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二家认了金大婶的那一份,也四口人呢,一共一百二十块钱。
  修路按说是好事,但这好事未必就真都是赞同的声音。
  有人赞同,有人就反对了。
  为啥?
  钱太多了。尤其是家里人口多的人家。五六口人下来,小两百呢。从哪弄着两百块钱去?
  就有人说了,你们修你们的路,反正我们一年半载的也不去一趟县城,也不走你们修的路。
  爱修就修去呗,跟我有啥关系?
  所以,这真不是说谁能振臂一呼,王霸之气喷涌而出就能一定乾坤的。
  不管村里怎么磨,林雨桐和四爷都没工夫搭理。他们户口不在村里,多说话属于多管闲事。
  两人骑着自行车下黄河滩了。
  这回跟其他时候去不一样的。以前都是两人,路上很少能碰到同路人。这次则不同,骑自行车的一溜一串的,都是朝一个方向走的。
  路上还有认识的小媳妇跟林雨桐打招呼,“又去看黄河去?”
  林雨桐含混的应了一声,“你们这是干嘛去?”
  “耙花生去。”小媳妇应了一声,自行车蹬的飞快超了林雨桐的车。然后遇到路上的坎子,自行车小跳起来一下,落地重新登上又骑。破烂的路把人训练的个个都能成自行车选手。
  林雨桐恍然,所谓的耙花生,就是把人家收了的花生地重新再捡一遍。
  花生那么小的东西,散落在地里是很正常的事情。翻检翻检总有些收获的。要是在地里能找到个田鼠洞来,那就最好了。一个田鼠洞里,少的也能找出半袋子,多的一两袋子也有。算是把田鼠预备的过冬的粮食洗劫一空了。
  这花生捡回去捡的多了,卖了够买油盐酱醋的。少了也没关系,自家炒了就够孩子们吃的了。
  这也算是叫粮食颗粒归仓了,没啥不合适的。就跟当年在兵团捡散落在地上的黄豆一样。黄豆都能一个个的捡起来,更何况是花生了。
  两人也没真去河岸上,反而是去了玉米地里。
  本来想看看这玉米秸秆怎么办,结果现在没法着急了。因为地里也有拾荒的人。这么大面积的地,肯定也有落下没摘的玉米棒子。看见地头停着不少自行车,就知道拾荒的人还不少。
  那这就不能急了,怎么也得等这些人齐齐翻检几遍。
  两人无功而返,骑着去骑着回来,这就折腾了小半天的时候。
  到家的时候清宁已经放学了,这次不光是放学了,还放假了。放秋假!帮忙收庄稼的。
  这个假期十天,上学每个孩子得缴纳玉米五斤。这是对一到三年级的孩子,四年级往上,得十斤。
  小老太才不叫清宁去呢,“咱家自己地里的都是别人去捡的。”帮忙就帮忙,干啥叫孩子给缴纳粮食。开学收的学费还少了?
  最后这些粮食只怕都是落到老师的兜里去了。
  清宁嘟着嘴:“学校收咱五斤粮食又发不了财,咱们没那五斤粮食也穷不了……”
  有点嫌弃小老太啰嗦。
  臭丫头,嘴上嘚吧嘚吧一套一套的,说话跟老鸡蛋似的。
  林雨桐说她:“好好说话。”也不知道像谁,不说话就不说话,一说话就噎人。
  清宁半点也不把她妈的话放心上,扭脸却问:“妈,给我也做麻饼吧。”
  麻饼跟桃酥有些像,如今镇子上有做那个的。
  不是说拿钱买多少斤。而是你拿面粉鸡蛋糖这些东西来,我按斤数收取一些加工费。
  孩子们的零食少的很,平时谁又舍得拿钱买?有这种自家出粮食的就能加工出来的东西,有孩子的多多少少的都给孩子弄一些。
  孩子上学去的早,还不吃早饭。每个人出门都带吃的。
  有啥好吃的?
  冰凉的馒头,要是嫌弃没味道,掰开给里面抹上一层熟油,再撒点盐。要是馒头硬掰不开,就拿刀从正中间劈开。要是条件好的,还能在里面夹一层厚厚的白糖,那就是顶好的美味了。
  大部分孩子都是拿着两馒头边走边吃的。有那当妈的心疼孩子,蒸馒头的时候,特意做一笼屉的花卷,油香油香的,好歹有些味道。
  但清宁从没受过这委屈啊。小老太早上起的早,等孩子起来后,小老太给把奶粉冲泡好了,又把鸡蛋煮熟剥皮放在一边的盘子里。一杯奶一个鸡蛋,热乎乎的吃了才去学校的。
  这会子见人家都拿麻饼的,估计是有点馋了。
  正说着呢,英子提了半竹筐的麻饼进来,“清平昨儿就要吃了。也不知道有啥好的。”她那边早起要忙食堂的事,早早的生火了。能叫孩子委屈了?油炸的馒头片,鸡蛋汤,有几个孩子有这待遇的。
  偏就是别人吃啥她就馋啥。
  得了!送来了,就不用再去了。
  但瞧着孩子馋嘴,林雨桐就干脆给孩子做点心。
  能做的点心有限,土著版的鸡蛋糕也能做,不过是蜂蜜不好买。用糖奶粉这些东西,倒也算是凑活。
  做出来,不光是两孩子爱吃,小老太也爱吃,“你省城买的面包好吃多了。”
  那不是新做出来的,味道当然是不能比了。
  又做了几个,给英子,金大婶和何小婉送去了。
  然后,送完了回来,林雨桐发现屋里多了个孩子,“清丰来了?”
  这老大家的清丰。
  “四婶。”孩子嘴里含混着叫了一声,一手一块蛋糕正往嘴里塞呢。
  林雨桐看小老太,用眼神示意着问:这孩子怎么来了?
  小老太端了半杯温水给孩子放到手边,就往出走。
  林雨桐跟到院子里,“咋的了?”
  “肯定是见你给其他几家都送吃的了,没给他们送,这不打发孩子来了吗?”还能赶孩子走啊。
  是!大人再不是东西,跟孩子有啥关系。
  林雨桐发现,这家里就多了这么一个不请自来的客人。放假期间,早上自己来,晚上自己回去,在这边混吃混喝一天。
  谁能跟孩子计较,知道是大人打发来的,但也不能冲孩子撒气。自家孩子有啥,清丰就得有啥。
  等孩子的秋假放完了,这情况并没有好转。
  清丰上了学前班了,放学比一年级的要早半个多小时。然后这孩子放学了不走,就坐在一年级门口,等着清宁和清平放学。两人放学了,自然得带着弟弟回家的。
  于是清丰就是这家吃一顿早饭,那家吃一顿午饭。看谁家饭好,吃谁家的饭,视情况而定。
  嘿!老大两口子也是绝了。
  不管上辈人有什么恩怨,对下一代人,那是另外一回事。
  两家都默认了这事,由着孩子来去自如。来了给饭吃,不来也不问。
  老大家两口子忙着拾荒呢,一去就是一大天的时候,确实也是顾不上,但估摸来开口吧,他们也开不了口。事情就这样了。
  谁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倒是巷子口住着的忍冬挺着肚子过来说闲话:“你们这是给你们老大家把孩子都养了……”
  一副想挑事的架势。
  林雨桐笑了笑,转移话题,问她的肚子,“我瞅着快生了吧。”
  忍冬就笑:“你知道人家说你啥不?说你给这给猪接生的都接出门道了。你说你这都看准了多少个了?我瞅着比凤兰那b超机器都灵……”
  胡扯!这人跟猪哪里有什么可比性。
  说忍冬要生了,还真就是生了。
  当天晚上,在家里,找了吴和平两口子来,给接生。
  这回还真不好,b超查出来是男胎,结果养的太好了。忍冬又是瘦小的体型,结果孩子太大,难产了。
  一条巷子都能听见一晚上那边都是鬼哭狼嚎的。
  难过了一晚上,等天蒙蒙亮的时候,生下个八斤重的小子。林雨桐送清宁和清平到巷子口,看路上有人了才敢叫两个孩子走着去上学。从刘成家门口过的时候,听见刘成的喊声:“桐——来!看咱而已有儿子了。”
  十分热情的邀请,要显摆他的儿子。林雨桐不进去都是不给面子。李芬芳正给孩子洗了,放炕上给穿衣服呢。林雨桐过去搭把手,见李芬芳给孩子穿的艰难,塞不进去胳膊掰不开孩子的腿的,她就微微皱眉,从头到脚把孩子摸了一遍,然后心里就咯噔一下,这孩子不对劲。
  刘成一见林雨桐的面色不对,赶紧问:“咋的了?”
  能说吗?
  得了儿子的刘成笑意还在眼里荡漾着呢。
  林雨桐笑了笑:“没事。就是得空了带孩子去医院瞧瞧。你们我们家清丰当时没处理好,差点耽搁孩子说话。别小看身上的小问题,还是人家医生更专业。咱家这孩子来的不容易。”
  这话是正理。赶紧点头应了,瞅着孩子双腿间的小雀雀笑的见牙不见眼。
  李芬芳就有些不高兴,这还是嫌弃自己的手艺呢。难产都给顺利接生下来了,你还那么多话,不就是个靠着给猪接生出头的!真当自己是个能人了?
  林雨桐心里一叹,从里面出来了。只跟四爷小声说了那孩子的事,跟谁都不好提。
  刘成欢喜的什么似的,晚上找四爷来借钱了,“……好好的热闹一次……先拿五十,等事过完了,就还……”
  给孩子做满月,自然是要收礼金的。这礼金拢一拢,也够还债的了。
  林雨桐没多话,赶紧把钱递过去了,“是该热闹!”
  一个村上的,只要有些来往的,家里的女人都带着东西来看了,鸡蛋小米挂面的,就那些东西。林雨桐给拿了一包红糖,一包挂面一斤鸡蛋,又给了孩子一块钱,算是把这事给了了。
  瞧人家孩子白白胖胖的,谁会想到孩子有问题。
  这孩子是没日没夜的哭,刘成就拿着纸人在巷子口烧纸,嘴里念着:“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哭郎,过往君子念一念,一觉睡到大天光……”
  可是有啥用呢?还是一晚上一晚上的哭。
  朝的半条巷子晚上都没法睡了。这个说,孩子穿的不舒服,给孩子脱了睡,没衣服捆着,孩子舒服。那个说,晚上给点上火,抱着孩子燎一燎,就好了。
  燎,跟过火盆的效果差不多,抱着孩子在火上过几下,说是驱邪呢。
  这个招那个招,都试了一遍了。然后还照样。
  有时候大早上的,就能听见刘成气的骂忍冬的声音,“咋弄的嘛!给孩子穿的衣服都穿不上……换个尿布也弄不动,你能干啥?”
  “你行你来!”忍冬气的把尿布一摔,这男孩子咱也没养过啊,怎么不如女孩子身条顺溜呢。这穿着衣服咋胳膊腿都觉得是硬邦邦的。穿上衣孩子的胳膊不好打弯,还尿布掰不开孩子的腿,还真是生了个孩子手上没劲了。
  刘成急的又不敢下手,可这劲也不小了,孩子的腿都捏红了,咋就是不成呢?
  急的这一脑门汗啊。
  “男娃子都是这样?”他不确定了。两人都是养过孩子的,俩孩子都不是这样的吧。
  说着,把孩子先包好,这才急匆匆的过来问林雨桐和小老太了,“……咋就穿不上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