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偷跑出宫的玉雕大师
“你是想问,既然输了,玉鸠首没了,怎么会还能得手这块玉牌?”才朋玺解释道,“我自负,他更甚。赢了之后,又拿着这块玉牌斗口,说再给我个机会问我一个问题。说错了,只需我承认不如他,说对了,玉牌就归我!”
“噢。”余耀道,“这块玉牌是有点儿不寻常,虽然也属于乾隆朝无双谱人物玉牌,但正面图案不是单纯的严子陵人物像,而是将严子陵融入山水孤舟之中;背面文句,用的也不是无双谱中的原句,却是后汉书中范晔的评价。”
《无双谱》中,严子陵人物画配的文句是:虽有那,富春烟雨,一蓑一笠人归隐。
这个文句,相对直白一些;而范晔在《后汉书》中的评价,则更为深邃有意味。
这也说明,雕刻这块无双谱玉牌的玉匠,绝不是一般的工匠,喜欢《无双谱》,却又洒脱率性不流俗。
“你说的很对。他问的问题,也和这个有关。”才朋玺接口道,“他说,能有如此想法的玉匠,虽未留款,但也能推测。只要我说出是谁,说得合情合理,那就算对了!”
余耀笑了笑,“才老先生见识非凡,这个真算是他太自负了。”
“你觉得这块玉牌,是乾隆朝哪个大师名匠的手笔?”才朋玺忽而反问。
乾隆一朝,在玉雕方面,大师名匠还是不少的,而且距今年代比较近,很多都有史料可查;而且皇宫造办处的史料还很详细。
不像之前才朋玺说的董进,是宋代玉雕大师,但留下来的史料,少之又少;即便是明代声名赫赫的陆子冈,流传至今的,也是传说多过史料。
“朱永泰擅长大件,风格简朴浑厚;姚宗仁擅长鉴古,风格严谨精炼。他俩的风格,应该都不会透出这种飘逸中的率性。”余耀沉吟。
朱永泰和姚宗仁,可算是乾隆时期最著名的两个玉雕大师,同时也是宫廷名匠。
朱永泰最著名的一件玉雕作品,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那就是大禹治水玉山子。
这件作品,全名“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用的是和田一带的密勒塔山玉,属于和田玉山料的范畴——这件山子块头儿太大了,也不可能是籽料。
它高达两米四,有一万多斤重。原料肯定还会更大更重。从开采原料到完工,一共用了十年的时间!其中,光是从山上开采下来,运到山下,就用了三年!
当然了,这么大一件玉山子,设计,出样,临画,雕刻,打磨,等等,不可能由朱永泰一个人完成;但雕刻,主要是他完成的。
大禹治水玉山子现藏故宫,也是清宫中最大的一件玉雕。朱永泰参与完成的清宫玉雕大件,并不止这一件,著名的还有云龙玉瓮,以及已经流失海外的兰亭大玉山。
和朱永泰一样,姚宗仁也是苏州人。不过,姚宗仁进入造办处比朱永泰要早,是在雍正朝时期。后来,乾隆皇帝对他更为器重。
光靠玉雕是很难让皇帝器重的,姚宗仁善于鉴定古玉,乾隆又偏好这一口儿,经常找他辨识真伪。
姚宗仁做过不少玉佩玉牌之类的玉件,擅长古纹饰,工艺精湛,比如故宫曾经展出过的两件白玉斧形佩,分别署款“乾隆年制,洪字七号”和“乾隆年制,荒字八号”,在清宫档案中能查出就是他的作品。
不过,这块无双谱人物玉牌,不像是他的作品。
听余耀说出了朱永泰和姚宗仁,才朋玺也不怎么惊讶,这两人名头很大,若是估计连他们都不知道,他也不会问余耀这种问题了。
“芝亭虽然擅长诗文牌,但看背面刻字,应该不是。”余耀继续思索,自言自语。
“芝亭”是一个款名,余耀也不知道这个宫廷玉雕大师的真实姓名,但是清宫传世作品中,有过“芝亭”款。同时,他特别擅长诗文玉牌,构思巧妙细微,雕工干净利索。
不过,芝亭的刻字风格文秀雅致,这块无双谱人物玉牌背面的行草刻字,不仅表面飘逸率性,还暗含些许疏狂。
听余耀说出芝亭又自我否定,才朋玺不由看向余耀,眼神变了变,不过仍未说话。
正在此时,余耀回看才朋玺,“才老先生,这应该是朱时云大师的作品!而且应该是他从清宫逃跑之后设计雕刻的!”
才朋玺仰面一笑,复而低头轻拍手掌,“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朱时云,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玉雕大师,最擅长的,就是在玉石上刻字。在苏州名声大振之后,他被苏州织造选送进了清宫造办处。
不过,朱时云就和他的名字一样,时云不定,是个淡泊率性的人,在造办处呆了一年多,居然找了个生病的借口,偷偷跑出宫去,而且一去不回。
造办处时间长了找不到人,直接一纸公文到了苏州,要求苏州官衙进行查办!余耀没看过再多的史料,也不知道朱时云下场如何。但是,他却见过一些被怀疑是朱时云制作的玉器,其中也有刻字的。
虽然只是图片和影像资料,虽然没有落款不能完全认定,但以余耀此时的眼力,基本就可以厘清,这块无双谱人物玉牌,就是朱时云的风格;而且,眼前的雕工之精之巧,非宫廷玉雕大师不能为之!
还有一点,这位大师朱时云偷跑出宫的举动,反应了他的性格;这块玉牌,无论是设计特色,还是飘逸之中透出率性的构图和字体,都是和他的性格相契合的。
一见才朋玺这个样子,余耀当然知道自己是说对了,“不细察不知道,这块无双谱人物玉牌这么有来头。最起码,从市场价值来说,绝不输于这件玉鸠首啊!”
“市场价值和心头所好是两码事儿。不过,好在我现在又有机会拿回我的玉鸠首了。”
余耀点点头,但心头的两个疑问却愈发强烈,他想了想,先问了这一个:“老爷子,当时你们斗宝,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您走眼了?”
“噢。”余耀道,“这块玉牌是有点儿不寻常,虽然也属于乾隆朝无双谱人物玉牌,但正面图案不是单纯的严子陵人物像,而是将严子陵融入山水孤舟之中;背面文句,用的也不是无双谱中的原句,却是后汉书中范晔的评价。”
《无双谱》中,严子陵人物画配的文句是:虽有那,富春烟雨,一蓑一笠人归隐。
这个文句,相对直白一些;而范晔在《后汉书》中的评价,则更为深邃有意味。
这也说明,雕刻这块无双谱玉牌的玉匠,绝不是一般的工匠,喜欢《无双谱》,却又洒脱率性不流俗。
“你说的很对。他问的问题,也和这个有关。”才朋玺接口道,“他说,能有如此想法的玉匠,虽未留款,但也能推测。只要我说出是谁,说得合情合理,那就算对了!”
余耀笑了笑,“才老先生见识非凡,这个真算是他太自负了。”
“你觉得这块玉牌,是乾隆朝哪个大师名匠的手笔?”才朋玺忽而反问。
乾隆一朝,在玉雕方面,大师名匠还是不少的,而且距今年代比较近,很多都有史料可查;而且皇宫造办处的史料还很详细。
不像之前才朋玺说的董进,是宋代玉雕大师,但留下来的史料,少之又少;即便是明代声名赫赫的陆子冈,流传至今的,也是传说多过史料。
“朱永泰擅长大件,风格简朴浑厚;姚宗仁擅长鉴古,风格严谨精炼。他俩的风格,应该都不会透出这种飘逸中的率性。”余耀沉吟。
朱永泰和姚宗仁,可算是乾隆时期最著名的两个玉雕大师,同时也是宫廷名匠。
朱永泰最著名的一件玉雕作品,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那就是大禹治水玉山子。
这件作品,全名“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用的是和田一带的密勒塔山玉,属于和田玉山料的范畴——这件山子块头儿太大了,也不可能是籽料。
它高达两米四,有一万多斤重。原料肯定还会更大更重。从开采原料到完工,一共用了十年的时间!其中,光是从山上开采下来,运到山下,就用了三年!
当然了,这么大一件玉山子,设计,出样,临画,雕刻,打磨,等等,不可能由朱永泰一个人完成;但雕刻,主要是他完成的。
大禹治水玉山子现藏故宫,也是清宫中最大的一件玉雕。朱永泰参与完成的清宫玉雕大件,并不止这一件,著名的还有云龙玉瓮,以及已经流失海外的兰亭大玉山。
和朱永泰一样,姚宗仁也是苏州人。不过,姚宗仁进入造办处比朱永泰要早,是在雍正朝时期。后来,乾隆皇帝对他更为器重。
光靠玉雕是很难让皇帝器重的,姚宗仁善于鉴定古玉,乾隆又偏好这一口儿,经常找他辨识真伪。
姚宗仁做过不少玉佩玉牌之类的玉件,擅长古纹饰,工艺精湛,比如故宫曾经展出过的两件白玉斧形佩,分别署款“乾隆年制,洪字七号”和“乾隆年制,荒字八号”,在清宫档案中能查出就是他的作品。
不过,这块无双谱人物玉牌,不像是他的作品。
听余耀说出了朱永泰和姚宗仁,才朋玺也不怎么惊讶,这两人名头很大,若是估计连他们都不知道,他也不会问余耀这种问题了。
“芝亭虽然擅长诗文牌,但看背面刻字,应该不是。”余耀继续思索,自言自语。
“芝亭”是一个款名,余耀也不知道这个宫廷玉雕大师的真实姓名,但是清宫传世作品中,有过“芝亭”款。同时,他特别擅长诗文玉牌,构思巧妙细微,雕工干净利索。
不过,芝亭的刻字风格文秀雅致,这块无双谱人物玉牌背面的行草刻字,不仅表面飘逸率性,还暗含些许疏狂。
听余耀说出芝亭又自我否定,才朋玺不由看向余耀,眼神变了变,不过仍未说话。
正在此时,余耀回看才朋玺,“才老先生,这应该是朱时云大师的作品!而且应该是他从清宫逃跑之后设计雕刻的!”
才朋玺仰面一笑,复而低头轻拍手掌,“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朱时云,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玉雕大师,最擅长的,就是在玉石上刻字。在苏州名声大振之后,他被苏州织造选送进了清宫造办处。
不过,朱时云就和他的名字一样,时云不定,是个淡泊率性的人,在造办处呆了一年多,居然找了个生病的借口,偷偷跑出宫去,而且一去不回。
造办处时间长了找不到人,直接一纸公文到了苏州,要求苏州官衙进行查办!余耀没看过再多的史料,也不知道朱时云下场如何。但是,他却见过一些被怀疑是朱时云制作的玉器,其中也有刻字的。
虽然只是图片和影像资料,虽然没有落款不能完全认定,但以余耀此时的眼力,基本就可以厘清,这块无双谱人物玉牌,就是朱时云的风格;而且,眼前的雕工之精之巧,非宫廷玉雕大师不能为之!
还有一点,这位大师朱时云偷跑出宫的举动,反应了他的性格;这块玉牌,无论是设计特色,还是飘逸之中透出率性的构图和字体,都是和他的性格相契合的。
一见才朋玺这个样子,余耀当然知道自己是说对了,“不细察不知道,这块无双谱人物玉牌这么有来头。最起码,从市场价值来说,绝不输于这件玉鸠首啊!”
“市场价值和心头所好是两码事儿。不过,好在我现在又有机会拿回我的玉鸠首了。”
余耀点点头,但心头的两个疑问却愈发强烈,他想了想,先问了这一个:“老爷子,当时你们斗宝,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您走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