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剑指河东(二更)
看到一脸憧憬的朱季兴,李振有些意外,笑着道,“没想到小世子居然喜欢骑射这些,不知本领如何?”
朱季兴回过神来,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的问题。旁边的朱友让挥了挥手,笑着道,“季兴他并没有学过骑射,所以才会这样,倒是让指挥使见笑了。”
对于朱季兴,李振自然清楚,而且他还知道对方是朱友让的家奴,因为朱温觉得朱季兴异于常人,所以才让朱友让收其为义子。
李振笑道,“以世子的条件,让小世子学习骑射也不难吧?”
“指挥使说笑了,在下也不过一介商贾,那些真有本事的人,怎么可能愿意听从在下的差遣。”朱友让摇了摇头。
李振看了看朱季兴,若有所思,“若是小世子真想好好学习骑射,本指挥使倒是可以给他指一条明路。武学听说过吧?”
朱友让一愣,点了点头,而朱季兴则是双眼放光。
虽说武学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力,都无法跟国子监、长安书院以及山南书院相比,但是在军中和习武之人眼中却是圣地。
如今长安的人谁不知道,进了武学,就是踏上了一条康庄大道,从武学出来的学生,进入军中,那都是军官,而是晋升也要比其他人快。
第一批武学生,现在最好的已经成为厢指挥使,那可是军中非常有权力的将领,更是禁军的核心;最差的,现在也混到了都将。
可是武学考取比较难,因为它不仅要考骑射、武艺这些,还要考兵法这些,这就卡住了很多人。
朱友让苦笑道,“指挥使好意,在下心领了,可犬子的骑射很差,应该是无法通过考试。”
李振摇了摇头,“若是真的小世子愿意去,本指挥使可以推荐,可以免于考试,直接进入武学读书和学习武艺。至于年龄,倒不是大问题,也有不少军中将领在武学读书,小世子可以跟他们一起。”
朱季兴一脸骐骥,朱友让哪里不知其想法,不过想到对方对自己倒是挺孝顺,他也愿意给对方一个机会。
看着义子,朱友让板着脸道,“还不过谢过指挥使的好意。”
。。。。。。
“朱季兴?他本名叫什么?”
听到李振提到这事,李晔就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
“回陛下,他本名姓高。”
李振连忙回答道。
“高?高季兴?原来是他。”
难怪李晔觉得耳熟,没想到是历史上那个南平王。
五代十国中,南平可是不折不扣的小国,下辖的地方不过现在荆南节度使的一半地区。
但其存在的时间倒是挺长,比后梁、后唐、前后蜀这些长了很久,基本上走完了整个五代十国。
李振有些疑惑,“陛下听说过他?”
李晔一愣,意识到自己又表现过了,点了点头,“听人提过,有点印象。”
然后李晔就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过多提及,李振虽然疑惑,也不可能追着皇帝问,便把疑惑压在心底。
很快话题便转移到了河东问题上,参与的人也就多了,自然不止李振。
内阁七人和六部尚书都在,除此之外,还有兵部侍郎、几个枢密副使,还有李洪、刘奎、李英旭,一共二十人,但无疑都是此时大唐权力中心的代表人物。
之所以李晔把这么多人叫在一起,主要还是因为无法确定主帅。
此时朝廷已经决定对河东用兵,左天策军、右神策军、右神武军、神机营都在准备开拔,加上河中的左神策军、左羽林军,这六支军队就有着将近十六万人。
所以这段时间户部、兵部、工部很忙,连带太府寺和司农寺都很忙,都在准备粮草、武器这些。
这可是自陛下登基以来,朝廷最大规模的一次用兵,连神机营都准备出动了。
之所以到现在朝廷都没有颁布应对昭义和河东的诏书,就是因为李晔还没想好以谁为帅。
郑从谠无疑最合适,可这位已经六十八岁了,这在大唐,可算是高寿了,一般人都活不到这个年龄。
还有两年,郑从谠就该致仕了。
而且其年岁实在不小,身体这些也大不如从前,再让其领兵出征,的确有些不合适。
除了郑从谠之外,合适的王铎、郑畋等人都去世了。
裴荣不行,其虽然是枢密使,但却不懂指挥作战;刘巨容倒是武举出身,可李晔不太放心他,这位可是当初弃城逃跑过。
除了这二人,刘麒镇守兰州;李洪缺乏指挥十几万大军的经验;刘奎也差了点;至于东方逵和张钧,李晔也不大敢把这么多大军交给他们指挥。
于是乎就出现了现在的局面,朝廷拿不出合适的领兵统帅,自然无法对河东采取实际的行动。
就在众人拿不出结果的时候,李晔不满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干脆朕御驾亲征算了!”
御驾亲征?
听到这个提议,一众大臣连忙反对。
“陛下,不可啊!”
“陛下,您是九五至尊,怎么能以身犯险!”
“陛下三思!”
“别三思了,朕都五思了。那你们说谁去担任这个指挥?朕不可能把大军交给朱温这类人吧?”李晔不高兴道。
“这。。。。”
这些大臣也有些犹豫,刘巨容当即站了出来,“陛下,微臣愿意请缨出征。”
“你?”李晔眉毛一挑,“是不是占据不顺时,又像当初放弃襄州一样?”
刘巨容一脸尴尬,“陛下,臣可以做出保证,不灭河东,誓不还!”
“好了好了,这些话朕都听腻了,要是这有用,这些藩镇,早就没有了。”李晔不耐烦道。
刘巨容讪讪地退下,没想到当初那个错误的决定,却是让他在陛下心中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
“陛下,御驾亲征一事,要不要再考虑一番?”裴荣迟疑道。
“不用考虑了,当年太宗皇帝都能亲征高句丽,朕为什么不能亲征?这事就这么定了,免得争来争去没有一个结果。
也正好借这个机会,看看长安这边到底有没有人图谋不轨。”
见李晔如此坚持,众人也就不再继续相劝,反正也劝不动,还是好好想想怎么保护圣上的安全才是。
这个御驾亲征的兴致可不一样了,而且河东本身也不弱,怎么才能确保这次可以攻克河东,生擒李克用。
当然李晔要御驾亲征的事,暂时还算是秘密,毕竟现在还得有好借口才是,师出有名,才能收拢人心。
不过在这之前,朝廷却开始了前期布局。
大唐乾宁二年八月,朝廷下旨任命兴元尹孙揆为昭义节度使,并让左神策军派五千兵马掩护赴任,同时下令河东军队退出昭义五州。
对于朝廷的强硬,河东并没有选择妥协,反而让李存信率领军队伏击了孙揆一行。
虽然孙揆无恙,但左神策军折损兵力一千余人,消息传到长安,朝野震动。
同年九月初一,朝廷正式下旨,免去李克用陇西郡王、河东节度使等全部职务,并宣布讨伐李克用。
朱季兴回过神来,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的问题。旁边的朱友让挥了挥手,笑着道,“季兴他并没有学过骑射,所以才会这样,倒是让指挥使见笑了。”
对于朱季兴,李振自然清楚,而且他还知道对方是朱友让的家奴,因为朱温觉得朱季兴异于常人,所以才让朱友让收其为义子。
李振笑道,“以世子的条件,让小世子学习骑射也不难吧?”
“指挥使说笑了,在下也不过一介商贾,那些真有本事的人,怎么可能愿意听从在下的差遣。”朱友让摇了摇头。
李振看了看朱季兴,若有所思,“若是小世子真想好好学习骑射,本指挥使倒是可以给他指一条明路。武学听说过吧?”
朱友让一愣,点了点头,而朱季兴则是双眼放光。
虽说武学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力,都无法跟国子监、长安书院以及山南书院相比,但是在军中和习武之人眼中却是圣地。
如今长安的人谁不知道,进了武学,就是踏上了一条康庄大道,从武学出来的学生,进入军中,那都是军官,而是晋升也要比其他人快。
第一批武学生,现在最好的已经成为厢指挥使,那可是军中非常有权力的将领,更是禁军的核心;最差的,现在也混到了都将。
可是武学考取比较难,因为它不仅要考骑射、武艺这些,还要考兵法这些,这就卡住了很多人。
朱友让苦笑道,“指挥使好意,在下心领了,可犬子的骑射很差,应该是无法通过考试。”
李振摇了摇头,“若是真的小世子愿意去,本指挥使可以推荐,可以免于考试,直接进入武学读书和学习武艺。至于年龄,倒不是大问题,也有不少军中将领在武学读书,小世子可以跟他们一起。”
朱季兴一脸骐骥,朱友让哪里不知其想法,不过想到对方对自己倒是挺孝顺,他也愿意给对方一个机会。
看着义子,朱友让板着脸道,“还不过谢过指挥使的好意。”
。。。。。。
“朱季兴?他本名叫什么?”
听到李振提到这事,李晔就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
“回陛下,他本名姓高。”
李振连忙回答道。
“高?高季兴?原来是他。”
难怪李晔觉得耳熟,没想到是历史上那个南平王。
五代十国中,南平可是不折不扣的小国,下辖的地方不过现在荆南节度使的一半地区。
但其存在的时间倒是挺长,比后梁、后唐、前后蜀这些长了很久,基本上走完了整个五代十国。
李振有些疑惑,“陛下听说过他?”
李晔一愣,意识到自己又表现过了,点了点头,“听人提过,有点印象。”
然后李晔就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过多提及,李振虽然疑惑,也不可能追着皇帝问,便把疑惑压在心底。
很快话题便转移到了河东问题上,参与的人也就多了,自然不止李振。
内阁七人和六部尚书都在,除此之外,还有兵部侍郎、几个枢密副使,还有李洪、刘奎、李英旭,一共二十人,但无疑都是此时大唐权力中心的代表人物。
之所以李晔把这么多人叫在一起,主要还是因为无法确定主帅。
此时朝廷已经决定对河东用兵,左天策军、右神策军、右神武军、神机营都在准备开拔,加上河中的左神策军、左羽林军,这六支军队就有着将近十六万人。
所以这段时间户部、兵部、工部很忙,连带太府寺和司农寺都很忙,都在准备粮草、武器这些。
这可是自陛下登基以来,朝廷最大规模的一次用兵,连神机营都准备出动了。
之所以到现在朝廷都没有颁布应对昭义和河东的诏书,就是因为李晔还没想好以谁为帅。
郑从谠无疑最合适,可这位已经六十八岁了,这在大唐,可算是高寿了,一般人都活不到这个年龄。
还有两年,郑从谠就该致仕了。
而且其年岁实在不小,身体这些也大不如从前,再让其领兵出征,的确有些不合适。
除了郑从谠之外,合适的王铎、郑畋等人都去世了。
裴荣不行,其虽然是枢密使,但却不懂指挥作战;刘巨容倒是武举出身,可李晔不太放心他,这位可是当初弃城逃跑过。
除了这二人,刘麒镇守兰州;李洪缺乏指挥十几万大军的经验;刘奎也差了点;至于东方逵和张钧,李晔也不大敢把这么多大军交给他们指挥。
于是乎就出现了现在的局面,朝廷拿不出合适的领兵统帅,自然无法对河东采取实际的行动。
就在众人拿不出结果的时候,李晔不满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干脆朕御驾亲征算了!”
御驾亲征?
听到这个提议,一众大臣连忙反对。
“陛下,不可啊!”
“陛下,您是九五至尊,怎么能以身犯险!”
“陛下三思!”
“别三思了,朕都五思了。那你们说谁去担任这个指挥?朕不可能把大军交给朱温这类人吧?”李晔不高兴道。
“这。。。。”
这些大臣也有些犹豫,刘巨容当即站了出来,“陛下,微臣愿意请缨出征。”
“你?”李晔眉毛一挑,“是不是占据不顺时,又像当初放弃襄州一样?”
刘巨容一脸尴尬,“陛下,臣可以做出保证,不灭河东,誓不还!”
“好了好了,这些话朕都听腻了,要是这有用,这些藩镇,早就没有了。”李晔不耐烦道。
刘巨容讪讪地退下,没想到当初那个错误的决定,却是让他在陛下心中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
“陛下,御驾亲征一事,要不要再考虑一番?”裴荣迟疑道。
“不用考虑了,当年太宗皇帝都能亲征高句丽,朕为什么不能亲征?这事就这么定了,免得争来争去没有一个结果。
也正好借这个机会,看看长安这边到底有没有人图谋不轨。”
见李晔如此坚持,众人也就不再继续相劝,反正也劝不动,还是好好想想怎么保护圣上的安全才是。
这个御驾亲征的兴致可不一样了,而且河东本身也不弱,怎么才能确保这次可以攻克河东,生擒李克用。
当然李晔要御驾亲征的事,暂时还算是秘密,毕竟现在还得有好借口才是,师出有名,才能收拢人心。
不过在这之前,朝廷却开始了前期布局。
大唐乾宁二年八月,朝廷下旨任命兴元尹孙揆为昭义节度使,并让左神策军派五千兵马掩护赴任,同时下令河东军队退出昭义五州。
对于朝廷的强硬,河东并没有选择妥协,反而让李存信率领军队伏击了孙揆一行。
虽然孙揆无恙,但左神策军折损兵力一千余人,消息传到长安,朝野震动。
同年九月初一,朝廷正式下旨,免去李克用陇西郡王、河东节度使等全部职务,并宣布讨伐李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