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颤抖吧,巴达维亚!
西历1663年,10月末,爪哇,巴达维亚城。
这座在荷兰殖民者统治下,位于南洋诸岛最南端的爪哇岛上的城市中的居民,实际上是以中国人为主的。
早在安东尼.范.迪门担任巴达维亚总督的时候,荷兰东印度公司就开始大量招揽中国人。在当时的荷兰殖民者眼里,中国人不仅勤勉,而且生性懦弱,是非常好的生意人和劳工。
当然了,利用中国人建设巴达维亚也是荷兰人唯一的选择,因为他们也没别的人可以用。来自欧洲的殖民者根本适应不了爪哇岛的酷热和潮湿,让他们呆在可以遮蔽阳光和暴雨的房子里都热得受不了,还能指望他们自己建设城市?
至于爪哇岛上的土著,且不说他们没有中国人那么勤勉和善于经营,就算荷兰人愿意忍受他们的懒散,也没多少人能为之所用。因为这个时代荷兰殖民者还没有征服整个爪哇岛。他们占有的仅仅是位于爪哇岛西部一处海湾边上的巴达维亚城和周边的一些附属区域。
这块地盘在荷兰人到来前是从属于爪哇岛西部的万丹苏丹国的一个城邦,城邦的统治者因为羡慕宗主国万丹首都万丹城的繁华,所以欢迎当时无法在马六甲立足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去他们那儿落脚。
而荷兰人到来后又是修筑城堡,又是派出战舰袭扰万丹港的正常贸易,惹恼了万丹苏丹,结果万丹苏丹联合英国人一起攻打荷兰人在巴达维亚的城堡。不过万丹苏丹打仗的手艺实在不咋的,围攻最后以失败收场。而万丹人在撤退的时候还顺手抓走了巴达维亚当地的统治者,还迁走了大部分的居民。
荷兰一看巴达维亚的统治者和居民都跑光了,留下个空城看着挺好,干脆就占了下来。
荷兰人在爪哇岛上的第一块殖民地就是这么来的!
这种鸠占鹊巢的行为当然是很拉仇恨的,所以荷兰人统治的巴达维亚就成了爪哇岛上信仰天方教的封建统治者们的眼中钉。和万丹苏丹国之间的冲突还没完全结束,强大的马打蓝苏丹国又两度发兵围攻巴达维亚,其中的第二次巴达维亚围攻战中,马打蓝国的阿贡苏丹甚至出动了多达10万人的大军。
虽然这两场巴达维亚攻防战的结果都是荷兰人取胜,但是他们也没有力量乘胜出击灭亡马打蓝国,甚至没有能力阻止马打蓝国继续做大,在他们第二次击败马打蓝国后直到现在的三十多年间,这个国家还在爪哇岛上继续做大,现在已经统治了爪哇岛上除万丹、巴达维亚之外的全部地盘。而且继续对巴达维亚和万丹虎视眈眈!
面对马打蓝和万丹这两个近在咫尺爪哇岛当地政权的威胁,巴达维亚城的荷兰殖民者还怎么敢大量使用当地的土著?
哪怕在天朝帝国觉醒之后,荷兰东印度公司依然没有办法驱逐巴达维亚的华人,非但没办法驱逐,而且因为明朝开始实行“关粮米”政策,荷兰殖民者不得不引入更多的华人,让他们承包巴达维亚城周围肥沃的土地用来种植稻米。
所以从十七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更多的中国移民就开始涌入巴达维亚。截至1662年底,巴达维亚城周围开辟出来的130个水稻种植园中的121个都属于中国移民。
而在巴达维亚城内,街道上来来往往的大多都是一张张被赤道的烈日晒得黝黑的中国面孔。街道两侧的店铺也大多是中国人开办的,这些店铺并不都是小买卖,也有不少大买卖。一官党(郑家商行总号的名称)、皇商会、沙船帮(沈廷扬家族商行总号)、贾乐市行、广联行(广州府的大商行)、佛联行(佛山铁业合办的商行)、景德行(景德镇瓷业的商行)、曼奇尼茶行(朱慈烺以玛丽.曼奇尼的名义开办的茶叶行,主营是出口祁门红茶)等中国的大商行,也都在巴达维亚开办了分号。
由于大量华商和中国大商行的到来,巴达维亚的总督府甚至专门开辟了一个“中国区”,以供中国大商行、天朝使馆还有传授儒经的华校使用。
这个“中国区”和巴达维亚的老城间隔着一条直通海港的运河,通过架在运河上的桥梁可以进入同样遍地是华人的“荷兰区”。
因为巴达维亚的“中国区”在城市的西部,靠近万丹苏丹的领地,所以从万丹通往巴达维亚的陆路就接着“中国区”。刚刚拜访过万丹宫廷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约翰.马特索尔科这个时候就乘坐着一辆上海沈车打造的西洋风格的四轮马车,通过了已经处在军事戒严下的“中国区”的街道。
这位从1653年开始就一直担任东印度公司总督的荷兰人,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焦虑过。
天朝的皇帝已经不屑于掩饰他对马六甲海峡的野心了!
在打败了北大年-霹雳国-柔佛国-亚齐国的四国联军,将北大年国完全吞并后,这位天朝皇帝公开了他的下一个目标——马六甲海峡!
他甚至已经想好了征服马六甲半岛和苏门答腊岛后的善后方案了——马六甲半岛和苏门答腊岛将会被分成十二份,然后交给皇帝的十二个儿子统治,还会建立十二个依附于天朝的藩属公国。
根据公开传播的消息,这位皇帝已经在用爵位和土地,为这十二个藩属公国招聘重臣了......他甚至将招聘的消息刊登在了报纸上,连巴达维亚本地出版的一份华语商报上都转载了这个消息!
原本在万丹宫廷作客,并游说万丹苏丹加入反对天朝的“马六甲同盟”的马特索尔科总督在得到这个消息后,也不得不中断了访问,急急忙忙赶回巴达维亚坐镇。
在返回巴达维亚的途中,他就下达了在巴达维亚实行动员和戒严的命令。
动员的对象是所有居住在巴达维亚的成年荷兰人男子——巴达维亚的常备军人数太少,只有区区2000人,而且他们还被巴达维亚的华侨所牵制,根本无法离开城市作战。为了在必要的时候出兵马六甲,马特索尔科总督必须进行动员。
至于戒严就更加必要了,因为巴达维亚的华侨并不是手无寸铁的......而且他们还有自己的组织,比如同乡会和儒经学堂,还以儒经学堂和大明使馆为核心,组成了一个松散的华人会。
马特索尔科总督现在可真的是被内忧外患给包围了!
对这位东印度公司的总督而言,除了坚固异常的巴达维亚棱堡(位于巴达维亚市区北面),大概没有一处地方是真正安全的了。
即便宣布了戒严,即便巴达维亚中国区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荷枪实弹的东印度公司雇佣军,马特索尔科也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安全。
他知道,不到明军大兵压境,他是不能驱逐巴达维亚城内的华人的,至于屠杀更是想都不敢想......因为他背后站着的不是一个伟大的帝国,而是一家贸易公司!阿姆斯特丹的股东们对于东印度公司这些年来所提供的分红非常满意,而这些分红的最终来源,就是和中国人的贸易以及依附于贸易的金融服务。
这座在荷兰殖民者统治下,位于南洋诸岛最南端的爪哇岛上的城市中的居民,实际上是以中国人为主的。
早在安东尼.范.迪门担任巴达维亚总督的时候,荷兰东印度公司就开始大量招揽中国人。在当时的荷兰殖民者眼里,中国人不仅勤勉,而且生性懦弱,是非常好的生意人和劳工。
当然了,利用中国人建设巴达维亚也是荷兰人唯一的选择,因为他们也没别的人可以用。来自欧洲的殖民者根本适应不了爪哇岛的酷热和潮湿,让他们呆在可以遮蔽阳光和暴雨的房子里都热得受不了,还能指望他们自己建设城市?
至于爪哇岛上的土著,且不说他们没有中国人那么勤勉和善于经营,就算荷兰人愿意忍受他们的懒散,也没多少人能为之所用。因为这个时代荷兰殖民者还没有征服整个爪哇岛。他们占有的仅仅是位于爪哇岛西部一处海湾边上的巴达维亚城和周边的一些附属区域。
这块地盘在荷兰人到来前是从属于爪哇岛西部的万丹苏丹国的一个城邦,城邦的统治者因为羡慕宗主国万丹首都万丹城的繁华,所以欢迎当时无法在马六甲立足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去他们那儿落脚。
而荷兰人到来后又是修筑城堡,又是派出战舰袭扰万丹港的正常贸易,惹恼了万丹苏丹,结果万丹苏丹联合英国人一起攻打荷兰人在巴达维亚的城堡。不过万丹苏丹打仗的手艺实在不咋的,围攻最后以失败收场。而万丹人在撤退的时候还顺手抓走了巴达维亚当地的统治者,还迁走了大部分的居民。
荷兰一看巴达维亚的统治者和居民都跑光了,留下个空城看着挺好,干脆就占了下来。
荷兰人在爪哇岛上的第一块殖民地就是这么来的!
这种鸠占鹊巢的行为当然是很拉仇恨的,所以荷兰人统治的巴达维亚就成了爪哇岛上信仰天方教的封建统治者们的眼中钉。和万丹苏丹国之间的冲突还没完全结束,强大的马打蓝苏丹国又两度发兵围攻巴达维亚,其中的第二次巴达维亚围攻战中,马打蓝国的阿贡苏丹甚至出动了多达10万人的大军。
虽然这两场巴达维亚攻防战的结果都是荷兰人取胜,但是他们也没有力量乘胜出击灭亡马打蓝国,甚至没有能力阻止马打蓝国继续做大,在他们第二次击败马打蓝国后直到现在的三十多年间,这个国家还在爪哇岛上继续做大,现在已经统治了爪哇岛上除万丹、巴达维亚之外的全部地盘。而且继续对巴达维亚和万丹虎视眈眈!
面对马打蓝和万丹这两个近在咫尺爪哇岛当地政权的威胁,巴达维亚城的荷兰殖民者还怎么敢大量使用当地的土著?
哪怕在天朝帝国觉醒之后,荷兰东印度公司依然没有办法驱逐巴达维亚的华人,非但没办法驱逐,而且因为明朝开始实行“关粮米”政策,荷兰殖民者不得不引入更多的华人,让他们承包巴达维亚城周围肥沃的土地用来种植稻米。
所以从十七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更多的中国移民就开始涌入巴达维亚。截至1662年底,巴达维亚城周围开辟出来的130个水稻种植园中的121个都属于中国移民。
而在巴达维亚城内,街道上来来往往的大多都是一张张被赤道的烈日晒得黝黑的中国面孔。街道两侧的店铺也大多是中国人开办的,这些店铺并不都是小买卖,也有不少大买卖。一官党(郑家商行总号的名称)、皇商会、沙船帮(沈廷扬家族商行总号)、贾乐市行、广联行(广州府的大商行)、佛联行(佛山铁业合办的商行)、景德行(景德镇瓷业的商行)、曼奇尼茶行(朱慈烺以玛丽.曼奇尼的名义开办的茶叶行,主营是出口祁门红茶)等中国的大商行,也都在巴达维亚开办了分号。
由于大量华商和中国大商行的到来,巴达维亚的总督府甚至专门开辟了一个“中国区”,以供中国大商行、天朝使馆还有传授儒经的华校使用。
这个“中国区”和巴达维亚的老城间隔着一条直通海港的运河,通过架在运河上的桥梁可以进入同样遍地是华人的“荷兰区”。
因为巴达维亚的“中国区”在城市的西部,靠近万丹苏丹的领地,所以从万丹通往巴达维亚的陆路就接着“中国区”。刚刚拜访过万丹宫廷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约翰.马特索尔科这个时候就乘坐着一辆上海沈车打造的西洋风格的四轮马车,通过了已经处在军事戒严下的“中国区”的街道。
这位从1653年开始就一直担任东印度公司总督的荷兰人,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焦虑过。
天朝的皇帝已经不屑于掩饰他对马六甲海峡的野心了!
在打败了北大年-霹雳国-柔佛国-亚齐国的四国联军,将北大年国完全吞并后,这位天朝皇帝公开了他的下一个目标——马六甲海峡!
他甚至已经想好了征服马六甲半岛和苏门答腊岛后的善后方案了——马六甲半岛和苏门答腊岛将会被分成十二份,然后交给皇帝的十二个儿子统治,还会建立十二个依附于天朝的藩属公国。
根据公开传播的消息,这位皇帝已经在用爵位和土地,为这十二个藩属公国招聘重臣了......他甚至将招聘的消息刊登在了报纸上,连巴达维亚本地出版的一份华语商报上都转载了这个消息!
原本在万丹宫廷作客,并游说万丹苏丹加入反对天朝的“马六甲同盟”的马特索尔科总督在得到这个消息后,也不得不中断了访问,急急忙忙赶回巴达维亚坐镇。
在返回巴达维亚的途中,他就下达了在巴达维亚实行动员和戒严的命令。
动员的对象是所有居住在巴达维亚的成年荷兰人男子——巴达维亚的常备军人数太少,只有区区2000人,而且他们还被巴达维亚的华侨所牵制,根本无法离开城市作战。为了在必要的时候出兵马六甲,马特索尔科总督必须进行动员。
至于戒严就更加必要了,因为巴达维亚的华侨并不是手无寸铁的......而且他们还有自己的组织,比如同乡会和儒经学堂,还以儒经学堂和大明使馆为核心,组成了一个松散的华人会。
马特索尔科总督现在可真的是被内忧外患给包围了!
对这位东印度公司的总督而言,除了坚固异常的巴达维亚棱堡(位于巴达维亚市区北面),大概没有一处地方是真正安全的了。
即便宣布了戒严,即便巴达维亚中国区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荷枪实弹的东印度公司雇佣军,马特索尔科也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安全。
他知道,不到明军大兵压境,他是不能驱逐巴达维亚城内的华人的,至于屠杀更是想都不敢想......因为他背后站着的不是一个伟大的帝国,而是一家贸易公司!阿姆斯特丹的股东们对于东印度公司这些年来所提供的分红非常满意,而这些分红的最终来源,就是和中国人的贸易以及依附于贸易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