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北上
“又小瞧人了吧!我带出来的儿郎人虽少些,可马上马下功夫都是一流,而且一人一骑,甲胃精良,花了我老鼻子银子了。不过妹夫,您得省着点用啊!打仗我不怕,银子打了水漂我可心疼啊!”李禄叮嘱道。
“没见过你这样要钱不要命的。”吴世恭又笑骂道,“行了,那就打虎亲兄弟吧!我会把你的兵当成自己的儿郎的。这一路上的军需也由我们汝宁军来。”
“这不废话吗?不用你用谁?大财主嘛!哥哥我可穷得只剩下裤子了啊!”李禄立刻开始顺竿爬。
“拉倒吧!不过你和那些嫂子在床上的时候,确实连裤子都不要了。”
“你这话就太气人了。……”
“你也别得了便宜就卖乖。我给你算算,……”
……
谈完正事,吴世恭和李禄就开始满世界跑马去了。
其实吴世恭对李禄这支部队还是很看中的。自从当年李禄以为自己被圣灵会追杀到宁陵县,之后的他,一直在加大自己部队的投入,所以他的装备是从汝宁军买的,部队的训练也是从汝宁军请来的教官,再加上这次出征的一千五百骑基本上都是李禄的亲兵和家丁,因此,除了整体战术差一些,战斗经验少一些,其真实的战斗力其实并不差。
不过与李禄估计的不同,这次出征,吴世恭是想与满清大军真实地碰一场的。这想法,甚至很多汝宁军的高级文武都不知道。
之所以一改之前保存实力的做法。首先当然是想要消耗清军的实力。
吴世恭知道:自己的汝宁军反正早晚要直面清军。如果趁着此次清军入关,在清军被重重明军围剿得实力大损的时候。再在清军身上狠狠地割下一块肉,那在以后与清军的总决战中,就可以占得优势。
其次就是试验汝宁军的战术打法。到现在为止,汝宁军只是在十年前与清军发生了些小部队之间的战斗,还没有发生过大军团级别的战争,对清军的战术、统帅指挥、兵丁战斗力等,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所以吴世恭就准备在这次出征时练练兵,希望能发现一些汝宁军战术和装备的优缺点。为将来的总决战做好准备。
最后就是同样的心理问题了。汝宁军将士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也时时听到“女真满万不可敌!”的话,甚至连吴世恭的心中,都对清军的强悍有些怵。因此,吴世恭就想借着清军的这次虚弱,以一些胜利打破清军不可战胜之神话,鼓舞汝宁军的士气。树立起军中“敢战”的信心。
当然,还有吴世恭多少有些爱国心;吴世恭担心在京城的家人等原因。反正吴世恭不想让自己的这次勤王变成旅游,想要主动地寻找清军来次大战。
作为一名上位者,吴世恭肯定是利益至上者,他不会拘泥于单纯的保存实力,当需要时。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动用自己的精锐。只要达到目的,就是现在的六万汝宁军全部损失了,他的眼都不会眨一下。一句话: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当然,因为情报的缺乏和通讯的不畅。吴世恭并不知道,他想象的其他明军消耗清军的想法只是一场美梦。如果他知道这一点。说不定他会吐血三升吧!
十一月十二日,汝宁军誓师出征,两天以后来到归德。之后在归德停留了三天,等待到了陈中之和江澄率领的四千豫军,接着在三天后来到济宁。
在济宁,这支联军又等待了三天,等到了汝宁军不动,他就不动的,刘泽清的五千鲁军。之后,众人熟门熟路地去找济宁仓运大使。
那仓运大使一见众人,先是大惊!怎么这些爷爷又来了?接着就是大喜,终于把爷爷们盼来了。他立刻大开各仓门,任由各人尽取所需。
既然仓运大使识相,众人也爽快,他们大笔一挥,瞧也不瞧地在仓运大使拿出了领料单上签上了大名,把仓运大使今后几年的贪污账本都做平了。
接着就是一路北上了,汝宁军在运河以西,刘泽清、陈中之和江澄在运河以东,两军同速开进。重点指出:汝宁军已经吸收了上次勤王的教训,严格地遵守了非自己驻防区作战的条令。除了每位兵丁随身携带的干粮袋里装有十天的干粮以外,汝宁军还集中储备了二十天的粮草。
而以上的粮草储备一般是绝对不会动用的。日常的用度将通过地方征收和另外的储备来获取。
可是当联军在开进到济南附近,就获取了北面有清军出没的敌情,这让联军是大为紧张,立刻是派出了大量的侦骑。之后联军的行军速度是大为减慢,每一步的行动都是小心翼翼的。但直至行军到德州,都没碰上哪怕是一个清军探子。这让联军是大为振奋,立刻提高了行军速度过沧州。
而在沧州时,联军就分道扬镳了,刘泽清等人继续北上,而吴世恭却得到朝廷的诏令:原地待命,主动寻敌作战,但不得靠近京城。
朝廷对吴世恭的汝宁军也是相当提防的。而这时候已经是十二月十日了。
同日,松江府码头。
“郑千总!既然都送到这儿了,你就行个方便。你说你郑家的船着急着回去,有急用!那好,把我们送过江。这不耽搁你多长时间吧!”黄启发说道。
“对不住了黄大人。您自己想法子吧!开船!”那位郑家的船队首领下令道。
“你敢!抢船!”一旁的冈萨雷斯听不下去了。随着他的下令,水师陆战团的兵丁立刻举起了手中的兵器,围住了那位郑千总。
“呦!”那位郑千总是面不改色,他推开指着他的兵器,走到了冈萨雷斯跟前,“没想到这儿还有位佛朗机人啊?想看看爷爷的胆子?有种你就打啊?也不要说没给过你们机会,我再问一声黄大人,我家龙头的事你答不答应?”(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没见过你这样要钱不要命的。”吴世恭又笑骂道,“行了,那就打虎亲兄弟吧!我会把你的兵当成自己的儿郎的。这一路上的军需也由我们汝宁军来。”
“这不废话吗?不用你用谁?大财主嘛!哥哥我可穷得只剩下裤子了啊!”李禄立刻开始顺竿爬。
“拉倒吧!不过你和那些嫂子在床上的时候,确实连裤子都不要了。”
“你这话就太气人了。……”
“你也别得了便宜就卖乖。我给你算算,……”
……
谈完正事,吴世恭和李禄就开始满世界跑马去了。
其实吴世恭对李禄这支部队还是很看中的。自从当年李禄以为自己被圣灵会追杀到宁陵县,之后的他,一直在加大自己部队的投入,所以他的装备是从汝宁军买的,部队的训练也是从汝宁军请来的教官,再加上这次出征的一千五百骑基本上都是李禄的亲兵和家丁,因此,除了整体战术差一些,战斗经验少一些,其真实的战斗力其实并不差。
不过与李禄估计的不同,这次出征,吴世恭是想与满清大军真实地碰一场的。这想法,甚至很多汝宁军的高级文武都不知道。
之所以一改之前保存实力的做法。首先当然是想要消耗清军的实力。
吴世恭知道:自己的汝宁军反正早晚要直面清军。如果趁着此次清军入关,在清军被重重明军围剿得实力大损的时候。再在清军身上狠狠地割下一块肉,那在以后与清军的总决战中,就可以占得优势。
其次就是试验汝宁军的战术打法。到现在为止,汝宁军只是在十年前与清军发生了些小部队之间的战斗,还没有发生过大军团级别的战争,对清军的战术、统帅指挥、兵丁战斗力等,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所以吴世恭就准备在这次出征时练练兵,希望能发现一些汝宁军战术和装备的优缺点。为将来的总决战做好准备。
最后就是同样的心理问题了。汝宁军将士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也时时听到“女真满万不可敌!”的话,甚至连吴世恭的心中,都对清军的强悍有些怵。因此,吴世恭就想借着清军的这次虚弱,以一些胜利打破清军不可战胜之神话,鼓舞汝宁军的士气。树立起军中“敢战”的信心。
当然,还有吴世恭多少有些爱国心;吴世恭担心在京城的家人等原因。反正吴世恭不想让自己的这次勤王变成旅游,想要主动地寻找清军来次大战。
作为一名上位者,吴世恭肯定是利益至上者,他不会拘泥于单纯的保存实力,当需要时。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动用自己的精锐。只要达到目的,就是现在的六万汝宁军全部损失了,他的眼都不会眨一下。一句话: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当然,因为情报的缺乏和通讯的不畅。吴世恭并不知道,他想象的其他明军消耗清军的想法只是一场美梦。如果他知道这一点。说不定他会吐血三升吧!
十一月十二日,汝宁军誓师出征,两天以后来到归德。之后在归德停留了三天,等待到了陈中之和江澄率领的四千豫军,接着在三天后来到济宁。
在济宁,这支联军又等待了三天,等到了汝宁军不动,他就不动的,刘泽清的五千鲁军。之后,众人熟门熟路地去找济宁仓运大使。
那仓运大使一见众人,先是大惊!怎么这些爷爷又来了?接着就是大喜,终于把爷爷们盼来了。他立刻大开各仓门,任由各人尽取所需。
既然仓运大使识相,众人也爽快,他们大笔一挥,瞧也不瞧地在仓运大使拿出了领料单上签上了大名,把仓运大使今后几年的贪污账本都做平了。
接着就是一路北上了,汝宁军在运河以西,刘泽清、陈中之和江澄在运河以东,两军同速开进。重点指出:汝宁军已经吸收了上次勤王的教训,严格地遵守了非自己驻防区作战的条令。除了每位兵丁随身携带的干粮袋里装有十天的干粮以外,汝宁军还集中储备了二十天的粮草。
而以上的粮草储备一般是绝对不会动用的。日常的用度将通过地方征收和另外的储备来获取。
可是当联军在开进到济南附近,就获取了北面有清军出没的敌情,这让联军是大为紧张,立刻是派出了大量的侦骑。之后联军的行军速度是大为减慢,每一步的行动都是小心翼翼的。但直至行军到德州,都没碰上哪怕是一个清军探子。这让联军是大为振奋,立刻提高了行军速度过沧州。
而在沧州时,联军就分道扬镳了,刘泽清等人继续北上,而吴世恭却得到朝廷的诏令:原地待命,主动寻敌作战,但不得靠近京城。
朝廷对吴世恭的汝宁军也是相当提防的。而这时候已经是十二月十日了。
同日,松江府码头。
“郑千总!既然都送到这儿了,你就行个方便。你说你郑家的船着急着回去,有急用!那好,把我们送过江。这不耽搁你多长时间吧!”黄启发说道。
“对不住了黄大人。您自己想法子吧!开船!”那位郑家的船队首领下令道。
“你敢!抢船!”一旁的冈萨雷斯听不下去了。随着他的下令,水师陆战团的兵丁立刻举起了手中的兵器,围住了那位郑千总。
“呦!”那位郑千总是面不改色,他推开指着他的兵器,走到了冈萨雷斯跟前,“没想到这儿还有位佛朗机人啊?想看看爷爷的胆子?有种你就打啊?也不要说没给过你们机会,我再问一声黄大人,我家龙头的事你答不答应?”(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