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急转弯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是这短短十里路程的行军,也显示出吴世恭这个千户所的兵丁和其他那些兵丁的巨大差距。更不用说在扎营的时候,吴世恭的这些兵丁都有条不紊地干着各自的工作。
  而那九百名兵丁,虽然也想来帮忙,可他们却有些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事的样子。因此,当俞继这些其他千户所的军官,被吴世恭叫过来以后,他们的脸上都有些羞愧。
  吴世恭倒没有责怪俞继他们什么,毕竟这些军官并不是吴世恭的直接下属。他反而开口安慰他们:“其实这些兵丁都不错。他们至少也敢于去京城勤王战斗了。至于今天他们行军扎营的表现不怎么好,那也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什么军事训练的缘故。”
  “不过话说回来。本官把这些归德卫的好儿郎带往京城,最想做的事,也是把他们都平平安安地带回家。因此,本官也将会在行军途中,加强对他们的训练。你们要让他们要忍受住训练时的艰苦。告诉他们,这也是为了他们好,起码也要让他们有保命的本钱。”
  “不过话说回来,你们手下的那些兵丁的体质也太差了一点儿。依本官来看,应该是长期没有吃饱饭的缘故。其它的本官不敢保证,但只要是本官手下的兵丁,本官绝对不会让他们饿肚子的。”
  “要知道,以后不要说可能打仗了,就是行军扎营这些事,也都是些体力活。依照本官以前的经验,只要再这么走上三天,你们手下的兵丁就会趴下一大半。所以现在当务之急的事,就是先调养好这些兵丁,让他们起码有个做士卒的样子。”
  吴世恭没有食言,开饭的时候,主食的量很足,再加上杀了些犒劳的猪羊加菜,所有的兵丁都吃得兴高采烈的。
  在晚饭后,吴世恭顺理成章地把自己千户所一些训练比较好的兵丁,安排到那九百名兵丁中间,作为教官,开始教授他们军事知识。
  这些其他千户所中被抽调出来的兵丁,他们有的因为在千户所中地位比较低,所以被自己的千户和百户点名的。而公平一些的千户,也只是通过抽签的方法来抽调出来这些兵丁。不过对于这些兵丁来说,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不愿意参加这次勤王的军队。
  而这次勤王的出征,又安排得十分匆忙,因此到了现在,这些兵丁的心中,还交织着害怕和茫然的感觉。不过当吴世恭把这些教官安排到他们之中以后,他们起码开始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些什么了。再加上那一顿饱饭,这些兵丁的人心也开始安稳了下来。
  虽然帐篷和被服的数量还是不足,但是因为吴世恭从自己千户所带出来的物资并不少,所以在挤给那些兵丁一部分帐篷和棉被,又让兵丁们到附近多砍些柴禾,多点起火堆取暖以后,行军的第一个夜晚总算是平静地过去了。
  第二天的行军扎营虽然也有些乱哄哄,但是相比第一天,确实有了很大的改进。虽然在吴世恭的内心深处,是准备着万一有什么意外的情况,要把这九百名兵丁作为炮灰的。但是,他还是想尽量地把这些兵丁都安全地带回归德府。
  因此,吴世恭也是很尽心地训练着这些兵丁,在物资的供应上,所有的兵丁也是一视同仁。甚至吴世恭还主动走到那些兵丁之间去交流。在吴世恭这些关心的举动下,那些兵丁的情绪也就更加得稳定了。
  可是到了第二天的晚上,吴世恭派出去的,到济宁打前站的骑兵,却返回了吴世恭的大营。他们给吴世恭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他们向吴世恭禀告说:“大人,济宁知州告知小的,让小的来禀告大人,因为南直隶和山东的勤王军队都通过大运河北上勤王,所以运河边上的粮仓中的粮食,就不够用了。知州大人让我们归德卫的军队改道,从自己的河南境内北上勤王。”
  听了那打前站的兵丁的禀告,吴世恭忍不住破口大骂。自己的这次出征好象开头不顺啊。
  可是是不是运河边上的粮仓中的粮食真的不够用了吗?那当然不是。就算是再通过两倍的勤王军队,也能够保证这些军队的粮食供应。
  那为什么济宁知州会拒绝吴世恭的勤王军队呢?那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粮仓中的那些粮食,很大的一部分也只存在粮仓的账本上,而粮仓中并没有这么多的粮食。
  在去年,北方因为旱灾粮价飞涨,管理这些粮仓的官吏就上下勾结,高价卖出去很大一批粮食。他们都想着,等夏收和秋收以后,等到粮价大跌,再买进粮食赚取一个差价。
  这倒也不是这些官吏胆大妄为,就象粮食铺子赚取差价一样,管理这些粮食的官吏,每年通过这样的方法赚取银子后上下分润,已经成为了一个潜规则。
  但是这些官吏都没有想到,这次旱灾来势很凶猛,各地夏收的时候都基本上颗粒无收,而因为各级官府,都并不象吴世恭这里强力抗旱,所以虽然后来天气好转,各地秋收的时候还是造成了一些损失。这也导致了去年粮价的居高不低。
  所以,既然没有了什么差价,这些官吏也没有忙着把粮食收购回来送进粮仓。可是今年粮价虽然低了,可是这一时三刻,这些官吏也并没有把所有的粮食采购送进粮仓。
  可就在这个时候,却发生了鞑子入关,各地勤王的大事了。为了供应这些勤王军队,粮仓中的粮食肯定要取出来。而现在的粮仓中却并没有足够的粮食,因此,为了保证主要的勤王军队,例如南直隶的军队。和本地的军队,例如山东的军队的供应,这些官吏也只好做恶人,拒绝供应吴世恭的河南归德卫的军队了。
  吴世恭当然想象不到被拒绝的原因。但是因为这次去京城勤王的军队,集合地点就是运河尽头的通州,所以现在虽然运河已经冰冻,不能够再行船了。但是,沿着运河行军,无论是供养供应和行军路线都是最方便的。
  而现在吴世恭却要通过河南的北部地区,再渡黄河,从北直隶绕道赶到通州,这一路上的麻烦事肯定会多出来许多的。另外,因为没有了其他勤王军队在附近的支援保护,这一路上的行军也变得危险许多。
  要知道,后金军现在就在北直隶肆虐着呢。虽然他们的主力大军到达北直隶的南部地区的可能xing不大,但是也说不准有这么几支小的鞑子军队跑过来呢。
  没有办法,也只能够调转方向,来个急转弯行军了。想要再退回归德府城也绝对不现实。勤王军队已经出发了,再转回出发点,那就太儿戏了一点儿。
  可是,想在吴世恭军队却立刻碰到了这么一个大问题:他们的粮草携带的数量就不够用了,肯定不可能坚持这么长时间的行军。
  因此,吴世恭立刻安排人回归德府城,向归德府府尊和赵铭报信,告诉给他们这个新的情况。并且要他们帮忙,让他们再征集运送一批粮草来。
  另外,吴世恭也召集了所有的军官,向他们通报了这个新的情况,让他们和手下的兵丁做好准备,军队将要急转弯直接北上勤王。
  在忙碌完这一切以后,吴世恭也冷静了下来。他转念一想:“这不正是一个极好的理由,可以拖延行军的速度吗?也许这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而这个时候,吴世恭不了解明朝兵丁的情况和吴世恭没有什么带兵的经验,这两点缺点就显现出来了。
  吴世恭认为自己命令军队转向,有着很合理的理由,也是一个很正常的命令。再说,令行禁止是每一支军队首要的纪律。吴世恭并不了解,自己现在率领的这支军队中的兵丁,很大一部分都不能够称为是一名军人的。
  另外,在军官回去向兵丁们传达军队转向行军的时候,有的军官还把原因交待得很清楚,可有的军官传达命令的时候,却对那些胆大提出疑问的兵丁,回答的态度就有些简单粗暴了。
  这些军官对提出疑问的兵丁是这样吼的:“大人们怎么命令的,你们就要怎么做。废什么话啊?不服从命令的结果就是一个——砍头示众。”
  这样简单粗暴的回答,虽然暂时压住了那些兵丁心中的疑问,但是在这些兵丁的心中,那紧张的情绪却立刻弥漫开来。
  而吴世恭这支勤王军队中,兵丁的来源也十分复杂。有吴世恭自己千户所的,也有其他千户所的。他们只是在这次勤王行动中,暂时听从吴世恭的命令。
  就是吴世恭自己千户所的兵丁中,来源也是五花八门。有吴世恭自己从京城里带过来的护卫;有本地的千户所军户和青壮百姓;还有一些是土匪招安的。
  而这三个原因夹杂在一起,引起了吴世恭成军以后迎来的第一场内部危机。而这时候的吴世恭,却对这种动态却是毫无所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