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长安动 风云生
,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世间事本来难料,就在李广、卫青、元召三方面与匈奴人的作战即将面临最紧要关头的时候,长安城中却正在发生着一些意想不到的事。
汉匈大战在雁门关外终于全面爆发的消息,连同此前的几次战报,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接二连三的由急如星火的八百里飞骑驿马传到长安,朝廷内外的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
如果说不久之前的兵马调动,已经使汉朝民众预感到战争即将到来的话,那么现在到了真正大规模发生的时候,各种紧张不安、人心惶惶的情绪,还是不能避免的。
匈奴骑兵的残暴,长安和北方的民众记忆深刻。纵兵千里,铁蹄蹂躏山河,兵锋最盛时直到长安近郊!这样惨痛的教训,在大汉朝开国近八十年以来,发生了不止一次。
匈奴骑兵是可怕的,是很难以战胜的,更是防不胜防的。这样的认知,至少存在于汉朝三代人的记忆中。几位先朝皇帝一直采用的防御姿态,更是加深了朝廷内外对于匈奴人的恐惧感。他们最大的期盼,就是汉朝的将士只要把匈奴骑兵挡在长城之外就好,至于说要去主动地展开进攻,甚至想战胜匈奴帝国,这样的事,不要说是臣民们不敢去想,恐怕就连皇帝本人,也没有这个信心吧。
然而这几天传到长安来的消息,打破了一直以来的这种认知。面对着十万铁骑压境的局面,长城之外,汉军在与匈奴人的交手中,连战皆胜,已经铺开了架势,要与匈奴骑兵进行一场从未有过的大战了!
当这样一连串的消息在皇帝陛下的亲自授意下,开始传遍长安城内外的时候,到处都开始沸腾起来。无论在什么时候,战争总是最激动人心的,尤其是当大汉朝发展到今天,天下繁荣昌盛的局面已经开始显现,身为大汉子民想要安居乐业的心情更加迫切,在这样的气氛下,真的是需要一场对北方宿敌的胜利,来安定人心,促进臣民的团结一致,使良好的局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无论是街头闹市还是茶楼酒肆,也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这两天聚集起来议论的,无一例外,都是北疆与匈奴的战事。再加上就在昨天,大汉征伐辽东的军队凯旋而归,从长安得胜门而入,押送着此次的各种缴获,穿越半个长安城,最后献俘于未央宫前。听到消息出来观看的长安民众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当皇帝陛下亲自走出未央宫,在赫赫宫阙之前迎接这支队伍的时候,所有人才知道,原来这次东征,大汉太子刘琚竟然就在军中同行,而且不畏艰险,随军渡海而战,一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样的事,不管人们心中是不是知道这是皇帝的特意安排,还是为太子赢得极大的名声和荣誉。毕竟亲临苦寒的辽东前线,对于自小生长在深宫的太子来说,已经算得上是极大的考验。而且还取得了如此重大的胜利,太子在其中的功劳当然不可抹去。
可怜的真番王卫右渠一旦成为阶下囚,连一个跟随的亲近之臣都没有,可算得上是众叛亲离了。有大臣当众宣读了皇帝圣旨,也就此决定了这位曾经王者的命运。在由尚书台起草的这份旨意中,历数卫右渠狼子野心勾结匈奴人,无故侵略汉境,屠杀军民等罪行,犯下十恶不赦之罪,特此明正典刑诛之,以为后来者之戒。
“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第一次在煌煌圣旨中出现,从此作为一句鼓舞人心的口号,为每一个身属大汉子民的人所熟知,同时,也成为了外邦藩国悖逆不臣者的噩梦!
长安街市高谈阔论者,随处都可见到聚集。在这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从平定东南越、西南夷,一直到收归海外这三千里真番国土,汉朝取得的对外胜利,可谓是一个接着一个,开疆扩土扬我军威,越来越让人心中振奋,身为这个国家子民的荣誉感,不禁油然而生。
今天的明月楼,就似乎显得格外热闹。原来,今日却是季家老爷子季心的九十华诞。季氏双雄,季布季心,季布早亡,季心却活得更加长寿。如此盛大的日子,自然是贺客盈门,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明月楼的掌门人季英满面红光,在恭迎着每一个来到的客人。季家底蕴深厚,黑白两道儿交往颇多,来往的人中既有江湖豪侠,又不乏高官贵戚公侯王爵,因此,绝对怠慢不得。
每年季心老爷子的生辰,都会有许多人来道贺,今年自然也不例外。明月楼外的整条街道上,马车都排的满满当当的。楼上三层都座无虚席,可见季家人脉之广。
明月楼这几年越发的繁盛,天下各地郡县都已经有了它的身影,形成了一个连锁经营,只凭着这酒楼的一项业务,用日进万金也不足以来形容了。不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之内,季家的资产就超越了从前这么多年积累的几十倍还多。季英作为季家的掌门人,真可谓是富可倾城财大气粗了。
季英深深的知道,季家之所以有今天的局面,不过就是因为有幸结识了一个人而已。每当想到这里,他便无比的庆幸自己当初的明智选择,也更加感谢季心老爷子的及时提醒。家族的荣辱兴衰,有时候真的只是在一念之间而已。
季心老爷子的九十华诞,那个人不能来参加,让季家上上下下都不免感到有些遗憾。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国家大事面前,私人的事即便是再重要,两者比较那也算不得什么。
季英看得出来,老爷子对此还是有些失落的。不过当他把最新战报传来的消息告诉季心时,这位曾经担任过河东太守亲自抵御过匈奴骑兵的国之宿将,浑浊的眼神中透出了明亮的光芒。
多少汉家儿郎曾经浴血在北疆,那些葬身沙场的将士中,就有他们季家的子弟。老将已经风烛残年,每当回想起那些惨烈的战斗,对匈奴人的仇恨,无时无刻不在梦中回荡。本来以为会抱憾而终,再也看不到汉家战士对匈奴人开战的那一天了。却未曾想,在此时此刻听到这样令人振奋的消息,老将虽老,白雪盈头,亦可为之拍案而起,大呼痛快!
“元召此子,当日我一见他就知道必是国之栋梁材,今果然如此!哈哈哈!看来老朽年纪虽老,眼光却未朽也!”
说出这句话时的季心,身穿百花蜀锦团袍,敬完一杯水酒后,坐回寿星席上,听到席间有人在谈论北疆战事,他早已忍不住,不顾自己的身份,也大声赞叹起来。
此时正午时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上下酒楼百余桌宾客,热闹非凡。季英为了这些身份不同的人各自方便,吩咐手下人很细心的安排在了不同的楼层。这倒不是季家对待来客分三六九等,而是纯粹为了大家都方便而已。
按理说以季心的身份和高寿年龄,本来是不用在这儿全程相陪的,他只需要来露露面,接受一下大家的祝贺,自去清修静养,由季英在此就好,自然也无人见怪。不过今天有些例外,季心老爷子心中高兴,他想要好好的听听大家议论的消息,所以就兴致很高的留在了这里。
在这第二层酒楼上共摆设了九张席面,能够有资格坐在这里的,身份自然都非同小可,皆是大有来历的人物。在朝堂上为官的就不用说了,就连王侯也颇有几位在座。
这样的庆贺聚会,本来就是互相交流谈论的好机会。何况现在接连轰动长安的几件大事,更是值得大谈特谈。听完季心老爷子的感慨,附近听到的人纷纷点头附和,更有几个素来对元召钦佩的,开始慷慨激昂地讲述他离开长安后平定真番、挥师草原的那些作战细节,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儿听来的,反正是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神乎其神的,第一次听说的人有的目瞪口呆,有的津津有味儿,更有的神色激动彷佛身临其境,就连季心也是眉飞色舞,连连叫好!
而在这座中,离季心主位不远处微笑倾听的一位温婉夫人,听着那少年做出的这些功绩,脸上充满了宠溺的笑意。她回头望了望站立在身后的女儿,心中宽慰无限。
亭亭玉立的少女这几年越发出落的美丽动人。在长安城中,梵雪楼苏家大小姐的美貌,只要见过的人都过目不忘。苏灵芝的美,在于纯净无瑕,就如同一块温柔美玉,让人心生怜惜而不忍冒犯。
苏红云今天带了女儿前来祝贺,本来是想送上贺礼后祝福季心老爷子几句就回去的。却没想到季心越老越重情义,在叙谈中说起当年兄长季布承受大侠朱家的救命之恩,一直未曾相报之事,不免唏嘘。
身为朱家的后人,苏红云虽然与过去的流云帮已经割断关系多年,但此时回想起旧事,也添了许多感慨。又听季老爷子念叨起元召那小子又不在,酒席上不免无趣,她本来也是飒爽的性格,就答应留了下来,且待酒宴完毕后再回去也不迟。
梵雪楼与明月楼这几年来因为元召的关系,在生意上增加了许多相互往来间的合作,即便不为了旧日的渊源,这层关系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无论是季英还是季家上下,都对苏红云母女非常尊敬。
就在这样的气氛中,苏红云对灵芝微微示意,然后微笑着对季心说了一句:“难得老爷子如此高兴,小女灵芝愿吹奏笛音一曲,以代表梵雪楼祝贺今日寿诞之喜。”
苏红云自是好意,却未曾料想,由此又惹出一段大麻烦来……。
世间事本来难料,就在李广、卫青、元召三方面与匈奴人的作战即将面临最紧要关头的时候,长安城中却正在发生着一些意想不到的事。
汉匈大战在雁门关外终于全面爆发的消息,连同此前的几次战报,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接二连三的由急如星火的八百里飞骑驿马传到长安,朝廷内外的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
如果说不久之前的兵马调动,已经使汉朝民众预感到战争即将到来的话,那么现在到了真正大规模发生的时候,各种紧张不安、人心惶惶的情绪,还是不能避免的。
匈奴骑兵的残暴,长安和北方的民众记忆深刻。纵兵千里,铁蹄蹂躏山河,兵锋最盛时直到长安近郊!这样惨痛的教训,在大汉朝开国近八十年以来,发生了不止一次。
匈奴骑兵是可怕的,是很难以战胜的,更是防不胜防的。这样的认知,至少存在于汉朝三代人的记忆中。几位先朝皇帝一直采用的防御姿态,更是加深了朝廷内外对于匈奴人的恐惧感。他们最大的期盼,就是汉朝的将士只要把匈奴骑兵挡在长城之外就好,至于说要去主动地展开进攻,甚至想战胜匈奴帝国,这样的事,不要说是臣民们不敢去想,恐怕就连皇帝本人,也没有这个信心吧。
然而这几天传到长安来的消息,打破了一直以来的这种认知。面对着十万铁骑压境的局面,长城之外,汉军在与匈奴人的交手中,连战皆胜,已经铺开了架势,要与匈奴骑兵进行一场从未有过的大战了!
当这样一连串的消息在皇帝陛下的亲自授意下,开始传遍长安城内外的时候,到处都开始沸腾起来。无论在什么时候,战争总是最激动人心的,尤其是当大汉朝发展到今天,天下繁荣昌盛的局面已经开始显现,身为大汉子民想要安居乐业的心情更加迫切,在这样的气氛下,真的是需要一场对北方宿敌的胜利,来安定人心,促进臣民的团结一致,使良好的局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无论是街头闹市还是茶楼酒肆,也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这两天聚集起来议论的,无一例外,都是北疆与匈奴的战事。再加上就在昨天,大汉征伐辽东的军队凯旋而归,从长安得胜门而入,押送着此次的各种缴获,穿越半个长安城,最后献俘于未央宫前。听到消息出来观看的长安民众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当皇帝陛下亲自走出未央宫,在赫赫宫阙之前迎接这支队伍的时候,所有人才知道,原来这次东征,大汉太子刘琚竟然就在军中同行,而且不畏艰险,随军渡海而战,一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样的事,不管人们心中是不是知道这是皇帝的特意安排,还是为太子赢得极大的名声和荣誉。毕竟亲临苦寒的辽东前线,对于自小生长在深宫的太子来说,已经算得上是极大的考验。而且还取得了如此重大的胜利,太子在其中的功劳当然不可抹去。
可怜的真番王卫右渠一旦成为阶下囚,连一个跟随的亲近之臣都没有,可算得上是众叛亲离了。有大臣当众宣读了皇帝圣旨,也就此决定了这位曾经王者的命运。在由尚书台起草的这份旨意中,历数卫右渠狼子野心勾结匈奴人,无故侵略汉境,屠杀军民等罪行,犯下十恶不赦之罪,特此明正典刑诛之,以为后来者之戒。
“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第一次在煌煌圣旨中出现,从此作为一句鼓舞人心的口号,为每一个身属大汉子民的人所熟知,同时,也成为了外邦藩国悖逆不臣者的噩梦!
长安街市高谈阔论者,随处都可见到聚集。在这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从平定东南越、西南夷,一直到收归海外这三千里真番国土,汉朝取得的对外胜利,可谓是一个接着一个,开疆扩土扬我军威,越来越让人心中振奋,身为这个国家子民的荣誉感,不禁油然而生。
今天的明月楼,就似乎显得格外热闹。原来,今日却是季家老爷子季心的九十华诞。季氏双雄,季布季心,季布早亡,季心却活得更加长寿。如此盛大的日子,自然是贺客盈门,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明月楼的掌门人季英满面红光,在恭迎着每一个来到的客人。季家底蕴深厚,黑白两道儿交往颇多,来往的人中既有江湖豪侠,又不乏高官贵戚公侯王爵,因此,绝对怠慢不得。
每年季心老爷子的生辰,都会有许多人来道贺,今年自然也不例外。明月楼外的整条街道上,马车都排的满满当当的。楼上三层都座无虚席,可见季家人脉之广。
明月楼这几年越发的繁盛,天下各地郡县都已经有了它的身影,形成了一个连锁经营,只凭着这酒楼的一项业务,用日进万金也不足以来形容了。不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之内,季家的资产就超越了从前这么多年积累的几十倍还多。季英作为季家的掌门人,真可谓是富可倾城财大气粗了。
季英深深的知道,季家之所以有今天的局面,不过就是因为有幸结识了一个人而已。每当想到这里,他便无比的庆幸自己当初的明智选择,也更加感谢季心老爷子的及时提醒。家族的荣辱兴衰,有时候真的只是在一念之间而已。
季心老爷子的九十华诞,那个人不能来参加,让季家上上下下都不免感到有些遗憾。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国家大事面前,私人的事即便是再重要,两者比较那也算不得什么。
季英看得出来,老爷子对此还是有些失落的。不过当他把最新战报传来的消息告诉季心时,这位曾经担任过河东太守亲自抵御过匈奴骑兵的国之宿将,浑浊的眼神中透出了明亮的光芒。
多少汉家儿郎曾经浴血在北疆,那些葬身沙场的将士中,就有他们季家的子弟。老将已经风烛残年,每当回想起那些惨烈的战斗,对匈奴人的仇恨,无时无刻不在梦中回荡。本来以为会抱憾而终,再也看不到汉家战士对匈奴人开战的那一天了。却未曾想,在此时此刻听到这样令人振奋的消息,老将虽老,白雪盈头,亦可为之拍案而起,大呼痛快!
“元召此子,当日我一见他就知道必是国之栋梁材,今果然如此!哈哈哈!看来老朽年纪虽老,眼光却未朽也!”
说出这句话时的季心,身穿百花蜀锦团袍,敬完一杯水酒后,坐回寿星席上,听到席间有人在谈论北疆战事,他早已忍不住,不顾自己的身份,也大声赞叹起来。
此时正午时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上下酒楼百余桌宾客,热闹非凡。季英为了这些身份不同的人各自方便,吩咐手下人很细心的安排在了不同的楼层。这倒不是季家对待来客分三六九等,而是纯粹为了大家都方便而已。
按理说以季心的身份和高寿年龄,本来是不用在这儿全程相陪的,他只需要来露露面,接受一下大家的祝贺,自去清修静养,由季英在此就好,自然也无人见怪。不过今天有些例外,季心老爷子心中高兴,他想要好好的听听大家议论的消息,所以就兴致很高的留在了这里。
在这第二层酒楼上共摆设了九张席面,能够有资格坐在这里的,身份自然都非同小可,皆是大有来历的人物。在朝堂上为官的就不用说了,就连王侯也颇有几位在座。
这样的庆贺聚会,本来就是互相交流谈论的好机会。何况现在接连轰动长安的几件大事,更是值得大谈特谈。听完季心老爷子的感慨,附近听到的人纷纷点头附和,更有几个素来对元召钦佩的,开始慷慨激昂地讲述他离开长安后平定真番、挥师草原的那些作战细节,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儿听来的,反正是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神乎其神的,第一次听说的人有的目瞪口呆,有的津津有味儿,更有的神色激动彷佛身临其境,就连季心也是眉飞色舞,连连叫好!
而在这座中,离季心主位不远处微笑倾听的一位温婉夫人,听着那少年做出的这些功绩,脸上充满了宠溺的笑意。她回头望了望站立在身后的女儿,心中宽慰无限。
亭亭玉立的少女这几年越发出落的美丽动人。在长安城中,梵雪楼苏家大小姐的美貌,只要见过的人都过目不忘。苏灵芝的美,在于纯净无瑕,就如同一块温柔美玉,让人心生怜惜而不忍冒犯。
苏红云今天带了女儿前来祝贺,本来是想送上贺礼后祝福季心老爷子几句就回去的。却没想到季心越老越重情义,在叙谈中说起当年兄长季布承受大侠朱家的救命之恩,一直未曾相报之事,不免唏嘘。
身为朱家的后人,苏红云虽然与过去的流云帮已经割断关系多年,但此时回想起旧事,也添了许多感慨。又听季老爷子念叨起元召那小子又不在,酒席上不免无趣,她本来也是飒爽的性格,就答应留了下来,且待酒宴完毕后再回去也不迟。
梵雪楼与明月楼这几年来因为元召的关系,在生意上增加了许多相互往来间的合作,即便不为了旧日的渊源,这层关系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无论是季英还是季家上下,都对苏红云母女非常尊敬。
就在这样的气氛中,苏红云对灵芝微微示意,然后微笑着对季心说了一句:“难得老爷子如此高兴,小女灵芝愿吹奏笛音一曲,以代表梵雪楼祝贺今日寿诞之喜。”
苏红云自是好意,却未曾料想,由此又惹出一段大麻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