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修撰
临走前夜,老太太留他说话。自从林重阳中秀才以后,老太太就再没叮嘱过他做人做事要注意的,反而还让孩子们多跟他学学。她留林重阳说话,都是舍不得他,总觉得走一次就少见一次,也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见不上的。
不过现在家里出了进士,老太太吃嘛嘛儿香,身体倍儿棒,并且一点都不害怕会不会死。
当然,人的欲望也是无限的,看着孩子成人又想看着孩子成亲。
“你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太奶奶也没什么嘱咐你的,这里有几样东西给你带着。”老太太乐滋滋地把一只梳妆匣子拖出来,拍了拍,“都给你了。”
林重阳哭笑不得,“太奶奶,这是女孩子用的,你该给姐妹或者嫂子们,我要了做什么?”
“打开看看。”
林重阳拨开插销打开盖子,“哇”顿时被一阵珠光宝气给迷了眼,里面居然一匣子镯子手串,翡翠、碧玺、金镶玉、珍珠……他还是蛮心水的,前世奶奶给她留了一个上好的翡翠镯子,可惜后来碎了就再也没有缘分拥有一个新的。
现在看到这一匣子他只能咽口水,再心动也没有勇气戴出去啊。
老太太拍拍他的手,“这里面的镯子、串子都是上品的,送多尊贵的身份都不掉价,你拿着,遇到可心的姑娘就送她一串。”
林重阳:……
“太奶,我要是满京城送人姑娘镯子,你说满朝文武得怎么看我啊。”状元郎四处拈花惹草,欠下无数风流债!
估计京城快报都不会包庇他。
老太太爽朗笑起来,“那也拿着,你不送好些个姑娘,你可以送一个啊。你今儿送她一个,哄她高兴,过些日子再送她一个她不是更高兴?等送完,就可以领来家成亲喽!”
那边张妈妈等人笑道:“老太太,咱们小九要娶媳妇,哪里用这么麻烦,只怕满京城的姑娘都想送小九镯子呢。”
咳咳。
幸亏游街那天没人扔镯子,否则他都不能囫囵个回来祭祖。
不过为了让老太太高兴,林重阳到底是把那只首饰匣子带上,直接交给王柳芽保管,由她处置。
他当然不知道王柳芽也觉得有意思,还挑了她最好的几个放进去,只等着儿子哄女孩子用呢。结果林大秀就想多了,难不成她也想自己多送镯子哄她开心,以后少不得每逢逛街看有好镯子就买回来送媳妇,媳妇再挑好的以备支援儿子哄女孩用。
这一次上京,林中和做主让他们带了二十五个骑射功夫都不错的家丁,都是跟着祁大凤训练过的,现在由祁大凤和赵大虎带领。
赵大虎正式跟着林重阳做护卫,率领二十几个家丁,祁大凤则当他们的教头师父。
蒋奎也把自己的实验室以及他的那些研究成果都带上,赵文成没禁住忽悠,决定一同北上。
林重阳让赵大虎带人护送家眷们在后面,他们则先行一步,“反正也不急,你们游山玩水一样慢慢赶路。”
他们要回京报到,不能耽搁太久,毕竟刚上班就旷班总归是不大好的。
在潍县跟庄继法等人会合以后,林重阳等男子便快马轻骑一路往京城去,后面林大秀则护送家眷不紧不慢地赶路。
在济南投宿的时候,少不得还得去拜访谢院长,为的是找谢昭。
谢昭创作欲望很强烈,这俩月修改了第一卷,写了第二卷,比第一次写得好了很多,越来越接近林重阳的要求。林重阳就将蒋奎和赵文成的科技小组说给他听,到时候让他跟后面大部队会合聊一下,取取经,对于写作也很有帮助。
快到京城的时候他们还是拐去永清参观了一下,顺便将蒋奎和赵文成介绍给米良,到时候让米良请两人到永清拐一下。说起来他们有很多共同点,凑一处肯定有话题,说不定灵感的火花互相碰撞,可以碰出什么新的发明来。
七月初三,几人快马加鞭抵达京城,在关城门的时候踏着暮鼓的咚咚声从宣武门进入。
当夜几人都住在林宅,第二日孟掌柜就和荆老板一起来拜访。
见面自是一番寒暄,之后孟掌柜就跟林重阳汇报他这段时间的收获和安排。
林重阳笑道:“生意的事情我并不太懂,孟掌柜和师傅们商量着来吧。”
孟掌柜也很喜欢他这样,从来不就经营细节指手画脚,但是大方向又给把握得很好,正是他心目中老板的样子。
他这段时间一直在勘察地段,觉得正阳门里棋盘街、城西城隍庙、城东灯市,都是好地方,酒楼可以开在城西,这里富人多,有钱人遍地是,而东市那里贵人多,一不小心容易撞上,比较容易出岔子。
他们文魁楼有很多招牌私房菜,京城其他酒楼并没有,在这里开一家绝对可以。
另外,百姓餐他觉得还是离衙门近一些好,开在棋盘街附近或者长安街最合适,到时候给衙门送餐也快当方便,不会耽误事儿。
他们的百姓餐可不是后世没有营养的快餐,也是文魁楼那种讲究的菜式,只不过营销方式不同而已。
要说以前他们想打入京城那是不可能的,就算舍得花钱也没那个机会,现在林重阳中了状元,还有荆老板帮衬,自然还是有点势力的,把酒楼开起来绰绰有余的。
在荆老板的帮助下,赵文藻也在大时雍坊租了一栋小院,陆延之前买的院子也在这一带。林毓隽则将明时坊的宅子租出去,赵氏领着孩子暂时呆在老家,他一个人就去住衙门分派的官舍,这样还能加强同僚感情,只定期来和林大秀一家团聚即可。
之前孟掌柜和荆老板也陆续帮他留意了小田庄,林重阳来了可以挑选一下,直接付款。
这一次从家里来林重阳带足了银子,有林中和和老太太给的,还有这一次摆酒赚来的巨额款项,大半都分给了四房。
林重阳也不用和爹娘商量就在长河村买了五十亩地,那里有林毓隽之前买的院子可以住人,另外在京城南边的五里屯附近买了二十亩用来种瓜果蔬菜,还买了一个宽阔的大院,以后可以当作坊。
另外他还在略远一点的西关厢那里买了一百五十亩,带了一座院子,田地都租给佃户们种着,院子则留着安排人住。
这些总共花了2500多两,还是友情价,虽然城北便宜些,不过有钱有地位的人很少去那里买地。
赵文藻陆延庄继法等人也都各自或租或买,置办了在京需要的宅院和田地,他们这也是受林重阳的影响,原本觉得有地方住就好,不去折腾小田庄,毕竟他们没有林重阳那么强烈的置办房产的欲望。
田地大部分租给佃户,菜地自己家经营,这一次林中和给他们挑了几对三四十岁的夫妻来,到时候完全可以胜任。
虽然自家带人来路远花费大,以后就省心很多,知根知底,他们也忠诚,断然不会像就地雇来的那些惯会使奸耍滑不好驾驭。
七月初七是他们销假的日子,也就是正式上班的第一天。
一大早林重阳换上状元常服,跟赵文藻、陆延去翰林院报到。
他的状元常服是御赐的,也就是日常上衙的官服,赵文藻和陆延等人的却是自己在成衣铺订做的。
棋盘街有专门订做官服的成衣铺,不管什么官服都能做,而且又快又好,当然也贵。
林重阳现在有了见识,也知道这种铺子不是普通的铺子,定然是某大人或者权贵之家开的,甚至不客气的说,繁华地段的铺子,全都脱不开勋贵、官员们的渗透。
官商勾结好发财。
翰林院坐落在东长安街南面,过了兵部、銮驾库,东边就是翰林院,东墙临着玉河。翰林院大门朝北面东长安街开,三重大门,最后一重是登瀛门,进去就是翰林院主建筑群,虽然大门朝北开,可主要建筑还是朝南的。
他们要报到的地方就在登瀛门进去的公署内,正堂七间厅堂,东西各带着五间厅堂,来的时候吕明宪等人已经到了,都等在东西廊下。
不过没看到杨颖和蔡康几个,估计还没来报到。
七间正堂内有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等五人的座位。翰林院学士李固,如今升任吏部右侍郎兼职翰林学士,平日他都在吏部坐堂,翰林院诸事都由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主持,有重要事情再汇报他即可。
今日新科状元等人要来报到,李固特意在翰林院坐馆,陪同的是侍读学士谭赟。
李固知道谭赟曾经做过山东提学道的,不禁就问起状元郎当年的事情,“听说林状元八岁下场一鼓作气?”
谭赟现在有点后悔没调职去大理寺,却也只能笑道:“千真万确,林状元不负神童之名。”
李固也听过谭赟和林重阳的恩怨,知道跟谭赟继续聊林状元只怕等于结怨,便岔开话题。
这时候就有孔目来报林状元等人来了。
李固立刻让诸人入内,为了表示对新科进士们礼遇有加便站起来,笑微微地看着门口进来的新晋翰林官们。
林重阳等人,分列入内行礼,“拜见恩师,谭学士!”
对于翰林院新贵,就算李固都不会拿架子的,和和气气地交谈鼓励一番,“本官日常在吏部坐堂,翰林院的事情由谭学士几位主持,诸生们寒窗十载,一朝金榜题名,又入得翰林院这样的清贵衙署,定要恪尽职守,为君分忧。”
众人立刻表态,一定要兢兢业业勤奋工作。
接下来交代他们在翰林院要做的事情。
庶吉士们因不是正式翰林官,要先实习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期间就由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四人教导,他们的办公位置在西边五间读讲厅内,各人的差事就由各自的教习分配,跟着教习一边学习一边办差。
而鼎甲的工作由李固亲自安排,三人不必再实习,可以直接胜任一些编纂差事,同时还要观政,说起来似乎任务很重,实际新入翰林院的诸人基本就是喝喝茶看看书的闲差,也只有少数人才会得到真正的历练。
大家少不得要再次表示要勤奋办差,踏实学习,李固很满意,笑着摆了摆手,“今日下衙本官为诸位新晋们摆酒庆贺,就在东长安街的会仙楼。”
晌饭还是要自己解决的。
翰林院没有食堂自然也没人管饭,日常上班各人自己解决伙食,或者带饭,或者家里送饭,实在不行还可以下馆子。
虽然下馆子方便,却也贵的,天天这样也吃不消。
而且夏天热、冬天冷,大中午出去实在是不怎么舒服,林重阳就想让孟掌柜在这里推广百姓餐,恰好李固请客给他一个不错的点子。
部门大领导请客基本就是介绍同僚互相认识一下,联络感情,以后也好和和气气办差,免得给他这个顶头上司添堵。
沈之仪已经被借去户部帮忙,所以并不在翰林院,吃饭的时候自然也没见到他。
第一天打酱油聚个餐,接下来两日也不过是熟悉一下,什么事儿都没的做,林重阳就想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
这日一早寅时末林重阳就起身,常服穿戴整齐,再带上一套备用衣服如果有什么情况也可以换一下。
冯顺负责帮他清点上班带的物品,吉祥准备了营养的早餐。
林重阳吃俩肉菜包子一杯牛奶,时间早,不怎么吃得下。
吉祥见他吃得少就拿一个竹筒装俩白水煮蛋一张烙饼,“哥,把这个给少爷带上,日头起来的时候该饿了。”
林重阳:“不用麻烦。”
吉祥还是让冯顺带上,“衙门里午时才吃饭呢,巳时肚子就该咕噜,带着不吃没关系,饿了没的吃要难过。”
林重阳就随他们。
外面林安已经备好马,一个劲地叮嘱,“天黑,冯顺你好好牵着马,慢着点走。”冯顺连连应着。
林重阳道:“我去衙门上值又不是去办事,冯顺不用跟着了。”
七月初上阴雨连绵,雨水多路不好走,冯顺走路跟着深一脚浅一脚的不安全。
越不安全,林安和冯顺更不放心,最后林安又牵了马让冯顺也骑着。冯顺提着灯笼上马,仔细正了正衣帽,做林重阳的亲随倍体面,承受了诸多羡慕的眼神,他也十分注意仪态不能含胸驼背,说话不紧不慢……总之他不能给自己状元少爷丢人!
天还黑着,路上影影绰绰的,冯顺尽量将灯笼举高好让马儿能看路。
林重阳看他辛苦的样子,这好几里路呢,“你放下吧,马儿自己认路,不用照也撞不到墙上去。”
冯顺嘿嘿笑道:“少爷,我是怕有那不开眼的撞到您。”这灯笼上有身份标识,黑体大字“林”,旁边是小的修撰几个字,这样路上遇到别人一眼就知道彼此身份。
虽然没有路灯,但是各家拎着灯笼,路上就形成了一条蜿蜒的灯河,远远望去,也是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此时路上没有闲杂人等,全是上衙的官员,有骑马的、坐轿子的、还有步行的,官阶低的必须要给高的让路,且还得恭候路旁,待对方过去才继续赶路。
骑马坐轿子的不是高官就是家境不错的,有那官员家境条件差只能摸黑走路的,说起来也凄楚得很,夏天大雨冬天大雪,深一脚浅一脚,到最后还可能迟到被罚,甚至有那更倒霉的,不小心一脚踏进路边河沟子也是有的。
几乎每年都会有个把被淹死的官员……
哎,没有路灯的危害啊。
路上跟赵文藻和陆延会合,第一天两人也都带了小厮,林重阳就对那两人道:“今儿让冯顺跟着,他们俩回去吧。”
前几天下了雨,路上泥泞得很,那俩小厮没骑马,走着很难过。
两人从善如流,打发小厮回去。
陆延笑道:“没考上的时候绞尽脑汁也要考上,真正进了这个圈子,又发现也没那么快活似神仙嘛,这一大早黑咕隆咚的,更别说寒冬腊月里辰时天才亮呢。”
林重阳道:“这叫痛并快乐着。”
赵文藻点点头,“世间事,没个十全十美的,走吧。”
虽说在衙署里可以喝茶聊天偷懒耍滑头,迟到却是要命的,每天有注籍,迟到就算旷工!迟到三天扣俸禄,超过三天罪加一等,每三天打二十小板子,若是超过二十五天一百板子,超过一个月直接降职或者罢官。
这些都要列入官员的政绩考核里面,所以没人敢掉以轻心的。
当年太/祖皇帝制定了很多严苛制度,大部分都被废除,这一条却完整地被保留下来。
林重阳腹诽估计因为皇帝没有点卯制度,上不上朝也是他自己说了算,而那些大佬们日日都要早起不平衡,定然也要全部官员都受罪才心里舒坦。
这规定就是用来对付他们这些五品以下官员的,在高官遍地的京城,五品真是不够看的,管你是不是五六十的,迟到照旧摁倒打屁股。
林重阳三人交谈着,半个时辰也到了东长安大街翰林院门口。
将马交给翰林院负责喂马的孔目,然后去门房那里注籍。
翰林院门房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干瘪胥吏,有点驼背,见了人就点头哈腰地问大人安。
对于新科状元郎,他自然更是恭敬。
林重阳看他就着一碗水啃干粮,就把吉祥给带的早点递给他,“带多了吃不掉,晌午又硬邦邦不好吃,既然你还没吃饭,帮我吃掉吧,多谢。”
那门房一愣,没敢接,看林状元笑容温暖明亮,并非戏弄,这才接过去,“小人惶恐。”
林重阳笑道:“咱们都在翰林院上值,你若是惶恐,那我们也惶恐得很。”
赵文藻和陆延也笑起来,道:“林修撰最和气的,他跟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没那些弯弯绕的。”
那门房便连声道谢。
翰林院虽然清贵,可如今政治地位却是一跌再跌的,翰林院的当家主事官员们又在其他衙门任职,所以等闲没有人到翰林院来求办事,门房自然也没有什么外快可捞。
他们私下里说翰林院的油水比扫茅厕的还少!
林重阳和赵文藻陆延不是一处办公,那两人要去找各自的教习,林重阳却是跟着李固的。
不过李固也没有给他安排具体的差事,说让他先熟悉一下,结果熟悉好几天也没正经差事。
林重阳去了正厅,他的位子就在李固的后面,这也意味着他要和谭赟等四个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一起。
除了谭赟,还有一位前两日没见的张学士,两人正说闲话,见林重阳进来就停了话头。
林重阳上前给两位学士见礼。
张学士笑眯眯的,一直是个老好人,逢人都是三分笑的,对林重阳就更家亲切。他起身笑着和林重阳打招呼,谭赟坐着没动,张学士就有点尴尬。
林重阳赶紧再行礼:“两位学士有礼,下官初来乍到,有诸多不周之处,还请两位多多指教。”
“好说好说,以后咱们就是同僚,理应多多亲近。”
林重阳感觉到谭赟的冷淡,却也不计较,他没有办法掌控别人,但是可以掌控自己。
不过他也不想留在这里看谭赟的脸色,跟张学士招呼一声,就说去藏书阁看看。
翰林院虽然清闲,那也只是看个人,有的人哪怕再清闲的职业也能做得充实,有些人哪怕再忙碌的职业也能每天喝喝茶发发呆。
林重阳不想每天混吃等死,读书科举不是为了混日子熬资历的,他活得两世更知道时间宝贵的道理。
所以他要给自己安排差事做。
这一进和后一进院子主要办公之用,最后一进全是藏书。
张学士自然同意的,还亲切地指点他要去看书注意什么事儿,要去当值的孔目那里登记等等。
林重阳道了谢就去藏书库。
他穿过后院的七间穿厅,然后从侧门来到最后院,这里正厅五间,当中备着御座随时恭候皇帝驾临的,不过据说今上从未来过翰林院。
院子比前面两进更加开阔,有一座亭子,一口井,四周围着一圈房屋,南边房屋是双层结构,过去就是翰林院朝南的后门。
后门出去是会同馆南馆的后墙,会同南馆面向东江米巷,东临玉河,西邻上林苑监。
这一片的衙署布局林重阳已经心中有数,他也知道除非那些职务特殊的官员会在几个衙门中穿梭,其他如果没有业务往来的基本很少走动。
有些衙门更是如一潭死水一般。
他在书库院绕了一圈,先把各门牌看一遍,知道大体的分类,什么书在什么库房。
他找到了杂学库房,然后跟负责的孔目打了招呼,登记之后就拿了牌子进去看书。
翰林官们本就是看书、编书的,这些书库也主要是他们使用,负责看门的自然不会难为他,还巴不得他时常来。
林重阳推门而入,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混杂着书卷、油墨、霉气、潮气的复杂味道,实在是不好闻。
他微微蹙眉,却还是对那孔目笑道:“书库是重地,所以设孔目官掌管档案目录,责任重大,你真是辛苦。”
那孔目忙陪笑道:“小人姓范,职责所在,不敢说辛苦。”
林重阳看书库内光线晦暗,潮气扑鼻,走到窗户试着推开一扇窗,却发现那窗户都滞涩破败,被虫子蛀了。
他摸了一手灰,拍了拍,对范孔目道:“今日阳光不错,是不是应该开窗通通风,前几日大雨,这屋里都有霉气。”
那孔目立刻就照办,他只是个不入流的孔目,没有官品在这里打杂而已,原本就是要听翰林院官吩咐的。
林重阳朝着他笑笑,鼓励了几句。
这些负责看守库房的孔目虽然也识文断字,但水平并不高,俸禄又低,所以平日里并不上心,对这些煌煌巨著也没有多少感情。
林重阳在书架间穿梭,见书籍不但摆放凌乱,根本没有做到归类整齐,甚至保管得并不是很好,尤其是这些杂学因为看得人极少,很多收进来之后就无人问津,有的已经生了蛀虫!
那些堆放常用书籍的房间,进出人多,孔目管理也上心,所以状况良好,这乏人问津的杂学书库就是被人遗忘的角落,甚至还有人来拿这里的书垫桌脚!
他先大体看了一遍,掌握书库里面的具体情况,将那两个重灾区记住,跟那孔目讲要把书搬出去晒晒——这显然是盛夏的时候没晒过。
也可能是几年都没动过才会这样的。
保管书库、晒书、统计书册其实本来就是此孔目的职责,只是他偷懒,每天只管点卯后坐在那里,有人来看书就登记一下,没人看书就拉倒,真可谓是坐吃等死混日子。
那孔目殷勤地把窗户都打开,“林修撰,这几日天气都好,小人每天一早就来打开窗户。”
林重阳笑道:“也不用太早,过了辰时开即可,申时则关上窗户,免得潮气入内。”
窗户一打开,就有一股清新的空气涌进来,把那些陈腐霉败的气息吹出去。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哪怕象征着先知的书籍长年累月堆放在这里不使用,多少年以后也会被人说散发着陈腐的封建气息如那些封建读书人一样迂腐落后没有活力。
好在还没有经历晚清那耻辱百年,不至于散发着僵尸一样的臭气。
“墙角的潮虫也要处理一下,还有墙根的霉斑,这些东西都会损伤书籍。”林重阳知道那孔目脸上笑心里定然在骂娘,索性就一次骂个够。
那孔目原本有点不乐意,寻思这林修撰生得那么清俊潇洒让人欢喜,怎么婆婆妈妈和老太太一样?
这会儿看他脸沉下来,也顾不得心里抱怨,赶紧陪着笑,“林修撰,还有什么不妥的?”
不过现在家里出了进士,老太太吃嘛嘛儿香,身体倍儿棒,并且一点都不害怕会不会死。
当然,人的欲望也是无限的,看着孩子成人又想看着孩子成亲。
“你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太奶奶也没什么嘱咐你的,这里有几样东西给你带着。”老太太乐滋滋地把一只梳妆匣子拖出来,拍了拍,“都给你了。”
林重阳哭笑不得,“太奶奶,这是女孩子用的,你该给姐妹或者嫂子们,我要了做什么?”
“打开看看。”
林重阳拨开插销打开盖子,“哇”顿时被一阵珠光宝气给迷了眼,里面居然一匣子镯子手串,翡翠、碧玺、金镶玉、珍珠……他还是蛮心水的,前世奶奶给她留了一个上好的翡翠镯子,可惜后来碎了就再也没有缘分拥有一个新的。
现在看到这一匣子他只能咽口水,再心动也没有勇气戴出去啊。
老太太拍拍他的手,“这里面的镯子、串子都是上品的,送多尊贵的身份都不掉价,你拿着,遇到可心的姑娘就送她一串。”
林重阳:……
“太奶,我要是满京城送人姑娘镯子,你说满朝文武得怎么看我啊。”状元郎四处拈花惹草,欠下无数风流债!
估计京城快报都不会包庇他。
老太太爽朗笑起来,“那也拿着,你不送好些个姑娘,你可以送一个啊。你今儿送她一个,哄她高兴,过些日子再送她一个她不是更高兴?等送完,就可以领来家成亲喽!”
那边张妈妈等人笑道:“老太太,咱们小九要娶媳妇,哪里用这么麻烦,只怕满京城的姑娘都想送小九镯子呢。”
咳咳。
幸亏游街那天没人扔镯子,否则他都不能囫囵个回来祭祖。
不过为了让老太太高兴,林重阳到底是把那只首饰匣子带上,直接交给王柳芽保管,由她处置。
他当然不知道王柳芽也觉得有意思,还挑了她最好的几个放进去,只等着儿子哄女孩子用呢。结果林大秀就想多了,难不成她也想自己多送镯子哄她开心,以后少不得每逢逛街看有好镯子就买回来送媳妇,媳妇再挑好的以备支援儿子哄女孩用。
这一次上京,林中和做主让他们带了二十五个骑射功夫都不错的家丁,都是跟着祁大凤训练过的,现在由祁大凤和赵大虎带领。
赵大虎正式跟着林重阳做护卫,率领二十几个家丁,祁大凤则当他们的教头师父。
蒋奎也把自己的实验室以及他的那些研究成果都带上,赵文成没禁住忽悠,决定一同北上。
林重阳让赵大虎带人护送家眷们在后面,他们则先行一步,“反正也不急,你们游山玩水一样慢慢赶路。”
他们要回京报到,不能耽搁太久,毕竟刚上班就旷班总归是不大好的。
在潍县跟庄继法等人会合以后,林重阳等男子便快马轻骑一路往京城去,后面林大秀则护送家眷不紧不慢地赶路。
在济南投宿的时候,少不得还得去拜访谢院长,为的是找谢昭。
谢昭创作欲望很强烈,这俩月修改了第一卷,写了第二卷,比第一次写得好了很多,越来越接近林重阳的要求。林重阳就将蒋奎和赵文成的科技小组说给他听,到时候让他跟后面大部队会合聊一下,取取经,对于写作也很有帮助。
快到京城的时候他们还是拐去永清参观了一下,顺便将蒋奎和赵文成介绍给米良,到时候让米良请两人到永清拐一下。说起来他们有很多共同点,凑一处肯定有话题,说不定灵感的火花互相碰撞,可以碰出什么新的发明来。
七月初三,几人快马加鞭抵达京城,在关城门的时候踏着暮鼓的咚咚声从宣武门进入。
当夜几人都住在林宅,第二日孟掌柜就和荆老板一起来拜访。
见面自是一番寒暄,之后孟掌柜就跟林重阳汇报他这段时间的收获和安排。
林重阳笑道:“生意的事情我并不太懂,孟掌柜和师傅们商量着来吧。”
孟掌柜也很喜欢他这样,从来不就经营细节指手画脚,但是大方向又给把握得很好,正是他心目中老板的样子。
他这段时间一直在勘察地段,觉得正阳门里棋盘街、城西城隍庙、城东灯市,都是好地方,酒楼可以开在城西,这里富人多,有钱人遍地是,而东市那里贵人多,一不小心容易撞上,比较容易出岔子。
他们文魁楼有很多招牌私房菜,京城其他酒楼并没有,在这里开一家绝对可以。
另外,百姓餐他觉得还是离衙门近一些好,开在棋盘街附近或者长安街最合适,到时候给衙门送餐也快当方便,不会耽误事儿。
他们的百姓餐可不是后世没有营养的快餐,也是文魁楼那种讲究的菜式,只不过营销方式不同而已。
要说以前他们想打入京城那是不可能的,就算舍得花钱也没那个机会,现在林重阳中了状元,还有荆老板帮衬,自然还是有点势力的,把酒楼开起来绰绰有余的。
在荆老板的帮助下,赵文藻也在大时雍坊租了一栋小院,陆延之前买的院子也在这一带。林毓隽则将明时坊的宅子租出去,赵氏领着孩子暂时呆在老家,他一个人就去住衙门分派的官舍,这样还能加强同僚感情,只定期来和林大秀一家团聚即可。
之前孟掌柜和荆老板也陆续帮他留意了小田庄,林重阳来了可以挑选一下,直接付款。
这一次从家里来林重阳带足了银子,有林中和和老太太给的,还有这一次摆酒赚来的巨额款项,大半都分给了四房。
林重阳也不用和爹娘商量就在长河村买了五十亩地,那里有林毓隽之前买的院子可以住人,另外在京城南边的五里屯附近买了二十亩用来种瓜果蔬菜,还买了一个宽阔的大院,以后可以当作坊。
另外他还在略远一点的西关厢那里买了一百五十亩,带了一座院子,田地都租给佃户们种着,院子则留着安排人住。
这些总共花了2500多两,还是友情价,虽然城北便宜些,不过有钱有地位的人很少去那里买地。
赵文藻陆延庄继法等人也都各自或租或买,置办了在京需要的宅院和田地,他们这也是受林重阳的影响,原本觉得有地方住就好,不去折腾小田庄,毕竟他们没有林重阳那么强烈的置办房产的欲望。
田地大部分租给佃户,菜地自己家经营,这一次林中和给他们挑了几对三四十岁的夫妻来,到时候完全可以胜任。
虽然自家带人来路远花费大,以后就省心很多,知根知底,他们也忠诚,断然不会像就地雇来的那些惯会使奸耍滑不好驾驭。
七月初七是他们销假的日子,也就是正式上班的第一天。
一大早林重阳换上状元常服,跟赵文藻、陆延去翰林院报到。
他的状元常服是御赐的,也就是日常上衙的官服,赵文藻和陆延等人的却是自己在成衣铺订做的。
棋盘街有专门订做官服的成衣铺,不管什么官服都能做,而且又快又好,当然也贵。
林重阳现在有了见识,也知道这种铺子不是普通的铺子,定然是某大人或者权贵之家开的,甚至不客气的说,繁华地段的铺子,全都脱不开勋贵、官员们的渗透。
官商勾结好发财。
翰林院坐落在东长安街南面,过了兵部、銮驾库,东边就是翰林院,东墙临着玉河。翰林院大门朝北面东长安街开,三重大门,最后一重是登瀛门,进去就是翰林院主建筑群,虽然大门朝北开,可主要建筑还是朝南的。
他们要报到的地方就在登瀛门进去的公署内,正堂七间厅堂,东西各带着五间厅堂,来的时候吕明宪等人已经到了,都等在东西廊下。
不过没看到杨颖和蔡康几个,估计还没来报到。
七间正堂内有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等五人的座位。翰林院学士李固,如今升任吏部右侍郎兼职翰林学士,平日他都在吏部坐堂,翰林院诸事都由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主持,有重要事情再汇报他即可。
今日新科状元等人要来报到,李固特意在翰林院坐馆,陪同的是侍读学士谭赟。
李固知道谭赟曾经做过山东提学道的,不禁就问起状元郎当年的事情,“听说林状元八岁下场一鼓作气?”
谭赟现在有点后悔没调职去大理寺,却也只能笑道:“千真万确,林状元不负神童之名。”
李固也听过谭赟和林重阳的恩怨,知道跟谭赟继续聊林状元只怕等于结怨,便岔开话题。
这时候就有孔目来报林状元等人来了。
李固立刻让诸人入内,为了表示对新科进士们礼遇有加便站起来,笑微微地看着门口进来的新晋翰林官们。
林重阳等人,分列入内行礼,“拜见恩师,谭学士!”
对于翰林院新贵,就算李固都不会拿架子的,和和气气地交谈鼓励一番,“本官日常在吏部坐堂,翰林院的事情由谭学士几位主持,诸生们寒窗十载,一朝金榜题名,又入得翰林院这样的清贵衙署,定要恪尽职守,为君分忧。”
众人立刻表态,一定要兢兢业业勤奋工作。
接下来交代他们在翰林院要做的事情。
庶吉士们因不是正式翰林官,要先实习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期间就由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四人教导,他们的办公位置在西边五间读讲厅内,各人的差事就由各自的教习分配,跟着教习一边学习一边办差。
而鼎甲的工作由李固亲自安排,三人不必再实习,可以直接胜任一些编纂差事,同时还要观政,说起来似乎任务很重,实际新入翰林院的诸人基本就是喝喝茶看看书的闲差,也只有少数人才会得到真正的历练。
大家少不得要再次表示要勤奋办差,踏实学习,李固很满意,笑着摆了摆手,“今日下衙本官为诸位新晋们摆酒庆贺,就在东长安街的会仙楼。”
晌饭还是要自己解决的。
翰林院没有食堂自然也没人管饭,日常上班各人自己解决伙食,或者带饭,或者家里送饭,实在不行还可以下馆子。
虽然下馆子方便,却也贵的,天天这样也吃不消。
而且夏天热、冬天冷,大中午出去实在是不怎么舒服,林重阳就想让孟掌柜在这里推广百姓餐,恰好李固请客给他一个不错的点子。
部门大领导请客基本就是介绍同僚互相认识一下,联络感情,以后也好和和气气办差,免得给他这个顶头上司添堵。
沈之仪已经被借去户部帮忙,所以并不在翰林院,吃饭的时候自然也没见到他。
第一天打酱油聚个餐,接下来两日也不过是熟悉一下,什么事儿都没的做,林重阳就想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
这日一早寅时末林重阳就起身,常服穿戴整齐,再带上一套备用衣服如果有什么情况也可以换一下。
冯顺负责帮他清点上班带的物品,吉祥准备了营养的早餐。
林重阳吃俩肉菜包子一杯牛奶,时间早,不怎么吃得下。
吉祥见他吃得少就拿一个竹筒装俩白水煮蛋一张烙饼,“哥,把这个给少爷带上,日头起来的时候该饿了。”
林重阳:“不用麻烦。”
吉祥还是让冯顺带上,“衙门里午时才吃饭呢,巳时肚子就该咕噜,带着不吃没关系,饿了没的吃要难过。”
林重阳就随他们。
外面林安已经备好马,一个劲地叮嘱,“天黑,冯顺你好好牵着马,慢着点走。”冯顺连连应着。
林重阳道:“我去衙门上值又不是去办事,冯顺不用跟着了。”
七月初上阴雨连绵,雨水多路不好走,冯顺走路跟着深一脚浅一脚的不安全。
越不安全,林安和冯顺更不放心,最后林安又牵了马让冯顺也骑着。冯顺提着灯笼上马,仔细正了正衣帽,做林重阳的亲随倍体面,承受了诸多羡慕的眼神,他也十分注意仪态不能含胸驼背,说话不紧不慢……总之他不能给自己状元少爷丢人!
天还黑着,路上影影绰绰的,冯顺尽量将灯笼举高好让马儿能看路。
林重阳看他辛苦的样子,这好几里路呢,“你放下吧,马儿自己认路,不用照也撞不到墙上去。”
冯顺嘿嘿笑道:“少爷,我是怕有那不开眼的撞到您。”这灯笼上有身份标识,黑体大字“林”,旁边是小的修撰几个字,这样路上遇到别人一眼就知道彼此身份。
虽然没有路灯,但是各家拎着灯笼,路上就形成了一条蜿蜒的灯河,远远望去,也是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此时路上没有闲杂人等,全是上衙的官员,有骑马的、坐轿子的、还有步行的,官阶低的必须要给高的让路,且还得恭候路旁,待对方过去才继续赶路。
骑马坐轿子的不是高官就是家境不错的,有那官员家境条件差只能摸黑走路的,说起来也凄楚得很,夏天大雨冬天大雪,深一脚浅一脚,到最后还可能迟到被罚,甚至有那更倒霉的,不小心一脚踏进路边河沟子也是有的。
几乎每年都会有个把被淹死的官员……
哎,没有路灯的危害啊。
路上跟赵文藻和陆延会合,第一天两人也都带了小厮,林重阳就对那两人道:“今儿让冯顺跟着,他们俩回去吧。”
前几天下了雨,路上泥泞得很,那俩小厮没骑马,走着很难过。
两人从善如流,打发小厮回去。
陆延笑道:“没考上的时候绞尽脑汁也要考上,真正进了这个圈子,又发现也没那么快活似神仙嘛,这一大早黑咕隆咚的,更别说寒冬腊月里辰时天才亮呢。”
林重阳道:“这叫痛并快乐着。”
赵文藻点点头,“世间事,没个十全十美的,走吧。”
虽说在衙署里可以喝茶聊天偷懒耍滑头,迟到却是要命的,每天有注籍,迟到就算旷工!迟到三天扣俸禄,超过三天罪加一等,每三天打二十小板子,若是超过二十五天一百板子,超过一个月直接降职或者罢官。
这些都要列入官员的政绩考核里面,所以没人敢掉以轻心的。
当年太/祖皇帝制定了很多严苛制度,大部分都被废除,这一条却完整地被保留下来。
林重阳腹诽估计因为皇帝没有点卯制度,上不上朝也是他自己说了算,而那些大佬们日日都要早起不平衡,定然也要全部官员都受罪才心里舒坦。
这规定就是用来对付他们这些五品以下官员的,在高官遍地的京城,五品真是不够看的,管你是不是五六十的,迟到照旧摁倒打屁股。
林重阳三人交谈着,半个时辰也到了东长安大街翰林院门口。
将马交给翰林院负责喂马的孔目,然后去门房那里注籍。
翰林院门房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干瘪胥吏,有点驼背,见了人就点头哈腰地问大人安。
对于新科状元郎,他自然更是恭敬。
林重阳看他就着一碗水啃干粮,就把吉祥给带的早点递给他,“带多了吃不掉,晌午又硬邦邦不好吃,既然你还没吃饭,帮我吃掉吧,多谢。”
那门房一愣,没敢接,看林状元笑容温暖明亮,并非戏弄,这才接过去,“小人惶恐。”
林重阳笑道:“咱们都在翰林院上值,你若是惶恐,那我们也惶恐得很。”
赵文藻和陆延也笑起来,道:“林修撰最和气的,他跟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没那些弯弯绕的。”
那门房便连声道谢。
翰林院虽然清贵,可如今政治地位却是一跌再跌的,翰林院的当家主事官员们又在其他衙门任职,所以等闲没有人到翰林院来求办事,门房自然也没有什么外快可捞。
他们私下里说翰林院的油水比扫茅厕的还少!
林重阳和赵文藻陆延不是一处办公,那两人要去找各自的教习,林重阳却是跟着李固的。
不过李固也没有给他安排具体的差事,说让他先熟悉一下,结果熟悉好几天也没正经差事。
林重阳去了正厅,他的位子就在李固的后面,这也意味着他要和谭赟等四个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一起。
除了谭赟,还有一位前两日没见的张学士,两人正说闲话,见林重阳进来就停了话头。
林重阳上前给两位学士见礼。
张学士笑眯眯的,一直是个老好人,逢人都是三分笑的,对林重阳就更家亲切。他起身笑着和林重阳打招呼,谭赟坐着没动,张学士就有点尴尬。
林重阳赶紧再行礼:“两位学士有礼,下官初来乍到,有诸多不周之处,还请两位多多指教。”
“好说好说,以后咱们就是同僚,理应多多亲近。”
林重阳感觉到谭赟的冷淡,却也不计较,他没有办法掌控别人,但是可以掌控自己。
不过他也不想留在这里看谭赟的脸色,跟张学士招呼一声,就说去藏书阁看看。
翰林院虽然清闲,那也只是看个人,有的人哪怕再清闲的职业也能做得充实,有些人哪怕再忙碌的职业也能每天喝喝茶发发呆。
林重阳不想每天混吃等死,读书科举不是为了混日子熬资历的,他活得两世更知道时间宝贵的道理。
所以他要给自己安排差事做。
这一进和后一进院子主要办公之用,最后一进全是藏书。
张学士自然同意的,还亲切地指点他要去看书注意什么事儿,要去当值的孔目那里登记等等。
林重阳道了谢就去藏书库。
他穿过后院的七间穿厅,然后从侧门来到最后院,这里正厅五间,当中备着御座随时恭候皇帝驾临的,不过据说今上从未来过翰林院。
院子比前面两进更加开阔,有一座亭子,一口井,四周围着一圈房屋,南边房屋是双层结构,过去就是翰林院朝南的后门。
后门出去是会同馆南馆的后墙,会同南馆面向东江米巷,东临玉河,西邻上林苑监。
这一片的衙署布局林重阳已经心中有数,他也知道除非那些职务特殊的官员会在几个衙门中穿梭,其他如果没有业务往来的基本很少走动。
有些衙门更是如一潭死水一般。
他在书库院绕了一圈,先把各门牌看一遍,知道大体的分类,什么书在什么库房。
他找到了杂学库房,然后跟负责的孔目打了招呼,登记之后就拿了牌子进去看书。
翰林官们本就是看书、编书的,这些书库也主要是他们使用,负责看门的自然不会难为他,还巴不得他时常来。
林重阳推门而入,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混杂着书卷、油墨、霉气、潮气的复杂味道,实在是不好闻。
他微微蹙眉,却还是对那孔目笑道:“书库是重地,所以设孔目官掌管档案目录,责任重大,你真是辛苦。”
那孔目忙陪笑道:“小人姓范,职责所在,不敢说辛苦。”
林重阳看书库内光线晦暗,潮气扑鼻,走到窗户试着推开一扇窗,却发现那窗户都滞涩破败,被虫子蛀了。
他摸了一手灰,拍了拍,对范孔目道:“今日阳光不错,是不是应该开窗通通风,前几日大雨,这屋里都有霉气。”
那孔目立刻就照办,他只是个不入流的孔目,没有官品在这里打杂而已,原本就是要听翰林院官吩咐的。
林重阳朝着他笑笑,鼓励了几句。
这些负责看守库房的孔目虽然也识文断字,但水平并不高,俸禄又低,所以平日里并不上心,对这些煌煌巨著也没有多少感情。
林重阳在书架间穿梭,见书籍不但摆放凌乱,根本没有做到归类整齐,甚至保管得并不是很好,尤其是这些杂学因为看得人极少,很多收进来之后就无人问津,有的已经生了蛀虫!
那些堆放常用书籍的房间,进出人多,孔目管理也上心,所以状况良好,这乏人问津的杂学书库就是被人遗忘的角落,甚至还有人来拿这里的书垫桌脚!
他先大体看了一遍,掌握书库里面的具体情况,将那两个重灾区记住,跟那孔目讲要把书搬出去晒晒——这显然是盛夏的时候没晒过。
也可能是几年都没动过才会这样的。
保管书库、晒书、统计书册其实本来就是此孔目的职责,只是他偷懒,每天只管点卯后坐在那里,有人来看书就登记一下,没人看书就拉倒,真可谓是坐吃等死混日子。
那孔目殷勤地把窗户都打开,“林修撰,这几日天气都好,小人每天一早就来打开窗户。”
林重阳笑道:“也不用太早,过了辰时开即可,申时则关上窗户,免得潮气入内。”
窗户一打开,就有一股清新的空气涌进来,把那些陈腐霉败的气息吹出去。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哪怕象征着先知的书籍长年累月堆放在这里不使用,多少年以后也会被人说散发着陈腐的封建气息如那些封建读书人一样迂腐落后没有活力。
好在还没有经历晚清那耻辱百年,不至于散发着僵尸一样的臭气。
“墙角的潮虫也要处理一下,还有墙根的霉斑,这些东西都会损伤书籍。”林重阳知道那孔目脸上笑心里定然在骂娘,索性就一次骂个够。
那孔目原本有点不乐意,寻思这林修撰生得那么清俊潇洒让人欢喜,怎么婆婆妈妈和老太太一样?
这会儿看他脸沉下来,也顾不得心里抱怨,赶紧陪着笑,“林修撰,还有什么不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