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章 不忍(1)
下了一场雨,天气清爽了不少。
李军进了屋,问了刘铁男:“将军,镐城那边还没有回信吗?”都已经六天了,竟然半点消息都没有,这让李军有些着急。
刘铁男是知道李军的过往,所以对于他如此关心这事也能理解:“没有。而且我若估计得不错,镐城那边不会有回音的。”不回复,就表示拒绝他的提议。
李军有些错愕,问道:“不会有回音?为什么?”
刘铁男摇头说道:“这个我不知道。只是按照惯例,若是王妃同意我的建议昨天就应该有回复了。”顿了下,刘铁男望着李军说道:“当年招募流民之中的青壮年入伍还是王妃的主意。王妃要有这个想法早就实施了,不用等你我来说的。”
李军问道:“我不明白,当年西北遭灾那般严重王妃都能救助我们。而现在粮库还有粮食,完全有能力救助这些灾民,为什么反而不愿救了呢!”
刘铁男也不明白,而他也没去深想,只是说道:“王妃这般做自有她的考虑。”他们只管行军打仗,其他的并不属于他管的。也是可怜这些灾民他才会写了那道折子。可王妃没回复,他也不可能再写第二道折子。
见李军神色有些沮丧,刘铁男说道:“我跟你一样,也可怜这些流民,但我们不能忘记了自己的职责。”
李军说道:“我知道的。”上面没有命令,他再可怜这些灾民也什么都不敢做。
就在这个时候顾立走了进来,一脸急色的说道:“将军,不好了,刚得了消息,城外的流民有不少感染了瘟疫。”
这个时代,谈疫色变。
听到这话,刘铁男有些庆幸地说道:“幸好没让这些流民进城。”瘟疫散播得很快,只要有一人进了城整个临州城可能都不保。
除了增加城墙上的兵力,刘铁男还立即写了折子,将这一情况告知玉熙。
两天半以后,玉熙就收到了刘铁男的折子。看完折子以后,玉熙脸色很难看。
刚玉熙正在跟谭拓议事,瞧着玉熙的脸色谭拓问道:“王妃,可是临州城出了什么事?”刚才许武将折子送进来的时候说了,这事临州加急的奏折。
玉熙说道:“流民之中起了瘟疫。”瘟疫一旦流传开来,必定要死伤无数。
谭拓说道:“那得防止这些流民流入境内,要不然这瘟疫带进来,后果不堪设想。”必须尽快通知靠近河北跟山东等地的驻扎军,让他们守好城门,不准流民进入。
玉熙点头,其实不用她下命令。只要众位守军将领收到临州城外流民感染瘟疫的消息,他们就会加强戒备的。
因为发生瘟疫的并不是他们治下,虽然有些心惊,但谭拓也不紧张。
这日晚膳,玉熙回了后院吃。柳儿跟三胞胎敏锐地感觉到玉熙心情不大好。
佑哥儿问道:“娘,你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为难的事。”她还是第一次看到玉熙苦着脸的样子,直觉是出大事了。
玉熙笑了下道:“没什么事。”
晚膳过后,三胞胎跟柳儿没有立即离去。佑哥儿挨着玉熙,问道:“娘,有什么事你就说出来,闷在心里难受呢!”
玉熙摸了下佑哥儿的头道:“真没事。就是公务太多,娘有些累。”
佑哥儿嘟囔着嘴道:“娘又忽悠我。”公务繁忙最多就是累点,可不像今天这样眉头皱得都快打结了。可想而知这事非常难办了。怪只怪他太小了帮不了忙,娘有事也不跟他说。真希望快快长大,这样就能帮娘分担了。
柳儿见状,问道:“娘,爹什么时候能回来?”爹回来了,就能帮娘分担了。
玉熙笑着说道:“你爹这会估计到了榆城。至于什么时候能回来这个娘也不确定。”
轩哥儿在旁说到:“大姐身上有伤,不宜骑马只能坐马车。想来,没有一个月是回不来了。”坐马车比骑马可要慢得多了。
说了一会话,玉熙道:“你们先回院子去,娘有些累了想要早点休息。”其实是她实在心情不好,又不愿将这种情绪传染给几个孩子,所以就想一个人呆。
出了主院,睿哥儿说道:“娘一定是遇见了很为难的事。”连粗枝大叶的睿哥儿都看出来,可想而知玉熙这次是真没收敛好情绪了。
佑哥儿点头说道:“二姐,二哥,我准备写封信给爹,让爹早些赶回来。”娘有事不跟他们说,是因为他们年岁小觉得帮不上忙。可爹就不一样了,娘有什么为难的事一定会跟爹说的。
柳儿说道:“这事跟爷爷说,请爷爷帮忙送下信。”他们也不是寻不到人送信,只是速度不行。
佑哥儿写好信,就去寻霍长青了。
霍长青已经知道瘟疫的事,这会听了佑哥儿的话自然知道玉熙为何心情会很差了。为了大局她不能帮这些流民,但又于心不忍,所以才会纠结。
接了信,霍长青很爽快地说道:“我现在就让人将信送去给你爹。”
全嬷嬷端了一杯温开水进屋,递给陷入沉思之中的玉熙问道:“怎么了?从前院回来后脸色就好差。”
玉熙接了水,喝了一口搁置在旁边的桌子上,低声说道:“临州城下的那些流民有人感染了瘟疫。想必很快就会大面积传播开的。”感染了瘟疫,又缺医少药,基本是死路一条。
全嬷嬷搬了一条小凳子坐在玉熙身边,问道:“你就因为这事心情难受?”
玉熙点了下头。
全嬷嬷沉默了下说道:“你若是实在不忍心,那就帮他们一把!”以玉熙的地位想要帮这些流民,并不是多难的事。
玉熙摇摇头,没有说话。
全嬷嬷见状,就知道这事没她想得那么简单:“别想了,今天难得没什么事,你就早点休息下吧!”今非昔比,玉熙如今所处的位置,一言一行都必须慎重,更何况还是这么大的事。
玉熙嗯了一声道:“嬷嬷,我想泡下药浴。”天色还早,她现在躺下也睡不着。
全嬷嬷点头,吩咐佟芳去做准备,她则留在屋子里陪着玉熙:“别想了,想再多也无益。要怪,就怪老天太狠心了。”若是这些百姓不遭灾也不会成为流民,也不会有瘟疫的出现。所以不给百姓活路的是老天爷,与玉熙无关。
玉熙轻轻摇头,仍然没有说话。
全嬷嬷无奈说道:“你不要钻了牛角尖。我们这边不少百姓也遭了灾,可因为你他们就不用背井离乡成为流民。说来说去,还是朝廷不作为,与你无关。”是朝廷无能,与他们没有关系。
玉熙道:“嬷嬷不用宽慰我。我既然做了这样的决定,就不会多想。”
“咳……”位高权重,意味着所担的责任也就更多,行事也不能随心所欲。若不然,她一定会出手帮助那些流民的。
全嬷嬷想了下转移了话题:“王妃,听说封家跟韩家已经将婚期定下来了,就定在十一月二十七。”说这些小辈的婚嫁之事,也能让玉熙轻松轻松,别绷得那般紧。
玉熙问道:“那顺哥儿跟柳家姑娘的婚期,可有定下来?”顺哥儿今年也有十八了,过了年也十九了,也是该成亲了。
全嬷嬷摇头道:“这个我倒是还没听说,可能是婚期还没定下来吧!韩家大姑娘的婚期,老夫人跟舅老爷应该会回来吧?”
玉熙摇头说道:“相隔太远,今年事又特别多,大哥没时间回来。至于娘,她身体不好不宜长途奔波,大哥不会让她回来。”
全嬷嬷道:“长辈都不回来,会不会让封家有什么想法呀?”
玉熙笑了下说道:“能有什么想法?因为公务脱不开身,又不是故意不回来,相信封将军能理解。”
全嬷嬷点了下头,又道:“叶氏已经走了四年了,舅老爷是不是也该续娶了?”若是韩建明续娶了妻子,那韩莹的婚事就该是后娶的妻子操办了。
玉熙摇头道:“不知道。”
“这家里没个女主人到底不像个样子。总不能以后三少爷他们的婚事,都让二舅夫人操办吧?”全嬷嬷也是就事论事,倒没其他的想法。
“这事,也轮不着我来操心。”这种事管好了皆大欢喜,管不好到时候就得落埋怨。再者,她事那么多,也没有时间去管韩建明的私事。
佟芳走进来说道:“王妃,药浴已经好了,可以泡了。”药都是全嬷嬷配好的,只要掌握好火候时间就行。
玉熙泡完澡,然后在身上涂了香膏,这才睡下。往常倒床就睡着了,可今天玉熙躺在床上碾转反侧,怎么都睡不着。一直到半夜,才睡过去。
美兰迷糊之中听到一声痛苦的叫声,立即从床上爬了起来冲进卧房。
点上灯,就见玉熙双手抱着膝盖靠蜷缩成一团。这情形将美兰吓得魂都快没了:“王妃,王妃,你怎么了?”
玉熙抬头望着一脸惊恐地美兰,淡淡地说道:“没什么,你不用担心,就是做了个噩梦。”她又梦见了自己被大火烧死的场景了。也是因为玉熙现在定力好,像小的时候每次做这个噩梦都要半天才能缓过神来。
美兰有些骇然,望着玉熙额头的汗珠问道:“王妃,什么梦将你吓成这样了?”王妃一向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可一个梦却吓得她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可想而知,这梦有多恐怖了。
玉熙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说道:“让人备水,我要沐浴。”她全身都湿了,黏糊糊的,不洗澡是睡不了的。
这么一番响动,自然惊醒了全嬷嬷。看到玉熙神色不大好,问道:“怎么了?”
玉熙道:“没什么事,就是做了个噩梦。”这并不是噩梦,是她亲身生经历过的事。
每次再梦回那个场景,又重复了一遍那种生不如死的感觉。
披了衣裳后,玉熙起身道:“嬷嬷,这么晚了你还是回去休息,可别生病了。”她年轻还能经得起折腾,嬷嬷却是六十多岁了,可受不得累。
全嬷嬷哪能放心去睡:“回去也睡不着,还不如陪你说说话。”
玉熙摇头说道:“不用,我没事的,嬷嬷你回去睡吧!”她现在并不想说话,只想一个人呆着。
全嬷嬷犹豫了下,还是点头道:“那好,我回去休息了,有什么事就叫我。”
玉熙洗完澡就躺在床上,并没有再睡。一直望着窗外,望到天亮。第二天起床的时候,有了一个很大的黑眼圈。
也没再用鸡蛋敷,玉熙直接顶着这个黑眼圈去了前院。许武见到玉熙一脸的憔悴,吓了一大跳:“王妃,你这是怎么了?”哪怕当初传出云擎跟柳氏的事,王妃也没这般憔悴过。
玉熙摆摆手说道:“派人去请了谭拓、安子柯、申春亭他们过来。”想了一个晚上,玉熙最终还是决定帮助这群灾民。
半个时辰,召唤了十二位大臣过来。人到齐了,才一起进的书房。
玉熙见许武准备退下,说道:“你也留下来听一下吧!”
许武有些讶异,不过还是点头道:“是,王妃。”平日议政,他都不会留在这里的。今日这般反常,想来应该是有大事了。
众人刚才在外面还想着发生了什么大事,要不然也不会将他们这么多人召集过来。却没想到玉熙召集他们,竟然是商议救助不属于他们治下的灾民。
谭拓有些疑惑,在他心目中玉熙一直都很有大局观,这次却有些失了分寸。见众人都望着他,谭拓将心底的疑惑压下,问道:“王妃,河北跟山东是朝廷所管辖的区域,他们受灾也该朝廷救助。我们若是出面救助,是在帮朝廷减轻负担。”作为宰辅,这个时候自然是率先站出来了。
申春亭立即补了一句:“也是给我们自己增加了负担。”他们自己还有百万的灾民需要救助,哪还有余力去帮助河北跟山东那边的灾民。
召集过来的十二位大臣,全部反对,没一个赞成的。
李军进了屋,问了刘铁男:“将军,镐城那边还没有回信吗?”都已经六天了,竟然半点消息都没有,这让李军有些着急。
刘铁男是知道李军的过往,所以对于他如此关心这事也能理解:“没有。而且我若估计得不错,镐城那边不会有回音的。”不回复,就表示拒绝他的提议。
李军有些错愕,问道:“不会有回音?为什么?”
刘铁男摇头说道:“这个我不知道。只是按照惯例,若是王妃同意我的建议昨天就应该有回复了。”顿了下,刘铁男望着李军说道:“当年招募流民之中的青壮年入伍还是王妃的主意。王妃要有这个想法早就实施了,不用等你我来说的。”
李军问道:“我不明白,当年西北遭灾那般严重王妃都能救助我们。而现在粮库还有粮食,完全有能力救助这些灾民,为什么反而不愿救了呢!”
刘铁男也不明白,而他也没去深想,只是说道:“王妃这般做自有她的考虑。”他们只管行军打仗,其他的并不属于他管的。也是可怜这些灾民他才会写了那道折子。可王妃没回复,他也不可能再写第二道折子。
见李军神色有些沮丧,刘铁男说道:“我跟你一样,也可怜这些流民,但我们不能忘记了自己的职责。”
李军说道:“我知道的。”上面没有命令,他再可怜这些灾民也什么都不敢做。
就在这个时候顾立走了进来,一脸急色的说道:“将军,不好了,刚得了消息,城外的流民有不少感染了瘟疫。”
这个时代,谈疫色变。
听到这话,刘铁男有些庆幸地说道:“幸好没让这些流民进城。”瘟疫散播得很快,只要有一人进了城整个临州城可能都不保。
除了增加城墙上的兵力,刘铁男还立即写了折子,将这一情况告知玉熙。
两天半以后,玉熙就收到了刘铁男的折子。看完折子以后,玉熙脸色很难看。
刚玉熙正在跟谭拓议事,瞧着玉熙的脸色谭拓问道:“王妃,可是临州城出了什么事?”刚才许武将折子送进来的时候说了,这事临州加急的奏折。
玉熙说道:“流民之中起了瘟疫。”瘟疫一旦流传开来,必定要死伤无数。
谭拓说道:“那得防止这些流民流入境内,要不然这瘟疫带进来,后果不堪设想。”必须尽快通知靠近河北跟山东等地的驻扎军,让他们守好城门,不准流民进入。
玉熙点头,其实不用她下命令。只要众位守军将领收到临州城外流民感染瘟疫的消息,他们就会加强戒备的。
因为发生瘟疫的并不是他们治下,虽然有些心惊,但谭拓也不紧张。
这日晚膳,玉熙回了后院吃。柳儿跟三胞胎敏锐地感觉到玉熙心情不大好。
佑哥儿问道:“娘,你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为难的事。”她还是第一次看到玉熙苦着脸的样子,直觉是出大事了。
玉熙笑了下道:“没什么事。”
晚膳过后,三胞胎跟柳儿没有立即离去。佑哥儿挨着玉熙,问道:“娘,有什么事你就说出来,闷在心里难受呢!”
玉熙摸了下佑哥儿的头道:“真没事。就是公务太多,娘有些累。”
佑哥儿嘟囔着嘴道:“娘又忽悠我。”公务繁忙最多就是累点,可不像今天这样眉头皱得都快打结了。可想而知这事非常难办了。怪只怪他太小了帮不了忙,娘有事也不跟他说。真希望快快长大,这样就能帮娘分担了。
柳儿见状,问道:“娘,爹什么时候能回来?”爹回来了,就能帮娘分担了。
玉熙笑着说道:“你爹这会估计到了榆城。至于什么时候能回来这个娘也不确定。”
轩哥儿在旁说到:“大姐身上有伤,不宜骑马只能坐马车。想来,没有一个月是回不来了。”坐马车比骑马可要慢得多了。
说了一会话,玉熙道:“你们先回院子去,娘有些累了想要早点休息。”其实是她实在心情不好,又不愿将这种情绪传染给几个孩子,所以就想一个人呆。
出了主院,睿哥儿说道:“娘一定是遇见了很为难的事。”连粗枝大叶的睿哥儿都看出来,可想而知玉熙这次是真没收敛好情绪了。
佑哥儿点头说道:“二姐,二哥,我准备写封信给爹,让爹早些赶回来。”娘有事不跟他们说,是因为他们年岁小觉得帮不上忙。可爹就不一样了,娘有什么为难的事一定会跟爹说的。
柳儿说道:“这事跟爷爷说,请爷爷帮忙送下信。”他们也不是寻不到人送信,只是速度不行。
佑哥儿写好信,就去寻霍长青了。
霍长青已经知道瘟疫的事,这会听了佑哥儿的话自然知道玉熙为何心情会很差了。为了大局她不能帮这些流民,但又于心不忍,所以才会纠结。
接了信,霍长青很爽快地说道:“我现在就让人将信送去给你爹。”
全嬷嬷端了一杯温开水进屋,递给陷入沉思之中的玉熙问道:“怎么了?从前院回来后脸色就好差。”
玉熙接了水,喝了一口搁置在旁边的桌子上,低声说道:“临州城下的那些流民有人感染了瘟疫。想必很快就会大面积传播开的。”感染了瘟疫,又缺医少药,基本是死路一条。
全嬷嬷搬了一条小凳子坐在玉熙身边,问道:“你就因为这事心情难受?”
玉熙点了下头。
全嬷嬷沉默了下说道:“你若是实在不忍心,那就帮他们一把!”以玉熙的地位想要帮这些流民,并不是多难的事。
玉熙摇摇头,没有说话。
全嬷嬷见状,就知道这事没她想得那么简单:“别想了,今天难得没什么事,你就早点休息下吧!”今非昔比,玉熙如今所处的位置,一言一行都必须慎重,更何况还是这么大的事。
玉熙嗯了一声道:“嬷嬷,我想泡下药浴。”天色还早,她现在躺下也睡不着。
全嬷嬷点头,吩咐佟芳去做准备,她则留在屋子里陪着玉熙:“别想了,想再多也无益。要怪,就怪老天太狠心了。”若是这些百姓不遭灾也不会成为流民,也不会有瘟疫的出现。所以不给百姓活路的是老天爷,与玉熙无关。
玉熙轻轻摇头,仍然没有说话。
全嬷嬷无奈说道:“你不要钻了牛角尖。我们这边不少百姓也遭了灾,可因为你他们就不用背井离乡成为流民。说来说去,还是朝廷不作为,与你无关。”是朝廷无能,与他们没有关系。
玉熙道:“嬷嬷不用宽慰我。我既然做了这样的决定,就不会多想。”
“咳……”位高权重,意味着所担的责任也就更多,行事也不能随心所欲。若不然,她一定会出手帮助那些流民的。
全嬷嬷想了下转移了话题:“王妃,听说封家跟韩家已经将婚期定下来了,就定在十一月二十七。”说这些小辈的婚嫁之事,也能让玉熙轻松轻松,别绷得那般紧。
玉熙问道:“那顺哥儿跟柳家姑娘的婚期,可有定下来?”顺哥儿今年也有十八了,过了年也十九了,也是该成亲了。
全嬷嬷摇头道:“这个我倒是还没听说,可能是婚期还没定下来吧!韩家大姑娘的婚期,老夫人跟舅老爷应该会回来吧?”
玉熙摇头说道:“相隔太远,今年事又特别多,大哥没时间回来。至于娘,她身体不好不宜长途奔波,大哥不会让她回来。”
全嬷嬷道:“长辈都不回来,会不会让封家有什么想法呀?”
玉熙笑了下说道:“能有什么想法?因为公务脱不开身,又不是故意不回来,相信封将军能理解。”
全嬷嬷点了下头,又道:“叶氏已经走了四年了,舅老爷是不是也该续娶了?”若是韩建明续娶了妻子,那韩莹的婚事就该是后娶的妻子操办了。
玉熙摇头道:“不知道。”
“这家里没个女主人到底不像个样子。总不能以后三少爷他们的婚事,都让二舅夫人操办吧?”全嬷嬷也是就事论事,倒没其他的想法。
“这事,也轮不着我来操心。”这种事管好了皆大欢喜,管不好到时候就得落埋怨。再者,她事那么多,也没有时间去管韩建明的私事。
佟芳走进来说道:“王妃,药浴已经好了,可以泡了。”药都是全嬷嬷配好的,只要掌握好火候时间就行。
玉熙泡完澡,然后在身上涂了香膏,这才睡下。往常倒床就睡着了,可今天玉熙躺在床上碾转反侧,怎么都睡不着。一直到半夜,才睡过去。
美兰迷糊之中听到一声痛苦的叫声,立即从床上爬了起来冲进卧房。
点上灯,就见玉熙双手抱着膝盖靠蜷缩成一团。这情形将美兰吓得魂都快没了:“王妃,王妃,你怎么了?”
玉熙抬头望着一脸惊恐地美兰,淡淡地说道:“没什么,你不用担心,就是做了个噩梦。”她又梦见了自己被大火烧死的场景了。也是因为玉熙现在定力好,像小的时候每次做这个噩梦都要半天才能缓过神来。
美兰有些骇然,望着玉熙额头的汗珠问道:“王妃,什么梦将你吓成这样了?”王妃一向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可一个梦却吓得她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可想而知,这梦有多恐怖了。
玉熙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说道:“让人备水,我要沐浴。”她全身都湿了,黏糊糊的,不洗澡是睡不了的。
这么一番响动,自然惊醒了全嬷嬷。看到玉熙神色不大好,问道:“怎么了?”
玉熙道:“没什么事,就是做了个噩梦。”这并不是噩梦,是她亲身生经历过的事。
每次再梦回那个场景,又重复了一遍那种生不如死的感觉。
披了衣裳后,玉熙起身道:“嬷嬷,这么晚了你还是回去休息,可别生病了。”她年轻还能经得起折腾,嬷嬷却是六十多岁了,可受不得累。
全嬷嬷哪能放心去睡:“回去也睡不着,还不如陪你说说话。”
玉熙摇头说道:“不用,我没事的,嬷嬷你回去睡吧!”她现在并不想说话,只想一个人呆着。
全嬷嬷犹豫了下,还是点头道:“那好,我回去休息了,有什么事就叫我。”
玉熙洗完澡就躺在床上,并没有再睡。一直望着窗外,望到天亮。第二天起床的时候,有了一个很大的黑眼圈。
也没再用鸡蛋敷,玉熙直接顶着这个黑眼圈去了前院。许武见到玉熙一脸的憔悴,吓了一大跳:“王妃,你这是怎么了?”哪怕当初传出云擎跟柳氏的事,王妃也没这般憔悴过。
玉熙摆摆手说道:“派人去请了谭拓、安子柯、申春亭他们过来。”想了一个晚上,玉熙最终还是决定帮助这群灾民。
半个时辰,召唤了十二位大臣过来。人到齐了,才一起进的书房。
玉熙见许武准备退下,说道:“你也留下来听一下吧!”
许武有些讶异,不过还是点头道:“是,王妃。”平日议政,他都不会留在这里的。今日这般反常,想来应该是有大事了。
众人刚才在外面还想着发生了什么大事,要不然也不会将他们这么多人召集过来。却没想到玉熙召集他们,竟然是商议救助不属于他们治下的灾民。
谭拓有些疑惑,在他心目中玉熙一直都很有大局观,这次却有些失了分寸。见众人都望着他,谭拓将心底的疑惑压下,问道:“王妃,河北跟山东是朝廷所管辖的区域,他们受灾也该朝廷救助。我们若是出面救助,是在帮朝廷减轻负担。”作为宰辅,这个时候自然是率先站出来了。
申春亭立即补了一句:“也是给我们自己增加了负担。”他们自己还有百万的灾民需要救助,哪还有余力去帮助河北跟山东那边的灾民。
召集过来的十二位大臣,全部反对,没一个赞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