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铺路搭桥(二更)
秋姨娘愣了愣,似乎没想到三娘突然有问起这个:“他啊,也就是这两个月才认识的。初冬的时候一直觉得身子不适,结果后来生了一场大病,还是韩大夫给看好的。”
“这么说来,人家还是您的恩人喽?”
秋姨娘没听出三娘的话外之音,认认真真的点了点头:“还真是,你不知道两月前的京城是个什么样子。冷且不说,东西还难买,好在你让玉梅存了些粮食,否则都不知道怎么过。这些也都是其次的,最主要的是京城人人自危,各个闭门闭户。当时我病着,白灼去外头找大夫,找了一整天都没寻找,最后便找到了韩大夫。”
照秋姨娘这么说,这个韩大夫她还该去好好谢谢人家。
“那姨娘最近感觉如何?那病可有断根?”
秋姨娘笑着道:“早都好了,而且韩大夫还总是来复诊,除了那场风寒之外,他还医了我好些病呢。”
如此看来,秋姨娘对这位韩大夫的印象很是不错。
三娘并不反对秋姨娘找个伴儿,但她要看这个伴儿可不可靠。
虽说三娘初看那人印象也好不错,可日久才能见人心,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那是该好好谢谢人家,您跟我说他住在哪里,赶明儿我让玉梅买些好东西送去。”
“别......”秋姨娘阻拦道:“我先前也是这么想的,也这么做过,被他说了。他让我对他别那么市侩,也不需要我报他的恩。”
“那姨娘真不报了?”
“那可不行,知恩要图报,怎么能白受人家的恩情呢?我听说他早年丧偶,屋里也没个伺候的人,便想帮他物色一个能干的娘子,替他解决终生大事。”
三娘却暗自摇头,秋姨娘还真不识情滋味儿,她若是真那么做了,那韩大夫非得让她气死不可。
“我觉得姨娘还是别擅自做主的好,何不先打听打听人家需要什么,这么贸然的给人家寻伴侣,万一人家不想要呢?”
秋姨娘听她这么说,觉得很有道理:“你说得倒是,我光顾着自己想报恩了,竟没有去问问他的意思,怪我......”
三娘则看着她笑,在这方面,秋姨娘还真不如她。
秋姨娘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拉着三娘又问道:“说起终身大事,你那边怎么样了?待明年这个时候你就及笄了,王家也没给你寻个去处?”
三娘摇了摇头:“寻是寻了,让我给搅黄了。”
“啊!”秋姨娘惊讶万分:“你这孩子究竟是怎么想的?王老爷给你寻的,肯定都是不错的人家,你给搅黄了做什么?”
“前些日子关于我的那些流言,姨娘难道没听见?他们问也不来问,就因着那些流言来王府兴师问罪,我觉得不靠谱,就搅黄了。”
说起那事,秋姨娘记得:“当时我听到那传闻的时候吓了一跳,万万不相信你会干那样的事情。不过,后来不是说搞错了么?那王家的大公子看中的是你身边的那个丫鬟啊,他们还来问个什么罪?”
三娘瘪了瘪嘴:“嫌我有污点呗,传出这样的事情,无论结果怎么样,往后都会有人嚼舌根。”
秋姨娘一下垮了脸:“那王老爷真是没长眼睛,怎么瞧上这样的人家?”
三娘替王文胥狡辩:“这事真不怪父亲,左家老太爷昔年名声极好,现在都还存着几分威望,是他那孙儿瞧不上我,也不能勉强。”
秋姨娘一听她说左家公子瞧不上她,轻哼一声:“罢了,瞧不上就瞧不上,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让他后悔去吧。”
三娘笑了起来:“对,就让他后悔去吧!”
聊了许久,三娘说要走了。
秋姨娘没留她,而是从柜子里取出几盒药膏状的东西:“这个你拿着去用,韩大夫配制的,说是女人养颜最好。”
三娘看着这巴掌大的胭脂盒,没想到这个韩大夫还有这样的本事。
“成,我收下了,姨娘一个人要注意身体,行事也要多注意。”
秋姨娘点了点头,将她一路送到了府门前:“我虽是个没什么眼界的妇人,但料想王家的往后的日子不会那么好过,你也得多注意。”
三娘应下,让秋姨娘回去,自己则上了马车。
回府之后,张临同三娘两人照着商量好的说,说洛云进去之后就死活不出来,他们就两个人,也不敢贸然进去。
赵氏听了异常气愤:“几千两银子呢,这死奴才竟有这么大的胆子!”
三娘忙道:“好在我留了个心眼儿,在她走之前把她留在府里的一千五百两银子套了出来,待会就拿给您。”
一千五百两银子就是总数的五六分之一,赵氏心疼她那些银子:“没想到养了这么个不知好歹的东西,亏我从前这么信任她。如今王府上上下下哪里不用花钱的?这一千五百两银子又够用多久?”
“母亲不必担忧,银子我会给您弄回来,但您得答应我一件事情。”
赵氏虽然不觉得她有这样的本事,但她想知道三娘准备用什么法子:“你准备怎么做?”
三娘卖了个关子:“您就甭管我怎么做,就说答不答应。”
赵氏想了想:“你说吧,什么条件?”
“不是什么条件,一件小事罢了。若这回我将母亲的那些银子讨了回来,母亲答应我不过问我的终生大事,我要是想嫁谁,您就同意。我若是不想嫁,您别强求我。”
赵氏对她这大胆的言论吓着了:“你这丫头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那可是终生大事,我能不操心么?再说了,就算我不操心,你父亲他也不会不过问。”
王文胥恐怕一时半会儿过问不了,以三娘对他的了解,他醒后恐怕是没心情过问这些的。
“您就答应我便是,父亲那边我自有法子。”
赵氏只当这是她一句不懂事的玩笑话:“得得得,你鬼点子多得很,不过我得看看你是不是真能办得到。”
三娘拍胸脯保证:“您就放心吧,包在我身上!”
“这么说来,人家还是您的恩人喽?”
秋姨娘没听出三娘的话外之音,认认真真的点了点头:“还真是,你不知道两月前的京城是个什么样子。冷且不说,东西还难买,好在你让玉梅存了些粮食,否则都不知道怎么过。这些也都是其次的,最主要的是京城人人自危,各个闭门闭户。当时我病着,白灼去外头找大夫,找了一整天都没寻找,最后便找到了韩大夫。”
照秋姨娘这么说,这个韩大夫她还该去好好谢谢人家。
“那姨娘最近感觉如何?那病可有断根?”
秋姨娘笑着道:“早都好了,而且韩大夫还总是来复诊,除了那场风寒之外,他还医了我好些病呢。”
如此看来,秋姨娘对这位韩大夫的印象很是不错。
三娘并不反对秋姨娘找个伴儿,但她要看这个伴儿可不可靠。
虽说三娘初看那人印象也好不错,可日久才能见人心,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那是该好好谢谢人家,您跟我说他住在哪里,赶明儿我让玉梅买些好东西送去。”
“别......”秋姨娘阻拦道:“我先前也是这么想的,也这么做过,被他说了。他让我对他别那么市侩,也不需要我报他的恩。”
“那姨娘真不报了?”
“那可不行,知恩要图报,怎么能白受人家的恩情呢?我听说他早年丧偶,屋里也没个伺候的人,便想帮他物色一个能干的娘子,替他解决终生大事。”
三娘却暗自摇头,秋姨娘还真不识情滋味儿,她若是真那么做了,那韩大夫非得让她气死不可。
“我觉得姨娘还是别擅自做主的好,何不先打听打听人家需要什么,这么贸然的给人家寻伴侣,万一人家不想要呢?”
秋姨娘听她这么说,觉得很有道理:“你说得倒是,我光顾着自己想报恩了,竟没有去问问他的意思,怪我......”
三娘则看着她笑,在这方面,秋姨娘还真不如她。
秋姨娘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拉着三娘又问道:“说起终身大事,你那边怎么样了?待明年这个时候你就及笄了,王家也没给你寻个去处?”
三娘摇了摇头:“寻是寻了,让我给搅黄了。”
“啊!”秋姨娘惊讶万分:“你这孩子究竟是怎么想的?王老爷给你寻的,肯定都是不错的人家,你给搅黄了做什么?”
“前些日子关于我的那些流言,姨娘难道没听见?他们问也不来问,就因着那些流言来王府兴师问罪,我觉得不靠谱,就搅黄了。”
说起那事,秋姨娘记得:“当时我听到那传闻的时候吓了一跳,万万不相信你会干那样的事情。不过,后来不是说搞错了么?那王家的大公子看中的是你身边的那个丫鬟啊,他们还来问个什么罪?”
三娘瘪了瘪嘴:“嫌我有污点呗,传出这样的事情,无论结果怎么样,往后都会有人嚼舌根。”
秋姨娘一下垮了脸:“那王老爷真是没长眼睛,怎么瞧上这样的人家?”
三娘替王文胥狡辩:“这事真不怪父亲,左家老太爷昔年名声极好,现在都还存着几分威望,是他那孙儿瞧不上我,也不能勉强。”
秋姨娘一听她说左家公子瞧不上她,轻哼一声:“罢了,瞧不上就瞧不上,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让他后悔去吧。”
三娘笑了起来:“对,就让他后悔去吧!”
聊了许久,三娘说要走了。
秋姨娘没留她,而是从柜子里取出几盒药膏状的东西:“这个你拿着去用,韩大夫配制的,说是女人养颜最好。”
三娘看着这巴掌大的胭脂盒,没想到这个韩大夫还有这样的本事。
“成,我收下了,姨娘一个人要注意身体,行事也要多注意。”
秋姨娘点了点头,将她一路送到了府门前:“我虽是个没什么眼界的妇人,但料想王家的往后的日子不会那么好过,你也得多注意。”
三娘应下,让秋姨娘回去,自己则上了马车。
回府之后,张临同三娘两人照着商量好的说,说洛云进去之后就死活不出来,他们就两个人,也不敢贸然进去。
赵氏听了异常气愤:“几千两银子呢,这死奴才竟有这么大的胆子!”
三娘忙道:“好在我留了个心眼儿,在她走之前把她留在府里的一千五百两银子套了出来,待会就拿给您。”
一千五百两银子就是总数的五六分之一,赵氏心疼她那些银子:“没想到养了这么个不知好歹的东西,亏我从前这么信任她。如今王府上上下下哪里不用花钱的?这一千五百两银子又够用多久?”
“母亲不必担忧,银子我会给您弄回来,但您得答应我一件事情。”
赵氏虽然不觉得她有这样的本事,但她想知道三娘准备用什么法子:“你准备怎么做?”
三娘卖了个关子:“您就甭管我怎么做,就说答不答应。”
赵氏想了想:“你说吧,什么条件?”
“不是什么条件,一件小事罢了。若这回我将母亲的那些银子讨了回来,母亲答应我不过问我的终生大事,我要是想嫁谁,您就同意。我若是不想嫁,您别强求我。”
赵氏对她这大胆的言论吓着了:“你这丫头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那可是终生大事,我能不操心么?再说了,就算我不操心,你父亲他也不会不过问。”
王文胥恐怕一时半会儿过问不了,以三娘对他的了解,他醒后恐怕是没心情过问这些的。
“您就答应我便是,父亲那边我自有法子。”
赵氏只当这是她一句不懂事的玩笑话:“得得得,你鬼点子多得很,不过我得看看你是不是真能办得到。”
三娘拍胸脯保证:“您就放心吧,包在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