国家的法律,到了这个年纪的孩子,就应该上学。你们做家长的,如果不让他们上学,就等于是违反了法律。”
张明宇说了一大桶,软硬并施。
“我们都知道上学好,可是有什么用呢?能考上大学的能有几个人啊,到最后还不是得去打工。”
一个孩子的家长说道。
马老师道:“娟子她爸,你这话说的不对。我老马就是初中毕业,在村里算是有文化的了。我不靠卖力气,一个月的收入比你这个卖力气的多吧。我也没有考上大学,知识怎么就没用了呢?”
“你这个是个例,又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当上老师。”
马老师笑道:“咱们村的会计是你亲叔叔吧,他不过就是读了几年小学,会打打算盘,就能够当上村里的会计。一年也不比你少赚吧。”
张明宇接过话茬,“就算是最后出去打工,有文化也还是要比没文化的多很多机会。咱们村的赵逢春你们都知道,人现在混的很不错,在城里安了家,还买了小汽车。当初他也就是读了两年高中,然后就出去打工了。就是因为在学校里学到的文化知识,让他和别人比起来就不一样,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如果他大字不识一个,老板会那么赏识他吗?”
几位老师,每个人都举例来说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希望这些家长能够理解,不过情况并不乐观。这些庄稼人大多数都没有什么长远的眼光,他们能看到的只有眼面前的那点事。
“我和娃儿她爸每天都要出去干活,娃儿还是不在家,那她弟弟谁带啊?不成不成,总不能让我在家里带娃吧,那谁给我工钱啊。”
一名妇女说道。
“赵大嫂,你这么做对你女儿太不公平嘛。要是现在调换一下,你女儿小,你儿子大,你会让你儿子在家照顾他的妹妹而不让他上学吗?”
赵大嫂道:“男娃和女娃能一样吗?男娃是顶梁柱,女娃反正迟早都是要嫁人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读书有什么用啊!”
张明宇道:“赵大嫂,你那是老思想了,现在妇女能顶半边天。女人怎么了,女人同样也是人啊。社会上,女人的地位越来越高了。你是孩子的母亲,怎么就不能盼着孩子点好呢?你家孩子聪明,以后说不定就能成大器,你应该让她到学校里来学习。”
赵大嫂摇了摇头,“俺自有俺的打算,你们不要忽悠我。孩子的爷爷奶奶都不在了,要是有人给我看孩子,倒是有可能让她来上学,现在这种情况,指定不行。”
做这些人的思想工作是很难做的,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不说,还个个都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
“一个九岁的孩子照顾一个两岁的孩子,亏你想的出来。这万一要是出事了怎么办?到时候你们做家长的,哭都没地方哭。”张明宇道。
“我说校长,我们很感激你为我们孩子做的事情,可你也不用说这样恶毒的话吧?”
有人对张明宇的话感到不满。
“我……我的话怎么就成了恶毒的话了。”
张明宇满心郁闷。
“张校长,你跟我出来一下。”
一直没有开口的江小白终于开口了,把张明宇给叫了出去。
“唉,江总,这事真的是难办了,难度太大了。”
江小白道:“有很大一部分的孩子家长是因为没钱,供不起孩子读书,他们的问题不大,主要就是其余的一些人。我有个办法,你可以试一试。你跟他们说,新学校马上要动工了,需要工人。把孩子送来读书的,可以优先安排工作。在村里干活,工资不比出去少,我想他们很多人都会愿意的。”
“学校这工程总有结束的时候啊,我估计也干不了几个月。这工程结束了以后怎么办?”张明宇说出了他的担忧。
江小白道:“孩子们只要一只脚踏进了校园,以后的事情都好办。如果到时候真的有家长非要孩子退学,你们学校要联合马村长,看看有什么办法能够阻止这种情况发生。”
张明宇叹了口气,“行吧,也只能这样了。”
张明宇进去之后,按照江小白给他的建议那么做了,果然那些反对的声音就小了。
“学校能做的已经仁至义尽了,如果不能让达到入学年龄的孩子走进校园,就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失责。现在该是你们做家长的表态了,不让孩子上学,你们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来的家长们议论纷纷。
马青山在村委会已经准备好了酒席,过来请江小白过去,正好看到了这一幕。
江小白对工程唯一的要求就是要真材实料,要把房子造得坚固一点,要能抵抗得了地震,也能抵抗得了台风。
他带来的钱要比张明宇给他的预算要多,为的就是要把房子造好,而不是只是把新学校给造起来。
“砖头、水泥、沙子等等这些建筑材料,一定要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不要怕价格贵,质量一定要有保障。”
江小白再三强调他对于工程质量的要求,张明宇也一再向他保证。
十点钟还没到,就已经有家长来到了学校。十点钟到了之后,那些家长基本上就到齐了。
江小白在人群里看到了水娃带着他的母亲来到了这里,这孩子一直紧紧地抓着他妈妈的手,躲在人群之中,看上去有些紧张。
“好了,大家安静一下。”
张明宇先开了口,让大家安静下来,然后所有人都停止了说话,看着他。
“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主要是为了孩子们上学读书的事情。以前,你们觉得家里太穷,负担不起学杂费,现在好了,有好心人帮咱们大家解决了这个问题。今天把大家都召集到这里来,主要是想要问问大家还有什么顾虑的。孩子们上学是头等大事,没有比这个事更大的了。按照咱们国家的法律,到了这个年纪的孩子,就应该上学。你们做家长的,如果不让他们上学,就等于是违反了法律。”
张明宇说了一大桶,软硬并施。
“我们都知道上学好,可是有什么用呢?能考上大学的能有几个人啊,到最后还不是得去打工。”
一个孩子的家长说道。
马老师道:“娟子她爸,你这话说的不对。我老马就是初中毕业,在村里算是有文化的了。我不靠卖力气,一个月的收入比你这个卖力气的多吧。我也没有考上大学,知识怎么就没用了呢?”
“你这个是个例,又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当上老师。”
马老师笑道:“咱们村的会计是你亲叔叔吧,他不过就是读了几年小学,会打打算盘,就能够当上村里的会计。一年也不比你少赚吧。”
张明宇接过话茬,“就算是最后出去打工,有文化也还是要比没文化的多很多机会。咱们村的赵逢春你们都知道,人现在混的很不错,在城里安了家,还买了小汽车。当初他也就是读了两年高中,然后就出去打工了。就是因为在学校里学到的文化知识,让他和别人比起来就不一样,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如果他大字不识一个,老板会那么赏识他吗?”
几位老师,每个人都举例来说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希望这些家长能够理解,不过情况并不乐观。这些庄稼人大多数都没有什么长远的眼光,他们能看到的只有眼面前的那点事。
“我和娃儿她爸每天都要出去干活,娃儿还是不在家,那她弟弟谁带啊?不成不成,总不能让我在家里带娃吧,那谁给我工钱啊。”
一名妇女说道。
“赵大嫂,你这么做对你女儿太不公平嘛。要是现在调换一下,你女儿小,你儿子大,你会让你儿子在家照顾他的妹妹而不让他上学吗?”
赵大嫂道:“男娃和女娃能一样吗?男娃是顶梁柱,女娃反正迟早都是要嫁人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读书有什么用啊!”
张明宇道:“赵大嫂,你那是老思想了,现在妇女能顶半边天。女人怎么了,女人同样也是人啊。社会上,女人的地位越来越高了。你是孩子的母亲,怎么就不能盼着孩子点好呢?你家孩子聪明,以后说不定就能成大器,你应该让她到学校里来学习。”
赵大嫂摇了摇头,“俺自有俺的打算,你们不要忽悠我。孩子的爷爷奶奶都不在了,要是有人给我看孩子,倒是有可能让她来上学,现在这种情况,指定不行。”
做这些人的思想工作是很难做的,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不说,还个个都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
“一个九岁的孩子照顾一个两岁的孩子,亏你想的出来。这万一要是出事了怎么办?到时候你们做家长的,哭都没地方哭。”张明宇道。
“我说校长,我们很感激你为我们孩子做的事情,可你也不用说这样恶毒的话吧?”
有人对张明宇的话感到不满。
“我……我的话怎么就成了恶毒的话了。”
张明宇满心郁闷。
“张校长,你跟我出来一下。”
一直没有开口的江小白终于开口了,把张明宇给叫了出去。
“唉,江总,这事真的是难办了,难度太大了。”
江小白道:“有很大一部分的孩子家长是因为没钱,供不起孩子读书,他们的问题不大,主要就是其余的一些人。我有个办法,你可以试一试。你跟他们说,新学校马上要动工了,需要工人。把孩子送来读书的,可以优先安排工作。在村里干活,工资不比出去少,我想他们很多人都会愿意的。”
“学校这工程总有结束的时候啊,我估计也干不了几个月。这工程结束了以后怎么办?”张明宇说出了他的担忧。
江小白道:“孩子们只要一只脚踏进了校园,以后的事情都好办。如果到时候真的有家长非要孩子退学,你们学校要联合马村长,看看有什么办法能够阻止这种情况发生。”
张明宇叹了口气,“行吧,也只能这样了。”
张明宇进去之后,按照江小白给他的建议那么做了,果然那些反对的声音就小了。
“学校能做的已经仁至义尽了,如果不能让达到入学年龄的孩子走进校园,就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失责。现在该是你们做家长的表态了,不让孩子上学,你们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来的家长们议论纷纷。
马青山在村委会已经准备好了酒席,过来请江小白过去,正好看到了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