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胡风问题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尽管场面一度失控,但面前的曹继武,一直没有冲动。如此年轻却具备如此定力,在年青一代,极不寻常。因此成名高手成楚客,对曹继武的印象大为改观,于是伸手让座。
  对于大明和女真的争斗,天朝上国,原本强悍无比的大明,一直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然而最终的结果,却落得如今这个地步,成楚客一直没有搞明白这个问题,因此求教曹继武。
  曹继武只是微微一笑:“其实这个问题,一直出在大明自己身上。”
  成楚客很是疑惑:“出在自己身上?”
  金月生笑了:“世间凡是人,都是有感情恶,往往在牵涉到自己不喜欢的方面时,人容易选择性遗忘,或者逃避。华夏文明的传统,把推诿扯皮,可谓是发挥到了极致。”
  成楚客闻言,脸色相当难看。尽管金月生说的是实话,尽管成楚客老成持重,但他还是忍不住想发火。的确,人的好恶,一般人是无法避免的,所以推诿扯皮就出现了。没有任何借口,这句话很少有人能做到。凡是能做的,都是高人。
  好在成楚客年过七旬,阅历极为丰富。尽管实话难听,他仍然控住了自己的情绪。曹继武见他不太适应,决定从具体的事件分析入手。
  “大明朝廷,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内斗和缺钱。”
  说完,曹继武盯着成楚客,“边兵经常性欠饷,前辈从军多年,应该更清楚吧?”
  成楚客闻言,点了点头:“别说普通士卒,就是高级将领,薪俸也经常性缺欠。有时朝廷下拨一部分饷银,也会遭到各级军官的层层盘剥。为了此事,当年督师经常杀人,然而还是屡禁不绝。”
  明国的军事制度,继承的是蒙古人遗留下来的军户制度。所以千户、百户等这些军中职务,元代以前的华夏,从来都没有,然而在明国却非常普遍。
  凡是军户人家,军职都是世袭制。老子是当兵的,儿子也是当兵的,孙子也是当兵的。只要王朝不灭,军户的后代,都是吃军粮饭的。
  然而人家蒙古人,是游牧社会,放牧和骑兵打仗,几乎没什么两样,因此军户制度,很适合草原文明。但是明国却是农耕社会,农民要种地,这种地和打仗之间,区别可就大了,因此军户制度,极为不适合农耕文明。
  诚所谓老鹰抱了个夜猫子——一代不如一代,到后来,军户出身的部队,战斗力惨不忍睹。因此明国的私兵很多,如李成梁的辽东铁骑,秦良玉的四川白杆军,戚继光的浙东戚家军,俞大猷的闽南俞家军,毛文龙的镇江毛家军等等,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自筹军饷。
  私兵的军饷,都有保证,因此私兵的战斗力,远远超过正规军。所以明国威震天下的部队,戚家军、俞家军、毛家军等等,全是私兵。
  “私兵的战斗力很强,但除了主将,他们不会买任何人的账。因此朝廷,特别是那些酸腐德贼,对私兵是极为忌惮。万历年间,援朝抗日战争,朝廷之所以不让努尔哈赤参与,其中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消耗李成梁留下的辽东铁骑。”
  “薊镇兵变,戚家军大部,在欺骗中被杀,俞家军最终不知所踪。以至后来,总兵毛文龙被杀,毛家军解散。大浑河之战,四川白杆军和最后的戚家军,全军覆没,朝廷那帮德贼的私心,绝对逃不了干系。”
  曹继武这一番话,说到了大明的痛处。成楚客不愿意承认,但曹继武说的是事实,因而他痛心哀叹不已。
  过了一会儿,见成楚客的情绪缓和了一些,曹继武继续分析:
  薊镇兵变,以及辽东铁骑的消耗,大明后期,最有战力的两支部队,遭到了极大的打压。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大明进攻力量的严重下降。而接下来的时间,几乎就相当于,坐视努尔哈赤慢慢壮大。
  因为朝廷缺钱,打不起消耗战,万历皇帝毕其功于一役,派出了十几万部队,想一举解决努尔哈赤问题。然而场面看似宏大,但部队大多是军户出身的边兵,战斗力极差。
  辽东经略杨镐,在朝鲜战场,因为瞒报败绩而被革职。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万历皇帝竟然选择了他作为主将。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其最终的失败,虽然令人痛心。然而失败之前的战略决策,更令人痛心。
  主将无能,坑死三军。除了孙传庭、洪承畴等极个别的文官之外,儒家出身的文官,绝大多数,不适合带兵。大明的军事思想,延续的是宋朝重文轻武的策略。职业军人靠边站,因此明国军事上多次大败,在所难免。
  金月生叹了口气:“大明富有四海,然而钱财大多集中在皇家手里。仅长沙一府,乌七八糟的藩王,几乎占尽了所有的好田。全国各地的藩王,占尽了天下良田。然而当国难临头之时,这些家伙,几乎没有一个人捐资振国的。”
  金日乐接道:“崇祯这个小气鬼,不敢打自家人的主意,反而耍了个小聪明,把驿站给裁了。结果把李自成给惹毛了。结果朱家子孙,几乎被杀绝。”
  金月生点点头:“仅仅楚王一家,据说张献忠,就发出白银两千多万两。如果崇祯这小子长点囊气,自己把楚王给整了,不但能收到大义灭亲的美名,赢的民心。更关键的是,楚王的家产,能够养活大明军队十年。这样一来,哪还有大清和李自成什么鸟事?”
  金日乐闻言,微微一笑:“可惜这是不可能的。朱元璋的子孙,再怎么垃圾,那也是自家人。而其他人再怎么忠心,那也都是奴才。所以即便李自成不出现,这王自成,孙自成、张自成,也照样会出现。”
  金月生接过金日乐的话:“这就是关键,前辈把大明看成自己的,这只是你自作多情而已。人家朱元璋,从来就没把你,看成自家人。对于你的忠心,人家爱理不理。如果你不忠心,人家就翻脸不认人。”
  “不错!”
  金日乐忽然一脸坏笑,“朱元璋即便死了两百多年,南京钟山的大墓,仍然在向世人炫耀他的丰功伟绩。朱家是皇帝,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掌控着绝对的话语权。所以尽管熊廷弼、毛文龙、孙传庭等人,为大明洒热血、抛头颅,仍然没什么卵用。”
  二金连番话语,根本不在乎众人的感受,差点把成楚客气疯。众人再也忍不住了,纷纷大骂二金。
  金月生悄悄对曹继武道:“师兄,这帮人要是讲道理,他们早就散了。我看就这样吧,甭给他们磨叽。”
  金日乐也轻声附和道:“大师兄,看你这幅肉揣样,三爷就想踹一脚。”
  有人忍不住,终于又抄起了家伙。成楚客瞪了众人一眼,众人这才慢慢闭嘴。
  成楚客已经年逾七旬,早已将世事看淡。尽管二金的言辞,带着调侃,但说的都是实话,所以成楚客还是忍住了。
  对于明朝灭亡这个大问题,成楚客不想再讨论,于是问曹继武道:“对于前几年的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你怎么看?”
  这是个极为敏感的问题,牵涉到太多的鸡血,曹继武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唐代胡风盛行,对于这两点,前辈又是如何看待?”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风俗改革。华夏向来把自己看成正统,所有胡人汉化,都被视为归化,加以高度赞扬。然而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寻求胡化,在正统华夏历史上,赵武灵王是唯一的一次。
  至于千年之后的唐代,本来就是交融的文明,因此胡风盛行,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然而老成持重的成楚客,没有敢回答曹继武。因为他一旦给予肯定的回答,就相当于对剃发令的肯定。
  见成楚客不回答,曹继武笑了一笑:“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主动寻求胡化,在当时也遭到了巨大的反对。然而经过胡化改革,赵国达到了强盛顶峰。而唐代的胡风,是当时汉人的自发行为。因此这两件事,对于作为后人的我们来说,绝对是两件值得荣耀的事。”
  金月生接着说道:“世人只有好恶,喜欢的事高兴,不喜欢的事,就选择性遗忘,譬如强悍的大元帝国,在历史上几乎没什么存在感。一个人如果仅凭好恶断事,这和道德婊子,有何区别?”
  “就是。”
  金日乐也附和道,“对于剃发令,这属于被动胡化,连大清第一文臣范文程,都起来反对,因此多尔衮,也是有那心却没那胆。这个时候,汉人孙之獬蹦出来了。在正宗大清汉人当中,这家伙第一个剃发,结果还被我们满人胖揍了一顿。你说你们汉人,愤怒也要找对愤怒的对象,人云亦云,天天扯着嗓子瞎整,三爷都替你们着急。”
  说句题外话,对于关内汉人剃发的问题,不但范文程反对,就连大多数满人,当初也是极为反对。在当时,要是看见哪个汉人剃发,满人上去就是一顿揍。所以多尔衮当时,有那份心思,却不敢行动。
  然而最恨就是无耻的自己人,孙之獬一阵‘慷慨陈词’,给多尔衮壮足了胆量。从此,三百年的‘猪尾’,如同耻辱的印记,被拖在在脑后。其实大清初年,有些汉人的行径,要比秦桧恶劣许多,这孙之獬就是其中之一。所以,请记住孙之獬这个人,以记明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