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6章 写家书
第1246章 写家书
若说先前的贵夫人们带来的女儿是直接试探,那么顾氏这么带着女儿前来,却是令人舒服多了,虽然意义都一样。
旁边的时烨却是忽然起身,“我且去看看华应。”
苏宛平点头。
时烨一走,苏宛平明显的看到顾氏母女微变的脸色。
“多谢夫人帮忙,今日才如此的顺当,也辛苦黄姑娘,不如先坐下歇息。”
顾氏母女相继坐下,正要说话,莫氏与几位夫人告别后就过来了,一入堂前,看到知州夫人顾氏与女儿皆在,她脸色微微一变,随即含笑上前行礼,苏宛平一看到莫氏便露出笑来,叫莫氏坐在她身边去。
顾氏母女皆是看着的。
莫氏朝母女二人看去一眼,心思有些微妙,看来往日所见的知州夫人与今日所见的有些不同呢,人无完人,平素看着随和,面面俱到的人,反而要更加的警惕才成,越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性格脾气的人,反而更令人放心的。
“宛平,我说什么来着,有了这一次宴席,你也就安静多了。”
莫氏一口说出来,苏宛平哈哈大笑,“夫人说的对,的确少了不少麻烦。”
顾氏才知这宴席一事原来是莫氏所提,看来莫氏在苏侧妃面前很有些份量。
苏宛平与顾氏说了说今日宴席的事,顾氏也将帐目交给了她,而后母女二人回去了。
苏宛平也送莫氏出门,小道上,莫氏拉着她的手,小声说道:“我当年就知道宛平的心思的,这一次也不想再多提,上一次我说的话收回,宛平别放在心上。”
是上一次对知州夫人的评价么?苏宛平知道莫氏看出来了,她当年对时烨的醋劲就大,何况今日。
“我知道了,夫人安心回去。”
莫氏才放心的走了。
时烨与华应在凉亭里饮酒,华应明个儿就要走,不能再耽搁了,说是来抓他们的,结果都来岭南吃喝玩乐了。
苏宛平找到两人的时候,两人正说着这岭南的美人。
华应说道:“这地方官员瞧着对烨哥可上心了,烨哥是何想法?”
时烨摆手,“若是他们能送我一匹千里马,我必定珍之惜之,至于美人那就算了,你嫂子大度,我可不敢,这样的日子多逍遥。”
“烨哥这是俱内。”
华应哈哈大笑。
华应也在这两年成婚的,时烨便说道:“要不你在岭南带个解语花回去试试。”
华应一听,想起家中的妻子,摆手,“那还是算了,不及京城贵女好看。”
他家妻子正是京城贵女,虽然不是大世家,却也是小家碧玉的。
时烨却是举起酒坛,“罚你一坛酒,尽是说大话。”
此时苏宛平轻咳一声来到凉亭,两人回身一看,时烨见到苏宛平有点儿心虚,刚才的话没听到吧。
苏宛平却是来到华应身边坐下,“华应明日就要回京城?”
华应和时烨立即反应过来,这是听到了他们说的话,好在不出格。
华应点头。
苏宛平想了想看向时烨,“咱们给母后写封信吧,华应此番回去无法交代,也不能连累了他。”
华应很感动,哪像烨哥,不管他生死。
时烨却是不说话了。
苏宛平在他身边坐下,劝慰道:“就写一封,就说我们想在岭南呆一段时间,而且我的孩子也快生了,所以暂时不会回京城,如此而已。”
时烨还是不做声。
苏宛平离开京城的这几个月也看明白了一些事,母后若是真的将他们逼回来,就绝不可能派华应过来追,大可派孔家的人过来拦,华应可是一直与他们交好的,放他来追,岂不是相送有什么区别。
而且来到岭南后,她想到了吴越小国的一些陈年旧事,才发觉,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道理都一样,所谓外戚,也是各自在巩固自己的地位,家族要壮大,自是会妨碍别人的利益,可是若不壮大,那就会事有轮回。
毕竟孔家已经风光了这么些年了,皇后也有老的一日,孔家若想保住当年的风光,福及子孙,自然会紧紧地抓住这一切。
就如历史上的每一位帝王都盼着自己的霸业能一直传承下去,不要被别人抢走是一个道理。
而女人反而成了这政权利益相斗的牲牺品,所以她可以不原谅婆母向着孔家,但她不能去指责,因为婆母姓孔,她也无法割舍亲情,如果这事放到她自己身上,她的弟弟若是来求她,她恐怕也会做出同样的事情来。
所以苏宛平这一次拐走时烨来了岭南,这是对婆母的一大打击,婆母没有真正的将两人拦下,正是她对两人的心软,所以她才叫时烨写封信去,她或许在收到信后,心头又会好过一些。
“时烨,写一封信若能让母后安心,何乐而不为,母后她只针对我,并没有针对你,你仍旧是她的儿子,她也只盼着你好的,所以你写封家书,华应带上家书必不会受罚。”
苏宛平握住时烨的手,华应却在一旁沉默了,他看着苏宛平,心头感慨万千,时至今日,嫂子还能如此大度,烨哥当真娶了一位好贤妻。
时烨看着媳妇那企盼的眼神,说道:“我母后针对你,你不生气?”
“我很生气,岂能不气,只是生气过后,想一想,也没有这个必要,无非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母后要做什么,我觉得不妥当的,就不同意就是,我也能反抗,比如这一次,我也不是这么好欺负的,如此而已,这与你写家书没有什么冲突。”
“母后想要求我们做什么,我们反抗,这都不影响她对我腹中孩子的宠爱,对你这个亲生儿子的疼爱,所以,时烨,听我的,写一封家书,咱们心平气和的写,母后看了后是生气也好,是愤怒也好,都跟我们没关系。”
时烨听着媳妇这番话,听着有些奇怪,可是却是顺耳的,时烨同意了。
三人去了书房,苏宛平为时烨磨墨,时烨坐在桌前沉思了一会儿,便执笔落下,写了起来。
若说先前的贵夫人们带来的女儿是直接试探,那么顾氏这么带着女儿前来,却是令人舒服多了,虽然意义都一样。
旁边的时烨却是忽然起身,“我且去看看华应。”
苏宛平点头。
时烨一走,苏宛平明显的看到顾氏母女微变的脸色。
“多谢夫人帮忙,今日才如此的顺当,也辛苦黄姑娘,不如先坐下歇息。”
顾氏母女相继坐下,正要说话,莫氏与几位夫人告别后就过来了,一入堂前,看到知州夫人顾氏与女儿皆在,她脸色微微一变,随即含笑上前行礼,苏宛平一看到莫氏便露出笑来,叫莫氏坐在她身边去。
顾氏母女皆是看着的。
莫氏朝母女二人看去一眼,心思有些微妙,看来往日所见的知州夫人与今日所见的有些不同呢,人无完人,平素看着随和,面面俱到的人,反而要更加的警惕才成,越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性格脾气的人,反而更令人放心的。
“宛平,我说什么来着,有了这一次宴席,你也就安静多了。”
莫氏一口说出来,苏宛平哈哈大笑,“夫人说的对,的确少了不少麻烦。”
顾氏才知这宴席一事原来是莫氏所提,看来莫氏在苏侧妃面前很有些份量。
苏宛平与顾氏说了说今日宴席的事,顾氏也将帐目交给了她,而后母女二人回去了。
苏宛平也送莫氏出门,小道上,莫氏拉着她的手,小声说道:“我当年就知道宛平的心思的,这一次也不想再多提,上一次我说的话收回,宛平别放在心上。”
是上一次对知州夫人的评价么?苏宛平知道莫氏看出来了,她当年对时烨的醋劲就大,何况今日。
“我知道了,夫人安心回去。”
莫氏才放心的走了。
时烨与华应在凉亭里饮酒,华应明个儿就要走,不能再耽搁了,说是来抓他们的,结果都来岭南吃喝玩乐了。
苏宛平找到两人的时候,两人正说着这岭南的美人。
华应说道:“这地方官员瞧着对烨哥可上心了,烨哥是何想法?”
时烨摆手,“若是他们能送我一匹千里马,我必定珍之惜之,至于美人那就算了,你嫂子大度,我可不敢,这样的日子多逍遥。”
“烨哥这是俱内。”
华应哈哈大笑。
华应也在这两年成婚的,时烨便说道:“要不你在岭南带个解语花回去试试。”
华应一听,想起家中的妻子,摆手,“那还是算了,不及京城贵女好看。”
他家妻子正是京城贵女,虽然不是大世家,却也是小家碧玉的。
时烨却是举起酒坛,“罚你一坛酒,尽是说大话。”
此时苏宛平轻咳一声来到凉亭,两人回身一看,时烨见到苏宛平有点儿心虚,刚才的话没听到吧。
苏宛平却是来到华应身边坐下,“华应明日就要回京城?”
华应和时烨立即反应过来,这是听到了他们说的话,好在不出格。
华应点头。
苏宛平想了想看向时烨,“咱们给母后写封信吧,华应此番回去无法交代,也不能连累了他。”
华应很感动,哪像烨哥,不管他生死。
时烨却是不说话了。
苏宛平在他身边坐下,劝慰道:“就写一封,就说我们想在岭南呆一段时间,而且我的孩子也快生了,所以暂时不会回京城,如此而已。”
时烨还是不做声。
苏宛平离开京城的这几个月也看明白了一些事,母后若是真的将他们逼回来,就绝不可能派华应过来追,大可派孔家的人过来拦,华应可是一直与他们交好的,放他来追,岂不是相送有什么区别。
而且来到岭南后,她想到了吴越小国的一些陈年旧事,才发觉,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道理都一样,所谓外戚,也是各自在巩固自己的地位,家族要壮大,自是会妨碍别人的利益,可是若不壮大,那就会事有轮回。
毕竟孔家已经风光了这么些年了,皇后也有老的一日,孔家若想保住当年的风光,福及子孙,自然会紧紧地抓住这一切。
就如历史上的每一位帝王都盼着自己的霸业能一直传承下去,不要被别人抢走是一个道理。
而女人反而成了这政权利益相斗的牲牺品,所以她可以不原谅婆母向着孔家,但她不能去指责,因为婆母姓孔,她也无法割舍亲情,如果这事放到她自己身上,她的弟弟若是来求她,她恐怕也会做出同样的事情来。
所以苏宛平这一次拐走时烨来了岭南,这是对婆母的一大打击,婆母没有真正的将两人拦下,正是她对两人的心软,所以她才叫时烨写封信去,她或许在收到信后,心头又会好过一些。
“时烨,写一封信若能让母后安心,何乐而不为,母后她只针对我,并没有针对你,你仍旧是她的儿子,她也只盼着你好的,所以你写封家书,华应带上家书必不会受罚。”
苏宛平握住时烨的手,华应却在一旁沉默了,他看着苏宛平,心头感慨万千,时至今日,嫂子还能如此大度,烨哥当真娶了一位好贤妻。
时烨看着媳妇那企盼的眼神,说道:“我母后针对你,你不生气?”
“我很生气,岂能不气,只是生气过后,想一想,也没有这个必要,无非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母后要做什么,我觉得不妥当的,就不同意就是,我也能反抗,比如这一次,我也不是这么好欺负的,如此而已,这与你写家书没有什么冲突。”
“母后想要求我们做什么,我们反抗,这都不影响她对我腹中孩子的宠爱,对你这个亲生儿子的疼爱,所以,时烨,听我的,写一封家书,咱们心平气和的写,母后看了后是生气也好,是愤怒也好,都跟我们没关系。”
时烨听着媳妇这番话,听着有些奇怪,可是却是顺耳的,时烨同意了。
三人去了书房,苏宛平为时烨磨墨,时烨坐在桌前沉思了一会儿,便执笔落下,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