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平静
话没再往下说了,酒也就没再往下喝了,两人出了门,踩着青石小径穿过竹林,沿着长渠漫步。
这天,天气极好,天空澄静高阔,阳光的含金量比及往日高了不少,明晃晃的已经略感刺眼了,风亦知人心,敛了性子,轻轻柔柔,学了几分江南的婉约,长渠里银镜般的坚冰依旧又厚又硬,但若仔细瞧一瞧,就能发现靠近岸的边缘已经松动,正在悄悄地融化,湖中冰面也似乎泛起一层薄薄的水光,与金色的阳光相交辉映。
除此之外,园中依旧该黄的黄、该白的白,看不出早春萌动的柔情,沈清兰心想,这时节的江南,该是莺飞草长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景致,转头看姚太太,只见她也在微微凝神,似乎正陷入遐想。
须臾,姚太太主动说起会州的风土人情,城内的闹市与街坊、城外的黄河与关隘,餐桌上的面点、闺房里的宝石,没有她不熟的。
沈清兰也听得认真,不懂就问。
话题延续到小姐们的装束,除了金银玉石,少不得还有绫罗绸缎,沈清兰心念一动,提起了旧事。
“上次徐小姐过来,说起千针坊,言语之间甚为赞叹,还说是一位宫里出来的姑姑创立的,姐姐可听说过这事?”
姚太太指了指自己身上的长袄,笑笑,“看,这也是千针坊的活,徐小姐那些话,会州多少人都知道,我自是也听过。”
“那,这是真的了?”
“是真的。”姚太太点头,眼神平静,不像是猜测或者说谎。
沈清兰兴致勃勃,“原来真有这事,我还以为徐小姐夸大其词呢,不过真奇怪,宫里的姑姑怎么会出宫来会州呢?”
姚太太不以为然,带着她从一弯青藤攀绕而成的拱门下穿过,淡笑,“人哪,各不一样,有人以进宫为荣,富贵锦绣从此近在眼前,也有人以进宫为苦,高墙深院、如履薄冰,这位姑姑在宫里大半辈子战战兢兢,伺候贵人伺候得累了,求个恩典出宫养老,也不是不能的事,这也不奇怪。”
沈清兰听她说话,语气悠悠缓缓,像雾霭烟幕,看得见、却看不透,总觉得淡泊之中藏着深沉的情愫,这引起了沈清兰极大的好奇,然她也知道,别人深藏的隐私不可贸然打听,何况,此刻正说着千针坊,还是不要岔开话题为好。
“姐姐说的人间百态令人唏嘘,我看这位姑姑也是个聪明人,不但离开皇宫,还索性离开京城,来这天高皇帝远的会州,当真可安享晚年了。”
姚太太又笑,“正是,会州虽然地处边界,鱼龙混杂,但也有海阔天空的自在。”
沈清兰心说,姚太太这说的是她自己的心里话吧?
聊得兴起,姚太太知无不言,“这姑姑在宫里专为贵人绣花制衣,指尖功夫非同一般,出宫后收徒授艺,也是造福会州百姓了。”
沈清兰笑着称是。
说话间,两人已经围着水渠绕了一圈,又沿着竹林回屋,姚太太解披风,忽叹了口气,说,“清兰你不得缘了呢,若是早来一年,我能带你去拜访那位姑姑。”
沈清兰顿时怔住。
姚太太携她入内室,说道,“那位姑姑年岁已高,去年……也就是这会儿,去世了。”
“……”沈清兰闻言,心有戚戚,虽然没见过面,也不禁为她唏嘘。
到如今,沈清兰也不好再追问更多,热茶过后,话题又转开。
沈清兰呆到午后才走,姚太太挽留,沈清兰拒绝了,她心里还挂念着薛扬 ,虽然不见踪迹,她也肯定他就在附近,自己在这吃喝玩乐,让他隐身守护,怪不好意思的,另外,她还真有两分担忧,怕混账卢鹏义回来“报仇”。
临走,沈清兰没忘来意,要把缎子的钱给她。
姚太太失笑,“你还当真来给钱的?”
沈清兰讪讪,轻声道,“我又不是真的要成亲,姐姐就算真的要送……也不是这会儿呀。”脸又红了。
姚太太笑个不停,“放心,我不白送,过阵子我再收钱。”
沈清兰困惑,还要再问,已被姚太太推出门去,“将来你自然明白,不急在一时,要走就快走吧,什么时候想来就来,别再让我三请四请了。”
沈清兰脸更红了。
出门上了马车,薛扬的声音又传了过来,“沈小姐,走吧。”
沈清兰挑眉而笑,示意旁边早就坐立不安的碧玉说话。
碧玉嗔一眼自家小姐,问薛扬,“你这一上午去哪里了?”
薛扬道,“四周转转,还去了趟卢府,听那小子嚎叫。”
碧玉立即问,“那家伙怎么样?”
“放心,我下手有轻重,腿没断,但是痛得走不了路,鼻梁没断,但是脸肯定青半个月,所以他最近没法出门了。”
沈清兰暗自解气,接着又有点担心,那个混账要是跑去沈府无理取闹怎么办?就算他不去,他回去和卢大人一说,卢大人既孝顺婶娘,又疼爱侄子,还不得给父亲讨个说法?
这么一想,沈清兰又发起愁来。
回府后,沈清兰去见林氏,先把在姚太太那儿的事说了,得知千针坊那位姑姑花娘已经去世,林氏也颇为遗憾,不过,毕竟只是个陌生人,又是高龄喜丧,惋惜一番也就罢了。
“罢了,你也回去休息吧。”
沈清兰起身时,不放心,又含糊地问林氏,“母亲,今儿家里来人了没?”
林氏诧异,“没有啊,你为什么这么问?”
沈清兰觉得卢鹏义这事不算小,就算今天卢家没人登门,谁知道明天、后天会不会来,沈家也该做些准备,于是把遭遇如实说了。
林氏一听,大惊失色,拍案而起,竖眉痛骂起来,“作死的东西,什么玩意儿,竟然欺负到我沈家来了,我沈家的姑娘是他那狗东西能觊觎的吗?也不拿镜子照照自己的脸!他无耻下流,还敢来找我?我不打断他的腿?他就算不来,我还要去找他呢!”
这天,天气极好,天空澄静高阔,阳光的含金量比及往日高了不少,明晃晃的已经略感刺眼了,风亦知人心,敛了性子,轻轻柔柔,学了几分江南的婉约,长渠里银镜般的坚冰依旧又厚又硬,但若仔细瞧一瞧,就能发现靠近岸的边缘已经松动,正在悄悄地融化,湖中冰面也似乎泛起一层薄薄的水光,与金色的阳光相交辉映。
除此之外,园中依旧该黄的黄、该白的白,看不出早春萌动的柔情,沈清兰心想,这时节的江南,该是莺飞草长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景致,转头看姚太太,只见她也在微微凝神,似乎正陷入遐想。
须臾,姚太太主动说起会州的风土人情,城内的闹市与街坊、城外的黄河与关隘,餐桌上的面点、闺房里的宝石,没有她不熟的。
沈清兰也听得认真,不懂就问。
话题延续到小姐们的装束,除了金银玉石,少不得还有绫罗绸缎,沈清兰心念一动,提起了旧事。
“上次徐小姐过来,说起千针坊,言语之间甚为赞叹,还说是一位宫里出来的姑姑创立的,姐姐可听说过这事?”
姚太太指了指自己身上的长袄,笑笑,“看,这也是千针坊的活,徐小姐那些话,会州多少人都知道,我自是也听过。”
“那,这是真的了?”
“是真的。”姚太太点头,眼神平静,不像是猜测或者说谎。
沈清兰兴致勃勃,“原来真有这事,我还以为徐小姐夸大其词呢,不过真奇怪,宫里的姑姑怎么会出宫来会州呢?”
姚太太不以为然,带着她从一弯青藤攀绕而成的拱门下穿过,淡笑,“人哪,各不一样,有人以进宫为荣,富贵锦绣从此近在眼前,也有人以进宫为苦,高墙深院、如履薄冰,这位姑姑在宫里大半辈子战战兢兢,伺候贵人伺候得累了,求个恩典出宫养老,也不是不能的事,这也不奇怪。”
沈清兰听她说话,语气悠悠缓缓,像雾霭烟幕,看得见、却看不透,总觉得淡泊之中藏着深沉的情愫,这引起了沈清兰极大的好奇,然她也知道,别人深藏的隐私不可贸然打听,何况,此刻正说着千针坊,还是不要岔开话题为好。
“姐姐说的人间百态令人唏嘘,我看这位姑姑也是个聪明人,不但离开皇宫,还索性离开京城,来这天高皇帝远的会州,当真可安享晚年了。”
姚太太又笑,“正是,会州虽然地处边界,鱼龙混杂,但也有海阔天空的自在。”
沈清兰心说,姚太太这说的是她自己的心里话吧?
聊得兴起,姚太太知无不言,“这姑姑在宫里专为贵人绣花制衣,指尖功夫非同一般,出宫后收徒授艺,也是造福会州百姓了。”
沈清兰笑着称是。
说话间,两人已经围着水渠绕了一圈,又沿着竹林回屋,姚太太解披风,忽叹了口气,说,“清兰你不得缘了呢,若是早来一年,我能带你去拜访那位姑姑。”
沈清兰顿时怔住。
姚太太携她入内室,说道,“那位姑姑年岁已高,去年……也就是这会儿,去世了。”
“……”沈清兰闻言,心有戚戚,虽然没见过面,也不禁为她唏嘘。
到如今,沈清兰也不好再追问更多,热茶过后,话题又转开。
沈清兰呆到午后才走,姚太太挽留,沈清兰拒绝了,她心里还挂念着薛扬 ,虽然不见踪迹,她也肯定他就在附近,自己在这吃喝玩乐,让他隐身守护,怪不好意思的,另外,她还真有两分担忧,怕混账卢鹏义回来“报仇”。
临走,沈清兰没忘来意,要把缎子的钱给她。
姚太太失笑,“你还当真来给钱的?”
沈清兰讪讪,轻声道,“我又不是真的要成亲,姐姐就算真的要送……也不是这会儿呀。”脸又红了。
姚太太笑个不停,“放心,我不白送,过阵子我再收钱。”
沈清兰困惑,还要再问,已被姚太太推出门去,“将来你自然明白,不急在一时,要走就快走吧,什么时候想来就来,别再让我三请四请了。”
沈清兰脸更红了。
出门上了马车,薛扬的声音又传了过来,“沈小姐,走吧。”
沈清兰挑眉而笑,示意旁边早就坐立不安的碧玉说话。
碧玉嗔一眼自家小姐,问薛扬,“你这一上午去哪里了?”
薛扬道,“四周转转,还去了趟卢府,听那小子嚎叫。”
碧玉立即问,“那家伙怎么样?”
“放心,我下手有轻重,腿没断,但是痛得走不了路,鼻梁没断,但是脸肯定青半个月,所以他最近没法出门了。”
沈清兰暗自解气,接着又有点担心,那个混账要是跑去沈府无理取闹怎么办?就算他不去,他回去和卢大人一说,卢大人既孝顺婶娘,又疼爱侄子,还不得给父亲讨个说法?
这么一想,沈清兰又发起愁来。
回府后,沈清兰去见林氏,先把在姚太太那儿的事说了,得知千针坊那位姑姑花娘已经去世,林氏也颇为遗憾,不过,毕竟只是个陌生人,又是高龄喜丧,惋惜一番也就罢了。
“罢了,你也回去休息吧。”
沈清兰起身时,不放心,又含糊地问林氏,“母亲,今儿家里来人了没?”
林氏诧异,“没有啊,你为什么这么问?”
沈清兰觉得卢鹏义这事不算小,就算今天卢家没人登门,谁知道明天、后天会不会来,沈家也该做些准备,于是把遭遇如实说了。
林氏一听,大惊失色,拍案而起,竖眉痛骂起来,“作死的东西,什么玩意儿,竟然欺负到我沈家来了,我沈家的姑娘是他那狗东西能觊觎的吗?也不拿镜子照照自己的脸!他无耻下流,还敢来找我?我不打断他的腿?他就算不来,我还要去找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