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星月着陆
吃过牛肉餐,在乐园城里稍微逛了一下买些小东西,一行人回到山上,沈文剑还是跟着刘香湘去航天中心。
进入航天中心任务大厅,闪电04已经进入末段轨道调整。
太空任务的危险期只那么几百秒,大部分时间在地面站上都是慢动作,轨道调整花费大半个小时,闪电04减速到合适的速度切入星月近地轨道。
“轨道偏差率小于3″,观察卫星投放准备,确认投放间隔52秒。”
“时间同步确认,任务确认。”
闪电04展开舱盖,两台机械臂升起,几十秒后开始投放观察卫星。
这次为星月准备的观察卫星是瑶光系列的简化版,只保留下色谱分析和光学拍摄功能,制造和检查都会比较快。
按52秒投放一颗卫星的间隔,卫星出去后会在后续的指令下转轨,不存在撞在一起的几率。
简化版卫星总共投下六颗,该阶段完成。
“回收机械臂、外景同步机器人……舱内增压,检查气密……着陆路线状态确认……”刘香湘在简化卫星投放阶段完成后,连续下了一串指令。
这里又来到一个耗费时间的阶段,着陆路线会由近地卫星给出图像,交给航天中心的超算进行最后确认,评估完风险才会正式进行下一步。
过程大概持续有大半个小时,风险评估的结果是故障率4.2%以下,坠机概率1.02%。
刘香湘拿着数据交给沈文剑。
“可以了,做吧。”沈文剑看起来满不在乎的样子。
天体探测哪有没风险的,这个风险已经很低,就算着陆过程中产生的变量再把风险提高一倍,也是要试的。
“B线路着陆任务准备,卫星能不能赶上?”
“没问题,预计在16分钟10秒后进入大气,能拍摄十六秒画面。三号在十分钟后进入着陆区上方。”
星月的气体构成和灵月、中原星都完全不同,进入大气的那一刹那能得到的信息量非常多,不能错过,如果没有卫星帮忙,会多绕一圈。
“B线路着陆倒计时15分56秒。”
准备和调试工作已经完成,众人就盯着大屏幕上的模拟飞行线路。
十几分钟后,近地卫星画面切入。它的飞行速度高于准备进入大气的闪电04,画面进来后几十秒,追上闪电04.
十秒不到,闪电04的四周突然升起夹杂着水红色的烟雾状物质,这是机腹接触大气的反应,减速过程非常快,只用了三秒就被甩出画面,该过程近地卫星有做姿态调整,但也没把画面延续几秒。
闪电04本身的画面则在剧烈抖动,噪波非常多,画面像素保留度只有68%,并很快消失。
这是一个为本次任务安装的外置摄像机,否则正常情况的着陆,在第一阶段是不能开摄像头的,速度太快,与大气摩擦产生的热量也太高。
“温度有点高。”前面盯着闪电04数据的工程师突然发声。
沈文剑扫一眼,实时显示的温度超过1600度。
不过闪电04可是一架制造费就破百亿的集大成者,温度超出设定值它进入自动应对环节,翻了个身。
……不错,闪电04跟正常的空天飞机不一样,在机舱没打开前机腹和背面区别不大,通过旋转,为热能转换系统争取时间,理论上任何构成的大气都没办法把温度推到危险水平。
星月的大气很薄,翻过身之后闪电04和地表距离已经不到二十公里,速度仍然有9倍音速,如果任由其继续,会以三倍音速撞到海面上,这个速度下海面和钢筋毫无差别。
几乎两秒的延迟存在,航天中心是不能插手的,现在全看任务规划和自动应对系统发挥作用。
18000米,闪电04主视角光学系统启动,法术等离子推进器开启主动减速。15000米,主发动机低推力点火,纳米蒙皮反应,短机翼变宽了十几毫米,靠近机头部分挤出边条翼。
星月的大气含氧量极低,复合发动机暂时使用火箭推进模式,等前端温度降低至900度以下展开吸气口,进入无氧喷气模式。无氧喷气模式跟火箭推进模式差不多,只是把吸入的气体加热膨胀后获得额外的推力。
通过自身动力,在一万米的高度把下坠速度控制下来,飞行速度从六倍音速自然减速,滑翔超过一千公里才降到亚音速。
亚音速状态下,机械结构运动,配合纳米蒙皮作用,机翼再次加宽十厘米,经过短暂调整和机腹回转,掉头降低高度进入着陆区。
“左起落架故障,正在排查原因。”前面又出现不好的消息。
“悬浮系统情况怎么样?”刘香湘没去纠结起落架的事。
“还行,悬浮能耗是我们这边的5.2倍,和灵月差不多。”
貌似中原星还挺特殊嘛。
沈文剑观看信息综合面板,听着前面的声音,突然觉得中原星还有很大的秘密。
包括灵月、星月、龙元世界、深绿星在内,已经有消息的五颗行星里,中原星开启浮空系统或修士飞行的能耗最低,深绿星都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正是灵月和星月,所以不正常的是中原星被撞缺掉一块的行星。
“那就先别管起落架了,五米高度悬停。”刘香湘那边确认过情况作出决定。
十二台机器人依次被机械臂拿出来,激活系统进入悬浮后松开飘到地面。
这些机器人也是特殊型号,也是最近一年往灵月投送的型号,“变形金刚”甲三型。它们有履带,而且手臂和脑袋又跟身体连接上了,必要的时候跟指挥官一样可以抛开履带飞行。
机器人一落地马上分作三组,一组搬着后续卸载的自动潜艇前往东侧十几公里外的海边,一组往北边的水坑跑,剩下的留在原地帮助卸载后续物资,并通过远程遥控为闪电04起落架排除故障。
很快小蜜蜂也被放出来。
借助灵月的经验,这回给机器人和小蜜蜂们配置了“机库”,它很小巧,总体积只有42立方,内部能容纳十二台气动力改型版小蜜蜂。
“机库”的全名叫小型地面机动型综合机库,自带有核能单棒装置,为小蜜蜂提供充能和沙尘防护点的同时,还能用外接点同时为六台变形金刚充能,重点是它可以像马车一样被机器人拖走。
机动机库的基本功能由工程院设计,经过设计院的加料,今年早些时候在灵月首次投放,星月上这台是第二台。
进入航天中心任务大厅,闪电04已经进入末段轨道调整。
太空任务的危险期只那么几百秒,大部分时间在地面站上都是慢动作,轨道调整花费大半个小时,闪电04减速到合适的速度切入星月近地轨道。
“轨道偏差率小于3″,观察卫星投放准备,确认投放间隔52秒。”
“时间同步确认,任务确认。”
闪电04展开舱盖,两台机械臂升起,几十秒后开始投放观察卫星。
这次为星月准备的观察卫星是瑶光系列的简化版,只保留下色谱分析和光学拍摄功能,制造和检查都会比较快。
按52秒投放一颗卫星的间隔,卫星出去后会在后续的指令下转轨,不存在撞在一起的几率。
简化版卫星总共投下六颗,该阶段完成。
“回收机械臂、外景同步机器人……舱内增压,检查气密……着陆路线状态确认……”刘香湘在简化卫星投放阶段完成后,连续下了一串指令。
这里又来到一个耗费时间的阶段,着陆路线会由近地卫星给出图像,交给航天中心的超算进行最后确认,评估完风险才会正式进行下一步。
过程大概持续有大半个小时,风险评估的结果是故障率4.2%以下,坠机概率1.02%。
刘香湘拿着数据交给沈文剑。
“可以了,做吧。”沈文剑看起来满不在乎的样子。
天体探测哪有没风险的,这个风险已经很低,就算着陆过程中产生的变量再把风险提高一倍,也是要试的。
“B线路着陆任务准备,卫星能不能赶上?”
“没问题,预计在16分钟10秒后进入大气,能拍摄十六秒画面。三号在十分钟后进入着陆区上方。”
星月的气体构成和灵月、中原星都完全不同,进入大气的那一刹那能得到的信息量非常多,不能错过,如果没有卫星帮忙,会多绕一圈。
“B线路着陆倒计时15分56秒。”
准备和调试工作已经完成,众人就盯着大屏幕上的模拟飞行线路。
十几分钟后,近地卫星画面切入。它的飞行速度高于准备进入大气的闪电04,画面进来后几十秒,追上闪电04.
十秒不到,闪电04的四周突然升起夹杂着水红色的烟雾状物质,这是机腹接触大气的反应,减速过程非常快,只用了三秒就被甩出画面,该过程近地卫星有做姿态调整,但也没把画面延续几秒。
闪电04本身的画面则在剧烈抖动,噪波非常多,画面像素保留度只有68%,并很快消失。
这是一个为本次任务安装的外置摄像机,否则正常情况的着陆,在第一阶段是不能开摄像头的,速度太快,与大气摩擦产生的热量也太高。
“温度有点高。”前面盯着闪电04数据的工程师突然发声。
沈文剑扫一眼,实时显示的温度超过1600度。
不过闪电04可是一架制造费就破百亿的集大成者,温度超出设定值它进入自动应对环节,翻了个身。
……不错,闪电04跟正常的空天飞机不一样,在机舱没打开前机腹和背面区别不大,通过旋转,为热能转换系统争取时间,理论上任何构成的大气都没办法把温度推到危险水平。
星月的大气很薄,翻过身之后闪电04和地表距离已经不到二十公里,速度仍然有9倍音速,如果任由其继续,会以三倍音速撞到海面上,这个速度下海面和钢筋毫无差别。
几乎两秒的延迟存在,航天中心是不能插手的,现在全看任务规划和自动应对系统发挥作用。
18000米,闪电04主视角光学系统启动,法术等离子推进器开启主动减速。15000米,主发动机低推力点火,纳米蒙皮反应,短机翼变宽了十几毫米,靠近机头部分挤出边条翼。
星月的大气含氧量极低,复合发动机暂时使用火箭推进模式,等前端温度降低至900度以下展开吸气口,进入无氧喷气模式。无氧喷气模式跟火箭推进模式差不多,只是把吸入的气体加热膨胀后获得额外的推力。
通过自身动力,在一万米的高度把下坠速度控制下来,飞行速度从六倍音速自然减速,滑翔超过一千公里才降到亚音速。
亚音速状态下,机械结构运动,配合纳米蒙皮作用,机翼再次加宽十厘米,经过短暂调整和机腹回转,掉头降低高度进入着陆区。
“左起落架故障,正在排查原因。”前面又出现不好的消息。
“悬浮系统情况怎么样?”刘香湘没去纠结起落架的事。
“还行,悬浮能耗是我们这边的5.2倍,和灵月差不多。”
貌似中原星还挺特殊嘛。
沈文剑观看信息综合面板,听着前面的声音,突然觉得中原星还有很大的秘密。
包括灵月、星月、龙元世界、深绿星在内,已经有消息的五颗行星里,中原星开启浮空系统或修士飞行的能耗最低,深绿星都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正是灵月和星月,所以不正常的是中原星被撞缺掉一块的行星。
“那就先别管起落架了,五米高度悬停。”刘香湘那边确认过情况作出决定。
十二台机器人依次被机械臂拿出来,激活系统进入悬浮后松开飘到地面。
这些机器人也是特殊型号,也是最近一年往灵月投送的型号,“变形金刚”甲三型。它们有履带,而且手臂和脑袋又跟身体连接上了,必要的时候跟指挥官一样可以抛开履带飞行。
机器人一落地马上分作三组,一组搬着后续卸载的自动潜艇前往东侧十几公里外的海边,一组往北边的水坑跑,剩下的留在原地帮助卸载后续物资,并通过远程遥控为闪电04起落架排除故障。
很快小蜜蜂也被放出来。
借助灵月的经验,这回给机器人和小蜜蜂们配置了“机库”,它很小巧,总体积只有42立方,内部能容纳十二台气动力改型版小蜜蜂。
“机库”的全名叫小型地面机动型综合机库,自带有核能单棒装置,为小蜜蜂提供充能和沙尘防护点的同时,还能用外接点同时为六台变形金刚充能,重点是它可以像马车一样被机器人拖走。
机动机库的基本功能由工程院设计,经过设计院的加料,今年早些时候在灵月首次投放,星月上这台是第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