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二更)
李平很快发现,她打算和林清来场偶遇,简直比登天还难。
李平本来想在花园和林清来场偶遇,可她守了三天,愣是没发现林清的身影。后来才通过丫鬟打听到,林清已经一年不曾逛过林府的大花园了。
李平:………
要是林清知道李平的举动,肯定吐槽:他打小在林府长大,自家的园子天天看,有什么好逛的!
受了一次挫后,李平学聪明了,先让丫鬟去打探了打探林清平日会在哪出现。
可得到的结果更让她抓狂,林清天天呆在自己的宅子里,换句话说,也就是林清很宅!
李平头一次知道,原来古代也有宅男一说,李平不由想,那本书中林清之所以出场这么少,不会不是因为作者想调胃口,而是本来林清就宅在家里不出来吧?
不过,经过李平的细心观察,发现林清还是有出来的时候,那就是隔两天,林清就会到大宅来给林父李氏请安。
李平心中一动,一个主意顿时出来了。
这天傍晚,林清照例带着小厮丫鬟来大宅给母亲李氏请安。
还没走到正院,经过抄手走廊时,林清就听到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在低声吟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林清奇怪的抬头看了看天色,现在正是傍晚时分,太阳还没下山,虽然月亮确实出来了,可还很暗的挂在天边,这个时候对月背诗,这表小姐发什么神经?
不过人家是客,哪怕林清很想说现在这个时间背这首诗的有些不妥当,还是忍了,说不定人家表小姐只是突然想起这首诗,背着玩玩。
林清接着往前走,虽然表小姐在前边,不过他身边带着丫鬟小厮,一大群人瞅着,倒也不用避嫌,再说,这里是他去正院的必经之路,想避也避不过去。
林清走过去,叫了一声:“表妹”算是打招呼,然后就打算接着往前走。
林清刚要走,却听到身后传来李平的声音:“表哥,请等一下。”
林清扭头说:“不知表妹有何事?”
李平有些羞怯,红着脸问:“不知表哥觉得我做的这首诗怎么样?”
林清听了一愣,说:“这首诗不是东坡先生的词《水调歌头》么?”
谁知李平比林清更惊讶,说:“表哥知道苏轼?”
林清奇怪的看着李平,说:“东坡居士为宋代有名的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样的名人,读过书的都知道,表哥也是进过学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
李平一听,差点一口血呕在嗓子里,那本宫斗书不是架空吗?怎么会有宋朝?
就听林清接着好心解释说:“表妹是在哪里不小心看到这首词,觉得好吧?这首词确实蛮有名的,不过,这首词是丙辰中秋,东坡居士和众人饮酒到天明,想到自己的弟弟,一时睡不着所作,现在正是傍晚时分,表妹睡不着正常,不必如此纠结。”
林清言外之意,人家东坡居士大半夜思念远方的亲弟弟,睡不着作首诗也就罢了,你大傍晚的睡不着,满天找月亮对着月亮背诗,这不是作么?谁大傍晚的也睡不着啊!
李平听的满脸通红,正为自己闹了个大乌龙而尴尬,却见林清对她说了一句:“我还要去见家母”就直接带着一帮人浩浩荡荡的走了。
李平看着直接离去的林清,气的跺了跺,打算先回去翻翻史书,看这时空到底有什么朝代,她就不信,这里连毛爷爷都有。
林清走出走廊,到了正院,看到他娘李氏正在给他准备东西,笑着说:“娘,这些让嫣儿准备就行了。”
“她还年轻,又没有经验,哪能事事准备妥当。”李氏不舍的看着林清:“过两日,你就要去京城参加会试了,真要走这么早?”
“嗯,”林清点点头,说:“再不走,过些日子天就要冷了,运河就要结冰了,就不好走了,而且我的策论还差一些,早到京城,也能先去找沈、啊不,老师,让他给我改改策论。”
李氏知道儿子这是正事,也不能阻了儿子上进的路,就抚着儿子的头嘱咐道:“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这次还是你大哥陪你去,好在你大哥从小跟着你爹爹走南闯北,我也放心些。
路上注意好好吃饭,千万别缺着自己,一定要小心身子………”
林清认真的听着他娘念叨,他知道这是他娘放心不下。
李氏念叨了一会,就开始拉着他,给他看她给他准备的东西,李氏一件一件给他说每样东西准备了多少,怎么用,然后又把身边的陪房,也就是林管家的媳妇叫来,对林清说:“你这次出去的时间长,又远,娘放心了不下你,你又不是个会打理的,娘的陪房你带着,她跟着娘多年,对打理这些都熟?”
林清听了忙说:“娘,您让我带着林嫂子,您在家岂不是没帮手。”
“怎么没帮手,不是还有你大嫂和你媳妇么?”李氏说,又叹气道: “要是王氏没有孩子,让她陪着你去,服侍你,娘才更放心。”
林清本来也想带着王嫣的,可是考虑到现在的交通情况、医疗条件都不行,小花生又小,实在是不敢冒这个险,而王嫣又舍不得小花生,所以林清只能把王嫣和女儿留在家里,托付给他娘。
林清看他娘坚持,也不再推辞,对林嫂子说:“这段时间要辛苦林嫂子了。”
林嫂子忙说:“不辛苦,不辛苦,能陪着二老爷去科考,是奴家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林清点点头说:“这次小林正好也跟着我去,你们娘俩也正好有个照应。”
李氏和林清安排好事后,林清陪着李氏用了晚饭,才悠悠的回去。
等李平查完了书,又准备和林清玩偶遇时,才知道林泽林清带着一大帮人,已经启程去京城,参加会试了。
而元氏和小李氏,也在这段时间给她定下了一门合适的亲事,李平知道后本想抗议,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元氏哪里听女儿的什么婚姻自由论,她好不容易才给她找了一个家里不错,本身又肯上进的,各方面都不错的富家公子,怎么会因为女儿闹小性子而坏了婚约,再加上他们已经给林家贺完了,大女儿也看了,林清也去赶考了,李锦和元氏就直接和林家告辞,把女儿打包回家,让她呆在家里安心备嫁了。
………
林清坐在马车上,看着了半晌手中的简易地图,发现以他的知识水平,还真看不懂,就随手把地图丢给林泽,问道:“哥,咱怎么走?”
“先走陆路,然后到运河边上乘船,就可以直接到金陵。”林泽说道。
林清点点头,先朝和现在的朝廷定都都是金陵,所以他们要一路往南走,而到达南边,显然走运河更快,更舒服些。
林泽翻过来身,问:“到了京城,你打算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林清问道。
“当然是你打算住哪了?”林泽问道:“你是打算包个院子,还是买个宅子?”
林清想想,说:“还是包个院子吧,京城不比咱老家,什么都讲究规制,我一个举人,去京城买不了什么好院子。”
林泽点点头说:“也是,要想在京城买个好宅子,买好位置,必须有一定的品级,咱还是先包一个,等你中了,咱再做打算。”
“而且京城寸金寸土,房子也是极贵的。”林清说道。
林泽听了,笑了,说: “你还用担心银子的事,你出门的时候,爹爹和两位叔叔,不是给了万斤盐引么?”
林清想到他出门前,他爹从怀里掏出的一个荷包,荷包里的一卷盐引。
前朝虽然有交子等银票出现,可由于朝廷不稳,在加上朝廷印银票不加节制,所以银票很快如废纸一样,到了今朝,虽然朝廷也想印银票,可百姓们都不买账,宁愿用金银铜板,也不愿兑换银票,生怕过几日就变成一张废纸。所以现在市面上,是没有银票的。
而人们一旦出远门,最好的方法就是兑换一些金银,缝在衣服里。
而这次林清去京城赶考,林父考虑到路途遥远,带大量的金银不仅不方便,还容易招招贼,就从盐号中拿出一部分盐引,给他带上。
盐引是盐号提盐的凭据,无论谁,只要拿着盐引,就可以去盐场按数量提盐,所以只要拿着盐引,就可以到任何一个盐商那里去兑现银,朝廷其实从来不用管理盐商,因为有盐引的就是盐商,而盐商纳的盐税,都在买盐引的钱里,所以才有盐引一本,一本万利之说。
想当初,林父把一沓盐引塞到他手中,认真的说:“儿啊,你这次去京城赶考,爹爹也帮不上,这一万斤盐你带上,好路上用。”
林清:………
他为什么感觉这么咸呢?
李平本来想在花园和林清来场偶遇,可她守了三天,愣是没发现林清的身影。后来才通过丫鬟打听到,林清已经一年不曾逛过林府的大花园了。
李平:………
要是林清知道李平的举动,肯定吐槽:他打小在林府长大,自家的园子天天看,有什么好逛的!
受了一次挫后,李平学聪明了,先让丫鬟去打探了打探林清平日会在哪出现。
可得到的结果更让她抓狂,林清天天呆在自己的宅子里,换句话说,也就是林清很宅!
李平头一次知道,原来古代也有宅男一说,李平不由想,那本书中林清之所以出场这么少,不会不是因为作者想调胃口,而是本来林清就宅在家里不出来吧?
不过,经过李平的细心观察,发现林清还是有出来的时候,那就是隔两天,林清就会到大宅来给林父李氏请安。
李平心中一动,一个主意顿时出来了。
这天傍晚,林清照例带着小厮丫鬟来大宅给母亲李氏请安。
还没走到正院,经过抄手走廊时,林清就听到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在低声吟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林清奇怪的抬头看了看天色,现在正是傍晚时分,太阳还没下山,虽然月亮确实出来了,可还很暗的挂在天边,这个时候对月背诗,这表小姐发什么神经?
不过人家是客,哪怕林清很想说现在这个时间背这首诗的有些不妥当,还是忍了,说不定人家表小姐只是突然想起这首诗,背着玩玩。
林清接着往前走,虽然表小姐在前边,不过他身边带着丫鬟小厮,一大群人瞅着,倒也不用避嫌,再说,这里是他去正院的必经之路,想避也避不过去。
林清走过去,叫了一声:“表妹”算是打招呼,然后就打算接着往前走。
林清刚要走,却听到身后传来李平的声音:“表哥,请等一下。”
林清扭头说:“不知表妹有何事?”
李平有些羞怯,红着脸问:“不知表哥觉得我做的这首诗怎么样?”
林清听了一愣,说:“这首诗不是东坡先生的词《水调歌头》么?”
谁知李平比林清更惊讶,说:“表哥知道苏轼?”
林清奇怪的看着李平,说:“东坡居士为宋代有名的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样的名人,读过书的都知道,表哥也是进过学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
李平一听,差点一口血呕在嗓子里,那本宫斗书不是架空吗?怎么会有宋朝?
就听林清接着好心解释说:“表妹是在哪里不小心看到这首词,觉得好吧?这首词确实蛮有名的,不过,这首词是丙辰中秋,东坡居士和众人饮酒到天明,想到自己的弟弟,一时睡不着所作,现在正是傍晚时分,表妹睡不着正常,不必如此纠结。”
林清言外之意,人家东坡居士大半夜思念远方的亲弟弟,睡不着作首诗也就罢了,你大傍晚的睡不着,满天找月亮对着月亮背诗,这不是作么?谁大傍晚的也睡不着啊!
李平听的满脸通红,正为自己闹了个大乌龙而尴尬,却见林清对她说了一句:“我还要去见家母”就直接带着一帮人浩浩荡荡的走了。
李平看着直接离去的林清,气的跺了跺,打算先回去翻翻史书,看这时空到底有什么朝代,她就不信,这里连毛爷爷都有。
林清走出走廊,到了正院,看到他娘李氏正在给他准备东西,笑着说:“娘,这些让嫣儿准备就行了。”
“她还年轻,又没有经验,哪能事事准备妥当。”李氏不舍的看着林清:“过两日,你就要去京城参加会试了,真要走这么早?”
“嗯,”林清点点头,说:“再不走,过些日子天就要冷了,运河就要结冰了,就不好走了,而且我的策论还差一些,早到京城,也能先去找沈、啊不,老师,让他给我改改策论。”
李氏知道儿子这是正事,也不能阻了儿子上进的路,就抚着儿子的头嘱咐道:“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这次还是你大哥陪你去,好在你大哥从小跟着你爹爹走南闯北,我也放心些。
路上注意好好吃饭,千万别缺着自己,一定要小心身子………”
林清认真的听着他娘念叨,他知道这是他娘放心不下。
李氏念叨了一会,就开始拉着他,给他看她给他准备的东西,李氏一件一件给他说每样东西准备了多少,怎么用,然后又把身边的陪房,也就是林管家的媳妇叫来,对林清说:“你这次出去的时间长,又远,娘放心了不下你,你又不是个会打理的,娘的陪房你带着,她跟着娘多年,对打理这些都熟?”
林清听了忙说:“娘,您让我带着林嫂子,您在家岂不是没帮手。”
“怎么没帮手,不是还有你大嫂和你媳妇么?”李氏说,又叹气道: “要是王氏没有孩子,让她陪着你去,服侍你,娘才更放心。”
林清本来也想带着王嫣的,可是考虑到现在的交通情况、医疗条件都不行,小花生又小,实在是不敢冒这个险,而王嫣又舍不得小花生,所以林清只能把王嫣和女儿留在家里,托付给他娘。
林清看他娘坚持,也不再推辞,对林嫂子说:“这段时间要辛苦林嫂子了。”
林嫂子忙说:“不辛苦,不辛苦,能陪着二老爷去科考,是奴家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林清点点头说:“这次小林正好也跟着我去,你们娘俩也正好有个照应。”
李氏和林清安排好事后,林清陪着李氏用了晚饭,才悠悠的回去。
等李平查完了书,又准备和林清玩偶遇时,才知道林泽林清带着一大帮人,已经启程去京城,参加会试了。
而元氏和小李氏,也在这段时间给她定下了一门合适的亲事,李平知道后本想抗议,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元氏哪里听女儿的什么婚姻自由论,她好不容易才给她找了一个家里不错,本身又肯上进的,各方面都不错的富家公子,怎么会因为女儿闹小性子而坏了婚约,再加上他们已经给林家贺完了,大女儿也看了,林清也去赶考了,李锦和元氏就直接和林家告辞,把女儿打包回家,让她呆在家里安心备嫁了。
………
林清坐在马车上,看着了半晌手中的简易地图,发现以他的知识水平,还真看不懂,就随手把地图丢给林泽,问道:“哥,咱怎么走?”
“先走陆路,然后到运河边上乘船,就可以直接到金陵。”林泽说道。
林清点点头,先朝和现在的朝廷定都都是金陵,所以他们要一路往南走,而到达南边,显然走运河更快,更舒服些。
林泽翻过来身,问:“到了京城,你打算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林清问道。
“当然是你打算住哪了?”林泽问道:“你是打算包个院子,还是买个宅子?”
林清想想,说:“还是包个院子吧,京城不比咱老家,什么都讲究规制,我一个举人,去京城买不了什么好院子。”
林泽点点头说:“也是,要想在京城买个好宅子,买好位置,必须有一定的品级,咱还是先包一个,等你中了,咱再做打算。”
“而且京城寸金寸土,房子也是极贵的。”林清说道。
林泽听了,笑了,说: “你还用担心银子的事,你出门的时候,爹爹和两位叔叔,不是给了万斤盐引么?”
林清想到他出门前,他爹从怀里掏出的一个荷包,荷包里的一卷盐引。
前朝虽然有交子等银票出现,可由于朝廷不稳,在加上朝廷印银票不加节制,所以银票很快如废纸一样,到了今朝,虽然朝廷也想印银票,可百姓们都不买账,宁愿用金银铜板,也不愿兑换银票,生怕过几日就变成一张废纸。所以现在市面上,是没有银票的。
而人们一旦出远门,最好的方法就是兑换一些金银,缝在衣服里。
而这次林清去京城赶考,林父考虑到路途遥远,带大量的金银不仅不方便,还容易招招贼,就从盐号中拿出一部分盐引,给他带上。
盐引是盐号提盐的凭据,无论谁,只要拿着盐引,就可以去盐场按数量提盐,所以只要拿着盐引,就可以到任何一个盐商那里去兑现银,朝廷其实从来不用管理盐商,因为有盐引的就是盐商,而盐商纳的盐税,都在买盐引的钱里,所以才有盐引一本,一本万利之说。
想当初,林父把一沓盐引塞到他手中,认真的说:“儿啊,你这次去京城赶考,爹爹也帮不上,这一万斤盐你带上,好路上用。”
林清:………
他为什么感觉这么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