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搜刮
荆州,襄阳城,一个魁梧大汉快步来到州牧府前,守门护卫看到这大汉,忙恭敬行礼:“小人见过赵中郎,使君已在府中等候。”
这大汉正是当初被张辽派来相助刘表的赵武,他朝护卫微微点头,大步进入州牧府。
州牧府中,年已五十三的刘表正在等候,看到赵武进来行礼,抚须道:“赵中郎不必多礼,且坐。”
赵武坐下,刘表知道他性格严谨,不喜繁琐,当即开门见山的道:“今日文远来信,说是要向吾借一人,甘宁甘兴霸,汝可知此事?”
赵武没有犹豫的点头道:“月前张将军曾来信询问我,可知荆州有擅长水战之人,我言使君麾下擅长水战将领众多,不过皆得重用,难以离开,唯有甘宁闲来无事,或可借用。”
刘表颔首:“如此甚好,蔡张二将掌管水军,黄祖屯于江夏,皆不可轻离,甘宁倒是正好。”
赵武没有说话,刘表又关切的问了一几句,才道:“赵中郎且下去吧,吾这就安排人送甘宁前去青州。”
赵武离开后,幕后进来一妇人,正是刘表的妻子蔡夫人。
“夫君。”蔡夫人蹙眉道:“夫君真要借将领与他人?”
刘表抚须笑道:“正是如此,张文远非比他人,当初吾被董卓陷害,单骑下荆州,前途渺茫,吉凶难测,不想路过轩辕关时,张文远知我前路艰险,借我八百精骑送我至荆州,途经南阳之时果然遭逢袁术乱军,幸得赵武保护才得以穿过南阳来到荆州,吾有今日,皆文远之恩义也,如今他不过借一将领,有何不可?”
蔡夫人不由道:“原来如此,我道夫君为何如此重视赵中郎,只以为他是夫君旧部,却不想竟然是张文远所借。”
“是哪。”刘表感慨道:“文远所借皆精锐也,赵武随吾在荆州数年,骁勇善战,八百骑破贼无数,却从无所求,不结党,不营私,只听吾命,真良将也。”
蔡夫人道:“而今荆州已安,夫君何不将赵中郎交还张文远,也算圆满。”
刘表慨然道:“想当初张文远将赵武借予吾,曾说过,安定荆州之后,若用之则善待,若不用则遣回,如今吾却是在不舍。”
他怎不知蔡夫人的心思,蔡夫人的兄长蔡瑁曾多次暗中拉拢赵武无果,便想将赵武调离,只是赵武是刘表如今在荆州的唯一嫡系势力,与其他地方势力盘根错节截然不同,只忠于刘表,成为他制衡地方势力的倚仗,他实在舍不得还给张辽。
……
滚滚长江,东流入海,宽阔的广陵渡口挤满了人群,迎着浩浩荡荡的江风,等待着南下的大船。
自曹操征伐徐州大屠杀以来,徐州的士人百姓看到了陶谦的无能,心怀危机,恐曹操二伐徐州大祸临头,于是纷纷拖儿带小、大包小包,要南渡大江,去江东吴会之地避难。
南下的人太多,络绎不绝,以至于广陵渡口的船只已经不够使用,只等排队等候。
人群中,有两个二十六七岁左右的青年正看着江面,二人皆是寻常布衣,所有资财也不过各自一个包袱,显然不是大族之人。
此二人一个叫步骘,字子山,徐州下邳国淮阴县人,祖先为周代晋国大夫杨食,因其采邑于步地,遂以步为氏,后步氏族人中有步叔乘,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秦汉之际步氏族人有为将军者,以功封淮阴侯,步氏成为淮阴大族,乃至后汉以来,已经衰微,到了步骘一代,已经是家境穷困。
另一人叫卫旌,字子旗,徐州广陵郡人,学识广博,才干过人,但家境同样不好,几近穷困潦倒。
他们皆是要南下渡江避难,在渡口遇上,言语颇是投机,又知彼此到了江左也无定处,遂相约同行,相互照顾。
卫旌相貌英俊,看着滚滚长江,颇有几分清高之意,慨然长叹道:“汉室衰微,先有黄巾乱于州郡,再有董卓祸害朝堂,逼迫车驾,而今关东四处战火,兵祸降临徐州,乃至我等背井离乡,实可叹也。”
与卫旌的姿态飞扬相比,步骘的神情宽雅深沉,同样看着滚滚长江,道:“徐州乃南北咽喉,八方通衢,四战之地,南不得此,无以图河北,北不得此,无以窥江东,乃南北胜负转战之地,又无险可守,兵祸降临,在所难免。”
卫旌叹服道:“子山真可谓真知灼见,一言道破其中缘由。”
步骘摇了摇头,没有多说什么,卫旌看着前面涌涌人群,神情多了几分焦虑,来回徘徊着:“也不知何时能乘船过江,如此等在此处,着实令人心焦。”
步骘取出一卷书坐下道:“且耐心等候,先读书打发时日。”
卫旌眼睛一亮:“如此甚好。”
但他话音刚落,就看到大江之上十余艘大船行来,卫旌不由大喜,忙要拉着步骘起身,就听到前面有人大喊:“江东有战乱,不能去江东!”
随即人群汹涌,那十余艘大船靠岸后,很多先前乘舟南下的人又下了船,前面挤成一团,嘈杂无比。
卫旌一惊,急忙道:“我去前面打探一番。”
须臾,卫旌回来,神情忧虑,叹道:“子山,江东也不能去了,朝廷所命扬州刺史刘繇与扬州牧袁术交恶,大战也是一触即发,前去江东的人大多又回来了,这十几艘大船也不肯再去江东了。”
步骘皱起眉头,微叹道:“莫非这天下再无一处安宁之地不成?”
卫旌突然道:“子山兄莫急,我还听人说,如今青州牧张辽安定了青州,徐州之人纷纷去归,张青州善战,兵强马壮,此番正是他击退了曹操,斩杀了笮融,青州想必安稳,我等不能南下,索性北上青州如何?”
“青州……”步骘沉吟起来。
不想就在这时,有数人朝他们二人行来,当前一个青年气度不凡,他身后数人皆是气势凛然,一看就是非富即贵之人。
卫旌警惕的看过去,拉着步骘后退了两步:“汝等何人?”
这大汉正是当初被张辽派来相助刘表的赵武,他朝护卫微微点头,大步进入州牧府。
州牧府中,年已五十三的刘表正在等候,看到赵武进来行礼,抚须道:“赵中郎不必多礼,且坐。”
赵武坐下,刘表知道他性格严谨,不喜繁琐,当即开门见山的道:“今日文远来信,说是要向吾借一人,甘宁甘兴霸,汝可知此事?”
赵武没有犹豫的点头道:“月前张将军曾来信询问我,可知荆州有擅长水战之人,我言使君麾下擅长水战将领众多,不过皆得重用,难以离开,唯有甘宁闲来无事,或可借用。”
刘表颔首:“如此甚好,蔡张二将掌管水军,黄祖屯于江夏,皆不可轻离,甘宁倒是正好。”
赵武没有说话,刘表又关切的问了一几句,才道:“赵中郎且下去吧,吾这就安排人送甘宁前去青州。”
赵武离开后,幕后进来一妇人,正是刘表的妻子蔡夫人。
“夫君。”蔡夫人蹙眉道:“夫君真要借将领与他人?”
刘表抚须笑道:“正是如此,张文远非比他人,当初吾被董卓陷害,单骑下荆州,前途渺茫,吉凶难测,不想路过轩辕关时,张文远知我前路艰险,借我八百精骑送我至荆州,途经南阳之时果然遭逢袁术乱军,幸得赵武保护才得以穿过南阳来到荆州,吾有今日,皆文远之恩义也,如今他不过借一将领,有何不可?”
蔡夫人不由道:“原来如此,我道夫君为何如此重视赵中郎,只以为他是夫君旧部,却不想竟然是张文远所借。”
“是哪。”刘表感慨道:“文远所借皆精锐也,赵武随吾在荆州数年,骁勇善战,八百骑破贼无数,却从无所求,不结党,不营私,只听吾命,真良将也。”
蔡夫人道:“而今荆州已安,夫君何不将赵中郎交还张文远,也算圆满。”
刘表慨然道:“想当初张文远将赵武借予吾,曾说过,安定荆州之后,若用之则善待,若不用则遣回,如今吾却是在不舍。”
他怎不知蔡夫人的心思,蔡夫人的兄长蔡瑁曾多次暗中拉拢赵武无果,便想将赵武调离,只是赵武是刘表如今在荆州的唯一嫡系势力,与其他地方势力盘根错节截然不同,只忠于刘表,成为他制衡地方势力的倚仗,他实在舍不得还给张辽。
……
滚滚长江,东流入海,宽阔的广陵渡口挤满了人群,迎着浩浩荡荡的江风,等待着南下的大船。
自曹操征伐徐州大屠杀以来,徐州的士人百姓看到了陶谦的无能,心怀危机,恐曹操二伐徐州大祸临头,于是纷纷拖儿带小、大包小包,要南渡大江,去江东吴会之地避难。
南下的人太多,络绎不绝,以至于广陵渡口的船只已经不够使用,只等排队等候。
人群中,有两个二十六七岁左右的青年正看着江面,二人皆是寻常布衣,所有资财也不过各自一个包袱,显然不是大族之人。
此二人一个叫步骘,字子山,徐州下邳国淮阴县人,祖先为周代晋国大夫杨食,因其采邑于步地,遂以步为氏,后步氏族人中有步叔乘,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秦汉之际步氏族人有为将军者,以功封淮阴侯,步氏成为淮阴大族,乃至后汉以来,已经衰微,到了步骘一代,已经是家境穷困。
另一人叫卫旌,字子旗,徐州广陵郡人,学识广博,才干过人,但家境同样不好,几近穷困潦倒。
他们皆是要南下渡江避难,在渡口遇上,言语颇是投机,又知彼此到了江左也无定处,遂相约同行,相互照顾。
卫旌相貌英俊,看着滚滚长江,颇有几分清高之意,慨然长叹道:“汉室衰微,先有黄巾乱于州郡,再有董卓祸害朝堂,逼迫车驾,而今关东四处战火,兵祸降临徐州,乃至我等背井离乡,实可叹也。”
与卫旌的姿态飞扬相比,步骘的神情宽雅深沉,同样看着滚滚长江,道:“徐州乃南北咽喉,八方通衢,四战之地,南不得此,无以图河北,北不得此,无以窥江东,乃南北胜负转战之地,又无险可守,兵祸降临,在所难免。”
卫旌叹服道:“子山真可谓真知灼见,一言道破其中缘由。”
步骘摇了摇头,没有多说什么,卫旌看着前面涌涌人群,神情多了几分焦虑,来回徘徊着:“也不知何时能乘船过江,如此等在此处,着实令人心焦。”
步骘取出一卷书坐下道:“且耐心等候,先读书打发时日。”
卫旌眼睛一亮:“如此甚好。”
但他话音刚落,就看到大江之上十余艘大船行来,卫旌不由大喜,忙要拉着步骘起身,就听到前面有人大喊:“江东有战乱,不能去江东!”
随即人群汹涌,那十余艘大船靠岸后,很多先前乘舟南下的人又下了船,前面挤成一团,嘈杂无比。
卫旌一惊,急忙道:“我去前面打探一番。”
须臾,卫旌回来,神情忧虑,叹道:“子山,江东也不能去了,朝廷所命扬州刺史刘繇与扬州牧袁术交恶,大战也是一触即发,前去江东的人大多又回来了,这十几艘大船也不肯再去江东了。”
步骘皱起眉头,微叹道:“莫非这天下再无一处安宁之地不成?”
卫旌突然道:“子山兄莫急,我还听人说,如今青州牧张辽安定了青州,徐州之人纷纷去归,张青州善战,兵强马壮,此番正是他击退了曹操,斩杀了笮融,青州想必安稳,我等不能南下,索性北上青州如何?”
“青州……”步骘沉吟起来。
不想就在这时,有数人朝他们二人行来,当前一个青年气度不凡,他身后数人皆是气势凛然,一看就是非富即贵之人。
卫旌警惕的看过去,拉着步骘后退了两步:“汝等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