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坐井观天(为淡看风云之巅白银盟加更43/110)
对此情况,多尔衮和代善等人其实都已经进行过评估。
如果说蒙古各部没有经过白灾,也没有被明国骑军偷袭,那么那个时候大清的整体实力是最强的。
可是,如今蒙古各部经历了白灾,损失惨重,更为关键的是,又被明国骑军偷袭了。各部的损失肯定很惨重,甚至完全可以想到,在明国骑军撤走之后,蒙古各部的人口还会在死上一批。
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保持原样的话,蒙古各部为了活命,他们有可能互相进行兼并,也有可能会去投靠富裕的明国以求活命。总之,东部蒙古各族就不会再有以前的实力,势必拖累大清的整体实力。
既然如此,倒不如大清把蒙古各部给吞并了,直接壮大大清的实力,反而成了最好的选择。
事实上,大清这边,一直是觊觎蒙古的骑军兵力,想要吞并他们。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一只虚弱的喀喇沁族,基本上就等于被大清吞并了一大半。
对于其他部族,大清也想吞并,只是人家实力强大,所以才不好下手。
这一次有了机会,大清这边也就没有顾忌,趁他们病要他们命了。
………………
对于这些变化,实际上的引发者,也就是明国骑军这边,却是压根没有想到的。
使得大明骑军,已经浩浩荡荡的进入了关内。从草原上俘获的战利品,特别是关内急缺的战马,又一下子多了很多。明军将士们,个个喜开颜笑。
山永巡抚左应选自然也非常高兴,立刻向京师报捷。同时,祖大寿就作为代表人物进京献捷,吴三桂陪同。
这时候的祖大寿,心情自然也是非常好的。因为这一战,就他功劳最大。不但是他提供了情报,而且他也参与了塞外战事,对于塞外蒙古各族大概在什么地方,他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因此这一次进京,祖大寿的心里其实很有把握,至少官复原职是没有问题的。毕竟他第一次逃回来的时候,都没有这些功劳,也还是官复原职的。
虽然如此,他也动了一点小心思的。比如说,他腿部的伤势,一直就没有全好,这就是他故意的。就是为了能让崇祯皇帝看一看,他是带伤出征,真正的为大明鞠躬尽瘁。
也在这一次进京,没有什么急的事情,祖大寿便能一路观察沿途的事情。
对于长城沿线的防御,他是第一个看在眼里,感觉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建虏要想再次破关而入,就算没有骑军常驻在这边,那也绝对是很难的。整个长城防御体系,已经是相当完备了。
看到这些,他就暗暗吃惊。如果以前要是这样的话,朝廷根本就不会如此被动,经常被建虏破关而入烧杀劫掠。
还有一点让他非常吃惊的是,他发现不但是关宁军没有欠饷,包括长城防线这边的所有军卒都没有欠饷。而且防御物资储备充分,朝廷这是哪来那么多钱?这一直是祖大寿心中最大的疑惑!
当然,他也隐隐有点数,这肯定是和那个新崛起的兴国公有关系。毕竟如今的朝堂上,是那位兴国公掌权。
也是这么一来,他就对这个兴国公非常的好奇。
于是一路上,他就不断的问他的外甥吴三桂,有关这个兴国公的情况。
吴三桂对于祖大寿的问话,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他所知道的一切都说了。
就从兴国公到山海关督促辽东军民撤入关内的事情开始,讲了他挨板子,王朴被杀,一直讲到兴国公领兵出征,打了开封之战,四川之战以及突袭宁远之战。
这些战事是他亲身参与的,还有兴国公领兵南下扬州整治盐商,去湖广围剿张献忠流贼,是他听说的,也给祖大寿说了一下。
这些事情,听得祖大寿一愣一愣的。
好多手段,都是祖大寿所没有想到的。特别是安置流贼的手段,竟然是整出了什么藩王封建海外,从而让他有了钱财来安置,真是匪夷所思!更为关键的是,皇帝竟然也支持了这个决策。
吴三桂还在说一些他没有见过但是听说了的事情,比如朝中某某大臣,以前非常有名的那些,全部被兴国公整倒抄家等等。还有朝堂之上,皇帝但凡有事必先咨询兴国公,以兴国公的意见为主,如此等等,都让祖大寿非常的震惊。
他是不知道有穿越这个概念,要不然他还真以为自己逃回来的这个大明,其实是另外一个位面的大明。
当然,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他还确实是逃到了另外一个位面的大明了。
一路之上,他所能看到的景象,真得和他印象中的关内印象完全不一样了。看着这一切,一个词便一下跃入他的脑海中:盛世太平!
虽然这个时候,他还是能看到一些以前留下来的痕迹,比如一些荒草覆盖的废墟庄子,但是,总体而言,沿途的百姓,确实已经安居乐业了。
这个感觉,越是靠近京师就越明显。
等祖大寿到达通州这边时,更是让他印象深刻了。
通州这边的繁华,远超他的想象。
南来北往的过客,人流之多,让陪同他回来的吴三桂都震惊。
“嘀……”
忽然,从未有过的声音传来。让祖大寿等人都非常惊讶,什么声音,这么尖锐?
闻声看去时,发现那边又在冒烟,吓得祖大寿连忙说道:“该不会那边走水了吧?”
通州这边迎接他们的官员听了,当即呵呵笑着说道:“不是走水,而是蒸汽火车到站了!大帅不妨过去看看,您肯定是没有见过的,当能大开眼界!”
事实上,吴三桂也没见过,不过他有听说过。
听这官员这么说,吴三桂便在边上补充对祖大寿说道:“听说这是兴国公所发明,是证明兴国公的新学最好的证明!”
新学?祖大寿感觉脑袋都不够用了,感觉自己才离开大明三年多的时间,怎么有那么多的变化了?
好奇之下,他便立刻催马前行,要去看看这个什么蒸汽火车,到底是什么鬼东西?
这时候,已经有神力二号了,不再是由大明能工巧匠进行手工打造,而是车床下的第一个产品。
祖大寿刚到火车站时,刚好神力二号拉下了汽笛,喷出了大量的烟,顿时就吓了他一大跳。
亏得火车周边都是人,而且这些人早已习惯了火车,没有一点惊慌。
要是这些人整蛊祖大寿,假装吓得到处跑的话,绝对会吓到祖大寿。
钢铁做成的一条长龙,龙头这边喷着烟火,正在慢慢地动起来。后面一节节的都是车厢,能看到有不少人坐在里面。还有后面的车厢,全是货物,堆得满满的。
一看之下,祖大寿就震惊眼前这个怪物,竟然是如此地力大无穷。
吴三桂也是第一次见到,同样是非常震惊。不过他好歹听说过,表现得就比他舅要好一些。
祖大寿很想知道,眼前这个怪物拉这么多东西,到底会有多快,便立刻和通州这边官员辞别,拍马沿着官道,和这怪物比起了脚力。
在他看来,拉动这么重的东西,能拉动就已经了不起了,还能有多快?
可没想到,这个怪东西竟然越跑越快,最后,他竟然要催动胯下战马小跑起来,还要再跑快一些才能跟上。到最后,他竟然还要再加速才行。
火车上的乘客,看到祖大寿这边,立刻便知道,这些大明将士是第一次见到火车,便一个个笑着看着官道上这些纵马奔驰的人。
这种情况,他们都已经见怪不怪了。因为几乎所有第一次见到蒸汽火车的人,都会想着和蒸汽火车比脚力。
一如既往,在大概过了一半路程之后,蒸汽火车就还是保持着稳定的速度前进,但是,祖大寿等人,却不得不减速以便战马能歇息一会。要不然,会把马给跑废的。
看着蒸汽火车绝尘而去,祖大寿是彻底无语了。他有一种非常庆幸的感觉,在辽东那边,许多人还在坐井观天,觉得所谓大清还是那么强大。之所以遇到困境只是粮草问题,而非战力不行。
可他们要是能进关来一趟的话,就绝对不会那么想了。
越是往后,根据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大明只会越强大。
想到这里,祖大寿又第一次冒出了念头:朝廷绝对会光复辽东!
这个念头,他以前有过,后来绝望了,以为这辈子都是不可能的事情。结果没想到,如今又有了希望!
只是可笑那些还在辽东的,一直认建虏为主子,等到有朝一日,朝廷大军真得打过去的时候,他们才会知道,所谓的大清军队的强大,已经是老黄历了。
洪督师啊洪督师,估计你是会最后悔的吧?等到他日面对朝廷大军压境的时候,会是什么感想?
一边走着,一边想着这事,忽然,他听到吴三桂惊讶的声音响了起来:“这是在哪里?我们还没有到京师吧?”
如果说蒙古各部没有经过白灾,也没有被明国骑军偷袭,那么那个时候大清的整体实力是最强的。
可是,如今蒙古各部经历了白灾,损失惨重,更为关键的是,又被明国骑军偷袭了。各部的损失肯定很惨重,甚至完全可以想到,在明国骑军撤走之后,蒙古各部的人口还会在死上一批。
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保持原样的话,蒙古各部为了活命,他们有可能互相进行兼并,也有可能会去投靠富裕的明国以求活命。总之,东部蒙古各族就不会再有以前的实力,势必拖累大清的整体实力。
既然如此,倒不如大清把蒙古各部给吞并了,直接壮大大清的实力,反而成了最好的选择。
事实上,大清这边,一直是觊觎蒙古的骑军兵力,想要吞并他们。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一只虚弱的喀喇沁族,基本上就等于被大清吞并了一大半。
对于其他部族,大清也想吞并,只是人家实力强大,所以才不好下手。
这一次有了机会,大清这边也就没有顾忌,趁他们病要他们命了。
………………
对于这些变化,实际上的引发者,也就是明国骑军这边,却是压根没有想到的。
使得大明骑军,已经浩浩荡荡的进入了关内。从草原上俘获的战利品,特别是关内急缺的战马,又一下子多了很多。明军将士们,个个喜开颜笑。
山永巡抚左应选自然也非常高兴,立刻向京师报捷。同时,祖大寿就作为代表人物进京献捷,吴三桂陪同。
这时候的祖大寿,心情自然也是非常好的。因为这一战,就他功劳最大。不但是他提供了情报,而且他也参与了塞外战事,对于塞外蒙古各族大概在什么地方,他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因此这一次进京,祖大寿的心里其实很有把握,至少官复原职是没有问题的。毕竟他第一次逃回来的时候,都没有这些功劳,也还是官复原职的。
虽然如此,他也动了一点小心思的。比如说,他腿部的伤势,一直就没有全好,这就是他故意的。就是为了能让崇祯皇帝看一看,他是带伤出征,真正的为大明鞠躬尽瘁。
也在这一次进京,没有什么急的事情,祖大寿便能一路观察沿途的事情。
对于长城沿线的防御,他是第一个看在眼里,感觉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建虏要想再次破关而入,就算没有骑军常驻在这边,那也绝对是很难的。整个长城防御体系,已经是相当完备了。
看到这些,他就暗暗吃惊。如果以前要是这样的话,朝廷根本就不会如此被动,经常被建虏破关而入烧杀劫掠。
还有一点让他非常吃惊的是,他发现不但是关宁军没有欠饷,包括长城防线这边的所有军卒都没有欠饷。而且防御物资储备充分,朝廷这是哪来那么多钱?这一直是祖大寿心中最大的疑惑!
当然,他也隐隐有点数,这肯定是和那个新崛起的兴国公有关系。毕竟如今的朝堂上,是那位兴国公掌权。
也是这么一来,他就对这个兴国公非常的好奇。
于是一路上,他就不断的问他的外甥吴三桂,有关这个兴国公的情况。
吴三桂对于祖大寿的问话,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他所知道的一切都说了。
就从兴国公到山海关督促辽东军民撤入关内的事情开始,讲了他挨板子,王朴被杀,一直讲到兴国公领兵出征,打了开封之战,四川之战以及突袭宁远之战。
这些战事是他亲身参与的,还有兴国公领兵南下扬州整治盐商,去湖广围剿张献忠流贼,是他听说的,也给祖大寿说了一下。
这些事情,听得祖大寿一愣一愣的。
好多手段,都是祖大寿所没有想到的。特别是安置流贼的手段,竟然是整出了什么藩王封建海外,从而让他有了钱财来安置,真是匪夷所思!更为关键的是,皇帝竟然也支持了这个决策。
吴三桂还在说一些他没有见过但是听说了的事情,比如朝中某某大臣,以前非常有名的那些,全部被兴国公整倒抄家等等。还有朝堂之上,皇帝但凡有事必先咨询兴国公,以兴国公的意见为主,如此等等,都让祖大寿非常的震惊。
他是不知道有穿越这个概念,要不然他还真以为自己逃回来的这个大明,其实是另外一个位面的大明。
当然,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他还确实是逃到了另外一个位面的大明了。
一路之上,他所能看到的景象,真得和他印象中的关内印象完全不一样了。看着这一切,一个词便一下跃入他的脑海中:盛世太平!
虽然这个时候,他还是能看到一些以前留下来的痕迹,比如一些荒草覆盖的废墟庄子,但是,总体而言,沿途的百姓,确实已经安居乐业了。
这个感觉,越是靠近京师就越明显。
等祖大寿到达通州这边时,更是让他印象深刻了。
通州这边的繁华,远超他的想象。
南来北往的过客,人流之多,让陪同他回来的吴三桂都震惊。
“嘀……”
忽然,从未有过的声音传来。让祖大寿等人都非常惊讶,什么声音,这么尖锐?
闻声看去时,发现那边又在冒烟,吓得祖大寿连忙说道:“该不会那边走水了吧?”
通州这边迎接他们的官员听了,当即呵呵笑着说道:“不是走水,而是蒸汽火车到站了!大帅不妨过去看看,您肯定是没有见过的,当能大开眼界!”
事实上,吴三桂也没见过,不过他有听说过。
听这官员这么说,吴三桂便在边上补充对祖大寿说道:“听说这是兴国公所发明,是证明兴国公的新学最好的证明!”
新学?祖大寿感觉脑袋都不够用了,感觉自己才离开大明三年多的时间,怎么有那么多的变化了?
好奇之下,他便立刻催马前行,要去看看这个什么蒸汽火车,到底是什么鬼东西?
这时候,已经有神力二号了,不再是由大明能工巧匠进行手工打造,而是车床下的第一个产品。
祖大寿刚到火车站时,刚好神力二号拉下了汽笛,喷出了大量的烟,顿时就吓了他一大跳。
亏得火车周边都是人,而且这些人早已习惯了火车,没有一点惊慌。
要是这些人整蛊祖大寿,假装吓得到处跑的话,绝对会吓到祖大寿。
钢铁做成的一条长龙,龙头这边喷着烟火,正在慢慢地动起来。后面一节节的都是车厢,能看到有不少人坐在里面。还有后面的车厢,全是货物,堆得满满的。
一看之下,祖大寿就震惊眼前这个怪物,竟然是如此地力大无穷。
吴三桂也是第一次见到,同样是非常震惊。不过他好歹听说过,表现得就比他舅要好一些。
祖大寿很想知道,眼前这个怪物拉这么多东西,到底会有多快,便立刻和通州这边官员辞别,拍马沿着官道,和这怪物比起了脚力。
在他看来,拉动这么重的东西,能拉动就已经了不起了,还能有多快?
可没想到,这个怪东西竟然越跑越快,最后,他竟然要催动胯下战马小跑起来,还要再跑快一些才能跟上。到最后,他竟然还要再加速才行。
火车上的乘客,看到祖大寿这边,立刻便知道,这些大明将士是第一次见到火车,便一个个笑着看着官道上这些纵马奔驰的人。
这种情况,他们都已经见怪不怪了。因为几乎所有第一次见到蒸汽火车的人,都会想着和蒸汽火车比脚力。
一如既往,在大概过了一半路程之后,蒸汽火车就还是保持着稳定的速度前进,但是,祖大寿等人,却不得不减速以便战马能歇息一会。要不然,会把马给跑废的。
看着蒸汽火车绝尘而去,祖大寿是彻底无语了。他有一种非常庆幸的感觉,在辽东那边,许多人还在坐井观天,觉得所谓大清还是那么强大。之所以遇到困境只是粮草问题,而非战力不行。
可他们要是能进关来一趟的话,就绝对不会那么想了。
越是往后,根据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大明只会越强大。
想到这里,祖大寿又第一次冒出了念头:朝廷绝对会光复辽东!
这个念头,他以前有过,后来绝望了,以为这辈子都是不可能的事情。结果没想到,如今又有了希望!
只是可笑那些还在辽东的,一直认建虏为主子,等到有朝一日,朝廷大军真得打过去的时候,他们才会知道,所谓的大清军队的强大,已经是老黄历了。
洪督师啊洪督师,估计你是会最后悔的吧?等到他日面对朝廷大军压境的时候,会是什么感想?
一边走着,一边想着这事,忽然,他听到吴三桂惊讶的声音响了起来:“这是在哪里?我们还没有到京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