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尘世烈骨
,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满腔愤怒的人,也许只有不断的舔舐刀头血,才能够暂时压抑住心中的仇恨。生命和鲜血,不管是谁人,暴戾的发泄过后,当以烈酒温和。
当喝完第三坛酒的时候,名叫朱安世的男子终于擦干了身上的血迹。他虽然清醒的知道,昨夜犯下的滔天杀戮,想要对不共戴天的仇人元召造成什么致命的影响,可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他还是宁愿相信别人对他说过的话。
“只管去做就好了,到时候自然会有人瞅准机会从中推波助澜的……!”
以意味深长的语气告诉他这句话的人,身份很特殊。朱安世从很早的时候就知道九州隐门这些背后的关系,只是直接跟他联系,还是第一次。
九州隐门的未来命运,他现在已经并不关心。那人透露出来的信息,他也没有兴趣派人传送回去预警。长安城已经彻底封闭,府衙的人,大汉廷尉府的人,各有司,还有九门兵马在全城大索,捉拿凶手。
朱安世就算是深藏在此,也已经感觉到了外面的风声鹤唳。不过他并不担心,他带领着手下人藏身的地方,绝对安全。可能任何人都不会想到,更不可能有人会搜寻到这里来的。
只是自己做下这等祸事之后,他们那些人要如何运作,才能够把元召牵扯在内呢?
朱安世想这个问题,已经想了半天了,可是任凭他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什么道理来。后来索性抛开一边,不再去想,只是饮酒。这世间的烈酒,也许是除了仇人鲜血之外,最让他迷恋的东西了。
昨夜亲自动手,手刃西域两王,屠杀数十贵族随从,顺手抢得一些金珠宝贝。这也是他这些年来带领手下兄弟所做过的最大一桩事。
不管能不能对元召造成伤害,这等必然会轰动天下的重大事件,已经足以让他感到自豪。男儿当世,本自横行,方才算是没有辜负这一身的本事。
世事多变,生命难测。藏身在这处隐秘场所的朱安世自然不会知道,他即将等来的命运,是如何的无常。
奉皇帝诏令,长安九门关闭,全城大索,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臣民们都已经知道关于发生在西域贵宾驻地的事件,虽然事不关己,但在这么紧张的气氛下,还是感觉到了不同寻常的沉重。
大汉廷尉府的力量,绝对不容小觑。尤其是这次,但一些势力的背后支持下,迅速行动起来后,很快就取得了重大进展。
日色平西时分,廷尉府大狱的一处秘密关押处,已经被带到这儿两个时辰的男子渐渐苏醒过来,试着活动了一下四肢,这才发现,全身在一根粗木柱子上,被绑得紧紧的,丝毫动弹不得。
中午遭受抓捕的时候,赵远进行了激烈的反抗。不过,猝不及防之间,他还是失手被擒了。曾经年少时,他也是刀锋侠烈的人,只不过这么多年过去,在长乐塬上为元召暗中做事,岁月消磨,他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了。
赵远甩了甩唯一可以活动的脖子,把遮住眼睛视线的头发甩开,扫视了一遍四周的环境。大约在心中明白了自己现在所处的地方。他的身上有几处伤,虽然不足以致命,但也流血不止,染透了衣衫。不过现在却顾不上这些,他吐出了嘴角的血沫,深吸一口气,平静下剧烈的心情,开始仔细的回想当时的一幕。
赵远是在出门的时候,遭受突袭的。这几天为了元召的事,他把手下的力量都分散开,在长安城中随时打探消息,然后汇报给身在明月楼的主父偃知道,以便于让他拿主意。
侯爷虽然身陷囹圄,但在主父偃仔细分析过后,告诉他们大家,暂时并不会有什么危险。皇帝没有当场做出更严厉的处罚,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他的态度。也许假以时日,事情就会有转机。
虽然如此说,却没有人能真正放心。毕竟这次不同往日,牵扯到宫中的势力争斗,非同小可。皇帝的心思,在这一方面最难以预测。如果万一自家侯爷有任何的危险,赵远已经暗中吩咐了大家,到时候就算是宁愿冒着谋逆作乱的大罪,也要拼尽全力不计生死的把侯爷解救出来!
这么多年培养起来的消息渠道,还是很管用的。在长安城里发生的任何风吹草动,基本上都能立刻被搜集到手中,然后做出最快的反应。
只不过,赵远却没有想到,他的行踪早就被人盯上了。而且在他绝对没有想到的情况下,突然发难。
赵远虽然也有些武艺在身,但在一群不知道什么身份的高手围攻下,根本就没有抵抗的余地。甚至连拔刀拼命的机会都没有,就被人打伤昏迷后带到这里来了。
虽然那些人最初亮明的身份是廷尉府,赵远却不相信。他虽然不是顶尖儿高手,但眼光还是有的。而且,当时隐约之中,他似乎发现其中有熟悉的面孔闪过……。
赵远想不明白,对方如此大动干戈的把他秘密抓到这里来,究竟会有什么目的?不过,这个疑惑并不用他多想太久,外面脚步声响起时,门口负责看护的十几个人一起躬身行礼,随后有人在手下簇拥中走了进来。
虽然太阳还没有落山,但这牢狱之中却已经有些昏暗。有灯笼的光亮闪动,赵远抬头看时,只见在一帮大汉的身前,有人正用阴恻恻的目光在上下打量着他。
“呵呵,就是这个人吗?没有弄错吧……你们是说,他就是暗中替元召打探各种消息的亲信人物?”
见被绑着的男子外表普通,并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而且受伤之后,显得很是颓废。来人有些不太相信,这会是那传说中长乐塬情报系统的领头人。
旁边有人随后低声说了几句什么,目光阴狠的当先者点了点头。这会儿赵远看清楚了,说完话后退后一步的面孔,就是在明月楼后面街巷间指挥捉拿自己的人。他曾经在元召身边有过一面之缘。那人据说是西凤卫的头目,名字叫做凤九。
赵远是条直爽的汉子。然而即便他再直爽,在联想到凤九的身份时,他还是心中一沉,一种不祥之感油然而生。而接下来听到的问话,更是让他大吃一惊,顿感不妙。
“赵远,好好听仔细了,站在你面前的,就是我们大人,大汉廷尉也!有他老人家来亲自问话,你也算是三生有幸了。所以,你要好好的回答。你的底细我们都已了解清楚,只要回话的态度让我们大人满意,那么你的性命自然无恙。否则的话,哼哼……!”
旁边一个文吏模样的人,看了看廷尉韦吉的脸色,然后走到赵远面前,神态严肃的开始说话。而韦吉则目不转睛的盯着囚犯,心中所想,无人得知。
赵远一声不吭,重新低下头,连抬眼看都不看。有些散乱的头发,重新遮盖了他尚带着血迹的脸,也掩饰了他脸上渐渐开始出现的桀骜与鄙视。
“好了、好了,不用说这些废话了,不过是一个小人物而已。哼!本官来问你,昨夜袭击西域贵宾的事,可是你们长乐塬的人去做的?从实招来,免得受皮肉之苦!”
大汉廷尉韦吉带着傲慢的神情一开口,毫不客气直指最终目的。在这处秘密牢房里的都没有外人,除了奉命来协助的凤九之外,都是他的心腹爪牙,他也就懒得那些废话。
即便是早就猜到对方不会有什么好事,可是听到这样的诬陷,赵远的心中还是升腾起无限的怒火。他蓦然昂起头颅,眼中有光芒突现。
“绝无此事……你们,简直是胡说八道!”
看到他是这种态度,那廷尉府长史脸现怒色,他一挥手,正要命令几个手下上去先好好的教训一顿。韦吉冷哼一声,众人连忙止步。
“实话告诉你吧!既然到了这里,你不承认也没有什么用。不要说是你这样的人了,就算是那些威风赫赫的大人物,三木之下,何求不得?听说你已经跟了元召很多年了,对于他的一些隐秘私事想来比谁都清楚……我这么说,你明白把你抓到这里的目的了吧?”
韦吉提起元召的名字时,刻骨仇恨在脸上一闪而过,那种怨毒的气息,就连在他旁边的凤九也不由自主地悄悄退后了一步。
“我家侯爷向来光明正大,为国为民,沥尽心智,从来没有什么隐秘私事!如果你们这些卑鄙小人想要在这方面做什么不可见人的勾当,休想得逞!”
四十不惑的赵远,终于明白这些人的最终目的是元召而不是自己。他努力的挺起被紧紧束缚的胸膛,正气凛然,不容侵犯。
曾几何时,在长安城外的大雨中,那个刚刚来到这里的孩童,跟着他们的马车回到梵雪楼。从那时候开始,名叫元召的那孩子便一直称呼他为叔叔。后来,不管其身份变得如何贵重,这种情怀从未改变。
赤子之心若此……无他,唯有以命相报矣!
满腔愤怒的人,也许只有不断的舔舐刀头血,才能够暂时压抑住心中的仇恨。生命和鲜血,不管是谁人,暴戾的发泄过后,当以烈酒温和。
当喝完第三坛酒的时候,名叫朱安世的男子终于擦干了身上的血迹。他虽然清醒的知道,昨夜犯下的滔天杀戮,想要对不共戴天的仇人元召造成什么致命的影响,可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他还是宁愿相信别人对他说过的话。
“只管去做就好了,到时候自然会有人瞅准机会从中推波助澜的……!”
以意味深长的语气告诉他这句话的人,身份很特殊。朱安世从很早的时候就知道九州隐门这些背后的关系,只是直接跟他联系,还是第一次。
九州隐门的未来命运,他现在已经并不关心。那人透露出来的信息,他也没有兴趣派人传送回去预警。长安城已经彻底封闭,府衙的人,大汉廷尉府的人,各有司,还有九门兵马在全城大索,捉拿凶手。
朱安世就算是深藏在此,也已经感觉到了外面的风声鹤唳。不过他并不担心,他带领着手下人藏身的地方,绝对安全。可能任何人都不会想到,更不可能有人会搜寻到这里来的。
只是自己做下这等祸事之后,他们那些人要如何运作,才能够把元召牵扯在内呢?
朱安世想这个问题,已经想了半天了,可是任凭他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什么道理来。后来索性抛开一边,不再去想,只是饮酒。这世间的烈酒,也许是除了仇人鲜血之外,最让他迷恋的东西了。
昨夜亲自动手,手刃西域两王,屠杀数十贵族随从,顺手抢得一些金珠宝贝。这也是他这些年来带领手下兄弟所做过的最大一桩事。
不管能不能对元召造成伤害,这等必然会轰动天下的重大事件,已经足以让他感到自豪。男儿当世,本自横行,方才算是没有辜负这一身的本事。
世事多变,生命难测。藏身在这处隐秘场所的朱安世自然不会知道,他即将等来的命运,是如何的无常。
奉皇帝诏令,长安九门关闭,全城大索,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臣民们都已经知道关于发生在西域贵宾驻地的事件,虽然事不关己,但在这么紧张的气氛下,还是感觉到了不同寻常的沉重。
大汉廷尉府的力量,绝对不容小觑。尤其是这次,但一些势力的背后支持下,迅速行动起来后,很快就取得了重大进展。
日色平西时分,廷尉府大狱的一处秘密关押处,已经被带到这儿两个时辰的男子渐渐苏醒过来,试着活动了一下四肢,这才发现,全身在一根粗木柱子上,被绑得紧紧的,丝毫动弹不得。
中午遭受抓捕的时候,赵远进行了激烈的反抗。不过,猝不及防之间,他还是失手被擒了。曾经年少时,他也是刀锋侠烈的人,只不过这么多年过去,在长乐塬上为元召暗中做事,岁月消磨,他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了。
赵远甩了甩唯一可以活动的脖子,把遮住眼睛视线的头发甩开,扫视了一遍四周的环境。大约在心中明白了自己现在所处的地方。他的身上有几处伤,虽然不足以致命,但也流血不止,染透了衣衫。不过现在却顾不上这些,他吐出了嘴角的血沫,深吸一口气,平静下剧烈的心情,开始仔细的回想当时的一幕。
赵远是在出门的时候,遭受突袭的。这几天为了元召的事,他把手下的力量都分散开,在长安城中随时打探消息,然后汇报给身在明月楼的主父偃知道,以便于让他拿主意。
侯爷虽然身陷囹圄,但在主父偃仔细分析过后,告诉他们大家,暂时并不会有什么危险。皇帝没有当场做出更严厉的处罚,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他的态度。也许假以时日,事情就会有转机。
虽然如此说,却没有人能真正放心。毕竟这次不同往日,牵扯到宫中的势力争斗,非同小可。皇帝的心思,在这一方面最难以预测。如果万一自家侯爷有任何的危险,赵远已经暗中吩咐了大家,到时候就算是宁愿冒着谋逆作乱的大罪,也要拼尽全力不计生死的把侯爷解救出来!
这么多年培养起来的消息渠道,还是很管用的。在长安城里发生的任何风吹草动,基本上都能立刻被搜集到手中,然后做出最快的反应。
只不过,赵远却没有想到,他的行踪早就被人盯上了。而且在他绝对没有想到的情况下,突然发难。
赵远虽然也有些武艺在身,但在一群不知道什么身份的高手围攻下,根本就没有抵抗的余地。甚至连拔刀拼命的机会都没有,就被人打伤昏迷后带到这里来了。
虽然那些人最初亮明的身份是廷尉府,赵远却不相信。他虽然不是顶尖儿高手,但眼光还是有的。而且,当时隐约之中,他似乎发现其中有熟悉的面孔闪过……。
赵远想不明白,对方如此大动干戈的把他秘密抓到这里来,究竟会有什么目的?不过,这个疑惑并不用他多想太久,外面脚步声响起时,门口负责看护的十几个人一起躬身行礼,随后有人在手下簇拥中走了进来。
虽然太阳还没有落山,但这牢狱之中却已经有些昏暗。有灯笼的光亮闪动,赵远抬头看时,只见在一帮大汉的身前,有人正用阴恻恻的目光在上下打量着他。
“呵呵,就是这个人吗?没有弄错吧……你们是说,他就是暗中替元召打探各种消息的亲信人物?”
见被绑着的男子外表普通,并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而且受伤之后,显得很是颓废。来人有些不太相信,这会是那传说中长乐塬情报系统的领头人。
旁边有人随后低声说了几句什么,目光阴狠的当先者点了点头。这会儿赵远看清楚了,说完话后退后一步的面孔,就是在明月楼后面街巷间指挥捉拿自己的人。他曾经在元召身边有过一面之缘。那人据说是西凤卫的头目,名字叫做凤九。
赵远是条直爽的汉子。然而即便他再直爽,在联想到凤九的身份时,他还是心中一沉,一种不祥之感油然而生。而接下来听到的问话,更是让他大吃一惊,顿感不妙。
“赵远,好好听仔细了,站在你面前的,就是我们大人,大汉廷尉也!有他老人家来亲自问话,你也算是三生有幸了。所以,你要好好的回答。你的底细我们都已了解清楚,只要回话的态度让我们大人满意,那么你的性命自然无恙。否则的话,哼哼……!”
旁边一个文吏模样的人,看了看廷尉韦吉的脸色,然后走到赵远面前,神态严肃的开始说话。而韦吉则目不转睛的盯着囚犯,心中所想,无人得知。
赵远一声不吭,重新低下头,连抬眼看都不看。有些散乱的头发,重新遮盖了他尚带着血迹的脸,也掩饰了他脸上渐渐开始出现的桀骜与鄙视。
“好了、好了,不用说这些废话了,不过是一个小人物而已。哼!本官来问你,昨夜袭击西域贵宾的事,可是你们长乐塬的人去做的?从实招来,免得受皮肉之苦!”
大汉廷尉韦吉带着傲慢的神情一开口,毫不客气直指最终目的。在这处秘密牢房里的都没有外人,除了奉命来协助的凤九之外,都是他的心腹爪牙,他也就懒得那些废话。
即便是早就猜到对方不会有什么好事,可是听到这样的诬陷,赵远的心中还是升腾起无限的怒火。他蓦然昂起头颅,眼中有光芒突现。
“绝无此事……你们,简直是胡说八道!”
看到他是这种态度,那廷尉府长史脸现怒色,他一挥手,正要命令几个手下上去先好好的教训一顿。韦吉冷哼一声,众人连忙止步。
“实话告诉你吧!既然到了这里,你不承认也没有什么用。不要说是你这样的人了,就算是那些威风赫赫的大人物,三木之下,何求不得?听说你已经跟了元召很多年了,对于他的一些隐秘私事想来比谁都清楚……我这么说,你明白把你抓到这里的目的了吧?”
韦吉提起元召的名字时,刻骨仇恨在脸上一闪而过,那种怨毒的气息,就连在他旁边的凤九也不由自主地悄悄退后了一步。
“我家侯爷向来光明正大,为国为民,沥尽心智,从来没有什么隐秘私事!如果你们这些卑鄙小人想要在这方面做什么不可见人的勾当,休想得逞!”
四十不惑的赵远,终于明白这些人的最终目的是元召而不是自己。他努力的挺起被紧紧束缚的胸膛,正气凛然,不容侵犯。
曾几何时,在长安城外的大雨中,那个刚刚来到这里的孩童,跟着他们的马车回到梵雪楼。从那时候开始,名叫元召的那孩子便一直称呼他为叔叔。后来,不管其身份变得如何贵重,这种情怀从未改变。
赤子之心若此……无他,唯有以命相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