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搬去省城
许老头先还想帮着大儿说说情,但听到二儿最后一句话,就不敢说了。觉得大儿太着急,人家才给他们买了个宅子,怎么好马上提二石的事,总要再等等啊。而且,他也觉得因丫头没有那个本事。等到二儿以后跟省城的大官熟悉了,再说帮忙的事。
许老太虽然舍不得二孙子,但更怕给二儿招祸,也赶紧说道,“二石还年轻,先让他在县衙里好好干。干好了,有本事了,再说调过去的事。”
许庆明夫妇满面通红,不敢再言语。
几人又商量,许老头和大房还没准备好,要晚些时间去省城,而二房这个月二十八就动身。
二房在小枣村的小院和南平县城的宅子都不会卖,委托李金斗夫妇定期带人去拾掇拾掇,剩下的田地也托付他们帮着照看。
李玉斗已经过了童生,许庆岩允诺,若他入仕自己会帮忙。
二十七这天,许家老宅请客,把许枝娘一家和许大丫一家又请了回来。
老太太也把许庆岩之前送的礼拿出来给几家人分了。因为大儿一家要跟着他们去省城享福,这次也没让闺女吃亏。布料和其他实物均分成三份,老两口、大房、许枝娘家各一份。那二百两银子,老两口留下一百两养老,分别给许庆明、许枝娘各分了五十两。
看到许大丫满眼的不舍,许庆明夫妇又把刚得的银子分给他们三十两。
这天秦氏没回来,让许兰舟悄悄送了许枝娘五十两银子和几样首饰。
二十八这天一大早,许庆岩和许兰舟骑着马先出了许家大门,接着跑出了一辆马车三辆骡车。
许庆岩跟邻居们和前来送行的亲戚们抱拳告辞,往城门而去。在城门外,又有一些官员和亲戚朋友等在这里送别。
许庆岩又下马跟他们告辞,一行车马向省城进发。
秦氏掀开窗帘,看到渐行渐远的南平县,眼泪又涌了上来。这片熟悉的山水给了她一个温暖的家,让她平平静静生活了十八年。
她曾经以为自己一辈子都会躲在这里,现在却要离开了。曾经以为车外那个男人在四十岁以后,会陪着自己在这里慢慢老去。
可现在,他多了一个平妻的牌位,多了一个女儿,又要去京城奔前程,跟害她和她娘的那个男人同朝为官……谁知道以后会怎样呢?
万一她被人发现身分,她死也就死了,可儿女们呢?
许兰因知道秦氏会难过,只有母女两个坐一辆车。
她搂着秦氏的一只胳膊说道,“离得又不远,以后娘想乡下了,我就陪娘回来住一段时间。”
秦氏道,“娘怕得紧,心里总是不踏实……”
许兰因跟她耳语道,“娘放心,即使那件事翻出来了,我和爹也会想办法护娘周全,保住我们这个家。何况,你离开那么久了,哪里那么容易被人认出来。”
原主在这里的记忆并不好,许兰因穿越过来后也没住多久,所以她对南平县并没有多少不舍,而是更加憧憬未来的生活。
傍晚时分,一行车马进了封县。因为许庆岩是从四品武官,他们没有住客栈,而是住进了更安全的驿站。
听说这里离大名鼎鼎的隆兴客栈比较近,晚饭后,许庆岩还带着许兰舟和许兰月去那里看了看。
一夜无话,第二日一早,众人又向省城而去。
下晌申时初,一行车马终于来到宁州府的北城许家门前。
丁固打开门,乐得赶紧给主子见礼。笑道,“奴才知道主子们这两天回来,屋子已经收拾好了。”
进了垂花门,丁固又说,“赵爷和李爷前天就搬去了隔壁,西厢房已经收拾出来,后门也堵上了。”
终于又回到这里,许兰因倍感亲切。
花子不熟悉这里,“汪汪”一阵叫,却看到麻子从隔壁飞了过来。花子欢喜不已,也不闹了,跟麻子玩起来。
秦氏吩咐丁固道,“去闽府把亭儿接回来,我想他了。”
许庆岩忙道,“等我洗漱完后,带着礼物亲自去闽府拜望感谢闽大人,再把孩子接回来。”
闽户出身世家,本人又是高官,许庆岩可不敢大咧咧地直接派人去接孩子。闽户快下衙了,到了闽府他正好回家。
许兰亭不认识许庆岩,就由许兰舟陪同前往。
许兰因又道,“明天休沐,家里请客,请闽大人和嘉儿来吃晌饭,我想嘉儿了。”
现在已经月底,小星星肯定被接走了。
许兰因去看了西厢房,都收拾出来了,干干净净没放任何东西。他就让丁固带着季柱和王锋等人把她卧房里的东西搬去西厢北屋,侧屋里的东西搬到了厅屋,而南屋当许兰月的卧房。现在她屋里没有大的摆件,只放了两口箱子一张榻,明天让人去木匠铺做家具。
家具搬完,许兰因就猴急地检查了那个暗格中的宝贝和银票,又把另一半宝贝和三万两金条放了进去,把暗格塞得满满的。想着,还得想个办法再弄一个暗格才行,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而秦氏则拟了菜单让下人做,再去酒楼里买些菜。晚上会请赵无兄弟、许大石一家、王三妮姐弟来家里吃饭。
夕阳西下,下了衙的赵无推着李洛来了。
李洛胖了一些,笑容舒朗,脸色红润健康。虽然他的腿被长衫遮住,也看得出来比之前粗多了。
李洛第一次看见秦氏,起身拄着拐行了晚辈礼。
赵无还跟秦氏打着商量,“婶子,我们家就住在西边的隔壁,以后早中晚都在你家吃,我们交伙食费,我们两人在家吃饭也太冷清。”
他的话让李洛红了脸。
秦氏笑道,“你不说我也会请你们来我家吃饭。伙食费就不用交了,我们两家的钱哪里算得清。”
赵无没客气,点头道好。
不久,许大石和李氏、许愿、许满、王三妮、王进财陆续来了。
他们要等许庆岩父子,也不着急吃饭。
李洛跟那些人不熟,他和赵无去了东厢厅屋,而那些人在正房厅屋说着话。秦氏跟许大石一家闲话,王三妮跟许兰因说着茶舍的事。
许老太虽然舍不得二孙子,但更怕给二儿招祸,也赶紧说道,“二石还年轻,先让他在县衙里好好干。干好了,有本事了,再说调过去的事。”
许庆明夫妇满面通红,不敢再言语。
几人又商量,许老头和大房还没准备好,要晚些时间去省城,而二房这个月二十八就动身。
二房在小枣村的小院和南平县城的宅子都不会卖,委托李金斗夫妇定期带人去拾掇拾掇,剩下的田地也托付他们帮着照看。
李玉斗已经过了童生,许庆岩允诺,若他入仕自己会帮忙。
二十七这天,许家老宅请客,把许枝娘一家和许大丫一家又请了回来。
老太太也把许庆岩之前送的礼拿出来给几家人分了。因为大儿一家要跟着他们去省城享福,这次也没让闺女吃亏。布料和其他实物均分成三份,老两口、大房、许枝娘家各一份。那二百两银子,老两口留下一百两养老,分别给许庆明、许枝娘各分了五十两。
看到许大丫满眼的不舍,许庆明夫妇又把刚得的银子分给他们三十两。
这天秦氏没回来,让许兰舟悄悄送了许枝娘五十两银子和几样首饰。
二十八这天一大早,许庆岩和许兰舟骑着马先出了许家大门,接着跑出了一辆马车三辆骡车。
许庆岩跟邻居们和前来送行的亲戚们抱拳告辞,往城门而去。在城门外,又有一些官员和亲戚朋友等在这里送别。
许庆岩又下马跟他们告辞,一行车马向省城进发。
秦氏掀开窗帘,看到渐行渐远的南平县,眼泪又涌了上来。这片熟悉的山水给了她一个温暖的家,让她平平静静生活了十八年。
她曾经以为自己一辈子都会躲在这里,现在却要离开了。曾经以为车外那个男人在四十岁以后,会陪着自己在这里慢慢老去。
可现在,他多了一个平妻的牌位,多了一个女儿,又要去京城奔前程,跟害她和她娘的那个男人同朝为官……谁知道以后会怎样呢?
万一她被人发现身分,她死也就死了,可儿女们呢?
许兰因知道秦氏会难过,只有母女两个坐一辆车。
她搂着秦氏的一只胳膊说道,“离得又不远,以后娘想乡下了,我就陪娘回来住一段时间。”
秦氏道,“娘怕得紧,心里总是不踏实……”
许兰因跟她耳语道,“娘放心,即使那件事翻出来了,我和爹也会想办法护娘周全,保住我们这个家。何况,你离开那么久了,哪里那么容易被人认出来。”
原主在这里的记忆并不好,许兰因穿越过来后也没住多久,所以她对南平县并没有多少不舍,而是更加憧憬未来的生活。
傍晚时分,一行车马进了封县。因为许庆岩是从四品武官,他们没有住客栈,而是住进了更安全的驿站。
听说这里离大名鼎鼎的隆兴客栈比较近,晚饭后,许庆岩还带着许兰舟和许兰月去那里看了看。
一夜无话,第二日一早,众人又向省城而去。
下晌申时初,一行车马终于来到宁州府的北城许家门前。
丁固打开门,乐得赶紧给主子见礼。笑道,“奴才知道主子们这两天回来,屋子已经收拾好了。”
进了垂花门,丁固又说,“赵爷和李爷前天就搬去了隔壁,西厢房已经收拾出来,后门也堵上了。”
终于又回到这里,许兰因倍感亲切。
花子不熟悉这里,“汪汪”一阵叫,却看到麻子从隔壁飞了过来。花子欢喜不已,也不闹了,跟麻子玩起来。
秦氏吩咐丁固道,“去闽府把亭儿接回来,我想他了。”
许庆岩忙道,“等我洗漱完后,带着礼物亲自去闽府拜望感谢闽大人,再把孩子接回来。”
闽户出身世家,本人又是高官,许庆岩可不敢大咧咧地直接派人去接孩子。闽户快下衙了,到了闽府他正好回家。
许兰亭不认识许庆岩,就由许兰舟陪同前往。
许兰因又道,“明天休沐,家里请客,请闽大人和嘉儿来吃晌饭,我想嘉儿了。”
现在已经月底,小星星肯定被接走了。
许兰因去看了西厢房,都收拾出来了,干干净净没放任何东西。他就让丁固带着季柱和王锋等人把她卧房里的东西搬去西厢北屋,侧屋里的东西搬到了厅屋,而南屋当许兰月的卧房。现在她屋里没有大的摆件,只放了两口箱子一张榻,明天让人去木匠铺做家具。
家具搬完,许兰因就猴急地检查了那个暗格中的宝贝和银票,又把另一半宝贝和三万两金条放了进去,把暗格塞得满满的。想着,还得想个办法再弄一个暗格才行,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而秦氏则拟了菜单让下人做,再去酒楼里买些菜。晚上会请赵无兄弟、许大石一家、王三妮姐弟来家里吃饭。
夕阳西下,下了衙的赵无推着李洛来了。
李洛胖了一些,笑容舒朗,脸色红润健康。虽然他的腿被长衫遮住,也看得出来比之前粗多了。
李洛第一次看见秦氏,起身拄着拐行了晚辈礼。
赵无还跟秦氏打着商量,“婶子,我们家就住在西边的隔壁,以后早中晚都在你家吃,我们交伙食费,我们两人在家吃饭也太冷清。”
他的话让李洛红了脸。
秦氏笑道,“你不说我也会请你们来我家吃饭。伙食费就不用交了,我们两家的钱哪里算得清。”
赵无没客气,点头道好。
不久,许大石和李氏、许愿、许满、王三妮、王进财陆续来了。
他们要等许庆岩父子,也不着急吃饭。
李洛跟那些人不熟,他和赵无去了东厢厅屋,而那些人在正房厅屋说着话。秦氏跟许大石一家闲话,王三妮跟许兰因说着茶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