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返回通州之路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年辽东熊廷弼怎么死的?史书上说是被阉党所害,事实上呢?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能发现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熊廷弼真实死因是因为东林党要救王化贞,广宁惨败,王化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后金的内jian孙得功,也是王化贞的心腹。广宁惨败之后,论罪王化贞肯定免不了一死。为了能救王化贞,东林党把罪责全部推倒熊廷弼身上。但事实上无论是天启皇帝还是魏忠贤,对是否要杀熊廷弼都还犹豫不决。
  为此东林党智囊汪文言设了一个借刀杀人的毒计,汪文言告诉魏忠贤,熊廷弼要用四万两银子来向魏忠贤买命。
  可是熊廷弼是一名清官,哪有四万两银子?结果不用说也知道,熊廷弼拿不出银子,魏忠贤以为熊廷弼耍了他,勃然大怒,于是下令杀了熊廷弼。
  仔细推敲一下,就知道熊廷弼怎么可能托汪文言去告诉魏忠贤说,要花四万两银子买自己的命呢?第一是熊廷弼根本没那么多银子;第二,熊廷弼已经得罪了很多东林党人,还怎么可能托东林党的人帮自己传话?
  由此可见,熊廷弼的死和东林党脱不了干系,甚至可以认为,有东林党官员暗中通敌,都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而王化贞却一直活到崇祯五年才被处死!王化贞是叶向高的学生,和叶向高的幕僚刘策是同门师兄弟,自然不用说,是东林党一直无原则的包庇王化贞!
  不过这一次,刘策虽然躲过了金军的搜捕,但他已经是必死无疑了。
  李老二虽然不知道皇太极和范永斗试图借助文官的手来铲除自己,但在前世里就酷爱历史,喜欢看历史小说的他很清楚熊廷弼的事情,每次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对大明那些文官可以说是切齿痛恨。
  所以这几日,当他的弟兄们问起“为何我们精忠报国,一心要回明报销朝廷,却被朝廷拒绝了?”的时候,李老二却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想起熊廷弼的事情,李老二很清楚暗箭难防,特别是那些文官以笔杆为刀,简直就是防不胜防。说实话,李老二的政治斗争水平并不差,但明朝的文贵武贱决定了文官地位高,就算李老二政治水平再高,也难以躲过文官的暗算。
  所以他现在也想通了,这次无法受招安成为官兵,等几年之后反而是件好事。等到李自成那些人闹了起来,只要手中有兵就是老大,左良玉、刘良佐、贺人龙这些又如何?到了最后还是军阀说话有力,崇祯后来对文官是说杀就杀了,军阀却一个都不敢动。
  这一战下来,自己的七百精锐骑兵,又伤亡了一百余人,其中三十余人已经阵亡,另有二十余人虽然可以救活,但救活了也已经残疾了。
  受伤的弟兄已经被先行送回通州,李老二带着六百余弟兄,同尤岱的两千一百余明军骑兵一道,沿着潮白河行军,一路过去,看到的村庄都已经空无一人。这些村庄的人们不是听了明军劝告已经离去,就是不听劝告留下来,结果被金军掳掠走了。
  李老二和尤岱刚走出五里路,就接到夜不收禀报,说发现后面出现科尔沁蒙古骑兵,人数有五六千人。
  蒙古骑兵虽说战斗力远不如女真骑兵,但他们行军速度极快,尤其擅长跟踪追击,紧贴着明军骚扰偷袭,你出手赶他,他就利用机动性高的优点立即退出;你不理他了,他又会冲上来纠缠着你不放,不时用骑弓射几轮羽箭。
  一旦明军被蒙古人盯上了,就像是跗骨之蛆,很难受的。
  “前面二里外有一座废弃的村子,我们进入村子。”李老二下了命令。
  前方这座村子,是一座原本有千余人的大村子,如今村子内空荡荡的空无一人,根据尤岱的介绍,这座村子的村民们是安全撤退了,大部分的青壮都来到了通州,而妇孺老弱大部分都去了京城避难。
  “蒙古鞑子其实也看到我们了,我们出来继续往通州方向走,你们在这里设伏。”尤岱提出了一个建议。
  这一块地形,一边是河流,一边是麦田,河边还有一座废弃的村子,蒙古骑兵的速度都快不起来,是对付蒙古骑兵最好的战场。不过蒙古人不会自己跑到对自己不利的地形来送死的,需要给他一点诱饵。
  两千一百明军骑兵,就可以拿出来当诱饵使用。
  尤岱带着两千一百明军骑兵,出了村子,沿着河堤,一路往通州方向奔跑。
  这支蒙古骑兵是扎鲁特部和巴林部的混合骑兵,共有五千六百人马。
  “明狗出来了!我们追!”蒙古贝勒拜斯噶尔大喊了声。
  巴达里绰诺和提醒道:“贝勒,小心明狗有诈。”
  勒拜斯噶尔指着明军撤离的方向哈哈大笑:“你当我不识数啊?方才明狗进入村子内也就两千多点人马,现在出去还是两千多人,即便有埋伏,也就五六百人顶天了!我们有近六千大军,何惧区区五六百明狗!”
  埋伏在村子内的李老二和六百兄弟,人人手里都拿着一副从女真人那缴获的步弓,女真步弓威力极大,吊射轻箭可以射一百五十步远;平射重箭的时候,虽然箭速慢,只能射五十步远,可是又长又重的重箭具有很强的停止作用,在三十到四十步的距离上射中一箭,连锁子甲都可以射穿。
  对付蒙古骑兵,李老二下令换上轻箭即可。这些蒙古人还不是科尔沁人,连基本的皮甲都非常少,事实上就是一群穿着平民衣服的牧民罢了。
  蒙古人也担心村子内有明军埋伏,所以追杀尤岱他们的时候,是从村子外面一百步之外的大道上追过去,那样即便明军真有埋伏,蒙古人也能有时间准备。
  李老二麾下每一名骑兵都张弓搭箭,站在战马身边。根据李老二的命令,每个人只要射出一到两支箭,便立即上马,向外面的蒙古人发起冲锋。
  等到蒙古人的骑兵过去了一半,李老二手中的虎牙刀才向村外一指:“放!”
  每一名骑兵都松开了弓弦,大部分的骑兵使用的都是五力弓,但这样的女真弓,已经可以把轻箭吊射出一百多步远了,甚至可以到一百五十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