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摇钱树
肖玉和笑道:“行,那咱们今儿就先在姑娘这儿喝两杯。”
柳絮退下去不久,丫鬟婆子流水一般送进酒菜。
肖玉和诧异道:“这速度也太快了吧!”
赵四边拿起筷子往酒壶里夹姜丝边说道:“老太太说府里的几位爷和姑娘都在长身子的时候,饿得快,厨房得随时备着吃食,还不能熄火,保证食物是热的。”
肖玉和听得乍舌,赞叹道:“老太太真是慈爱呀,家里有这样的老人,真是几生几世修来的好福气。”
赵四边煮酒边点头说道:“这是积善的人家,上到老太太,下至章哥儿,都是好人!”
肖玉和看向白如月,点头认同道:“嗯,都是好人。”
赵四给肖玉和倒上酒,再给自己倒上一杯,转身看柳絮为白如月倒上牛乳羹,举起手里的杯子说道:“姑娘不宜喝酒,便以牛乳为酒,一起与肖爷喝一杯。怎么样?”
白如月端起面前的碗,朝肖玉和举了举,“肖爷辛苦了!”
肖玉和忙站起身来举杯道:“姑娘客气了,这一趟在下收获的比付出的多,在下该感谢才是。”
白如月示意肖玉和坐下,“肖爷坐下吃菜,别那么客气。”
肖玉和嘿嘿笑道:“谢谢姑娘,咱礼数不能乱了。”
赵四指着肖玉和面前锅子说道:“这羊肉锅子不错,肖爷尝尝。”
肖玉和道声谢,拿起筷子夹面前的羊肉锅子。
白如月转到正题上,“肖爷这趟一切还顺利吗?李锦文那边有没有察觉?”
肖玉和放下酒杯,摇头道:“李大人没有察觉,在下比李大人早三日出发,一路上都走在他的前面。
姑娘知道,在下祖上是行乞的,沿河一带,一直到秦凤路的秦州,一路上好些沿岸的城里,丐帮有堂口在那。所以,在下到后,打探起消息还是很顺畅的。”
白如月自是知道丐帮消息灵通,所以才让他走这趟。
肖玉和接着说道:“李大人是个做事的人,咱们把消息递出去后,他立即把那帮人拿下,还整出一治理方案来,把十来年没有好好修缮的河流好好的治理了一番。
这些在下不大精通,不过,听沿河一带,上点年纪的老者连连说圣恩浩荡,这般修缮下来,三五年内,沿河一带就算遇到洪水,也不担心洪灾了。”
对于修缮河道,李锦文算是行家,李树青管着工部,李家男儿,对水利工程的活计,从小便开始学习,这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李锦文走这趟,算是选对人了。
白如月欣慰的点点头,上一世,今年春夏之季,天像破了洞,漏了一般,连绵不断的雨接连下了一个多月,沿河一带的村落被洪水冲毁,秋冬时,成批的难民涌入京城。
李家也因为这场洪灾开始倒霉,李树青身为工部尚书,被问责,具体官降几级?白如月没有印象。
上一世,她跟小荣儿不如这一世走得近。
这下好了,河道修缮了,李家该避开这场灾祸......
“小姐,怎么了?身子不舒服吗?”赵四紧张的问道。
白如月在赵四紧张的问话中回过神来,见大家关切的看着自己,摇头说道:“没事,想到点事,走神了。刚才说到哪儿了?”
赵四打量一下白如月,见她不像生病的样子,松了一口气,然后说道:“刚才肖爷说,这次出行,除了咱们这边外,还有一队人在暗中助李锦文。”
白如月愣一下,坐直身子看向肖玉和,“哦?知道是什么人吗?”
肖玉和摇摇头,“不知道,听口音,像是京城过去的,不是当地人。”
赵四想了想,问道:“会不会是太子派过去的?”
肖玉和摇摇头,“可能不是,李大人是太子府的属官,平时跟在太子身边,那帮人若是太子派的,没有必要瞒着李大人。”
白如月问道:“对方察觉到咱们助李锦文了吗?”
肖玉和摇头道:“应该没有,咱们这边,用的都是堂口里的人,京城这边随在下去的人,都跟在在下的身边,并没有掺和这些事。”
白如月点头道:“嗯,做得好,咱们要低调。轻易不要暴露了自己。”
肖玉和很喜欢白如月的性子,点头道:“嗯,在下明白。哦,对了,在下在太原府时,听堂口的堂主说,这条河可是晋王的摇钱树,太子今年来主理这事,是不是那啥?”肖玉和边说边扬起眉毛。
白如月顿时醍醐灌顶一般,想通了许多关节,难怪上一世李家早早出事,原来晋王府早都开始谋算了。
白如月转头对柳絮道:“你到门口去盯着,不准备任何人靠近。”
柳絮应声退到门口守着。
白如月等柳絮退下后,才问道:“晋王府摇钱树?此话怎讲?”
肖玉和喝了杯中酒,身子往前倾了倾,压低声音道:“太原府的那位专门负责河流修缮的人,和咱们帮里这位堂主是一个村里的。
堂主说,他俩小时玩得不错,这位管事家是做货郎的。
做货郎的,成天在外窜,后来,这位管事跟着家人一道去京城,再没有回去。
据说,这位管事跟着家人一路往京城走,在路上遇到劫匪,父母都被害了。
当时他正在离马车有一射之地的林子里出恭,躲过了一劫。
管事失去双亲后,他沿途乞讨到了京城。为了吃饱饭,他把自己卖了,买他的正是荣远伯府的人,确切的说,是贤妃的人。
他们被买回去后,住在荣远伯府的一处庄子上,每天有人来教他们规矩,教他们功夫,直到八年前,他被派到太原府做管事。”
白如月听得后背发凉,这样算来,早在多少年前,贤妃晋王就在做部署。
白如月没有打断肖玉和,认真的听着他说。
“这位管事到太原的第三年,有一天在酒楼遇到堂主,两人打小的交情,见面自然有说不完的话。
从那以后,两人时常聚在一块儿喝喝小酒。这些事儿,是这位管事有次喝醉后给堂主说的,还说,若是哪天他出事了,让堂主把他送回村子安葬。”
柳絮退下去不久,丫鬟婆子流水一般送进酒菜。
肖玉和诧异道:“这速度也太快了吧!”
赵四边拿起筷子往酒壶里夹姜丝边说道:“老太太说府里的几位爷和姑娘都在长身子的时候,饿得快,厨房得随时备着吃食,还不能熄火,保证食物是热的。”
肖玉和听得乍舌,赞叹道:“老太太真是慈爱呀,家里有这样的老人,真是几生几世修来的好福气。”
赵四边煮酒边点头说道:“这是积善的人家,上到老太太,下至章哥儿,都是好人!”
肖玉和看向白如月,点头认同道:“嗯,都是好人。”
赵四给肖玉和倒上酒,再给自己倒上一杯,转身看柳絮为白如月倒上牛乳羹,举起手里的杯子说道:“姑娘不宜喝酒,便以牛乳为酒,一起与肖爷喝一杯。怎么样?”
白如月端起面前的碗,朝肖玉和举了举,“肖爷辛苦了!”
肖玉和忙站起身来举杯道:“姑娘客气了,这一趟在下收获的比付出的多,在下该感谢才是。”
白如月示意肖玉和坐下,“肖爷坐下吃菜,别那么客气。”
肖玉和嘿嘿笑道:“谢谢姑娘,咱礼数不能乱了。”
赵四指着肖玉和面前锅子说道:“这羊肉锅子不错,肖爷尝尝。”
肖玉和道声谢,拿起筷子夹面前的羊肉锅子。
白如月转到正题上,“肖爷这趟一切还顺利吗?李锦文那边有没有察觉?”
肖玉和放下酒杯,摇头道:“李大人没有察觉,在下比李大人早三日出发,一路上都走在他的前面。
姑娘知道,在下祖上是行乞的,沿河一带,一直到秦凤路的秦州,一路上好些沿岸的城里,丐帮有堂口在那。所以,在下到后,打探起消息还是很顺畅的。”
白如月自是知道丐帮消息灵通,所以才让他走这趟。
肖玉和接着说道:“李大人是个做事的人,咱们把消息递出去后,他立即把那帮人拿下,还整出一治理方案来,把十来年没有好好修缮的河流好好的治理了一番。
这些在下不大精通,不过,听沿河一带,上点年纪的老者连连说圣恩浩荡,这般修缮下来,三五年内,沿河一带就算遇到洪水,也不担心洪灾了。”
对于修缮河道,李锦文算是行家,李树青管着工部,李家男儿,对水利工程的活计,从小便开始学习,这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李锦文走这趟,算是选对人了。
白如月欣慰的点点头,上一世,今年春夏之季,天像破了洞,漏了一般,连绵不断的雨接连下了一个多月,沿河一带的村落被洪水冲毁,秋冬时,成批的难民涌入京城。
李家也因为这场洪灾开始倒霉,李树青身为工部尚书,被问责,具体官降几级?白如月没有印象。
上一世,她跟小荣儿不如这一世走得近。
这下好了,河道修缮了,李家该避开这场灾祸......
“小姐,怎么了?身子不舒服吗?”赵四紧张的问道。
白如月在赵四紧张的问话中回过神来,见大家关切的看着自己,摇头说道:“没事,想到点事,走神了。刚才说到哪儿了?”
赵四打量一下白如月,见她不像生病的样子,松了一口气,然后说道:“刚才肖爷说,这次出行,除了咱们这边外,还有一队人在暗中助李锦文。”
白如月愣一下,坐直身子看向肖玉和,“哦?知道是什么人吗?”
肖玉和摇摇头,“不知道,听口音,像是京城过去的,不是当地人。”
赵四想了想,问道:“会不会是太子派过去的?”
肖玉和摇摇头,“可能不是,李大人是太子府的属官,平时跟在太子身边,那帮人若是太子派的,没有必要瞒着李大人。”
白如月问道:“对方察觉到咱们助李锦文了吗?”
肖玉和摇头道:“应该没有,咱们这边,用的都是堂口里的人,京城这边随在下去的人,都跟在在下的身边,并没有掺和这些事。”
白如月点头道:“嗯,做得好,咱们要低调。轻易不要暴露了自己。”
肖玉和很喜欢白如月的性子,点头道:“嗯,在下明白。哦,对了,在下在太原府时,听堂口的堂主说,这条河可是晋王的摇钱树,太子今年来主理这事,是不是那啥?”肖玉和边说边扬起眉毛。
白如月顿时醍醐灌顶一般,想通了许多关节,难怪上一世李家早早出事,原来晋王府早都开始谋算了。
白如月转头对柳絮道:“你到门口去盯着,不准备任何人靠近。”
柳絮应声退到门口守着。
白如月等柳絮退下后,才问道:“晋王府摇钱树?此话怎讲?”
肖玉和喝了杯中酒,身子往前倾了倾,压低声音道:“太原府的那位专门负责河流修缮的人,和咱们帮里这位堂主是一个村里的。
堂主说,他俩小时玩得不错,这位管事家是做货郎的。
做货郎的,成天在外窜,后来,这位管事跟着家人一道去京城,再没有回去。
据说,这位管事跟着家人一路往京城走,在路上遇到劫匪,父母都被害了。
当时他正在离马车有一射之地的林子里出恭,躲过了一劫。
管事失去双亲后,他沿途乞讨到了京城。为了吃饱饭,他把自己卖了,买他的正是荣远伯府的人,确切的说,是贤妃的人。
他们被买回去后,住在荣远伯府的一处庄子上,每天有人来教他们规矩,教他们功夫,直到八年前,他被派到太原府做管事。”
白如月听得后背发凉,这样算来,早在多少年前,贤妃晋王就在做部署。
白如月没有打断肖玉和,认真的听着他说。
“这位管事到太原的第三年,有一天在酒楼遇到堂主,两人打小的交情,见面自然有说不完的话。
从那以后,两人时常聚在一块儿喝喝小酒。这些事儿,是这位管事有次喝醉后给堂主说的,还说,若是哪天他出事了,让堂主把他送回村子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