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扬州地震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时内阁就只有方从哲,叶向高,孙承宗三人了,众臣请皇上增加内阁名额,朱由校让大家廷推,然后选了徐光启入阁,而且其吏部尚书一职依旧兼任。
  这在大明朝是一件新鲜事,一般来说,内阁中人的尚书只是一个荣衔,是为了提高阁臣地位的,但现在徐光启是既为阁臣,也是吏部尚书,这还没有出现过。
  徐光启上奏请辞去吏部尚书,被朱由校拒绝。徐光启再上奏,朱由校说道:“朕心独断,不准大臣再提此事。”
  徐光启只好作罢,而在旁边等着机会的大臣们也只好失望作罢。朱由校之所以不让徐光启辞去吏部尚书,是因为在刚刚过去的天启三年京察中,徐光启的表现让他极其满意,所有的在京官员,都根据其完成任务的情况予以评价,而没有考虑过其党派归属。
  这是对张居正的考成法的一次修改后的运用,效果极佳。只会动嘴的官员被贬官甚至削职为民,而办实事的官员被嘉奖甚至升职,让官员们明白了皇帝对官员行为的喜恶,在很大程度上使官员开始注重办实事而不是只会动口了。
  就在这时,腊月二十二日,南直隶的应天、苏州、松江、凤阳、泗州、淮安、扬州、滁州等六府二州俱地震,扬州府尤甚。扬州倒塌城垣三百八十余垛,城铺二十余处。应天墙垣摇动,屋脊梁柱俱各有声,城垣墙垛倒塌,高淳地震有声,屋宇倾、水泛溢,句容瓦坠屋覆。常州、镇江、扬州,声如巨雷,摇倒民房无数,压死多命。淮安府湖水翻房宇动。泰州墙垣摇动,江河皆啸。常熟墙屋俱摇,行者皆仆。东刹浮图亦摇倒其顶,城内外地面多裂。崇教兴国寺,塔顶斜倾。吴江、震泽、嘉定、江都、通州、泰兴,吴淞所,常州府宜兴,俱震声如雷。松江府华亭、上海、南汇守御所、以沙堡、无锡、靖江,俱屋宇摇动,武进坏屋湖水皆飞。应天府、上元、江宁、六合、吴县、江阴、丹阳、金坛、丹徒、溧阳及江西,同日皆震。
  急报于二十三日晚传到京师,朱由校紧急召集大臣,商量赈灾事宜。方从哲出列道:“此次大灾,虽然声势颇大,但伤人有限。但震后救灾之事,非常重要。天寒地冻,灾民缺衣少食,如果处理不当,只怕会饿殍遍野。”
  朱由校点了点头道:“为今之计,当命一公正大臣,替朕巡视灾区,救民于饥寒,众卿认为谁可担此重任?”
  叶向高上前道:“兵科都给事中杨涟,一向清廉自律,且嫉恶如仇,可当此任。”
  朱由校看向杨涟道:“不知杨卿可愿为朕分忧?”
  杨涟出列跪拜道:“臣愿往。”
  朱由校道:“着任杨涟为钦差,前往南直隶主持救灾事宜,并命东厂与锦衣卫及廉政公署协助,赐你尚方剑,三品以下官员可以先斩后奏。”
  叶向高连忙道:“陛下,可否定为四品以下?”
  朱由校摇摇头道:“南直隶官多职高,四品以下连个知府都管不了,定为三品及以下都可先斩后奏。”
  杨涟连连叩头:“臣谢过陛下信任,臣在此发誓,不让南直隶死一个不应死之人,以报陛下厚恩。”
  朱由校笑道:“朕等着你的好消息。”
  徐光启上前道:“陛下,受灾之民,可否向台湾等地移去一部分,以缓解当地就食压力?”
  朱由校想了想道:“故土难离,只怕他们不愿意远走海外。”
  徐光启道:“人心有不同,如果有人愿意,那其实是一件好事。”
  朱由校点点头,对杨涟说道:“杨卿,你可让当地收集愿意移民台湾的赤贫之民,必须是自愿的,然后从扬州运到台湾,给其三月之粮,并照原移民之策安置。”
  杨涟自然无有不允。他出了皇宫,早有东厂掌班刘思雨带三十名番子,锦衣卫指挥佥事许显纯带五十名手下,廉政公署副署长刘静文带二十名调查员等候在外。而且车马齐备。
  杨涟笑道:“陛下爱民之心如此紧迫,我们又岂能耽搁时间,大家就直接走吧。”说罢叫过在外面等候的家人,让他回家里报个信,便径直去了。
  众人连夜从水路而走,两天后终于来到了扬州城。众人都累得气喘吁吁,许显纯看着狼狈不堪却依旧坚持下来的杨涟和刘静文,不由得感叹,现在的文官和武官比起狠来,也是不遑多让呀。
  杨涟直接来到扬州府衙,门子前来阻拦,被许显纯一耳光扇开。众人进到衙内,却见大堂上空无一人。许显纯直接敲响了登闻鼓,一会儿,一个大腹便便的官员从后堂摇了出来,大骂道:“哪个不长眼的在乱敲鼓。”
  这时衙役也赶了进来,门子指着许显纯道:“老爷,是这个蛮子在敲鼓,还打伤了在下,请老爷将他抓进大牢。”
  那官员看到许显纯的飞鱼服,唬了一跳,急忙上前作揖道:“不知锦衣卫的大人驾到,有失远迎,请入内就座。”
  许显纯没有理他,杨涟却上前道:“不知明府在忙些什么?大堂中竟然空无一人。”
  那官员道:“本官偶有小恙,适才在后堂小息。不知您是?”
  许显纯喝道:“见到钦差大人,还不下跪。”
  那官员听到钦差两字,立时跪倒在地道:“下官扬州知府李士余恭请圣安。”
  杨涟道:“圣躬安,起来吧。”
  李士余爬了起来道:“请钦差大人入内,下官好奉茶。”
  杨涟摇摇头道:“不用了。不知扬州府伤亡人数几何,救灾之物发放情况如何?”
  李士余道:“扬州城墙倒塌,压死民众多人,现在灾民已经被安置妥当。”
  杨涟说道:“带我去看一看情况。”
  李士余道:“钦差大人,天寒地冻的,不如让人来报告情况,以免冻伤了大人。”
  杨涟怒道:“出去一下就会冻伤,那些房屋倒塌的灾民岂不是早就冻死了。本钦差出去看,就不劳烦知府大人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