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灵月探索任务(三)
闪电02降落到地面,体验带三个遥控空间箱子的优势。
先来十台真修甲型、两台乙型、两台土人,机器人被机械臂从箱子里取出来,启动后飘到一边,真修甲型启动守卫模式盯着,以免有异常的东西靠近。
灵月上很荒凉,虽然它在接近大地之后,出现了湖泊并且长了些植被,不过现在放眼望去,连小灌木都没有,也许荒草就是这颗星球上最高等的植物?
这种环境带来的好处是降低了机器人的自动工作难度,大概灵月人是仅有的一种非机械的大生物。
真修甲型散开的同时,闪电02开始往外捞小蜜蜂,总共一打,十二台,全都是三代机。
能飞,不过同高度下的浮空能耗大约是地表的三倍左右,这种状况下小蜜蜂必须储备很久的能量才能工作两、三天。
还没完,接下来开始提建筑材料和一些看起来跟破铜烂铁一样的东西。
真修乙型接下来的任务是利用这些材料,搭建起地面天线,这套天线自带一定的储存量,可以延迟发送信息,对了,天线的能量来源是风力和核电池。
东西全掏光,闪电02进行有限自补给,把燃料从六成恢复到八成,拿到机器人帮助采集的土壤与空气样本放回箱子先走一步。
灵月的大气密度高于大地,重力约是大地的0.9倍,在降落时是困难,不过在脱离时却是帮助,闪电02能用更少的燃料提升高度,在大气稀薄的高度才启动大幅度加速。
因为大气状况和预计中有一定出入,这一段借助手动操控,自动系统辅助稳定机体。
过程很顺利,没有突然冒出个魔王什么的把闪电02击落……应该也没哪个魔王手能伸这么远,哪怕是个真正“顶天立地”的生物,手不经过气动改造也追不上闪电。
闪电02很快回到外层空间,准备进行它回归前最后的任务——试着把当做中层卫星使用的一代同步卫星调整至原灵月轨道。
这些年一代平台因为自身能力的关系,对灵月了解的不够深入,不过对轨道系统的探索还是有些成果的。
大地的同步轨道基本是个圆环面,与灵月相对的一面高度会略低一点。
灵月没有同步轨道,它的高轨道是个椭圆型,在远离大地的方向,轨道的高度会飙升至七万千米左右,近点则只有两万千米。
那有没有办法让卫星和灵月同步呢?
答案是没有。
灵月现阶段速度是有变化的,现在还不清楚是灵能/邪能的影响还是它的内部被人做过改造,卫星如果要跟灵月同步,需要走灵月的绕地轨道,并随时跟着灵月变速。但是这样的同步只是相对灵月的位置同步,跟大地同步截然不同,卫星实际上是一圈圈的在扫描灵月,并不能长时间正对同一个点。
这次闪电02把一代同步卫星调整至灵月灾前所在的轨道,就是要保证大体相对位置同步,但不会跟着灵月乱变速,卫星也没这个推力总跟着变。
转入原灵月轨道后,一代同步卫星将转职为中继卫星,当灵月地面天线转到背面时负责接受信号转发至二代同步卫星,同样它也需要接受少许改造,比如换个天线。
相比在大地的轨道上,灵月轨道的改装工作延迟高了很多,使得每一步都要更加小心,前前后后折腾了两天才完成任务,启动返航程序。
闪电02还没回归的时候,天基情报中心已经展开了对灵月邻居们的探索。
地面天线搭建完成,真修乙型和土人机器人继续利用现有材料修建掩体,希望机器人们能运转的更久一点。后续行动也不需要太多真修甲型执行,它们第一任务就是保护好天线及整套设备。
十二台小蜜蜂分头行动,一波去研究新冒出来的湖,一波去探索城市。
湖比较近,这部分的小蜜蜂先行到位,分作高空、中空、低空三组展开研究,低空组还带了一台真修甲型机器人。
除了邪能比较异常,没什么其他毛病。真修甲型用法术对水攻击,从粘度、颜色、蒸发状况等信息看,就是正常的水,并没有含量特别大的异常物。
那更高的邪能又是怎么来的呢?
这个情况机器人就不太够用了,按理应该把水取样回来在地表分析,但是闪电02的任务时间有限,没办法等它们取水,隔夜又有太多未知风险。
水体邪能异常无法分析,暂时当做微生物带有邪能颗粒。
针对湖区进行全面考察后确认一处异常点。灵月上的邪能不能完全转换为灵能,而灵能的密度一直很低,低到似乎灵能生成规则不起作用。
玉剑山针对灵脉的研究工作已经有些年了,甚至也在实验室里完成了灵能生产,只是能耗大于生产出的灵能,毫无实用价值罢了。
灵月的重力有大地上的0.9倍,按体量算绝对能够支持灵能产出,如同生成行星磁场一样。可实际地表勘测显示,灵月的地表下几米的深度,灵能存量只有大地约五分之一。
灵能密度不高,又是什么东西在阻止邪能转换为灵能呢?难道这两种东西还会受行星磁场影响?
提到行星磁场,就不得不说大地的磁场是非常强的,依据多年的数据积累,能够判断灵月即使在正常时期里,也会受到大地磁场保护,或许这就是它以更小的重力留下了更厚重的大气的原因。
如果两种能量的特性真的跟地磁相关,想在太空里实现自持系统就更难,只能烧些什么东西来转换能量。
越是考虑这种问题,越会觉得从卫星体系跨向大宇宙时代,要面临的难题实在是太多。
针对水体及其周边植被的研究虽然有些问题,大体上还算的上顺利,另一组小蜜蜂就麻烦了。
降落点距离“城市”足有三百千米,这在太空里是个很短的距离,在地表,尤其是灵月这种缺乏灵气的环境里就很麻烦。
为保证真正的观察期小蜜蜂不掉落到城市里,它们每天只移动八十千米,就落到地上等待太阳的帮助,还好它们出门就已经满能量,不然可能移动一两百千米就要等待数天以获取能量。
几天的时间里,有两台小蜜蜂夜间被沙尘埋起来了!真修甲型自己的续航力都救不了它们。
“看样子灵月上的探索还得有专用的侦查设备啊。”接到损失报告,沈文剑摇头,这个以后再说,眼前还是邻居们的情况比较重要。
先来十台真修甲型、两台乙型、两台土人,机器人被机械臂从箱子里取出来,启动后飘到一边,真修甲型启动守卫模式盯着,以免有异常的东西靠近。
灵月上很荒凉,虽然它在接近大地之后,出现了湖泊并且长了些植被,不过现在放眼望去,连小灌木都没有,也许荒草就是这颗星球上最高等的植物?
这种环境带来的好处是降低了机器人的自动工作难度,大概灵月人是仅有的一种非机械的大生物。
真修甲型散开的同时,闪电02开始往外捞小蜜蜂,总共一打,十二台,全都是三代机。
能飞,不过同高度下的浮空能耗大约是地表的三倍左右,这种状况下小蜜蜂必须储备很久的能量才能工作两、三天。
还没完,接下来开始提建筑材料和一些看起来跟破铜烂铁一样的东西。
真修乙型接下来的任务是利用这些材料,搭建起地面天线,这套天线自带一定的储存量,可以延迟发送信息,对了,天线的能量来源是风力和核电池。
东西全掏光,闪电02进行有限自补给,把燃料从六成恢复到八成,拿到机器人帮助采集的土壤与空气样本放回箱子先走一步。
灵月的大气密度高于大地,重力约是大地的0.9倍,在降落时是困难,不过在脱离时却是帮助,闪电02能用更少的燃料提升高度,在大气稀薄的高度才启动大幅度加速。
因为大气状况和预计中有一定出入,这一段借助手动操控,自动系统辅助稳定机体。
过程很顺利,没有突然冒出个魔王什么的把闪电02击落……应该也没哪个魔王手能伸这么远,哪怕是个真正“顶天立地”的生物,手不经过气动改造也追不上闪电。
闪电02很快回到外层空间,准备进行它回归前最后的任务——试着把当做中层卫星使用的一代同步卫星调整至原灵月轨道。
这些年一代平台因为自身能力的关系,对灵月了解的不够深入,不过对轨道系统的探索还是有些成果的。
大地的同步轨道基本是个圆环面,与灵月相对的一面高度会略低一点。
灵月没有同步轨道,它的高轨道是个椭圆型,在远离大地的方向,轨道的高度会飙升至七万千米左右,近点则只有两万千米。
那有没有办法让卫星和灵月同步呢?
答案是没有。
灵月现阶段速度是有变化的,现在还不清楚是灵能/邪能的影响还是它的内部被人做过改造,卫星如果要跟灵月同步,需要走灵月的绕地轨道,并随时跟着灵月变速。但是这样的同步只是相对灵月的位置同步,跟大地同步截然不同,卫星实际上是一圈圈的在扫描灵月,并不能长时间正对同一个点。
这次闪电02把一代同步卫星调整至灵月灾前所在的轨道,就是要保证大体相对位置同步,但不会跟着灵月乱变速,卫星也没这个推力总跟着变。
转入原灵月轨道后,一代同步卫星将转职为中继卫星,当灵月地面天线转到背面时负责接受信号转发至二代同步卫星,同样它也需要接受少许改造,比如换个天线。
相比在大地的轨道上,灵月轨道的改装工作延迟高了很多,使得每一步都要更加小心,前前后后折腾了两天才完成任务,启动返航程序。
闪电02还没回归的时候,天基情报中心已经展开了对灵月邻居们的探索。
地面天线搭建完成,真修乙型和土人机器人继续利用现有材料修建掩体,希望机器人们能运转的更久一点。后续行动也不需要太多真修甲型执行,它们第一任务就是保护好天线及整套设备。
十二台小蜜蜂分头行动,一波去研究新冒出来的湖,一波去探索城市。
湖比较近,这部分的小蜜蜂先行到位,分作高空、中空、低空三组展开研究,低空组还带了一台真修甲型机器人。
除了邪能比较异常,没什么其他毛病。真修甲型用法术对水攻击,从粘度、颜色、蒸发状况等信息看,就是正常的水,并没有含量特别大的异常物。
那更高的邪能又是怎么来的呢?
这个情况机器人就不太够用了,按理应该把水取样回来在地表分析,但是闪电02的任务时间有限,没办法等它们取水,隔夜又有太多未知风险。
水体邪能异常无法分析,暂时当做微生物带有邪能颗粒。
针对湖区进行全面考察后确认一处异常点。灵月上的邪能不能完全转换为灵能,而灵能的密度一直很低,低到似乎灵能生成规则不起作用。
玉剑山针对灵脉的研究工作已经有些年了,甚至也在实验室里完成了灵能生产,只是能耗大于生产出的灵能,毫无实用价值罢了。
灵月的重力有大地上的0.9倍,按体量算绝对能够支持灵能产出,如同生成行星磁场一样。可实际地表勘测显示,灵月的地表下几米的深度,灵能存量只有大地约五分之一。
灵能密度不高,又是什么东西在阻止邪能转换为灵能呢?难道这两种东西还会受行星磁场影响?
提到行星磁场,就不得不说大地的磁场是非常强的,依据多年的数据积累,能够判断灵月即使在正常时期里,也会受到大地磁场保护,或许这就是它以更小的重力留下了更厚重的大气的原因。
如果两种能量的特性真的跟地磁相关,想在太空里实现自持系统就更难,只能烧些什么东西来转换能量。
越是考虑这种问题,越会觉得从卫星体系跨向大宇宙时代,要面临的难题实在是太多。
针对水体及其周边植被的研究虽然有些问题,大体上还算的上顺利,另一组小蜜蜂就麻烦了。
降落点距离“城市”足有三百千米,这在太空里是个很短的距离,在地表,尤其是灵月这种缺乏灵气的环境里就很麻烦。
为保证真正的观察期小蜜蜂不掉落到城市里,它们每天只移动八十千米,就落到地上等待太阳的帮助,还好它们出门就已经满能量,不然可能移动一两百千米就要等待数天以获取能量。
几天的时间里,有两台小蜜蜂夜间被沙尘埋起来了!真修甲型自己的续航力都救不了它们。
“看样子灵月上的探索还得有专用的侦查设备啊。”接到损失报告,沈文剑摇头,这个以后再说,眼前还是邻居们的情况比较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