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砀山围
和六指一起爬上神圣的楚丘景山的人很多,看着茫茫无际的桑林景色,更多的是一种极为“市侩”、“庸俗”的想法。
譬如他们眼中的桑林,只是一片桑林,叶子可以养蚕然后可以吐丝然后可以织丝绸的桑;许多树木郁郁葱葱你那个的林。
大军如今正在桑林附近驻扎,距离商丘已经很近,作为先锋的两个旅已经入驻了商丘,帮助维持秩序和稳定人心。
之前并没有爆发惨烈的战斗,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了,那些封地的贵族没有集结,也根本难以守卫自己的封地。
许多人想要逃亡,但是骑兵四出,卡在各个路口,抓获了不少,并没有给他们逃亡的机会。
现在大部分剩余的宋国贵族都将兵力集结在了睢水以南,也算是毁家纾难,想要继续僵持下去,以争取到各国出兵干涉的机会。
高效的动员体制和常备军制度,为泗上争取了至少两个月的时间,两个月之内诸侯都不可能集结完毕发兵干涉。
在出兵的时候,适告诉六指,要快,快刀斩乱麻,越快越好,要稳定住宋国的局面,使得各国想要干涉都来不及。
六指也是忠实地执行着上面的命令,这是他第一次作为一方主帅指挥一场战役,也算是一次练手。
只是这一次练手颇为无趣,至今为止并没有值得一战的对手。
宋国民众对于墨家很熟悉,尤其是泗水沿岸的城邑村社,并没有觉得这是一场侵略,反倒是觉得这很正常,若不出兵反倒是不正常了。
墨家在宋国的政策,也继续延续着之前的策略,只动大贵族,不动工商业者和已经转型为经营性地主的小贵族,反正只要打倒那些大贵族民众足以吃饱分到足够的土地,那倒是没有必要弄得太过激进。
六指在楚丘驻扎,主要还是为了防备魏韩方向,沛邑军团这一次的任务就是从北线入宋,快速平定宋国局面后,进驻魏韩宋边境。
彭城军团则是从南下沿着睢水推进,抢占宋楚边境重要的边关符离塞,提防楚国的动向。
泗上做好了全面战争的准备,虽然并不希望此时开战。
沛邑军团和彭城军团到时候会南北对进,将宋国贵族压缩在狭小的睢水和沙水的狭小地域,尽可能全歼。
如果魏韩楚干涉,肯定是要打商丘的,商丘地理位置很重要,是东进南下的重要节点。
魏韩不会选择从菏泽方向出兵直奔泗上的腹地,因为菏泽以南一直到沛邑,都是堡垒遍布的筑垒地域,以魏韩现在的攻城手段,啃下一座城要付出太大的代价。
魏韩楚不合兵,泗上就可以各个击破;合兵,就需要更多的准备时间,宋国也可以完成变革和整合,怎么看泗上都处在一种有利的地位。
…………
一名参谋官将一份前线的最新情报送到了六指的手上,军团的干部都看了一下,展开了地图,六指指着砀山邑道:“他们将大军集结于砀山,看来这是准备顽抗,以待魏楚韩出兵。”
“这不是自投于网中?”
芒砀山是整个宋国唯一的山区,也是后世汉高祖斩白蛇起义的地方,说是山区,实际上最高的山峰也就百十米,算是一片丘陵。
不过这里是古时的采石场,石料方便,皇父一族在这里的封邑修筑的很是坚固。
宋国作为泗上的后花园,本身地形又不复杂,就那么几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军中参谋早已了然于胸,依靠河流根本不能进行有效的防御。
一名参谋道:“宋国太小,皆是平原,贵族叛军无可躲避,各国态度暧昧不明,又不能撤入楚魏,只能选择依托砀山顽抗。”
“砀山我们倒是熟悉,那里是咱们重要的石灰产地,泗上的石灰十有八九源于砀山,那里的城邑修筑的也算是易守难攻。”
“他们也知道我们既然出兵了,野战对垒就无胜算,不如依托坚城抵抗到魏楚韩出兵。”
“再者四周都是大泽,也确实易守难攻。”
此时的砀山附近很多沼泽地,砀山这几年的发展和泗上对于石灰的需求量大增有极大的关系,作为整个豫东大平原地区屈指可数的小山脉,那里有豫东最好的石灰岩。
从某种意义上说,宋国和泗上已经统一了,因为有着完善的共同市场,完全打破了以往以城邑为中心辐射百里村社的经济模式。
之前因为和皇父一族的友好,砀山地区的皇父一族封地有石灰贸易,有钱之下也发展的不错,的确是座坚城。
只是,砀山距离彭城太近了,而且一旦沛邑军团和彭城军团完成了合围,那就是个死地。
可想来对面也没有其余选择。
六指想了一下,便道:“那就先不急,先清理周边,最后再打砀山。皇父一族在那里最多也就集结三万各地贵族的残军,再加上在那里的奴隶、农夫,强迫守城的话,可不是人越多越好的。”
另一名参谋道:“主要是砀山的城防体系,是和咱们泗上学的,学赵氏之晋阳那般作为皇父一族的根基,有不少精通几何学的士人帮着监督修筑的。”
“是块难啃的硬骨头。粮食想必积累也多,围困的话又要分兵,提防魏楚出兵,万一前线作战的时候他们出兵,大为不利。”
几何学和火药的传播,泗上也开始要遭遇到反噬,砀邑的城防体系是火药时代的城防体系,放弃了原本的夯土墙和平面墙的模式,而是增大了边长。
参谋们当然有砀山的城图,六指也早已看过,他倒是不以为意,说道:“围是不可能围的。要打,而且要快点打下来。”
“按说,以战争死人最少为目的,围而不打是最好的。但战争要为天下局势服务,这一仗还是要打的,不但要打,还要打出气势,打的让魏楚都心惊胆颤方可。”
六指想了想道:“如果各地的贵族都往那里逃窜,一座城邑是容不下那么多人的,肯定会把精锐留在砀山,而其余的杂军至于周边,这反而不好打。”
“到时候整个天下都会盯着砀山。”
“我们一个月能攻下来,魏楚韩出兵的可能就更小。两个月能攻下,他们只怕就会动摇。若是三个月还没攻下,我们便可能面临四面开战的风险。”
军团代表道:“上面主要是考虑将这个贵族全歼,不要让他们到处乱跑,逃窜到楚国就不好处置了。”
“我们出兵的时候,皇父一族已经知道只能选择坚守等待各国干涉了,他固守砀山也算是一步好棋。分兵的话,定会被我们各个击破。”
六指拍着额头道:“这就是天下大争的无奈了,如果只是宋国,他走这一步就是死路,区区砀山终究不可能和宋国其余城邑对抗。可偏偏他要等各国干涉,上演一幕悲壮的守城战。”
“是难打啊。野战我们倒是不惧,可攻城损失必大,经过五年前一战,各国对于我们攻城的手段都有所了解,会有防备。”
“只不过他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说到这,六指笑了笑,其余人也都笑了。
砀山地区石头很多,是宋国地区石头最多的地方。
石头很硬,比土要硬,但是却不是修筑堡垒前面抵御大炮轰击的斜坡的最佳材料,反而是看似没用的土最为好用。
这些道理那些负责修筑砀山的士人一知半解,只知道以石头代替土、参照泗上的那些城防体系弄出了棱角、延长了边长,但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该用土的地方他们用了石头和砖。
这都是用人命堆出来的经验,泗上的经验也是人命堆出来的,但却不是这个时空的人的命堆出来的。
…………
砀山。
城邑内,人群往来,密集不堪,贵族士人们正在鼓舞衰落的士气,声称这是一场为了礼法和大义的战争,但宣传的效果实在有限。
被征召的士卒听不懂,而且礼法和他们贵族的大义对于农夫而言实在不是什么好东西。
皇父一族也学着泗上弄了一些“宣义部”,都是一些真正的君子担任,灌输天下大义,可是效果寥寥。
因为实在没有道理可讲。
君子们有君子的义,庶民有庶民的义,然而打仗不能只靠君子,还得靠庶民,这道理就实在很难讲了。
几名真正的君子登高大谈,喊道:“我们都是殷商的子孙,我们站在这里,是为了保卫我们的社稷、祖先的荣耀、天下的规矩而战。”
“墨家想要人人平等?那是笑话,上帝早已经注定了一个人的贵贱,只有天命能够决定人的贵贱,而不是墨家。他们想要逆天而为,终究要失败。”
“上帝将我们分成君子和庶民,但却希望我们和睦相爱,而不是互相仇恨。墨家煽动这种仇恨,人为地将天下和睦的人分为了两个阶层,没有墨家就没有阶层的仇恨,是他们毁掉了天下的仁爱,却还要谈什么兼爱……”
譬如他们眼中的桑林,只是一片桑林,叶子可以养蚕然后可以吐丝然后可以织丝绸的桑;许多树木郁郁葱葱你那个的林。
大军如今正在桑林附近驻扎,距离商丘已经很近,作为先锋的两个旅已经入驻了商丘,帮助维持秩序和稳定人心。
之前并没有爆发惨烈的战斗,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了,那些封地的贵族没有集结,也根本难以守卫自己的封地。
许多人想要逃亡,但是骑兵四出,卡在各个路口,抓获了不少,并没有给他们逃亡的机会。
现在大部分剩余的宋国贵族都将兵力集结在了睢水以南,也算是毁家纾难,想要继续僵持下去,以争取到各国出兵干涉的机会。
高效的动员体制和常备军制度,为泗上争取了至少两个月的时间,两个月之内诸侯都不可能集结完毕发兵干涉。
在出兵的时候,适告诉六指,要快,快刀斩乱麻,越快越好,要稳定住宋国的局面,使得各国想要干涉都来不及。
六指也是忠实地执行着上面的命令,这是他第一次作为一方主帅指挥一场战役,也算是一次练手。
只是这一次练手颇为无趣,至今为止并没有值得一战的对手。
宋国民众对于墨家很熟悉,尤其是泗水沿岸的城邑村社,并没有觉得这是一场侵略,反倒是觉得这很正常,若不出兵反倒是不正常了。
墨家在宋国的政策,也继续延续着之前的策略,只动大贵族,不动工商业者和已经转型为经营性地主的小贵族,反正只要打倒那些大贵族民众足以吃饱分到足够的土地,那倒是没有必要弄得太过激进。
六指在楚丘驻扎,主要还是为了防备魏韩方向,沛邑军团这一次的任务就是从北线入宋,快速平定宋国局面后,进驻魏韩宋边境。
彭城军团则是从南下沿着睢水推进,抢占宋楚边境重要的边关符离塞,提防楚国的动向。
泗上做好了全面战争的准备,虽然并不希望此时开战。
沛邑军团和彭城军团到时候会南北对进,将宋国贵族压缩在狭小的睢水和沙水的狭小地域,尽可能全歼。
如果魏韩楚干涉,肯定是要打商丘的,商丘地理位置很重要,是东进南下的重要节点。
魏韩不会选择从菏泽方向出兵直奔泗上的腹地,因为菏泽以南一直到沛邑,都是堡垒遍布的筑垒地域,以魏韩现在的攻城手段,啃下一座城要付出太大的代价。
魏韩楚不合兵,泗上就可以各个击破;合兵,就需要更多的准备时间,宋国也可以完成变革和整合,怎么看泗上都处在一种有利的地位。
…………
一名参谋官将一份前线的最新情报送到了六指的手上,军团的干部都看了一下,展开了地图,六指指着砀山邑道:“他们将大军集结于砀山,看来这是准备顽抗,以待魏楚韩出兵。”
“这不是自投于网中?”
芒砀山是整个宋国唯一的山区,也是后世汉高祖斩白蛇起义的地方,说是山区,实际上最高的山峰也就百十米,算是一片丘陵。
不过这里是古时的采石场,石料方便,皇父一族在这里的封邑修筑的很是坚固。
宋国作为泗上的后花园,本身地形又不复杂,就那么几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军中参谋早已了然于胸,依靠河流根本不能进行有效的防御。
一名参谋道:“宋国太小,皆是平原,贵族叛军无可躲避,各国态度暧昧不明,又不能撤入楚魏,只能选择依托砀山顽抗。”
“砀山我们倒是熟悉,那里是咱们重要的石灰产地,泗上的石灰十有八九源于砀山,那里的城邑修筑的也算是易守难攻。”
“他们也知道我们既然出兵了,野战对垒就无胜算,不如依托坚城抵抗到魏楚韩出兵。”
“再者四周都是大泽,也确实易守难攻。”
此时的砀山附近很多沼泽地,砀山这几年的发展和泗上对于石灰的需求量大增有极大的关系,作为整个豫东大平原地区屈指可数的小山脉,那里有豫东最好的石灰岩。
从某种意义上说,宋国和泗上已经统一了,因为有着完善的共同市场,完全打破了以往以城邑为中心辐射百里村社的经济模式。
之前因为和皇父一族的友好,砀山地区的皇父一族封地有石灰贸易,有钱之下也发展的不错,的确是座坚城。
只是,砀山距离彭城太近了,而且一旦沛邑军团和彭城军团完成了合围,那就是个死地。
可想来对面也没有其余选择。
六指想了一下,便道:“那就先不急,先清理周边,最后再打砀山。皇父一族在那里最多也就集结三万各地贵族的残军,再加上在那里的奴隶、农夫,强迫守城的话,可不是人越多越好的。”
另一名参谋道:“主要是砀山的城防体系,是和咱们泗上学的,学赵氏之晋阳那般作为皇父一族的根基,有不少精通几何学的士人帮着监督修筑的。”
“是块难啃的硬骨头。粮食想必积累也多,围困的话又要分兵,提防魏楚出兵,万一前线作战的时候他们出兵,大为不利。”
几何学和火药的传播,泗上也开始要遭遇到反噬,砀邑的城防体系是火药时代的城防体系,放弃了原本的夯土墙和平面墙的模式,而是增大了边长。
参谋们当然有砀山的城图,六指也早已看过,他倒是不以为意,说道:“围是不可能围的。要打,而且要快点打下来。”
“按说,以战争死人最少为目的,围而不打是最好的。但战争要为天下局势服务,这一仗还是要打的,不但要打,还要打出气势,打的让魏楚都心惊胆颤方可。”
六指想了想道:“如果各地的贵族都往那里逃窜,一座城邑是容不下那么多人的,肯定会把精锐留在砀山,而其余的杂军至于周边,这反而不好打。”
“到时候整个天下都会盯着砀山。”
“我们一个月能攻下来,魏楚韩出兵的可能就更小。两个月能攻下,他们只怕就会动摇。若是三个月还没攻下,我们便可能面临四面开战的风险。”
军团代表道:“上面主要是考虑将这个贵族全歼,不要让他们到处乱跑,逃窜到楚国就不好处置了。”
“我们出兵的时候,皇父一族已经知道只能选择坚守等待各国干涉了,他固守砀山也算是一步好棋。分兵的话,定会被我们各个击破。”
六指拍着额头道:“这就是天下大争的无奈了,如果只是宋国,他走这一步就是死路,区区砀山终究不可能和宋国其余城邑对抗。可偏偏他要等各国干涉,上演一幕悲壮的守城战。”
“是难打啊。野战我们倒是不惧,可攻城损失必大,经过五年前一战,各国对于我们攻城的手段都有所了解,会有防备。”
“只不过他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说到这,六指笑了笑,其余人也都笑了。
砀山地区石头很多,是宋国地区石头最多的地方。
石头很硬,比土要硬,但是却不是修筑堡垒前面抵御大炮轰击的斜坡的最佳材料,反而是看似没用的土最为好用。
这些道理那些负责修筑砀山的士人一知半解,只知道以石头代替土、参照泗上的那些城防体系弄出了棱角、延长了边长,但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该用土的地方他们用了石头和砖。
这都是用人命堆出来的经验,泗上的经验也是人命堆出来的,但却不是这个时空的人的命堆出来的。
…………
砀山。
城邑内,人群往来,密集不堪,贵族士人们正在鼓舞衰落的士气,声称这是一场为了礼法和大义的战争,但宣传的效果实在有限。
被征召的士卒听不懂,而且礼法和他们贵族的大义对于农夫而言实在不是什么好东西。
皇父一族也学着泗上弄了一些“宣义部”,都是一些真正的君子担任,灌输天下大义,可是效果寥寥。
因为实在没有道理可讲。
君子们有君子的义,庶民有庶民的义,然而打仗不能只靠君子,还得靠庶民,这道理就实在很难讲了。
几名真正的君子登高大谈,喊道:“我们都是殷商的子孙,我们站在这里,是为了保卫我们的社稷、祖先的荣耀、天下的规矩而战。”
“墨家想要人人平等?那是笑话,上帝早已经注定了一个人的贵贱,只有天命能够决定人的贵贱,而不是墨家。他们想要逆天而为,终究要失败。”
“上帝将我们分成君子和庶民,但却希望我们和睦相爱,而不是互相仇恨。墨家煽动这种仇恨,人为地将天下和睦的人分为了两个阶层,没有墨家就没有阶层的仇恨,是他们毁掉了天下的仁爱,却还要谈什么兼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