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就是要看看这幕后黑手亲眼看到她所有的布置,一步一步完成,然后露出这背后的狐狸尾巴!
  裴云若瘫软在地,任由粗使宫女把她拖下去。
  她终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然而,等待她的绝对不是无罪释放。
  她只希望,那个人能遵守诺言了。
  翌日,天未亮的时候,一众朝臣头戴锦帽官翎,身着朝服朝珠,恭恭敬敬地按照品级站在太和殿,等候明景帝的到来。
  然而,先等到的,却是身戴枷锁的贤王李宗和宫妃裴云若。
  市井流言这些宫外的官员,自然知道得一清二楚,相互对视一眼,又低垂着头,当做没看见。
  这种天家闲事,可不是他们能管的。
  “皇上驾到——”
  黄顺的声音响起,是明景帝到了。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黄顺和往常一样道,仿佛没有看到正中央跪着的两个人,特别淡定。
  苏正也配合着走了出来,道,“臣有本奏……西部军情告急……户部粮草……”
  这本就是军机大事,该是所有大臣共同讨论的要务,然而,所有朝臣仿佛都静默了一般,连明景帝也沉默地按下了奏折,一言不发。
  王家当家人,这个时候站了出来,看了跪在中间的李宗和裴云若一眼,嘴角含笑,义正言辞道“臣有本奏,如今皇城市井流言甚毒,玷污皇家清誉,望陛下彻查此事!以证皇家清白。”
  明景帝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终于开口道,“此事先按下不表,黄顺,宣旨——”
  黄顺侧身从一旁小太监手里接过一则明黄色的卷轴,缓缓展开,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自继位以来……贤王李宗与婕妤裴氏……秽乱宫闱……今废除李宗贤王之位,收回封地……圈禁于于石岩……处以裴氏凌迟之刑……”
  石岩是什么地方?
  整个大明的极寒之地,寻常人都不会路过那,甚至连商旅都不会因为近道而选择路过石岩。
  剥夺了李宗的贤王之位,圈禁于石岩,明景帝这是要李宗自生自灭、生不如死啊!
  群臣哗然,这可是先帝亲子!哪里是能如同寻常藩王一般废封随意的!
  可是,一想到,李宗犯下的事,众人也释然了,秽乱宫闱加上谋朝篡位,按例是该圈禁。
  只是,这其中有几分真几分假,他们这些局外人就不清楚了。
  也不需要清楚。
  李宗一直未曾多言,低垂着头,腰杆挺得笔直,看不清神色,就算听到圈禁于石岩,也无动于衷,就连身形也没有一丝变化。
  让人不明白,他现在的心里是如何作想。
  苏正弯下腰,唇角露出狐狸般的微笑,果然是苏家教出来的姑娘,才智毫不逊色于她的姐姐!
  “皇上圣明——”
  是已成定局,就算再有怨言,也无济于事,群臣只能高呼万岁高呼圣明。
  这就是天子,群臣恭维,万人相捧。
  黄顺得明景帝示意,高声道,“退朝,皇上起驾——”
  “且慢——”
  黄顺话音未落,便听见太和殿正门口,一个女声传来。
  天已大亮,红日冉冉升起,一名身着宫装的女人,手上高举明黄色物什,逆光而行,银红色的锦缎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艳丽而端庄!
  银红色,是贵妃以上才配穿戴的颜色!
  ☆、第60章 先帝遗诏
  黄顺定睛一看,赫然便是目前本该好好待在奉先殿祈福的顺太妃!
  那身银红色的宫装华服分明是贵太妃才配穿戴的!
  黄顺倒吸一口凉气,意识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默默地退到了一旁,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他这个小小的太监还是别参和到这些大人物的恩恩怨怨里吧。
  顺太妃说到底也是明景帝的庶母,而且是有头有脸、有身份有地位的庶母,所以当着群臣的面,不好下了顺太妃的面子,只道,“顺太妃为何突然到了这太和殿?”
  这话,说得颇为软和,明景帝主要顾及的是顺太妃背后的赵家。
  赵家一直都是历代皇帝心里的一块心病,这根硬骨头,吞了噎喉,放在那又想啃。
  也只有先帝能暂时让赵家听话。
  大明可没有什么“后宫不得干政”或者“女子不得从政”的说法,然而,自开国以来,从未有过女人堂堂正正地登上过这太和殿的台阶。
  当天底下所有人都默认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顺太妃的此举无疑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然而龙椅上的明景帝都没有说什么,这些官员也只好缩缩脖子,闭口不言,静看势态的发展。
  “皇上可是说错了。”顺太妃淡淡道,看也不看地上跪着的自己的儿子,一双略带苍老却不浑浊的双眸直直地盯着龙椅上的明景帝,透过了顺着冕旒倾泻下来的旒珠,直看进了他的眼眸深处。
  “朕有何错?”明景帝挑眉,道。
  顺太妃轻轻一笑,嘴唇上扬的弧度恰到好处,那张苍老的面容,仿佛焕发出生机,风韵犹存,不愧是当年宠冠六宫、艳绝群芳的顺贵妃。
  顺太妃收回视线,缓缓展开手里的明黄圣旨,道,“先帝遗诏在此!尔等还不速速跪迎!”
  先帝遗诏!
  群臣哗然,然而一瞬间的反应,却是“咚”得一声,跪在了地上,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大臣。
  倒不是对先帝爷有多尊敬、敬仰,到了连当今皇帝都不顾的地步。实则是先帝的余威深重,就连现在,先帝都在皇陵呆了十几年了,这些大臣也心有余悸。
  先帝和明景帝的执政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理念。
  如果明景帝是软和,先帝就是强硬,如果明景帝是温柔,先帝就是暴戾,如果明景帝是与人为善,先帝就是不折手段,如果明景帝是顾念旧情,先帝就是铁血无情……
  就拿这次拖拖沓沓了特别久的科举制来说,明景帝是好声好气地和世家商量,然后再通过迂回战术达到目的,若是先帝在时,定当雷霆手段,先把命令下达了,再让心腹去办,到时候事成定局,这个眼高于顶的世家大族不认也得认了。
  说不清两种方式哪一个更胜一筹,只能说,先帝显然更能威慑群雄。
  顺太妃见到这群大臣如此反应,显然也想到了当年的先帝舌战群雄的盛况,微微叹了口气,环顾一周,也不管台阶上缓缓走下来的明景帝,不管朝堂上还有未跪下的明景帝一派的死忠官员,只是深深地看了眼稳稳地站在那的苏正。
  那一眼,含了许多东西,苏正看不大明白,不过他也不需要明白,他只需要时时刻刻跟着如今坐在龙椅上的皇帝的脚步就行了。
  时刻揣摩帝王心思,然后迎合,在一个合适的时候当一个合适的忠臣良将。
  这才是苏家一直屹立不倒的真正原因!
  随后,顺太妃收回了视线,收起了嘴角的笑意,腰杆挺得笔直,端端正正地站在那,就像是小时候初初跟着女夫子念千字文一样,严肃、不苟言笑,又像是当年先帝带着她去祭天,当着全天下百姓的面,念着檄文一样,肃穆庄严。
  只听她,朗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二子李成接旨……朕弥留之际传皇位于皇二子李成……”
  顺太妃心里一抽,微恸,无论看了多少次,对她来说,她的心底都会涌起莫法的悲哀。
  她的先帝爷啊,到死也怕她们母子干出什么祸害朝纲的事儿出来,特意在遗诏上明明白白地写明了皇位归属,只要还想要这个遗诏,就必须得认下李成这个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她该庆幸先帝并没有赐她一杯毒酒,让她陪葬吗?
  估计也有顾忌赵家的原因吧。
  可是,你可知道,臣妾答应了你,便不会食言……
  “……恭妃王氏,奸柔成性,恐难当太后之位……今赐顺贵妃赵氏执掌剥夺宫妃位份之权……”
  估计是弥留之际了,先帝爷说得含蓄,远没有年轻时候的狂妄,可是在场所有人都不是蠢货,都知道,先帝这是给了顺太妃随时废了太后的权利!
  算起来,先帝在时,顺太妃是贵妃之尊,太后只是三庶妃之一,废了一个庶妃之位,绰绰有余!
  顺太妃都堂而皇之地踏进了太和殿,甚至还手持明黄色圣旨,太后从小太监那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心里充斥了不安与忐忑,顾不得什么了,也坐上了凤辇紧赶慢赶地赶到了太和殿。
  一踏进殿门口,就清晰地听到了顺太妃念出的字正腔圆的先帝遗诏!
  竟然是先帝遗诏!
  她不蠢,不会听不出来先帝的潜在意思!
  只觉眼前一黑,台阶都没有踏稳,便显些倒了下去,幸好有一旁的静水扶着,才不至于丢了里子又丢面子。
  不过,也没什么差别了。
  这天底下,对于一个妻子来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丈夫的一句“奸柔成性”!而且是由自己最痛恨的女人转诉的“奸柔成性”!
  她一直都知道先帝并不喜欢她,甚至平日里一点宠爱都没有,能有如今的尊荣,全拖了她有一个当皇帝的儿子!
  她想不顾一切地上前抢了顺太妃手里的明黄圣旨,可是,她不能,她如今还是太后,不能没有太后的尊仪!
  她不能没有太后的尊仪!
  因为明景帝对外都是一副孝子的样子,特意在原有的太后仪仗之上,又添了许多宫女太监,所以,太后的这一出,声势极大,让人一眼就注意到了。
  明景帝看着太后苍白的神色,抿了抿唇,却没说什么,现在最要紧的是顺太妃这个女人手里的先帝遗诏,万不可给李宗和裴云若有任何翻盘的余地!
  可是,明景帝注定要失望了。
  若是这个遗诏没有任何用处,顺太妃也不可能选在了这么个时间拿出来,选在了满朝文武皆在场的时候拿了出来!
  这是先帝赐给她们母子最后的护身符了。
  就为了防着李成母子俩!
  顺太妃轻飘飘地瞥了眼半靠在静水身上的太后和站在不远处面色平静的明景帝,嘴角牵起若有似无的消息,继续念道,“……待皇二子李成继位之后,册封顺贵妃赵氏为顺贵太妃,令贤王李宗终身圈禁于其封地,至死不得踏入皇城一步……钦此!”
  可笑的是,明景帝初登基时,太后明目张胆赖下的她的位份,先帝早就册封好了!
  话音一落,顺太妃笑吟吟地道,“各位大人们起来吧。我可当不起这个礼,敬先帝乃为人臣子、为人子女、为□□妾的本分……”
  这官员,说的就是包括苏正在内的见遗诏不跪的明景帝的死忠,子女,说的就是端端正正地站在那的明景帝,妻妾,说的就是柔柔弱弱地站着的太后娘娘。
  这含沙射影地话,听得明景帝耳根子发红,心里却颇为不是滋味。
  他一向都是自诩孝顺的。
  可是,让他心寒的是,至死,先帝都给了李宗母子一则相当于免罪金牌的圣旨!
  皇家子弟无论犯了什么事,最严重的下场不过是圈禁,只是分圈禁在哪个地方而已。
  明景帝原先指定的石岩是最可怖的地方,去了那,不死也得去了半条命。然而先帝的一则遗诏,便彻底让他之前的圣旨成了一纸笑话。
  虽然只是先帝遗诏,只是一则遗诏而已,可是,明景帝于情于理都得毫不犹豫地遵守。
  大明历来是以孝治国,奉行的是“天地君亲师”,如果连天子都不以身作则,被有心人拿去作文章,本就内忧外患、不怎么稳固的皇位,恐怕有得摇摇欲坠了。

章节目录