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赶集·天降祸事
“今天……是赶集的日子……你能陪我去看看吗……”
月时看着她,眼里有着对赶集的向往……
……
……
很快,所锦带着月时来到集市,解决“今天吃什么”和“今天怎么吃”的高难度问题。
所锦对菜市场的记忆,只是小时候被母亲拎着去菜市场,看着母亲对食材的精挑细选,言传身教,她熟悉一些五谷杂粮,还学会了一些挑选果蔬肉类的“看家本领”……
她记得小时候老师提问五谷杂粮是什么,只有她回答出了:小米,高粱,小麦,豆子,水稻……
但这里集市的热闹程度,远超于她的想象,与她第一次来到的景象完全不同……
这里热闹而又忙碌,从外面的路,到里面的集市,挤满着前来采购的人……
村酒野蔬,瓜果茶叶、猪鸭牛羊、海鲜鱼肉,还有各式香料,烹饪美食不可或缺的油盐酱醋……
细看之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五颜六色的瓜菜,惹人注目的火红西瓜,热热闹闹,人山人海,刚被放出家门的活蹦乱跳的男子……所有……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地上竹篓摆满了各色菌子、竹笋和乡野山货,菜篮箩筐里的北方腊肉老远就闻到香气,到处是招摇的吆喝声……
商贩熟练的为顾客挑选,装袋,称重,算钱,偶尔上演讨价还价的斗智斗勇,一分一毛的你来我往的场景。偶尔忙里偷闲寒暄起来,让人感受到另一种生活烟火气……在这里,能让人看见,什么是真正的生活……
肉类屠户,个个几乎刀工了得,牛骨猪骨难以分离的肉,也能轻松的手起刀落完美割下……
也有能与屠户媲美的渔民,从水中选出肥大的鱼,拿着刀背准确往鱼头敲去,接着麻利刮去鱼鳞,切下鱼头和鱼肉,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
最有看头的是一家大型年货铺,那里的年货几乎应有尽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置办年货是中国寻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头等大事,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耍的、供的、送的(拜年)礼物、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名之曰“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
年货铺的年货如按大类分别,可分饮食、衣着、日月、迷信、玩耍、点缀六类。
饮食中多为肉类,如猪、羊肉,鸡鸭这是最普通的;鹿肉、野鸡、冻鱼等则都是来自山海关之外的关东货;而水磨年糕、糖年糕、冷笋、玉兰片,干果之类,则又是江南的东西……
衣着上有衣、黄裳、带、袂等写着服饰着装的字样摆在铺内一角;还有玉佩、玉环、耳坠、项饰、笄、梳,以及丝绸、麻布和铜饰等精美的饰物和考究的衣物;再然后便是冠、履、帽、袜等其他服饰形制……
年货中日用品不少,来自南方的有纸张、竹器、瓷器等等;迷信用品是旧时年货的大宗,如线香、锡箔、木版印的门神、灶王爷,供佛的花、蜜供等等,其中折“元宝”、“锭子”的锡箔则全来自南方。玩耍的东西就更多了,儿童的、大人的玩艺,都不分南北地域……
铁丝、油彩、转沙、碰丝、走马花灯,风筝、鞬毛、赌骰子、拈圆棋、升官图、江米人、太平鼓、响葫芦、喇叭,中国结、灯笼,所锦带着月时一一玩过……
她还带着月时买些爆竹:百响、麻雷子、二踢脚(即双响)、起花、太平花等等,这是介乎玩耍和迷信之间的东西;再看点缀岁时的清供如水仙头、佛手,则都是来自南方了……
————
月时带着所锦来到离年货铺很远的一家炒粟米小摊,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在那个不起眼的街角落忙活着……
“以前摆这家摊子的是一个老爷爷,按斤量粟米,价格不贵,卖完就收……”
“老爷爷靠手艺养活自己,一生脚踏实地,坦坦荡荡,他在这里卖炒粟米卖了将近二十年,他喜欢和人聊起他年轻时候游历过的各个地方……很多人喜欢到这来,我小时候也常来……”
“我每次心里难受,都会来这里,这是我觉得最有温情的地方,老爷爷总会热情地招呼我,一年四季都是如此……每次听到老爷爷的关心,我心里既温暖又亮堂……”
“吃一口老爷爷亲手做的炒粟米,那甜甜的感觉就留在了我心底……从嘴里流进心里……”
“那一刻,我就相信,不管遇到什么事,我都能自己走下去了……”
月时讲起这家粟米摊时,眼里都闪着一丝晶莹……
“但是之后,老爷爷死去了,他的亲戚继承了他的衣钵……但是那位妇人已经不认识我了……”
月时转过脸去,偷偷地抹了抹眼泪……
为他童年……再也回不来的……失落的记忆……
————
所锦正苦于不知如何安慰情绪低落的月时,粟米摊的妇人突然和另一个高大的女子买主吵了起来……
“便宜一些。”买主语气有些不耐。
“这是实价,少不了……”摊主妇人没有掉价。
结果买主有点生气的说:“外面的称重不足,所以我才到你这买的,当做个熟客,掌柜你要会做生意啊。”
摊主不想跟她多说,只说了原价,对着买主说着“你买就买吧,不还价。”
那买主显然心情不好,骂骂咧咧起来,对着粟米挑挑拣拣,还顺手拿起一个说是试吃,像官爷一般转转悠悠起来……
摊主不搭理她,继续招呼下一个买主——所锦。
但第一位买主忽然大喊了一声:“我母上与知县有亲戚关系,这家小摊得罪我了,谁敢买她的东西!谁就与我为敌!”
显然,第一位买主的母亲与知县的交情并不深,不然她不会在摊子旁犹豫之后才发狠……
但四周的人们,确实被唬住了……
自古民不可与官斗,所锦也轻轻退后了一步,打算和月时去下一家,不愿惹事……
月时看着她,眼里有着对赶集的向往……
……
……
很快,所锦带着月时来到集市,解决“今天吃什么”和“今天怎么吃”的高难度问题。
所锦对菜市场的记忆,只是小时候被母亲拎着去菜市场,看着母亲对食材的精挑细选,言传身教,她熟悉一些五谷杂粮,还学会了一些挑选果蔬肉类的“看家本领”……
她记得小时候老师提问五谷杂粮是什么,只有她回答出了:小米,高粱,小麦,豆子,水稻……
但这里集市的热闹程度,远超于她的想象,与她第一次来到的景象完全不同……
这里热闹而又忙碌,从外面的路,到里面的集市,挤满着前来采购的人……
村酒野蔬,瓜果茶叶、猪鸭牛羊、海鲜鱼肉,还有各式香料,烹饪美食不可或缺的油盐酱醋……
细看之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五颜六色的瓜菜,惹人注目的火红西瓜,热热闹闹,人山人海,刚被放出家门的活蹦乱跳的男子……所有……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地上竹篓摆满了各色菌子、竹笋和乡野山货,菜篮箩筐里的北方腊肉老远就闻到香气,到处是招摇的吆喝声……
商贩熟练的为顾客挑选,装袋,称重,算钱,偶尔上演讨价还价的斗智斗勇,一分一毛的你来我往的场景。偶尔忙里偷闲寒暄起来,让人感受到另一种生活烟火气……在这里,能让人看见,什么是真正的生活……
肉类屠户,个个几乎刀工了得,牛骨猪骨难以分离的肉,也能轻松的手起刀落完美割下……
也有能与屠户媲美的渔民,从水中选出肥大的鱼,拿着刀背准确往鱼头敲去,接着麻利刮去鱼鳞,切下鱼头和鱼肉,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
最有看头的是一家大型年货铺,那里的年货几乎应有尽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置办年货是中国寻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头等大事,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耍的、供的、送的(拜年)礼物、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名之曰“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
年货铺的年货如按大类分别,可分饮食、衣着、日月、迷信、玩耍、点缀六类。
饮食中多为肉类,如猪、羊肉,鸡鸭这是最普通的;鹿肉、野鸡、冻鱼等则都是来自山海关之外的关东货;而水磨年糕、糖年糕、冷笋、玉兰片,干果之类,则又是江南的东西……
衣着上有衣、黄裳、带、袂等写着服饰着装的字样摆在铺内一角;还有玉佩、玉环、耳坠、项饰、笄、梳,以及丝绸、麻布和铜饰等精美的饰物和考究的衣物;再然后便是冠、履、帽、袜等其他服饰形制……
年货中日用品不少,来自南方的有纸张、竹器、瓷器等等;迷信用品是旧时年货的大宗,如线香、锡箔、木版印的门神、灶王爷,供佛的花、蜜供等等,其中折“元宝”、“锭子”的锡箔则全来自南方。玩耍的东西就更多了,儿童的、大人的玩艺,都不分南北地域……
铁丝、油彩、转沙、碰丝、走马花灯,风筝、鞬毛、赌骰子、拈圆棋、升官图、江米人、太平鼓、响葫芦、喇叭,中国结、灯笼,所锦带着月时一一玩过……
她还带着月时买些爆竹:百响、麻雷子、二踢脚(即双响)、起花、太平花等等,这是介乎玩耍和迷信之间的东西;再看点缀岁时的清供如水仙头、佛手,则都是来自南方了……
————
月时带着所锦来到离年货铺很远的一家炒粟米小摊,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在那个不起眼的街角落忙活着……
“以前摆这家摊子的是一个老爷爷,按斤量粟米,价格不贵,卖完就收……”
“老爷爷靠手艺养活自己,一生脚踏实地,坦坦荡荡,他在这里卖炒粟米卖了将近二十年,他喜欢和人聊起他年轻时候游历过的各个地方……很多人喜欢到这来,我小时候也常来……”
“我每次心里难受,都会来这里,这是我觉得最有温情的地方,老爷爷总会热情地招呼我,一年四季都是如此……每次听到老爷爷的关心,我心里既温暖又亮堂……”
“吃一口老爷爷亲手做的炒粟米,那甜甜的感觉就留在了我心底……从嘴里流进心里……”
“那一刻,我就相信,不管遇到什么事,我都能自己走下去了……”
月时讲起这家粟米摊时,眼里都闪着一丝晶莹……
“但是之后,老爷爷死去了,他的亲戚继承了他的衣钵……但是那位妇人已经不认识我了……”
月时转过脸去,偷偷地抹了抹眼泪……
为他童年……再也回不来的……失落的记忆……
————
所锦正苦于不知如何安慰情绪低落的月时,粟米摊的妇人突然和另一个高大的女子买主吵了起来……
“便宜一些。”买主语气有些不耐。
“这是实价,少不了……”摊主妇人没有掉价。
结果买主有点生气的说:“外面的称重不足,所以我才到你这买的,当做个熟客,掌柜你要会做生意啊。”
摊主不想跟她多说,只说了原价,对着买主说着“你买就买吧,不还价。”
那买主显然心情不好,骂骂咧咧起来,对着粟米挑挑拣拣,还顺手拿起一个说是试吃,像官爷一般转转悠悠起来……
摊主不搭理她,继续招呼下一个买主——所锦。
但第一位买主忽然大喊了一声:“我母上与知县有亲戚关系,这家小摊得罪我了,谁敢买她的东西!谁就与我为敌!”
显然,第一位买主的母亲与知县的交情并不深,不然她不会在摊子旁犹豫之后才发狠……
但四周的人们,确实被唬住了……
自古民不可与官斗,所锦也轻轻退后了一步,打算和月时去下一家,不愿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