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是古老师教给她的管学生的经验,她说学校老师真会拿教棍打学生,打了家长还要说打得好。
  那个年代老百姓还是信奉一句话,棍棒底下出孝子,同样的道理,老师的教棍底下出好学生。
  再说了,当时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家里都有几个孩子,独生子女的家庭相当少,孩子也没那么宝贝,对老师管教学生,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支持。
  丁小甜这么一说,班上的学生就再没人敢轻视这个新来的代课老师了。
  顺利地上完二年级三班的课,丁小甜回到教师办公室,以古老师为首的几个老师都问她课上得怎么样。
  丁小甜笑着说:“一切顺利。”
  第四节课,丁小甜去给二年级四班的学生上课。
  她一去,同样给了班上调皮的学生一个下马威,学生们很快就服管了,于是第四节课,也顺利地上完了。
  光荣小学校中午的放学的钟声敲响,学生们起立,向丁小甜整齐说老师辛苦了,丁小甜一句:“放学。”
  学生们背着书包蜂拥跑出教室,丁小甜长舒出一口气,她掏出裤兜里的手帕擦了擦额头的细汗,脸上现出轻松的神情。
  把教材和教案收好,丁小甜在学生们走光之后信步走出教室。
  刚走到教室门口,古老师过来了,她笑着说:“周校长让我带着你去学校食堂吃中午饭,还有,她说她刚刚站在二年级四班的窗外,听你上了半节数学课,她认为你的课讲得不错。所以,你的工资是从今天就开始算了。还有,你也可以去学校的教师食堂跟正式编制老师一样吃饭,饭菜是学校免费提供的。”
  丁小甜听完笑得合不拢嘴,又向古老师道谢。
  古老师呢,当然说不用谢,以后大家就是同事了,还要彼此关照才好。
  丁小甜爽快地说没问题。
  光荣小学的食堂分成学生食堂和教师食堂。
  学生食堂打饭打菜需要学校财务室盖章的饭票和菜票。
  而这些饭票和菜票也要用粮票和钱去向学校财务室购买。
  光荣小学校差不多有一千个学生,还有一两百人家庭条件不错,家长会拿粮票和钱向学校财务室买饭票和菜票,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拿着饭票和菜票在学校食堂吃饭。
  尤其是夏天,有些学生的家离学校远,很多学生中午都会在学校的食堂打饭吃,吃完之后,就跟同学在学校操场扔沙包跳绳打兵乓球等。
  总之,玩上一中午,下午继续上课。
  教师食堂的饭菜是不要钱的,只要在该校上课的老师都可以进去吃饭,每位老师四两米饭,两个菜。菜都是素菜,只有每周六中午会有个肉菜吃。
  对于这样的福利,丁小甜显然是很满意的。
  虽然她只能吃中午这一顿。
  走进教师食堂,丁小甜看到里面有五张大圆桌,圆桌旁已经坐了不少老师正在吃饭。
  食堂里有个胖胖的师傅正在拿勺子给人打饭打菜。
  每个老师过去拿两个碗,递给胖厨师,他用木饭勺从装饭的大木桶里舀两勺饭在一个碗里,那就是四两米饭了。又用长柄铁勺从面前的两个装菜的大桶里舀起来两勺菜在另一个碗里,那就是今天中午老师们吃的菜了。
  古老师带着丁小甜去把饭菜打回来,两人坐一张桌子上吃饭。
  今天中午的菜是青椒炒豆腐干,还有一个红烧茄子。
  丁小甜尝了尝,两个菜的味道都很一般,唯一比普通人家炒这两个菜强点儿的是,舍得放油。
  对于普遍缺油的那个年代的人来说,这样的伙食真得算不错的,也难怪光荣小学校的老师很被社员们羡慕。
  说起来,光荣小学的老师能有这个待遇,跟县里的县委书记赵国诚很有关系。
  赵国诚是土生土长的光荣公社的人,他在做宜南县的县委书记之前当过光荣小学的校长。
  后来调到县里工作之后,为了回报家乡人,就让县财务局拨款扩建了光荣小学,并且建了学生食堂和教师学堂,还拨下了专款让学校老师享受了免费的一日两餐。
  宜南这里本来就是革命老区,尤其是光荣公社,更是出了很多老革命。
  因此赵国成用回报革命老区老革命家的家乡为名,让县财政局拨款扩建小学校和为该校的老师提供一日两餐的提议,一提出来就得到了所有县委干部和上面领导的支持,县里的财政局也是迅速审批过后就拨款了。
  这是六七年前的事情,光荣小学的老师因此也成为了不少人羡慕的对象。
  后来,不少人托关系想成为光荣小学正式编制的老师。
  然而,赵国诚似乎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他做了硬性规定,凡是要成为光荣小学的正式老师,必须要向县教育局打报告,教育局要拿去给他看过,他认为符合又红又专的规定,才会批准这人成为光荣小学正式编制的老师。
  有赵国诚亲自把关,这六七年以来,光荣小学也只进了不到十人,成为正式编制的老师。
  至于代课老师,就没那么严格的要求了,由公社的领导和周校长自行选拔。
  只不过,光荣小学的正式编制的老师每年生病请假的也不多,不过两三个,能捞着来当代课老师的人也挺少的。
  周校长和公社领导挑选的代课老师第一条就是要出身好,最好是军人家属,革命烈士或者老革命后代。
  恰巧,丁小甜不仅仅是老革命后代,还是军人家属,再加上一条,还是少有的高中生。
  这也是她虽然没有关系,但是顺利成为光荣小学代课老师的原因。
  一句话,她条件够好,运气也够好,现在才能够跟古老师这样的正式编制老师一起在教师食堂吃饭。
  古老师跟丁小甜边吃边聊。
  从丁小甜的嘴巴里,古老师知道了丁小甜的家庭和出身,很羡慕丁小甜有个做军队干部的丈夫。她说自己的丈夫只是公社下面钢铁厂的工人,每个月挣的钱跟自己差不多,家里又有三个孩子,公婆也跟着他们一起住,这经济上挺吃紧的。要不是她在赵书记扩建光荣小学之前进入这个小学当老师,这么好的工作肯定轮不着她。
  言下,很庆幸自己运气好,才捞着这么个让当地人羡慕的好福利的工作。
  能够在学校吃两顿,一分钱不要,这在当时也真得是好福利的工作了。
  丁小甜默默地听着,不时点头附和一两句。
  眼看饭要吃完了,古老师忽然凑近一些,低声问丁小甜:“丁老师,你家在农村,家里有没有养鸡?”
  第22章
  这不是废话吗?
  农村哪家不养鸡啊, 鸡能生鸡蛋,鸡蛋既能上缴给集体得到一部分钱, 也能自己吃。
  在少油少肉的情况下,鸡蛋可是绝大多数老百姓唯一的补充营养的食品。
  古老师这么问, 肯定是套话,或者说,她还有底下的话没说?
  丁小甜想,自己只要顺着她的话往下说就行了。
  于是,她说:“养啊,不但我自己养,我妈, 我大哥大嫂都养。”
  古老师停了停, 果然压低声说:“那你们养的鸡生的蛋多吗?”
  丁小甜明白了,古老师多半是想要换鸡蛋,就是不知道用什么换了。
  “我养的鸡还没生蛋,我妈养的鸡倒是在生蛋。”
  “哦, 那你妈妈养的鸡生的蛋多吗?”
  “还行, 一天总要捡七八个鸡蛋,一月有两百多个吧。”
  “呀,这么多!”
  古老师有些兴奋地说。
  丁小甜没坑声了,静静等着古老师说出她的意图,她绕着弯儿的说了这么多,目的大概是想要买鸡蛋吧。
  当时,鸡蛋也是属于紧俏物资, 城里的副食品商店,买鸡蛋也要凭副食品票购买的。
  绝大多数家庭,一个月凭票就只能买十几二十个鸡蛋,显然是不够吃的。
  当时鸡蛋的供应渠道全靠市场,小县城和公社的供销社只收不卖,收购后统一调拨城市的副食品商店。普通人家要买鸡蛋,就需要拿着副食品票去副食品商店买。
  鸡蛋论个不论斤卖,根据大小,一般十个鸡蛋五毛到六毛钱。
  很多家庭为了给家里的老人孩子补充营养,都要想办法,从其他的途径买到一些鸡蛋。
  最经常的途径就是在黑市购买。
  黑市购买价格翻倍,但即使是这样,也不好买到。
  毕竟那时候的鸡蛋都是农村的土鸡生的,不会象后面的养鸡场大规模的养鸡生蛋,鸡蛋的数量极其有限。
  古老师也没在食堂里跟丁小甜提换鸡蛋的事情,而是在吃过午饭之后,两人走出了食堂。
  她把丁小甜拉到学校的一个花坛后面,这才压低声说:“那个……丁老师,你看,你回去问问你妈妈,愿不愿意换点儿鸡蛋给我,我也不多要,五十个就行,每个鸡蛋给你八分钱,五十个四块钱。我们家吧,有老人,孩子也多,一个月十几个鸡蛋根本不够吃的……”
  就知道这位古老师会说换鸡蛋的事情。
  虽然她说出来的价格比黑市上的鸡蛋每个便宜两分,五十个就少了一块钱,可她毕竟是丁小甜到公社之后,第一个向她买东西的人。
  更何况,刚才人家也帮了自己不少,丁小甜也就没犹豫,直接说:“那我回去跟我妈说一下,让她便宜点儿换给你。”
  “太好了,谢谢你,丁老师,你可算是帮了我大忙了。”
  “没什么。对了,古老师,你什么时候要?”
  “明天吧,明天你给我拿来就行。不要直接拿到学校来,要不,你明天早点儿来,咱们就在前面街角的副食品商店后面的巷子见。”
  “行,那我七点半左右到那里。”
  两人说定了,并肩走出学校,丁小甜骑车回前进村,古老师步行会钢铁厂分给职工的家属房。
  丁小甜没忘记买个泡菜坛子带回去。
  她买了泡菜坛子扔进空间里,轻松骑车回家。
  到了前进村,她先去新屋那边接女儿秀琳。
  秀琳平常都是丁小甜带,今天唐玉香带她一上午,她就一直在找妈妈。
  后来唐玉香去抱了一只小奶狗来陪着她玩儿,她才没闹了。
  丁小甜见到女儿的时候,她正坐在一张小板凳上,一边打哈欠,一边搓眼睛,看起来很想睡觉,可就是不去睡。
  “幺女,妈妈回来了!”丁小甜看到女儿也是非常开心,停好自行车,就走过去朝着她拍手,喊她。
  秀琳一看到丁小甜,就高兴地站起来了,小脸上满是激动,伸出小手,迈着小短腿向她跑过去。
  “妈妈,妈妈……”她一边跑一边软糯地喊着。
  丁小甜跑过去把女儿抱起来,狠狠地在她脸上亲了两口。
  秀琳抱着她的脖子,头紧紧地挨着她。
  唐玉香走过了,把秀琳今天上午一直在找妈妈的事情对丁小甜说了,并说幸好自己去找了只奶狗来,才哄着她了。不过,到中午午睡的时候,她就是不肯去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