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明日披甲 素手打点元戎
,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直到很多年之后,关于元召大婚之日的情形,还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论和慨叹。这既不是为了它的奢华,也不是为了对它的艳羡,之所以被这片土地上的后人念念不忘,只是因为,千秋华表,家国大义!
当很久很久之后,曾经身为大汉长公主的女子,也已经是银丝白发,子孙绕于膝前。一位后辈名叫班昭的女太史令,为了补遗元公事迹,在有一次恭敬的拜访了她。
在谈话当中,也不知道是因为早就仰慕好奇于心许久,还是突然起意,班昭终于问出了那个无数人长久以来都想知道的问题。
“世人皆言,元公文治武功、道德文章皆冠盖古今,足以担当圣贤之表率。不过唯有一次,为许多人所争论,那便是当年大婚之时,未及礼成,他便轻骑而去,黄沙万里征程……有许多人便据此指责其为薄情郎呢!却不知道,太夫人当时心中可曾也有过埋怨呢?”
被长相标致的女史官恭敬称为太夫人的人听到她问出这样的问题,有些微微的惊愕,不过随即就释然了。虽然从前的岁月里,她也听到过很多议论,但还没有人这样当面问过。
时光如刀,割裂寸寸年华,那如许倾国倾城的貌美如花,那无尽的恩爱缠绵,也随着岁月的江河渐渐地消逝在过往中。有多少人都成了过客,有多少事都慢慢的遗忘。可是唯有那一年、那一天、那个生命中最重要的春日,她,身为武皇帝长公主的刘素汐,却永远永远都不会忘记!清晰如昨,近在眼前。
“我们呀,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埋怨过呢!”
清晰的话语中,班昭抬起头时,看到的是那双满含笑意的眼眸中,流露出美丽的温柔。她的心中暗自惊奇,这位著名的公主已经经历了三朝,难道真的如传说中那样,岁月从不败美人!
女史官把这句话认认真真的记了下来。她却没有注意到,在逗弄着小小孙儿的夫人嘴角勾起调皮的弯弧,记忆似乎是重新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因为她想起来,刚才的这句话,那时候并不是自己说的,而是苏灵芝。
时光重新回到暮春后的长安。那天夜里,终于两方面战场上的消息都汇聚而来,大汉尚书令元召重新连夜进宫,在宣室阁与皇帝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汇报。
这是春天最后一个月的月末,寒意消退,渐渐有了初夏的温度。一弯残月如钩挂在半边西天。宣室阁的灯火中,君臣伏案对坐良久。
“这些情报都确切吗?没有想到啊,匈奴人这次竟然暗中动用了这么多的兵力!”
皇帝刘彻站起身来,看着夜色长舒一口气,心中的情绪既吃惊又复杂。元召却没有动,他又详细的看了看用笔在地图上画出的几个圆圈儿之间的距离。然后才开口回答。
“这是来自好几个方面的消息,综合得出的结论。微臣以为,据此推测匈奴人的兵力,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单于可汗这次的胃口非常大,看来这几年他在草原上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恐怕是要决心孤注一掷,大战一场了!”
“如此说来,我们出动的汉军与匈奴军之间的力量对比太悬殊了啊?”
“嗯,不错。单于羿稚邪这次动员的草原骑兵力量,如果再加上联合的西域几个国家,大约应该有三十多万了。而我们先前的估计不足,在雁门关外的部署,总共也不够八万。出征西域的军队,连同后续力量的话只两万有余,这就是当前的现状。”
元召说的很具体,他在进宫的路上就已经想过了其中的严峻形势。虽然他对卫、霍带领的汉军将士之勇敢很有信心,但匈奴人忽然暗地里增加了将近一倍的兵力,这就相差的太多了。
如果西征军继续按照先前自己授予的方略深入的话,很有可能面对敌人优势兵力的围追堵截。尤其有些糟糕的是,因为汉将的叛降,带来了极其危险的不确定因素。那么,第一次领兵作战的霍去病能够应付吗?
即便是西征军仍旧能够取得最终胜利,然而在这样的形势下,势必付出极大的牺牲。如果汉军精锐因为这次战争而元气大伤,那么汉匈之间的较量,将重回历史的轨道,会持续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才会分出胜负,最终尘埃落定。如果那样的话,与他设想在几年之内就把匈奴人彻底打服的计划相去甚远矣!把大汉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国力和财富都浪费在烽火兵戈中,最终让好不容易开启的大好局面重新陷入恶性循环,这是元召绝不想看到的。
“元卿,你的意思呢?”
“陛下,马上增兵支援吧!希望还来的及。”
“当用何处之兵?”
“细柳营驻军尚有万余,当可一战!”
“好!就依卿之所请。朕马上令细柳营军做好出征准备,兵发西域。只是……以何人为将,可担此重任?”
皇帝目光闪动,话语中有稍微沉吟。此去责任,重于泰山,不得有丝毫闪失,非名将难行。
“西域大计既然是我首先提出来的,当然不能袖手旁观。陛下,此事就交给微臣去办吧。”
皇帝刘彻的脸色明显放松一下,元召能够亲自出马,他当然放一百二十个心。不过,心中想到那为难之事,他终究有些不忍。
“元卿,你去朕自然放心。可是,明日吉时,就是你大喜的日子……如此匆忙奔赴疆场,朕……唉!”
“陛下无需考虑这些。家国之事,微臣还是分得清的。更何况,相信素汐她们也必然会深明大义。今夜归去后,我会和她们说明白的。”
“素汐是朕的女儿,她是怎样的品性,朕自然比你清楚。只是朕为你们选定的日子,已经昭告天下,如果因此耽搁下去,却不是吉利的事。你……?”
元召淡淡的笑了笑,黄道吉日什么的他还真没放在心上。不过早已经尽人皆知的婚期也是不便再更改,否则,对素汐和灵芝就太不公平。
“微臣的婚事,本来就没想着奢华操办。准备了这么长时间,早已经一切就绪,明日按时举行就好。等到吉时行过大礼之后,我就马上启程,能早一天赶到,战场形势也许就会不同。”
皇帝听他这样说,真的是有些动容了。他放下了皇帝的尊严,认真盯着元召,随后说出的话推心置腹。这一刻,他不再是皇帝,而是素汐的父亲,眼前这个人未来的长辈。
“元召,你知道,明日把素汐给了你之后,朕与你之间的关系就与从前不同了……经过这十几年的观察,朕相信没有看错你。朕不会辜负你们,也希望你们不要辜负朕呢!”
“陛下放心。无论于公于私,从今之后,微臣也只会更加尽心尽力,维护我大汉江山社稷,护佑这片土地上的万民苍生。”
“朕相信,你会的!来,这个给你,凭此物,可以代替朕调动天下任何兵马。好好收着,如果细柳营的兵力还不够用,就去北大营调兵。务必一切都准备充分后,再去也不迟。”
一只小小的紫檀木匣递了过来,元召接在手中打开看时,一股厚重的肃杀之气,直透而出。正是皇家虎符,天下权柄!
虎符长不过几盈寸,剖为两半,勘合方为信物。乃是高祖皇帝亲自所制,传诸于子孙,用于调度天下兵马。凡大汉将校军士,见虎符者,如帝亲临。
虎符峥嵘,元召郑重的把这除却皇帝玉玺之外最重要的威权之物捧在掌中,感受到这上面的重量,心中沉甸甸的。
“臣必定不负所托,此去以尽全功。”
“好!待你功成归来之日,朕必定出城三十里迎接。到时候,再好好的补偿与你,你我君臣,共贺天地!”
未央宫灯火次第,披坚执锐的羽林军侍卫在忠诚的守护。长安城的百姓,经过这段时日朝廷不遗余力的救助,已经逐渐安稳,重新恢复了平静。
皇帝站在高处,看着那个手捧虎符告辞之后,在长长的宫中甬道上越走越远的身影,静默无语,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陛下,难道……真的就让素汐这么潦草的下嫁吗?”
说话的是卫皇后,那终究是她的女儿,一辈子的终身大事如此委屈,她感到心中还是有些愧疚的。
“元召,是个心胸如同云天大海的人啊!朕之所以舍弃这个女儿跟着他,就是要把他那颗心牢牢的拴在皇家。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付出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皇后,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你都要记着这一点,包括以后对太子的教导……。”
在卫皇后惊讶和暗喜的神色中,皇帝与她一起走下露台,回转宫殿,再去细说不提。
竖日,元召大婚,长安城全城轰动。自出未央宫,沿朱雀大街直到南城梵雪楼,再到两座侯府的这几条街上,皆是张灯结彩,红绸飘带,喜气洋洋。
而长安城西细柳营,六千挑选集合起来的大汉精骑早已经列好队形,等待着他们将军的到来。
直到很多年之后,关于元召大婚之日的情形,还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论和慨叹。这既不是为了它的奢华,也不是为了对它的艳羡,之所以被这片土地上的后人念念不忘,只是因为,千秋华表,家国大义!
当很久很久之后,曾经身为大汉长公主的女子,也已经是银丝白发,子孙绕于膝前。一位后辈名叫班昭的女太史令,为了补遗元公事迹,在有一次恭敬的拜访了她。
在谈话当中,也不知道是因为早就仰慕好奇于心许久,还是突然起意,班昭终于问出了那个无数人长久以来都想知道的问题。
“世人皆言,元公文治武功、道德文章皆冠盖古今,足以担当圣贤之表率。不过唯有一次,为许多人所争论,那便是当年大婚之时,未及礼成,他便轻骑而去,黄沙万里征程……有许多人便据此指责其为薄情郎呢!却不知道,太夫人当时心中可曾也有过埋怨呢?”
被长相标致的女史官恭敬称为太夫人的人听到她问出这样的问题,有些微微的惊愕,不过随即就释然了。虽然从前的岁月里,她也听到过很多议论,但还没有人这样当面问过。
时光如刀,割裂寸寸年华,那如许倾国倾城的貌美如花,那无尽的恩爱缠绵,也随着岁月的江河渐渐地消逝在过往中。有多少人都成了过客,有多少事都慢慢的遗忘。可是唯有那一年、那一天、那个生命中最重要的春日,她,身为武皇帝长公主的刘素汐,却永远永远都不会忘记!清晰如昨,近在眼前。
“我们呀,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埋怨过呢!”
清晰的话语中,班昭抬起头时,看到的是那双满含笑意的眼眸中,流露出美丽的温柔。她的心中暗自惊奇,这位著名的公主已经经历了三朝,难道真的如传说中那样,岁月从不败美人!
女史官把这句话认认真真的记了下来。她却没有注意到,在逗弄着小小孙儿的夫人嘴角勾起调皮的弯弧,记忆似乎是重新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因为她想起来,刚才的这句话,那时候并不是自己说的,而是苏灵芝。
时光重新回到暮春后的长安。那天夜里,终于两方面战场上的消息都汇聚而来,大汉尚书令元召重新连夜进宫,在宣室阁与皇帝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汇报。
这是春天最后一个月的月末,寒意消退,渐渐有了初夏的温度。一弯残月如钩挂在半边西天。宣室阁的灯火中,君臣伏案对坐良久。
“这些情报都确切吗?没有想到啊,匈奴人这次竟然暗中动用了这么多的兵力!”
皇帝刘彻站起身来,看着夜色长舒一口气,心中的情绪既吃惊又复杂。元召却没有动,他又详细的看了看用笔在地图上画出的几个圆圈儿之间的距离。然后才开口回答。
“这是来自好几个方面的消息,综合得出的结论。微臣以为,据此推测匈奴人的兵力,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单于可汗这次的胃口非常大,看来这几年他在草原上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恐怕是要决心孤注一掷,大战一场了!”
“如此说来,我们出动的汉军与匈奴军之间的力量对比太悬殊了啊?”
“嗯,不错。单于羿稚邪这次动员的草原骑兵力量,如果再加上联合的西域几个国家,大约应该有三十多万了。而我们先前的估计不足,在雁门关外的部署,总共也不够八万。出征西域的军队,连同后续力量的话只两万有余,这就是当前的现状。”
元召说的很具体,他在进宫的路上就已经想过了其中的严峻形势。虽然他对卫、霍带领的汉军将士之勇敢很有信心,但匈奴人忽然暗地里增加了将近一倍的兵力,这就相差的太多了。
如果西征军继续按照先前自己授予的方略深入的话,很有可能面对敌人优势兵力的围追堵截。尤其有些糟糕的是,因为汉将的叛降,带来了极其危险的不确定因素。那么,第一次领兵作战的霍去病能够应付吗?
即便是西征军仍旧能够取得最终胜利,然而在这样的形势下,势必付出极大的牺牲。如果汉军精锐因为这次战争而元气大伤,那么汉匈之间的较量,将重回历史的轨道,会持续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才会分出胜负,最终尘埃落定。如果那样的话,与他设想在几年之内就把匈奴人彻底打服的计划相去甚远矣!把大汉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国力和财富都浪费在烽火兵戈中,最终让好不容易开启的大好局面重新陷入恶性循环,这是元召绝不想看到的。
“元卿,你的意思呢?”
“陛下,马上增兵支援吧!希望还来的及。”
“当用何处之兵?”
“细柳营驻军尚有万余,当可一战!”
“好!就依卿之所请。朕马上令细柳营军做好出征准备,兵发西域。只是……以何人为将,可担此重任?”
皇帝目光闪动,话语中有稍微沉吟。此去责任,重于泰山,不得有丝毫闪失,非名将难行。
“西域大计既然是我首先提出来的,当然不能袖手旁观。陛下,此事就交给微臣去办吧。”
皇帝刘彻的脸色明显放松一下,元召能够亲自出马,他当然放一百二十个心。不过,心中想到那为难之事,他终究有些不忍。
“元卿,你去朕自然放心。可是,明日吉时,就是你大喜的日子……如此匆忙奔赴疆场,朕……唉!”
“陛下无需考虑这些。家国之事,微臣还是分得清的。更何况,相信素汐她们也必然会深明大义。今夜归去后,我会和她们说明白的。”
“素汐是朕的女儿,她是怎样的品性,朕自然比你清楚。只是朕为你们选定的日子,已经昭告天下,如果因此耽搁下去,却不是吉利的事。你……?”
元召淡淡的笑了笑,黄道吉日什么的他还真没放在心上。不过早已经尽人皆知的婚期也是不便再更改,否则,对素汐和灵芝就太不公平。
“微臣的婚事,本来就没想着奢华操办。准备了这么长时间,早已经一切就绪,明日按时举行就好。等到吉时行过大礼之后,我就马上启程,能早一天赶到,战场形势也许就会不同。”
皇帝听他这样说,真的是有些动容了。他放下了皇帝的尊严,认真盯着元召,随后说出的话推心置腹。这一刻,他不再是皇帝,而是素汐的父亲,眼前这个人未来的长辈。
“元召,你知道,明日把素汐给了你之后,朕与你之间的关系就与从前不同了……经过这十几年的观察,朕相信没有看错你。朕不会辜负你们,也希望你们不要辜负朕呢!”
“陛下放心。无论于公于私,从今之后,微臣也只会更加尽心尽力,维护我大汉江山社稷,护佑这片土地上的万民苍生。”
“朕相信,你会的!来,这个给你,凭此物,可以代替朕调动天下任何兵马。好好收着,如果细柳营的兵力还不够用,就去北大营调兵。务必一切都准备充分后,再去也不迟。”
一只小小的紫檀木匣递了过来,元召接在手中打开看时,一股厚重的肃杀之气,直透而出。正是皇家虎符,天下权柄!
虎符长不过几盈寸,剖为两半,勘合方为信物。乃是高祖皇帝亲自所制,传诸于子孙,用于调度天下兵马。凡大汉将校军士,见虎符者,如帝亲临。
虎符峥嵘,元召郑重的把这除却皇帝玉玺之外最重要的威权之物捧在掌中,感受到这上面的重量,心中沉甸甸的。
“臣必定不负所托,此去以尽全功。”
“好!待你功成归来之日,朕必定出城三十里迎接。到时候,再好好的补偿与你,你我君臣,共贺天地!”
未央宫灯火次第,披坚执锐的羽林军侍卫在忠诚的守护。长安城的百姓,经过这段时日朝廷不遗余力的救助,已经逐渐安稳,重新恢复了平静。
皇帝站在高处,看着那个手捧虎符告辞之后,在长长的宫中甬道上越走越远的身影,静默无语,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陛下,难道……真的就让素汐这么潦草的下嫁吗?”
说话的是卫皇后,那终究是她的女儿,一辈子的终身大事如此委屈,她感到心中还是有些愧疚的。
“元召,是个心胸如同云天大海的人啊!朕之所以舍弃这个女儿跟着他,就是要把他那颗心牢牢的拴在皇家。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付出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皇后,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你都要记着这一点,包括以后对太子的教导……。”
在卫皇后惊讶和暗喜的神色中,皇帝与她一起走下露台,回转宫殿,再去细说不提。
竖日,元召大婚,长安城全城轰动。自出未央宫,沿朱雀大街直到南城梵雪楼,再到两座侯府的这几条街上,皆是张灯结彩,红绸飘带,喜气洋洋。
而长安城西细柳营,六千挑选集合起来的大汉精骑早已经列好队形,等待着他们将军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