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途遇满鞑
圆圆的太阳高挂在空中,透过重重云层洒下柔和的光芒,已经到了十月,南方正是秋高气爽。田地里的稻谷已经收割,地面上成片成片的都是收割后的谷茬,有带着草帽赤裸着脊背的农夫正在田地里忙碌,忙着翻耕土地,好等霜降以后种上麦子。
不过这样的情形不是太多,官道两侧更多的是荒芜的田地。受大军连续作战所赐,德安府大部分地区的生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一年多来,武昌的左良玉军队和大顺军在这里反复交战,城池的村庄百姓十步存一,大部分都没于战火。
只有远离官道偏僻之处的村庄,才会幸免于难。
不过终归是气候湿润温暖的南方,尽管同样遭遇兵灾,却比河南山陕好了很多。
在这个中午,刘能带着四五个手下行走在崎岖的小道上。
最终刘能并未劝服郝摇旗投降,而郝摇旗也没为难刘能,等他养好伤势之后便亲自送出营中,而且释放了刘能的几个手下并发还了他们的兵器以及随身物品。
刘能和几个手下统一口径,不许说出郝摇旗营中任何事情,只说在乱军之中逃出,慌乱中弄混了方向,过了这么就才逃回来。
毕竟以后还要武昌明军营中厮混,若是被人知道了被闯贼抓住又释放,说不定会引起别人怀疑。
刘能现在的职位是锦衣卫派驻湖广的千户,除非他不要现在身上锦衣卫的官职,否则万万不敢说出自己这几日的行踪。
好在,手下几个兄弟都是跟了很久的心腹,也都是从平南军中跟出来的老人,刘能不虞消息会泄漏。
由于明军和闯军在德安府的连续交战,这一带的溃兵很多,不时有小队的闯军骑兵巡逻。刘能不敢走大道往武昌府,也不敢沿着郧水乘船往南,而是向东疾行百余里,取小道前往武昌府。便看到了田野里农夫们忙着翻耕田地的情形。
见到刘能一行人跨刀携弩,田地里的农夫大惊,纷纷扔掉手中的农具,往村庄狂奔。很快村庄里便响起了锣声,许多手持农具武器的庄丁在寨墙上出现。
连续的交战,这一带的溃兵很多,百姓们畏之如虎,为了避免遭遇洗掠保护家园和亲人,只能结寨自保。
明明是官军的身份,而且还是皇帝的爪牙锦衣卫,可是面对这种情况,刘能等人也只能绕过村庄继续前进。
好在有郝摇旗送的干粮,天气也不算太冷,一路上风餐露宿,倒也不虞饥寒。
这一日出了德安府进入黄州府境内,只要往南再行百十里就是汉阳府,渡过长江则是武昌府。
就在这一日傍晚,一行人经过一片不小的树林,隐约间前方出现一栋房屋来,飞檐青瓦,附近有没有其他村庄建筑,看情形是一座山林间的庙宇。
一行人顿时激动了起来,有了前面的庙宇,今夜终于不用露天而睡了。虽然夜里不冷,露水却浓,每天早上起来,身上都湿漉漉的浑身的不舒服。
处于老夜不收的谨慎,刘能并未直接带领众手下直接向前进入庙里,而是让手下原地待命,他自己则悄悄往庙宇摸去,想先查探一下动静。
在林间悄悄行走了,用林木遮掩着身形,刘能迅速而又悄无声息的向庙宇接近,大概距离百十步的距离时,一下顿住了身形。
因为他听到了庙宇里隐隐传来的马嘶声。
看面前的庙宇,屋顶上到处都是茅草,墙头残破,分明是一座破败的庙宇,根本不可能养得起马,所以庙里肯定有军队,就是不知是明军还是闯贼的骑兵?
既然不知道庙内士兵的身份,刘能更不敢暴露行踪,伏在地上小心的向庙宇移动着,慢慢的靠近了庙墙,侧耳倾听着。
听声音庙内应该有数人,正在烧火做饭,因为有木材燃烧时的爆裂声传出。
可是庙内人的话语让刘能一下子皱起了眉头,因为那声音是那么的怪异。
这几年来,刘能跟着大军走南闯北,因为夜不收哨探的身份,免不了要和当地的百姓打探消息,他别看读书不多,脑袋瓜却顶顶聪明,有着不俗的语言天赋。不管是天津话,淮扬方言,乃至江南吴语,湖广方言,都能来上几句,虽然会说不多,可基本的交流还是能懂。
可是,庙内人的话竟然不是他听过的任何一种方言,反而,反而和长城外的蒙古人,关外的满人的话,非常的相似。
想到这里,刘能浑身打了一个激灵,难道,难道庙内的竟然是满鞑?
这里可是南方,满鞑不是应该还在北方吗,中间有隔着闯贼,还有河南南直隶很多依然在大明治下的地区,满鞑怎么竟然来到了这里?距离湖广省府武昌只有不到百里远!
这一刻,刘能心里无比的震惊,一股危机感涌上心头。
当初在北方,在西山军时,当时还只是巡检兵备道的陈越,带着大伙儿和满鞑打了好些仗,满鞑的凶悍还历历在目。刘能当时身为夜不收队长,带着骑兵也没少和满鞑骑兵接触,却从未战得上风。
而今日,自己身边只有四个兄弟,连战马都没有,庙里竟然有满鞑的骑兵,这一瞬间,刘能很想掉头就走。
可是夜不收的经历锦衣卫的职责,又使得停下了脚步,满鞑既然不远数千里来到这里,必然有着图谋,若是弄不清满鞑的目的,刘能不会甘心。
找了一个僻静而残破的墙角,小心的搬了几块碎砖垫在脚下,刘能攀在墙头,小心的探头往里张望。
庙宇不大,三间的规模,有残破的围墙围着,是一座道观的样式。庙里的空地上,拴着三匹战马,还有一辆马车停在院中。
一个短襟的汉子正提着一桶水饮马,也许是在隐秘的庙宇内,那汉子没有带帽子头巾,赤着的脑袋后一根细细的金钱鼠尾辫子赫然在目。
透过敞开的殿门往里望去,隐约看到殿里还有五六个人,有浓浓的黑烟从殿里冒出,里面的人正在生火做饭。
不过这样的情形不是太多,官道两侧更多的是荒芜的田地。受大军连续作战所赐,德安府大部分地区的生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一年多来,武昌的左良玉军队和大顺军在这里反复交战,城池的村庄百姓十步存一,大部分都没于战火。
只有远离官道偏僻之处的村庄,才会幸免于难。
不过终归是气候湿润温暖的南方,尽管同样遭遇兵灾,却比河南山陕好了很多。
在这个中午,刘能带着四五个手下行走在崎岖的小道上。
最终刘能并未劝服郝摇旗投降,而郝摇旗也没为难刘能,等他养好伤势之后便亲自送出营中,而且释放了刘能的几个手下并发还了他们的兵器以及随身物品。
刘能和几个手下统一口径,不许说出郝摇旗营中任何事情,只说在乱军之中逃出,慌乱中弄混了方向,过了这么就才逃回来。
毕竟以后还要武昌明军营中厮混,若是被人知道了被闯贼抓住又释放,说不定会引起别人怀疑。
刘能现在的职位是锦衣卫派驻湖广的千户,除非他不要现在身上锦衣卫的官职,否则万万不敢说出自己这几日的行踪。
好在,手下几个兄弟都是跟了很久的心腹,也都是从平南军中跟出来的老人,刘能不虞消息会泄漏。
由于明军和闯军在德安府的连续交战,这一带的溃兵很多,不时有小队的闯军骑兵巡逻。刘能不敢走大道往武昌府,也不敢沿着郧水乘船往南,而是向东疾行百余里,取小道前往武昌府。便看到了田野里农夫们忙着翻耕田地的情形。
见到刘能一行人跨刀携弩,田地里的农夫大惊,纷纷扔掉手中的农具,往村庄狂奔。很快村庄里便响起了锣声,许多手持农具武器的庄丁在寨墙上出现。
连续的交战,这一带的溃兵很多,百姓们畏之如虎,为了避免遭遇洗掠保护家园和亲人,只能结寨自保。
明明是官军的身份,而且还是皇帝的爪牙锦衣卫,可是面对这种情况,刘能等人也只能绕过村庄继续前进。
好在有郝摇旗送的干粮,天气也不算太冷,一路上风餐露宿,倒也不虞饥寒。
这一日出了德安府进入黄州府境内,只要往南再行百十里就是汉阳府,渡过长江则是武昌府。
就在这一日傍晚,一行人经过一片不小的树林,隐约间前方出现一栋房屋来,飞檐青瓦,附近有没有其他村庄建筑,看情形是一座山林间的庙宇。
一行人顿时激动了起来,有了前面的庙宇,今夜终于不用露天而睡了。虽然夜里不冷,露水却浓,每天早上起来,身上都湿漉漉的浑身的不舒服。
处于老夜不收的谨慎,刘能并未直接带领众手下直接向前进入庙里,而是让手下原地待命,他自己则悄悄往庙宇摸去,想先查探一下动静。
在林间悄悄行走了,用林木遮掩着身形,刘能迅速而又悄无声息的向庙宇接近,大概距离百十步的距离时,一下顿住了身形。
因为他听到了庙宇里隐隐传来的马嘶声。
看面前的庙宇,屋顶上到处都是茅草,墙头残破,分明是一座破败的庙宇,根本不可能养得起马,所以庙里肯定有军队,就是不知是明军还是闯贼的骑兵?
既然不知道庙内士兵的身份,刘能更不敢暴露行踪,伏在地上小心的向庙宇移动着,慢慢的靠近了庙墙,侧耳倾听着。
听声音庙内应该有数人,正在烧火做饭,因为有木材燃烧时的爆裂声传出。
可是庙内人的话语让刘能一下子皱起了眉头,因为那声音是那么的怪异。
这几年来,刘能跟着大军走南闯北,因为夜不收哨探的身份,免不了要和当地的百姓打探消息,他别看读书不多,脑袋瓜却顶顶聪明,有着不俗的语言天赋。不管是天津话,淮扬方言,乃至江南吴语,湖广方言,都能来上几句,虽然会说不多,可基本的交流还是能懂。
可是,庙内人的话竟然不是他听过的任何一种方言,反而,反而和长城外的蒙古人,关外的满人的话,非常的相似。
想到这里,刘能浑身打了一个激灵,难道,难道庙内的竟然是满鞑?
这里可是南方,满鞑不是应该还在北方吗,中间有隔着闯贼,还有河南南直隶很多依然在大明治下的地区,满鞑怎么竟然来到了这里?距离湖广省府武昌只有不到百里远!
这一刻,刘能心里无比的震惊,一股危机感涌上心头。
当初在北方,在西山军时,当时还只是巡检兵备道的陈越,带着大伙儿和满鞑打了好些仗,满鞑的凶悍还历历在目。刘能当时身为夜不收队长,带着骑兵也没少和满鞑骑兵接触,却从未战得上风。
而今日,自己身边只有四个兄弟,连战马都没有,庙里竟然有满鞑的骑兵,这一瞬间,刘能很想掉头就走。
可是夜不收的经历锦衣卫的职责,又使得停下了脚步,满鞑既然不远数千里来到这里,必然有着图谋,若是弄不清满鞑的目的,刘能不会甘心。
找了一个僻静而残破的墙角,小心的搬了几块碎砖垫在脚下,刘能攀在墙头,小心的探头往里张望。
庙宇不大,三间的规模,有残破的围墙围着,是一座道观的样式。庙里的空地上,拴着三匹战马,还有一辆马车停在院中。
一个短襟的汉子正提着一桶水饮马,也许是在隐秘的庙宇内,那汉子没有带帽子头巾,赤着的脑袋后一根细细的金钱鼠尾辫子赫然在目。
透过敞开的殿门往里望去,隐约看到殿里还有五六个人,有浓浓的黑烟从殿里冒出,里面的人正在生火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